图书介绍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3412985.jpg)
- 沙门释成观撰注;般刺密谛译 著
- 出版社: 文殊讲堂
- ISBN:957937321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413页
- 文件大小:291MB
- 文件页数:1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本经梗概1
二、楞严法门三大主旨甲9
1.悟本性(先行)9
2.持心戒(初行)11
3.修大定(正行)13
三、三昧总持论15
1.三昧总持略论15
2.定的重要性18
3.三昧总持手记23
4.三昧总持具体作法34
5.修三昧莫退心36
四、本经修断之次第36
五、劝发菩提心37
1.为何应发菩提心?37
2.何为发菩提心之相?38
六、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40
七、释疑48
1.六祖与禅定48
2.判经真伪53
八、古德序文59
(一)大佛顶经开题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撰59
(二)注大佛顶真言并序 日本·南忠法师撰60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63
【卷一】63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本体63
第一章 了妄识真、明心见性63
第一节 经题、译者63
第二节 序分82
第三节 阿难示堕105
第四节 阿难请定116
第五节 七处征心——七处破妄(令明真心)123
A·引言123
B·徵心131
1.破计心在身内131
2.破计心在身外151
3.破计心潜在根里163
4.破计心以内、外对而见明、暗175
5.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无有定处)193
6.破计心在中间218
7.破计心无所在233
第六节 阿难再度请法255
第七节 世出世间二种根本264
第八节 第二度徵心278
第九节 真心有体294
第十节 妄识无体299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313
第十二节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326
1.显示见性是心非眼326
2.显示见性不动339
【卷二】364
3.显示见性不灭364
4.显示见性不失386
5.显示见性无还402
6.显示见性不杂423
7.显示见性无碍437
8.显示见性不分451
9.显示见性超情481
10.显示见性离见502
第十三节 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514
第十四节 破和合及非和合541
第二章 一切法本如来藏554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557
1.色阴本如来藏性559
2.受阴本如来藏性570
3.想阴本如来藏性577
4.行阴本如来藏性580
5.识阴本如来藏性586
【卷三】591
第二节 六入本如来藏性591
1.眼入本如来藏性591
2.耳入本如来藏性596
3.鼻入本如来藏性600
4.舌入本如来藏性604
5.身入本如来藏性608
6.意入本如来藏性613
第三节 十二处本如来藏性619
1.眼色处本如来藏性620
2.耳声处本如来藏性624
3.鼻香处本如来藏性630
4.舌味处本如来藏性635
5.身触处本如来藏性641
6.意法处本如来藏性645
第四节十八界本如来藏性651
1.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651
2.耳声识界本如来藏性660
3.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667
4.舌味识界本如来藏性676
5.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性682
6.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689
第五节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697
1.地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05
2.火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13
3.水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22
4.风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29
5.空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38
6.根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48
7.识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761
第六节 阿难明心发广大愿773
【卷四】782
第三章 审除细惑、开示三如来藏782
第一节 陈述二深疑782
1.如来藏本净,为何有为迁流?785
2.五大如何周徧圆融787
第二节 如来次第除疑789
1.审明其惑791
2.无明不觉生三细796
3.境界为缘长六粗800
4.世界相续804
5.众生相续809
6.业果相续815
7.富楼那执因疑果819
第三节 开示三如来藏831
1.空如来藏——一切皆非831
2.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852
3.空不空如来藏——皆非皆即、离非离即856
第四节诸妄之因861
1.又起疑惑:宝觉妙明,何因起妄?861
2.有因非妄,妄即无因(无因故妄)863
3.顿歇即菩提875
第五节 阿难起疑889
1.未解佛语而执因缘889
2.三狂缘断,即菩提心892
3.因缘自然皆是戏论899
4.斥离戏论,勤修无漏903
第四章 捐舍小乘、入佛知见914
第一节 初心行者之二决定义914
1.初心之第一决定义——924
A·决定不以生灭心求佛果924
B·决了五浊生因,伏还无生灭性928
2.初心之第二决定义——决定捐弃诸有为相942
第二节 谛观六根与六尘946
1.审度六根功德优劣950
2.入一解六955
3.一与六皆由於妄966
4.揽诸尘结六根974
5.离尘无结983
6.证不依根987
7.离尘无体即断灭,岂可为因?994
8.击鐘验闻性不断1001
【卷五】1020
第五章 解结1020
第一节 解结之元1020
1.生死之结,在於六根1023
2.根尘同源,犹如交芦1028
3.交芦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1032
第二节 开示圆修之门1036
1.绾巾示解结次第1043
2.六结虽异,一巾所造1051
3.六解一亡:若无诸结,即无彼此;劳见生狂华1055
4.解结须从结心1058
5.结心在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1063
6.解结依次第——解后得人空及无生忍1067
第六章 二十五圣圆通境界(圣人示范)1071
第一节 问圆通本根1071
第二节 二十五圆通1077
A·六尘圆通1077
1.声尘圆通(憍陈那等五比丘)1077
2.色尘圆通(优波尼沙陀尊者)1080
3.香尘圆通(香严童子)1085
4.味尘圆通(药王、药上菩萨)1089
5.触尘圆通(跋陀婆罗菩萨)1093
6.法尘圆通(摩诃迦叶尊者)1097
B·五根圆通1113
7.眼根圆通(阿那律陀尊者)1113
8.鼻根圆通(周利盘特伽尊者)1128
9.舌根圆通(憍梵缽提尊者)1132
10.身根圆通(毕陵伽婆蹉尊者)1139
11.意根圆通(须菩提尊者)1145
C·六识圆通1150
12.眼识圆通(舍利弗尊者)1150
13.耳识圆通(普贤菩萨)1155
14.鼻识圆通(孙陀罗难陀尊者)1159
15.舌识圆通(富楼那尊者)1166
16.身识圆通(优婆离尊者)1170
17.意识圆通(大目犍连尊者)1176
D·七大圆通1182
18.火大圆通(乌刍瑟摩明王)1182
19.地大圆通(持地菩萨)1191
20.水大圆通(月光童子)1200
21.风大圆通(瑠璃光法王子)1211
22.空大圆通(虚空藏菩萨)1220
23.识大圆通(弥勒菩萨)1227
24.根大圆通(大势至菩萨)1233
【卷六】1243
第七章 25.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1243
第一节 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1243
第二节 正修耳根圆通三昧1253
第三节 三十二应1268
1.求三乘应1271
2.求诸天应1275
3.求人趣应1280
4.求离八部应1289
5.求得人道应1293
6.求离非人应1294
第四节 十四无畏1297
1.令离八难无畏1297
2.令离三毒无畏1304
3.满子息愿无畏1307
4.持名殊胜无畏1313
第五节四不思议1320
1.身不思议——化身无量1321
2.语不思议——咒力无畏1325
3.意不思议之一——舍贪行施1327
4.意不思议之二——随求即得1330
第八章 拣择圆通之根1343
第一节 研判诸圣圆通1343
1.研判六尘圆通1355
2.研判五根圆通1361
3.研判六识圆通1367
4.研判七大圆通1372
第二节独选耳根圆通1379
1.此世界之因缘1379
2.耳根之优点&「圆、通、常」三真实1382
3.病在循声1387
4.一根返源,六根解脱1390
第三节 结劝修证1398
第四节 大众证悟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