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星主编;张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074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被害人角度的犯罪预防1
前言1
第一节 目前我国犯罪预防的主要途径1
一、通过环境预防的途径1
二、通过经济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2
三、通过文化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2
四、通过社会进行犯罪预防的途径3
第二节 被害人学研究的发展给犯罪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3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基本要素4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4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5
三、被害人类型6
四、犯罪被害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及研究的意义7
第四节 从被害人角度进行直接犯罪被害预防的基本途径9
一、从被害人的特征入手进行被害预防9
二、从被害阶段进行预防13
三、从被害人角度进行直接犯罪被害预防的几个重要问题14
第五节 通过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间接实现犯罪预防的基本方法15
一、建立国家补偿制度15
二、建立社会救助体系16
结语17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 刑事和解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1
引言21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述21
一、刑事和解的含义21
二、刑事和解的特点22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历史考察22
一、刑事和解的历史简析22
二、刑事和解产生的社会背景23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界定24
一、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24
二、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25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国内外适用现状分析26
一、国外刑事和解的实践26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现状28
第五节 刑事和解主体31
一、被害人31
二、加害人32
三、司法机关32
四、律师33
五、其他参与主体33
第六节 刑事和解协议35
一、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35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37
第七节 刑事和解的构建图景40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40
二、刑事和解的条件44
三、刑事和解的模式46
第八节 具体诉讼阶段的刑事和解48
一、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49
二、检察阶段的刑事和解49
三、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50
四、执行阶段的刑事和解50
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53
前言53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概述53
一、刑事被害人概述53
二、刑事被害人权利56
三、国际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原则及其范围58
第二节 国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状况59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59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61
第三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63
一、刑事被害人的法律地位63
二、存在的问题64
三、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66
第四节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的设想67
一、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67
二、扩大刑事被害人请求赔偿权利的范围和途径69
三、建立国家补偿制度70
四、拓宽法律援助等救济方式72
参考文献72
第四章 论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74
引言74
第一节 公诉变更权与公诉变更制度概述74
一、公诉权与公诉变更权74
二、公诉变更的概念和形式75
三、公诉变更制度的理论依据75
第二节 各国公诉变更制度的比较76
一、大陆法系模式76
二、英美法系模式77
三、两大法系公诉变更制度的差异分析78
第三节 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80
一、我国现行公诉变更制度的规定80
二、我国现行公诉变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1
第四节 完善我国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具体构想84
一、我国设立公诉变更制度的必要性分析84
二、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完善构想86
结语90
参考文献90
第五章 民行检察监督创新实践研究93
前言93
第一节 检察监督及民行检察监督权的基本问题93
一、检察监督及民行检察监督权概论93
二、国外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比较、国内强化民行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争议96
第二节 对当前我国民行检察监督的反思98
一、目前我国民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98
二、我国民行检察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99
第三节 民行检察监督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探索101
一、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及民行检察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和拓展监督范围的必要性101
二、民行检察监督在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探索102
第四节 完善民行检察监督体系107
一、继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检察权、审判权、行政权的运行107
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立法解释107
三、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108
结语110
参考文献110
第六章 论我国死刑的司法限制112
第一节 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112
一、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112
二、我国死刑的司法实践113
三、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4
第二节 有限制的保留死刑是我国的现实选择114
一、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合理性114
二、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必要性116
第三节 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考量118
一、正确司法是现实的选择118
二、司法限制的具体途径探索118
第四节 死刑执行中的司法限制方式123
一、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124
二、死刑执行主体的改革和临刑审查制度125
结语126
参考文献126
第七章 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129
前言129
第一节 过度饮酒的基本内涵129
第二节 国外醉酒人刑事责任的立法、实践及其借鉴131
第三节 过度饮酒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传统理论基础133
第四节 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认定138
一、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理论研究及其反思138
二、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的认定139
第五节 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问题的立法现状及完善141
一、我国醉酒人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141
二、我国过度饮酒人刑事责任问题的完善建议142
结语143
参考文献144
第八章 交通肇事罪研究146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概述146
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现况146
二、交通肇事犯罪的历史变迁147
三、交通肇事罪及其犯罪构成149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共犯理论研究153
一、《解释》与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脱节153
二、在现行的共犯理论下审视交通肇事罪154
三、既指使违章驾驶交通肇事后又指使逃逸行为分析157
第三节 我国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立法完善158
一、增设逃逸罪158
二、刑法体系其他方面的完善159
结语160
参考文献161
第九章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机制研究162
前言162
第一节 贷款欺诈的学理分析163
一、“欺诈”的界定163
二、贷款欺诈的概念界定165
第二节 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其危害167
一、贷款欺诈的现状167
二、贷款欺诈的危害171
第三节 贷款欺诈的生成机理173
一、贷款欺诈行为发生的一般理论173
二、贷款欺诈生成机理四要素的具体分析175
第四节 贷款欺诈法律防治制度的具体分析181
一、贷款欺诈法律防治的一般思路181
二、借款人信息获取法律制度182
三、贷款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制度192
四、贷款欺诈法律责任制度196
参考文献203
第十章 试论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完善206
前言206
第一节 洗钱罪的立法概览207
一、洗钱罪在国际上的立法概览207
二、洗钱罪在主要国家的立法概览212
三、洗钱罪在我国的立法概览214
第二节 国际社会有关洗钱犯罪的比较概述217
一、国际社会洗钱犯罪立法发展特征概述217
二、国际社会关于洗钱罪的犯罪构成比较218
第三节 我国洗钱罪的立法缺陷222
一、洗钱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过窄,没有包括本犯222
二、洗钱罪主观方面仅规定直接故意,过于严格,没有包括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罪过223
三、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与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衔接问题225
四、洗钱罪的量刑偏轻,难以震慑犯罪,罚金和没收的处罚实际效果不明显227
第四节 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完善228
一、增加洗钱罪的本犯作为洗钱罪的犯罪主体228
二、取消洗钱罪目的犯的设置,将间接故意和过失纳入洗钱罪的主观方面之中230
三、修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规定,使之与洗钱罪同等233
四、将洗钱罪的法定刑提高至无期徒刑,增加罚金刑数额,强化罚金刑和没收财产的附加刑执行力度234
结语235
参考文献235
第十一章 论拐卖人口犯罪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238
前言238
第一节 拐卖人口犯罪的新特点239
一、团伙犯罪在拐卖人口犯罪中所占比重加大239
二、拐卖对象从过去的妇女、儿童,扩展至拐卖成年男性,并且拐卖两性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39
三、犯罪涉及地域越来越广,跨国拐卖人口犯罪案件日趋增多239
第二节 拐卖人口犯罪的危害性240
一、被害妇女、儿童身心遭受重创240
二、给被害人的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精神打击240
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240
四、对社会的基本伦理造成极大冲击241
第三节 拐卖人口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241
一、存在庞大的买方市场241
二、拐卖人口犯罪具有跨地域性,加大了案件侦破难度243
三、国内拐卖人口犯罪相关立法存在缺陷244
四、法制观念淡薄,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情况更是如此246
第四节 遏制拐卖人口犯罪的应对措施246
一、完善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惩治拐卖人口的犯罪的规定246
二、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249
三、加大执法力度250
四、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增强民众法律意识,提高防范意识251
结语252
参考文献252
第十二章 论环境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254
第一节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发展历程254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256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256
二、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257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262
一、刑法立法方面环境犯罪的不足262
二、环境犯罪的立法完善264
参考文献268
第十三章 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的构想270
前言270
第一节 诉讼欺诈概念探析270
一、两起典型案例270
二、对诉讼欺诈概念的理解271
三、诉讼欺诈的特征272
四、诉讼欺诈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72
第二节 国外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关于诉讼欺诈的研究比较272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践274
一、刑法的规定274
二、其他规定275
三、司法实践中的做法275
第四节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析278
一、诉讼欺诈与相关法律的区别278
二、诉讼欺诈的定性279
第五节 当前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280
一、虚假民事诉讼案件情况概述280
二、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特点281
第六节 诉讼欺诈案件的成因分析282
第七节 遏制诉讼欺诈的应对措施283
一、加强诚信观念引导,提高防范打击能力283
二、把握识别方法,强化审查程序284
三、建立疑似虚假诉讼案件和案外人通报制度284
四、加强司法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打击虚假诉讼工作合力284
五、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的立法建议285
六、可能的几个问题285
结语286
参考文献286
第十四章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的研究288
前言288
第一节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现状288
一、我国家庭暴力现状及其社会危害288
二、社会各方面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及看法290
三、有关家庭暴力的立法司法及相关制度现状292
第二节 家庭暴力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295
一、国外对家庭暴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295
二、国内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296
第三节 关于受虐妇女“以暴制暴”问题的分析297
一、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分析297
二、对于“以暴制暴”犯罪行为的处理298
第四节 我国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299
一、我国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299
二、完善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存在问题的建议303
第五节 抑制家庭暴力的制度措施设计306
一、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分工合作306
二、对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307
三、对已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307
参考文献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