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下
  • 鞠传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978780179825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94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01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后勤建设-改革-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一章 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问题3

第一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3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涵盖的后勤思想3

二、高校后勤工作定位4

三、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后勤工作5

四、再认识: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5

五、后勤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

六、从军队的“保障有力”看后勤在整个发展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7

七、从历史的角度看后勤与高校发展的关系9

第二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发展的理论缺失和政策缺失10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含义10

二、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13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发展的理论缺失和政策缺失13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及理论构建新解18

第三节 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反刍”20

一、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的基本经验20

二、“三服务、两育人”——改变不了的宗旨25

三、后勤队伍建设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26

四、“化”不掉的后勤——重新认识高校后勤的重要性28

五、处理突发事件,建立应急机制,后勤承担重要责任29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大影响32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后勤改革的基本问题32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32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4

三、增强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6

第二节 后勤与民生38

一、“民生”内涵浅议38

二、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41

三、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43

四、“维权意识”增长是草根民众觉醒和进步的表现45

五、为民生服务是高校后勤新时期的使命和责任47

第三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58

一、前十余年探索——“摸着石头过河”58

二、后十年社会化改革,辉煌与尴尬58

三、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中国国情民情59

四、正确认识、清醒分析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难和问题61

五、后勤社会化改革利弊评估63

六、资产剥离的法律质询67

七、“剃头挑子”一头热——“跛脚”似的改革难以快速推进68

八、开放后的学校市场是姓“教”还是姓“经”68

九、对准入的社会市场应进行“改造”和“教育”——必须承担“三服务两育人”责任68

十、再问:高校能“扔掉”后勤吗?甩掉了这个“包袱”,高校和政府就真的轻装了吗69

十一、“和谐后勤”建设需要付出成本,新增的成本由谁“买单”70

十二、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的责任分解70

十三、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回潮现象”的剖析70

第四节 “国家规范”与高校后勤面临的严峻挑战78

一、用工制度带来的沉重压力78

二、农民工享受国民待遇的理想追求81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任重道远83

四、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责任义不容辞87

五、食品安全与生命安全88

第三章 我们当前应当做什么91

第一节 重温历史,重拾信心,弘扬高校后勤精神91

第二节 把握理论武器,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行动92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93

一、改革是动力,甚至是“革命”94

二、发展是中心,是“硬道理”94

三、稳定是前提,有时是“压倒一切的政治”95

四、三者必须统一,才能“总揽全局”95

第四节 政府应继续发挥改革的主导作用96

第五节 学习社会市场,经营好校内市场,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服务96

第六节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练好内功,促进发展97

第二部分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理论、过程、政策与法规研究引言10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3

第一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103

第二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104

第三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追求目标106

第四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最低要求107

第五节 高校后勤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109

一、高校后勤“以人为本”的多重含义109

二、后勤服务“以师生为本”的多重含义109

三、后勤创业“以员工为本”的多重含义110

第六节 高校后勤如何统筹兼顾共建“和谐后勤”11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和谐后勤”111

二、后勤与学校之间的和谐112

三、后勤与师生之间的和谐112

四、后勤群体的内部和谐113

第七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与“公益性”的时代要求113

一、高校后勤“公益性”的时代要求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服务方式,与后勤“科学发展”相统一113

二、“公益性”问题长期困扰后勤社会化114

三、后勤“公益性”服务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115

四、如何加强监管,保证不降低“公益性”水平116

五、创新“公益性”服务方式116

第八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与产权制度改革118

一、高校后勤“产权制度”改革受阻,严重制约社会化进程118

二、高校后勤“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与艰难探索118

三、近年高校后勤市场竞争态势表明,“所有制”关系具优势者胜119

四、后勤资产究竟能不能“保值增值”120

五、如何妥善处理后勤实体的资产情结120

第九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121

一、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与否的“内因”与“外因”121

二、高校后勤实体“科学发展”的内部“生态环境”122

三、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校内“生态环境”122

四、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123

第二章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理性分析125

第一节 解读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125

一、关于“市场提供服务”125

二、关于“学校自主选择”125

三、关于“政府宏观调控”126

四、关于“行业自律管理”126

五、关于“职能部门监管”126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哲学分析126

一、高校后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26

二、后勤实体面临自身无法解决的“三大矛盾”127

三、高校后勤市场的统一性与特殊性128

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的量变与质变128

五、正确解读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稳定”的“对立统一”关系128

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的“外因”与“内因”129

七、后勤实体姓“钱”与姓“教”的辩证关系129

八、正视后勤资产保值增值与服务公益性的矛盾,控制服务成本,把握学生承受能力的“度”130

第三节 高校后勤改革的动力、对象、成本与策略130

一、政府是改革的发动者和最大受益者,是主要改革动力130

二、高校是改革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是重要改革动力130

三、后勤实体“老人”是改革对象,其先进分子有改革动力130

四、后勤实体的“新人”是改革动力130

五、后勤实体“合同工”是改革动力131

六、关于后勤“老人”的改革成本131

七、对待后勤实体出路的“两种策略”131

八、对待后勤“老人”的改革策略131

第四节 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市场机制”132

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与社会服务市场的比较132

二、高校后勤服务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条件分析132

三、高校后勤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33

四、高校后勤引入市场机制与相关利益主体的态度取向134

五、现阶段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点135

六、社会企业促进高校开放后勤核心市场、建立“市场机制”的贡献137

七、构建高校后勤“市场机制”的责任主体与分工协作139

八、构建高校后勤市场“可靠平衡的供需机制”140

九、构建高校后勤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141

十、构建高校后勤市场“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142

十一、构建高校后勤市场“健全可控的风险机制”142

第五节 高校后勤实体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144

一、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后勤实体队伍庞大,但优质资源不多,应当以人为本,加强“老人”、“新人”和“合同工”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群体素质水平,提高人力资源质量144

二、后勤实体应当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相对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把个人发展与集体事业发展相统一,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145

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后勤实体应当注重提高可支配生产资料的质量、数量与配置水平,注重扩大无形资产146

四、后勤服务面广量大,但简单劳动多,知识含量少,应当注重发展先进生产力,增加知识型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146

第六节 高校学生食堂如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147

一、学生食堂“长效保障机制”的基本要素和现实基础147

二、学生食堂“长效保障机制”与“公益性”的关系148

三、消除对学生食堂“长效保障机制”的担心与顾虑149

四、如何建立学生食堂的“长效机制”151

第七节 高校后勤实体的前途命运153

一、后勤实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153

二、影响后勤实体前途命运的客观条件154

三、影响后勤实体前途命运的主观条件154

四、后勤实体生存状况的分析和预测155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后勤实体发展壮大155

第三章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过程途径157

第一节 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157

一、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157

二、后勤实体“科学发展”之路158

三、区域性高校后勤行业“科学发展”之路158

四、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四条途径158

五、社会服务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后勤“科学发展”160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多种模式160

一、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小机关、无实体”模式160

二、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体乙方”模式161

三、河北大学“学校绝对控股,员工参股”模式162

四、苏州大学“民营化”模式162

五、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新校区、新办法”模式163

六、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学校相对控股、全校员工参股”模式163

第三节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行业规范164

一、建立高校后勤服务行业自律的必要性164

二、行业协会的构成与形式167

三、行业协会规范自律的内容及实施与监督办法168

四、制订后勤服务的相关规范、标准、定额、条例169

五、规范后勤市场秩序171

六、规范后勤企业实体的内部管理行为171

七、维护后勤行业信誉173

八、后勤行业协会的生存质量与发展前途173

九、高校后勤的“整体托管”、“分项托管”与“委托监理”174

第四节 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与效益评价174

一、高校后勤加强“成本核算”,迫使长期潜伏的“三大矛盾”浮出水面175

二、推进高校后勤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五项原则”177

三、高校后勤“行政成本”与“管理成本”179

四、高校后勤成本管理“操作实务”180

五、年生均后勤成本、后勤成本占办学成本的比例都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教育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186

六、高校后勤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行业评价”构想一览表187

第五节 加强水电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188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强化节水节电制度建设188

二、学校合理确定水、电费回收率,委托后勤总公司承包管理188

三、校内用水、用电一律装表计量,谁使用,谁付费,不留死角188

四、后勤总公司确定各校区水电管理责任人,把水电回收率与绩效工资挂钩189

五、规定学生公寓用水、用电定额,超支自负,节约有奖189

六、及时严格审核水、电价格,杜绝错收费、乱收费现象189

七、教工住宅区供水、供电社会化,降低水电管理成本和损耗补贴190

八、通过科学试验,消除供水总水表的过大误差190

九、其他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190

第六节 高校后勤“甲、乙方合并”现象的理性分析190

一、后勤甲乙方矛盾对立,内耗严重是双方合并的主要原因191

二、后勤甲、乙方矛盾对立的根源与影响191

三、重组“小机关、多实体”的近期状况分析193

四、重组“小机关、多实体”的改革模式设计194

五、“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效能评价196

六、重组“小机关、多实体”的最终前途与出路196

第四章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政策法规198

第一节 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政策的完善与落实198

一、对待后勤实体“老人”退休前待遇的不同态度与效果198

二、“老人”问题久拖不决,后勤实体长期“剥而不离”的成本代价与消极影响198

三、后勤实体的“老人”身份,是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也是深化改革的最佳切入点199

四、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转换后勤“老人”身份的成功案例及其推广价值199

五、解决后勤“老人”身份问题的多种途径,其利弊得失的比较分析200

六、解决后勤实体“老人”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好政策”,要能够激励学校发挥主体作用,激励后勤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201

第二节 高校后勤“新人新办法”政策的思考与展望201

一、“新人新办法”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201

二、后勤领导对于“新人”的期望与理想202

三、“新人”的实际表现与现实差距202

四、对“新人”的建议与忠告203

五、“新人”们路在何方205

六、“新人新办法”政策的效果与展望206

第三节 新税收政策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207

一、“新税收政策”的“新内容”207

二、“新税收政策”主要精神简要解读207

三、后勤改革形势严峻,“新税收政策”超前于“人事改革政策”,不利于深化改革208

四、“新税收政策”对已经注册后勤实体的影响208

五、“新税收政策”对尚未注册后勤实体的影响209

六、“新税收政策”对社会企业的影响209

第四节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210

一、高校后勤“违法用工”长期存在,面广量大,亏欠了“临时”劳务人员许多合法权益210

二、高校后勤“违法用工”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劳动合同法》的预期效果212

三、《劳动合同法》强力推动劳动关系书面化、标准化、行政化、稳定化,增加了违法风险,加大了管理难度,后勤用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13

四、《劳动合同法》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多种“改革模式”的影响差异214

五、《劳动合同法》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促进作用215

第五节 高校后勤“校内政策”参考217

一、安徽师范大学217

二、南昌航空大学220

三、东北师范大学222

第六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建议223

一、建议教育部表彰一批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绩显著的高校,推荐几种成功模式,供全国不同层次高校自主选择,同时把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效益纳入办学评价体系223

二、建议教育部认可、推广安徽师大、东北师大、江西航大的成功经验,完善与落实后勤“老人老办法”政策,转换“老人”退休前身份,后勤实体得以轻装上阵,加速“企业化”、社会化进程224

三、建议教育部认可河北大学做法:以后勤实体注册之前形成的部分利润积累为入股员工按照一定比例“配股”,让员工享有部分“收益权”,鼓励后勤实体注册改制224

四、建议教育部认可、推广黑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安徽省建立教育后勤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扩大资源配置范围,促进校际交流与信息共享,提高区域性市场化建设水平225

五、建议教育部积极向国务院建言献策,促成国家税务总局尽早出台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的“长期税收优惠政策”225

六、建议完善、细化后勤服务的“公益性”政策,根据“公益性”时代要求,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容226

第三部分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建构229

第一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意义229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229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231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233

第三节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35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235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36

第四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企业文化的塑造240

一、高校后勤业文化塑造是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新思路240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塑造240

三、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深化后勤改革和管理247

第五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建构249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249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249

三、校园文化建构的原则250

四、校园文化建构的内容251

五、校园文化建构的方法252

六、校园文化建构的途径253

第六节 高等学校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建构255

一、高校饮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55

二、高校饮食文化的建构256

第七节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及建构262

一、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262

二、学生公寓文化的建构264

第八节 高等学校物业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建构269

一、高校物业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70

二、高校物业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建构272

第九节 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建构278

一、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278

二、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279

三、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280

四、高校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281

第四部分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后勤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第一节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后勤队伍建设刍议285

一、当前我省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后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285

二、影响高校后勤队伍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286

三、提高后勤队伍素质的措施和建议287

第二节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89

一、加强新建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意义289

二、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90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292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合理运用激励手段293

第三节 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294

一、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294

二、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的主要方法296

三、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297

第四节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新校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99

一、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基本建设的主要特点299

二、建设好新校区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要条件300

三、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新校区建设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300

第五节 高校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304

一、切实加强领导是落实新校区建设管理的保证304

二、实行公开招标是保证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305

三、强化监管并举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关键306

第五部分 理论专题309

专题一 关于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理论思考&黎玖高309

专题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差异分析及过程研究&夏建潮 王彦庆 王更银 张虹 杨薇薇316

专题三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博弈&周燕来 车纯323

专题四 反思与重构:大学食堂及其治理&宓明君 钟伟君 宣勇328

专题五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法律问题研究&陈鑫 杨薇薇336

专题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如何看待和处理甲乙方关系&谢永清 冉久飞344

专题七 高校后勤实体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351

第六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学校后勤改革和发展——清华大学后勤改革实践与探索&张凤昌 王艳367

清华大学伙食改革发展之路的探索&樊春起 闫聚群372

紧紧围绕“三服务”宗旨,构建专业化接待服务体系——清华大学接待服务改革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向春 严俭和 李春瑞375

应用GIS系统管理大型校园的探索与实践&赵满成 许立冬 王强384

调整内部运行机制,提供优质商贸服务&赵广刚 李大友387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再创佳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服务总公司深化改革总结&周璀亮389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保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许泽胜400

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推动高校后勤科学发展&刘晓平 徐美勇 李忠庆411

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北京化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改革发展历程&马成元 张丽娟 赵恩平419

综合两个效益,建设两个文化,实现跨越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后勤产业集团发展探析&王红曼 石亚洲426

高校伙食成本系统控制的实践探索&赵永兵431

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目标实现的障碍及其成因&徐宝泉43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勤社会化相关问题研究&邵永顺440

引进高校后勤优质服务资源,构建后勤新型服务保障体系&马景娜451

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后勤改革探讨&张文斌454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徐秀明458

高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尼跃红465

大学城建设与后勤社会化改革&周智彦 吴振英469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唐汝明 闫大志474

努力探索,构建进取性天津大学后勤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张超英 石振河477

用人文管理的方法实现高校后勤从服务型向文化型的转变&苗延洁488

引入后勤社会化的机制和理念,建立学院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付祖荣491

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河北大学后勤集团495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高校公寓成本核算体系——河北大学公寓运行成本核算控制浅谈&马勇 梁涛 马丽500

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杜小通 刘全明508

提升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节约型校园&石金波512

在探索中持续推进——石家庄经济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春亭516

改革求出路,创新谋发展——在探索与实践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路永和 刁仁雪521

高校后勤改革模式的适应性摸索——山西大学深化后勤改革的认识与实践&吴斗庆 张代平 孔剑平525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再铸辉煌——团结奋进的中北大学后勤&张惠选531

以服务呼唤爱心,以爱心提升服务&师红军 刘玉花 许国盛538

加强后勤管理,构建节约型和谐校园&梁国印 李仲542

内蒙古大学后勤改革分析与评估&高寒546

辽宁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体会&毕连福554

东北财经大学后勤集团会议议事规则&汪治国558

东北财经大学后勤集团安全工作总体预案&汪治国561

“以廉立身、以勤精业”,高校后勤干部应铭记的警示恒言&陈福彤576

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开创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局面——沈阳建筑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改革发展实践&郑贵579

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邹存慧 侯健 苗术文 黄葵花 于学林 曹同权 王爱军588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渐进式可持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实践&孟凡伟592

沈阳工程学院后勤集团发展回顾与展望&赵非598

辽东学院后勤服务目标管理责任书&辽东学院后勤集团6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后勤改革之路&陈忠仁623

以人为本,推进节约型和谐后勤建设&徐长吉627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新局面&朱福奎 于景源632

求真务实,规范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吴庆文639

艰苦的历程——东北农业大学后勤改革小结&姜建国 翟洪江647

开拓创新,服务至上,全面建设和谐高校后勤——黑龙江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关于和谐高校后勤的思考与实践&郑大渊652

抢抓迁校契机,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胥可 宋来田 陈伯军658

关于学生食堂管理的点滴思考&胥可 付磊66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复旦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许征671

同济大学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乔雨亭 林木景 陆勇67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与创新——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后勤改革与发展举措的研究&陈英南 王锡庆 苏林689

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校区后勤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实践&封金章 俞渊695

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引入ISO质量保证体系初探&叶银忠 赵伟建 冯晨曦 吴志勇701

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南京工业大学提供后勤保障&茅建国70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运行框架探析&张芝和711

加强成本核算,推进后勤社会化科学发展&曹泽民716

注重管理创新,落实节能减排,促进和谐发展——徐州师范大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徐州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 徐州师范大学后勤集团727

以创新为动力,点燃后勤实体自身的发动机——淮阴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探索&陈启东 章雪 周洪波731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高校食堂文化品位&相井成 李剑737

立足校情,自主创新,积极构建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淮海工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探索&吴建新741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孙甫存747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浙江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三十年回顾&傅昌盛751

创造和谐生活——浙江林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历程回顾&吴通苗762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后勤——绍兴文理学院后勤改革发展十年探索与实践&安华 应航江768

求真务实,因校制宜,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温州医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探索&庄兴忠 陈先建772

以员工素质提高为抓手,努力推进后勤文化建设&舒荣江 陈先建786

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柯肖权789

昨天,今天,明天——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后勤改革30年回眸&朱建良792

在探索中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改革与实践&林胜国80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杜德清808

社会服务采购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史性选择——山东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李旭新 张宇 连伟810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我们是这样走的——山东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凤崇 蔡文822

深化后勤改革,增强后勤保障能力——青岛科技大学后勤深化改革浅谈&王江忠 李述勇 张景瑞 王辉835

创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打造适应地方性高校发展的后勤保障体系&李喆843

积极改革,大胆实践,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吴悦成847

小荷才露尖尖角——江西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华林 余清华850

江西中医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游卫平858

以高度的敏锐性用心做好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游卫平 陈荣祥865

学生参与监督,构建交流平台&游卫平 陈荣祥86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李峰87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勤管理处877

坚持发挥高校后勤实体的主体作用,坚持稳步开放校内服务市场是构建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张勇881

安徽工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邬效林885

安徽理工大学校管学生公寓管理的几点做法及体会&张利东894

引进社会餐饮实体驻校经营学生食堂的做法与体会&席学民897

从行政走向市场,从弱小跨越辉煌——改革开放三十年厦门大学后勤工作的成就、经验与展望&谢银辉 叶鹏飞 张浩 林琳901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后勤支撑——河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综述&徐书耀912

河南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贯标认证工作概况&袁海霞917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努力建设适合我校校情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柳娜 王楠 杨结实 李宗品 王小华922

推进高校后勤集团(实体)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改革发展剖析&郭文平926

洛阳理工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董延寿 雷润堂930

后勤服务联动机制在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梁赖936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周林海940

武汉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走笔&陈鑫947

改革,发展,创新,不断推进武汉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工作&王乾坤952

企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当前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目标——华中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思考&聂耀华958

牢记服务宗旨,创新改革思路,谋求高校后勤事业新发展——华中农业大学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夏厚俊 商珺 徐勋光971

高校后勤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竞争力演变——以华中农业大学后勤集团商贸部为案例&商珺983

立足学校需要,支持主业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勤改革纪实&刘杰 江琼 马红祥989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后勤服务能力&闸文朗997

当前民族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困难及对改革的思考&赵晓珊 黄新建 叶传满 孙庆红1003

三峡大学后勤管理实务&朱子龙1014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后勤集团1029

解放思想,因校制宜,稳步推进,积极探索高校后勤改革新路子&夏国华1046

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分析与思考&谢贵辉 曾湘江1054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蒋晓明 周涛1061

合理构建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钟晓林1064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定位与发展趋向&朱仁华1068

对社会化经营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徐铁辉 刘娟娟 董晓斌1073

中山大学多校区扩展与后勤管理模式实践&何北兴 朱志辉 杨旻1078

华南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创新&钱贤彬 詹步强1081

高校学生食堂应对物价上涨的策略与措施&王长明 王新华1102

服务外包与大学后勤服务满意度——广州大学城的实证研究&彭说龙1107

高校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与行动&吴旭 陈江1112

广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考&广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课题研究小组1116

给教学以保障,寓育人于服务——广东海洋大学后勤改革实践与探索&胡思平1120

广州体育学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韩会君 张建设 付强 辛求华1125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海南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调查&温强1138

创建新型高校后勤集团之我见&蒙生儒114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回眸与未来走势——基于海南医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剖析&陈奋 郑小能 郑大成1146

深化改革结硕果,科学发展谱新篇——西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曹继建1153

用改革创新精神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蒋忠全1162

高校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孙群智 敬菊华1167

对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邓易元1172

地方性本科院校构建高校后勤服务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彭著久1180

新时期高校后勤推行精细化服务的必要性与策略探讨&曾德智 谢家国1184

我国高校后勤招聘学生总经理助理的实践与探索&熊寿华 吴文 张一驰 杨莉1188

脚踏实地提高学校后勤保障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后勤改革发展创新&高庆 濮德璋 盛鹏 田静1193

深化改革,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1201

积极推进,扎实稳妥,服务大局,成效显著——西南民族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回顾&土登 吴传一1208

西南石油大学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张昌元 文先知 姚义斌1213

绵阳师范学院后勤集团贯标工作的回顾与思考&罗成书122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陈小虎1224

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云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1231

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推进后勤服务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李朝开123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段泽华 许家旺1244

坚持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和推进后勤改革&西南林业大学后勤管理处1248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洪世久1254

西部地区地州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曲靖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例&任军 杨春亮1260

立足本校实际,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贵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陶文亮1266

贵阳中医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奚定邦127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思考&贾晋渝1280

西部地方性师范院校如何搞好后勤保障工作浅谈&高立华 赵其普1287

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后勤社会化新模式&耿剑平 巩滨 许宏伟1291

坚持科学发展,因校制宜,求真务实,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赵方周 黄飞129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李金劳 陈群辉1302

精心打造“陕西师大模式”,构建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王武海1307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创新,努力提高后勤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数字化在陕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和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杨晓东1312

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西北工业大学后勤30年的改革与思考&刘志成 张义庭 施建民1321

应用SWOT分析方法,建立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新战略&杨安庆1329

关于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石军正1333

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及务实操作&白洁 徐卫1336

高校物业契约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刘欣 陈晓莉1340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李社新1344

促发展改革迎来新面貌,创和谐后勤开创新篇章——西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纪实&王望弟 张莉玲 吴克强1348

陕西省高校后勤设施引入社会化投资建设的现状及分析&张莉玲 朱文章1354

高校后勤改革探讨&台世强1357

搞好服务,开拓市场,努力探索后勤改革新思路&张金锁 胡发泉 王政军1363

高校新校区后勤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考&张志华 严振鹏1370

从实际出发,以公司制形式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新实体&赵尚东1373

兰州大学后勤改革探索与纪实&魏清琳 范宝军1380

正视困难,科学谋划,推进改革——西北师范大学后勤工作思考兼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薄满红1390

西北民族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刘军 郎永杰 包晓峰1394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黄高宝1403

坚持企业化管理,持续提升后勤保障综合实力——兰州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企业化改革实践&康龙 周厚金 李仕国1412

做好饮食工作,创建和谐校园&马广彦1418

如何建立高职院校学生食堂长效保障机制&杨学峰 张靖1421

坚持四个“围绕”,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宁夏大学后勤社会化管理探析&张成1424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李正直 朱续章1428

为全面推进“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努力做好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苗海平1433

青海民族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马德明143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疆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张新吉1441

石河子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张法林1450

新疆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与实践&陈培忠1458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讨——赴内地学校考察报告&夏永辉1469

第七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探索1477

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陈俊斌 张邈1477

坚定信心,科学定位,实现高校后勤改革科学发展&胥效文1479

新时期清华大学后勤的改革与发展&张凤昌 吉俊民 王艳148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偏差及其修正&黄士安1485

打破高校后勤社会化进退两难僵局&张树泉1488

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和推动高校后勤工作&邹存慧1491

后勤十大问题分析&刘宏进1492

高校后勤集团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走向&刘庆祥1496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张彤1498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孙东华150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思考&张海哲1504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陈永15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高校后勤工作上台阶&张宇 李旭新15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昨天和明天&杜万庆 何家东 张瑛 肖循泽1525

资本营运理论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的应用&周培松1529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与实践&郭志德 赵位定1532

开放校内市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李耀水 徐汉萍1536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朱赤 魏强 沈丽伟1538

坚定不移地走高校后勤社会化之路&张中1540

创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力之源&李昌荣1543

图自强,谋发展,稳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刘志成1547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王新华 梁松练 吴世庆1551

重塑校企关系:一步不得不走的棋——校企关系与“中国式家庭”的比较分析&高寒1554

服务营销理论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李安平 谢永清 冉久飞 左金隆 王亚飞 刘艳 罗远坤1558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董书杰156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王晓岚156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政府职能的缺失及对策&尚亚民 赵红卫156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设想&刘艾 罗维维1570

社会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彭林权157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拨改收”政策问题研究&杨国欣1578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王楠 纪清印 李宗品 徐剑 王小华 王杰温1583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张胜期1586

关于高校后勤运行发展问题的思考&孙新卿 杨勇1588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符福存1592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发展的必然&曹利戈159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趋势研究&王基159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陈玉宏160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高校后勤保障服务能力&王学国1605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思考&王成松 申乃林 赵萍1608

论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高校后勤中的理论指导意义&郝相松1611

略论高校后勤改革问题&郑永春1614

新时期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浅议&李培景 覃肖良1617

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后勤的改革与发展&刘希澜16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和热点&任荏 杨正书 廖元亮1624

在深化改革中寻找高校后勤发展的出路&伍百洲162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斌仁16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唱响服务育人主旋律&山西中医学院总务处1634

对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思考&郭守鹏 朋毛1638

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五大病症剖析&段福长1641

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的可行性与途径探析&郑文谦164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处理好十大关系&彭邦银164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白树全1649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搞好后勤保障服务——谈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杨春旺1653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建设新型高职院校后勤保障体系&杨泽宇 姜向荣165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拒腐防变的思考&朱志平 赵绚丽1658

与时俱进谋后勤&刘勇1660

高职学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理念与思考&付祖荣1662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原则与途径&吕淮湘1664

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郭白泉1667

对学校后勤改革的思考&夏永辉1669

地方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蒋德意1671

浅谈西部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张秀林1674

苦练十项基本功,当好高校后勤人&魏平峰1678

浅议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深化问题&张志军 马永鹏1682

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吴宝成1684

运用现代营销理念,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张文基1685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后勤改革浅论&徐啸威 杨承庚1689

第八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创新1701

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梁松练 胡亚慧1701

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蒋德意1703

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初探&胡思平1706

新时期高校后勤“思政”工作的思考与创新&梁松练1709

刍议高校后勤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孙群智 敬菊华1711

对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黄守星1713

把“以人为本”落实到高校后勤工作的始终&洪世久1717

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深层次思考&赵玉国1720

节约节能与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从高校后勤资源利用角度出发&普登学1722

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刘长玉1732

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发展&武丙云1734

高校后勤服务与和谐校园建设&黄恩诏173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和谐后勤&张芝和1738

加强党的领导,共促和谐后勤建设&张建国 涂鸣 周福勇1742

新形势下强化学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宫浩兴1745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路径思考&杨云峰1747

集思广益办后勤,优质服务求发展&杨安庆 刘志成1751

基于体验经济的高校后勤服务与失误补救&张义庭1754

加快转变,提升高校后勤企业竞争力&林济森1757

加强管理与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曾龙健1759

论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万海清 熊寿华 朱良1762

高校后勤甲方监督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李祖明1767

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苏隆中1770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执行力的对策研究&赖肖曼1776

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关平1779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吴衍涛 申曰江1783

探索市场化的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任荏 杨正书 廖元亮1787

高校后勤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张瑞兴1790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经费筹措与管理及借鉴意义研究&郑文谦 郭小平1792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后勤和谐发展&彭增华1796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办法&吉俊民 张宁 张岩1801

喜看“后勤人”之变——华东师范大学后勤集团人事改革侧记&华东师范大学后勤集团1803

依法规范高校用工管理,推进高校工人队伍建设&陈正群1805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万俊新1808

后勤社会化改革与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张继远1811

高校后勤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的思考&施德东1813

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汪晗1816

高校后勤实体劳动用工管理探析&张娟 张强1820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工作规范化管理浅论&张卫平 高翔1824

高校后勤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整合初探&王秀琴1828

构建科学人才成长体系,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赵新平1833

论高校后勤企业服务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施德东1837

论高校后勤服务监控机制的构建&蒋琛1840

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申乃林 王成松1843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体系&肖志成 蒋琛1847

高校后勤服务标准的思考&肖志成1850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保证中几个关系的思考&肖志成1852

构建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的初探&戴向龙 李谷1855

企业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企业的制胜之魂&王长明 焦思舵1860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研讨&黄兴灿 林翠敏1864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蒋琛1867

党组织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邵兵1871

浅析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创建&毕凤奎187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企业文化实践探讨&冯松雷1875

试论高校现代办伙的“十化”要求&赵相华1879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高校和谐餐饮&赵永兵1882

市场化:推动高校学生食堂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食堂经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分析和对策建议&高寒1885

从餐饮管理看美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构建&王斌1892

区域性联合采购是高校伙食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崔芳菊1894

引入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扎实做好学校伙食的保障工作&张荃 张迁1897

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管理的探讨&李耀水 徐汉萍1900

浅议高校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与员工队伍建设&特格希1904

从北大餐饮发展浅谈现代高校餐饮建设&甄涛1906

高校饮食财务流程再造&陈国1907

浅谈高校食堂中心厨房的工业化与产业化管理&戎林发1911

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确保伙食稳定与饮食安全&高飞 张国文 曲向明1913

让食堂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于东江1915

浅析物价上涨对高校饮食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符福存1917

建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张以保1920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符福存1923

高校研究生住宿管理探索&武侠 毕忠臣 周军英1927

高校新校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探析&李明春1932

谈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中育人功能的发挥&安振学1936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丁俊华1939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崔茂岐1942

新形势下省级高校公寓专业管理委员会地位与作用浅析&孟范例 建新1945

培养大学生的市民素质——高校公寓管理中育人功能实现途径浅探&柯肖权1948

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呼唤柔性管理&肖志成1950

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探索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的新模式&凤杰 韩军书1954

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山西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李文来1959

高校学生公寓宿舍文化建设探析&董剑锋 程志宏 王可1962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内务管理长效机制&马根宏 雷永青1965

浅谈完善的后勤服务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陈彦杰1967

浅议多校区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邵长河 付有胜1969

大学生宿舍管理的“三结合”管理模式&王思达 苏淇桂1972

引入物业管理风险机制,营造平安和谐温馨家园&张欣 黄清波1975

试论当前高校实施后勤物业管理创新的策略&李宝永 乔文国1977

对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思考&张明 武挨厚 秦海英1980

CS管理模式在校园物业管理上的应用&刘冰1983

论高校教材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之路&黄凌1987

加强高校汽车队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谢业佺1990

后记19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