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溶工程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溶工程论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3253716.jpg)
- 陈国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056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岩溶-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溶工程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岩溶洞穴顶板安全厚度研究一、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评价1
(一)近似的结构分析法2
(二)电阻应变片测试法4
(三)厚跨比法4
(四)成拱分析法5
二、不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评价5
(一)洞穴顶板坍塌堵塞估算法5
(二)结构力学分析法6
三、有限元分析法6
(一)计算分析中的几个基本问题6
(二)有限元分析的电算程序8
(三)计算成果及数据处理9
(四)沙坡隧道基础以下溶洞的计算分析10
四、松散层洞穴顶板坍塌高度的估算18
(一)破裂拱法18
(二)经验公式法19
(三)坍塌平衡法19
(四)洞顶板坍塌堵塞法19
(五)算例20
(六)讨论20
第二篇 岩溶化基准面的模式一、侧限型22
二、底限型23
三、河谷裸露型24
四、河谷覆盖型25
五、河谷深岩溶型25
第三篇 岩溶地区线路位置选择原则一、不同岩溶地貌单元的线路位置选择原则27
(一)溶原、孤峰平原与峰林谷地区28
(二)溶丘洼地与峰丛洼地区28
(三)地形分水岭地区29
(四)岩溶河谷区31
(五)河谷斜坡地区32
二、其他岩溶地质条件下的线路位置选择原则33
(一)线路避开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的接触带33
(二)线路避开有利于岩溶发育的构造带36
(三)线路避开岩溶发育的极强地区37
(四)线路绕避网状洞穴和巨大空洞区38
三、隧道内纵坡形式与平行导坑位置的选择39
(一)隧道纵坡形式的选择39
(二)平行导坑的位置与坡度选择39
四、岩溶地区的总体性选线40
第四篇 隐伏岩溶大厅的预测一、质纯、层厚、缓倾角的可溶岩——形成岩溶大厅的物质条件43
二、通畅的地下径流场所——形成岩溶大厅的水动力条件44
三、地形相对高差大——影响岩溶大厅形成的重要因素44
四、地貌形态——形成岩溶大厅的有利因素45
五、岩溶负地形景观——岩溶大厅的信息反映46
六、隐伏岩溶大厅的预测46
第五篇 覆盖型岩溶地区的桩基础问题一、基础岩溶地质问题48
(一)岩溶洞穴的误判与漏判48
(二)隐伏的岩溶异状49
二、岩溶地质导致的设计和施工问题49
三、应对工程措施50
第六篇 岩溶研究的经验与问题一、岩溶组的研究内容52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53
三、存在问题55
第七篇 坑道水害防治57
一、坑道水害概述57
(一)隧道水害统计57
(二)涌水特征与规律59
二、坑道中的非岩溶水害60
(一)构造断裂蓄水危害60
(二)构造褶曲蓄水危害61
(三)构造断裂与褶曲蓄水危害61
三、坑道中的岩溶水害61
(一)增加施工难度62
(二)危及人身安全62
(三)淹没机具设备62
(四)地质环境破坏62
(五)运营中的贻害62
四、坑道岩溶水害的预测63
(一)定性预测63
(二)半定量和定量预测64
第八篇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一、岩溶水与地表水及其他类型的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74
二、岩溶化山区地下水的运动特征75
(一)单一碳酸盐岩层的岩溶区的地下水运动特征75
(二)碳酸盐岩层与非碳酸盐岩层呈互层地区的岩溶水运动特征75
三、岩溶化山区岩溶水动力剖面分带与岩溶蓄水构造类型79
(一)岩溶水动力剖面分带79
(二)岩溶蓄水构造类型82
第九篇 水均衡法预测岩溶区坑道涌水量的见解一、集水面积与汇水面积85
二、降雨量与入渗量并非线性关系,应观测求得86
三、入渗系数并非常数,不宜用经验数据86
四、入渗量并非坑道涌水量87
五、不同岩溶垂直分带中的涌水量计算方法87
六、坑道分段涌水量较总涌水量有意义88
第十篇 岩溶危害的防治89
一、岩溶洞穴危害的防治89
(一)岩溶洞穴危害的判别89
(二)岩溶洞穴的防治措施89
二、岩溶水危害的防治95
(一)岩溶水具有的特征95
(二)岩溶水危害的防治措施95
三、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97
(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述97
(二)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97
四、绕避98
(一)区域绕避98
(二)局部绕避98
第十一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100
(一)概述100
(二)名词与定义100
(三)塌陷分类101
二、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101
(一)城市岩溶塌陷的分布101
(二)铁路岩溶塌陷的分布102
(三)矿山岩溶塌陷的分布105
(四)水利工程岩溶塌陷的分布107
三、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及事例109
(一)对铁路运输的危害109
(二)对矿山的危害112
(三)对农田水利的危害113
(四)对城市建设的危害114
第十二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勘察与试验一、勘察工作116
(一)综合勘察116
(二)体积勘探119
(三)勘察提供的成果119
二、模型试验121
(一)模型设计121
(二)试验项目与内容122
(三)试验资料分析122
三、现场试验126
(一)抽水致塌试验126
(二)土洞致塌试验128
(三)钻孔真空测试128
(四)塌陷追踪试验129
(五)其他试验129
第十三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一、基本地质环境130
(一)覆盖型岩溶之基岩面具有开口的岩溶形态130
(二)覆盖土体或砂页岩130
(三)动力130
二、影响岩溶塌陷的环境因素130
(一)水130
(二)覆盖层133
(三)岩溶135
(四)其他136
第十四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与机制一、岩溶塌陷的成因138
(一)抽取地下水致塌138
(二)坑道排水、突水致塌139
(三)地表雨水入渗致塌139
(四)河水位涨落致塌140
(五)振动致塌140
(六)地震致塌140
(七)荷载致塌141
二、岩溶塌陷的受力分析141
(一)致塌力141
(二)抗塌力142
三、岩溶地面塌陷的机制142
(一)潜蚀效应142
(二)真空吸蚀效应143
(三)压强差效应144
(四)垂直渗压效应144
(五)自重效应145
(六)浮力效应145
(七)土体强度效应145
(八)其他效应145
四、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关系146
第十五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技术一、预测147
(一)定性预测147
(二)半定量预测147
(三)定量预测149
(四)综合预测152
二、预防152
三、监测预报153
(一)地面监测153
(二)井孔内、泉点、矿坑与水库渗漏点监测153
(三)报警装置154
四、岩溶地面塌陷的整治技术154
第十六篇 采煤沉降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一、现行的作法158
二、坍塌堵塞法与顶板稳定158
三、坍塌沉降与路基稳定160
第十七篇 治理滑坡的新技术方法一、技术方法与原理161
二、工程实例161
(一)压浆构成“类挡墙”作用161
(二)压浆固结滑动面,提高抗滑力作用162
(三)检算实例165
(四)压浆效果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