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悟透Pro/ENGINEER野火4.0完全自学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悟透Pro/ENGINEER野火4.0完全自学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216036.jpg)
- 李永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0068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75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791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4.0-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悟透Pro/ENGINEER野火4.0完全自学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操作基础2
第1章 Pro/EN GINEER野火4.0入门2
1.1 Pro/ENGINEER野火4.0软件介绍2
1.1.1 Pro/ENGINEER简介2
1.1.2 Pro/ENGINEER野火4.0的特点2
1.1.3 Pro/ENGINEER野火4.0的功能3
1.1.4 主要模块及应用领域8
1.2 Pro/ENGINEER野火4.0的安装9
1.2.1 安装Pro/ENGINEER野火4.0的计算机配置要求9
1.2.2 计算机系统“环境变量”设置10
1.2.3 Pro/ENGINEER野火4.0安装过程11
1.3 Pro/ENGINEER启动与用户界面14
1.3.1 Pro/ENGINEER启动与退出14
1.3.2 用户界面简介15
1.3.3 用户界面的定制19
1.4 常用文件操作24
1.4.1 “新建”文件24
1.4.2 打开文件26
1.4.3 “保存”文件27
1.4.4 保存副本28
1.4.5 备份28
1.4.6 重命名29
1.4.7 拭除29
1.4.8 删除30
1.5 设置用户配置文件及工作目录30
1.5.1 用户配置文件设置30
1.5.2 用户工作目录设置35
第2章 几何模型显示及视图设置39
2.1 几何模型的显示方式39
2.2 视图操作39
2.2.1 通过“视图”工具栏进行视图操作39
2.2.2 通过键盘、鼠标组合控制几何模型的缩放、旋转、平移40
2.3 模型定向41
2.4 层的设置及使用41
2.4.1 层、层树的概述和用途41
2.4.2 管理图层42
2.4.3 层的类型42
2.4.4 层的状态42
2.5 模型的颜色设置42
2.6 系统颜色设置43
第3章 模型基准46
3.1 模型基准概述46
3.2 创建基准平面46
3.3 创建基准轴51
3.4 创建基准点54
3.5 创建基准曲线56
3.6 基准特征的显示与隐藏59
第2篇 零件绘图基础62
第4章 平面草图绘制62
4.1 草图绘制的基础知识62
4.1.1 参数化的草图62
4.1.2 草图保存62
4.2 草绘工作界面介绍62
4.2.1 进入草绘界面62
4.2.2 草绘界面布局63
4.2.3 工具栏及草绘器工具栏讲解64
4.3 基础图元绘制65
4.3.1 绘制点65
4.3.2 绘制线65
4.3.3 绘制矩形67
4.3.4 绘制圆67
4.3.5 绘制弧69
4.4 高级图元绘制70
4.4.1 绘制坐标系70
4.4.2 绘制圆锥弧70
4.4.3 绘制倒圆角71
4.4.4 绘制样条曲线72
4.4.5 通过参照创建图元73
4.4.6 绘制文本74
4.4.7 调色板的使用75
4.5 草绘编辑工具76
4.5.1 修剪编辑76
4.5.2 镜像编辑78
4.5.3 移动、缩放与旋转的编辑78
4.5.4 复制和粘贴79
4.5.5 删除79
4.6 人工尺寸标注79
4.6.1 线性标注79
4.6.2 半径、直径标注80
4.6.3 角度标注80
4.6.4 周长标注81
4.6.5 尺寸修改81
4.7 几何约束82
4.7.1 几何约束类型82
4.7.2 解决过度约束83
4.8 综合范例83
4.8.1 范例1——支架平面草图的绘制83
4.8.2 范例2——六角螺母平面草图的绘制85
4.8.3 范例3——垫片平面草图的绘制88
第5章 基础实体特征93
5.1 实体特征的基础知识93
5.1.1 Pro/ENGINEER野火4.0的三维设计环境93
5.1.2 实体建模的规律和方法93
5.1.3 实体建模的一般流程94
5.2 拉伸特征96
5.2.1 拉伸特征的含义及应用96
5.2.2 拉伸特征的启动及特征选项的含义96
5.2.3 拉伸特征的创建方法97
5.3 旋转特征97
5.3.1 旋转特征的含义及应用97
5.3.2 旋转特征的启动及特征选项的含义98
5.3.3 旋转特征的创建方法98
5.4 扫描特征99
5.4.1 扫描特征的含义及应用99
5.4.2 扫描特征的启动及特征选项的含义99
5.4.3 扫描特征的创建方法101
5.4.4 螺旋扫描特征102
5.5 混合特征103
5.5.1 混合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03
5.5.2 混合特征的启动及特征选项的含义104
5.5.3 混合特征的创建方法104
5.5.4 边界混合106
5.6 综合范例109
5.6.1 范例1——手柄模型的创建109
5.6.2 范例2——茶壶模型的创建113
第6章 特征的工程修饰122
6.1 孔特征122
6.1.1 孔的定位方式122
6.1.2 简单孔的创建124
6.1.3 异形孔的创建124
6.1.4 标准孔的创建125
6.2 圆角特征125
6.2.1 圆角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25
6.2.2 圆角特征的启动及特征选项的含义125
6.2.3 圆角特征的创建方法126
6.3 倒角特征127
6.3.1 倒角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27
6.3.2 边倒角特征的启动及创建127
6.3.3 拐角倒角特征的启动及创建129
6.4 壳特征130
6.4.1 壳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30
6.4.2 壳特征的启动及创建131
6.5 筋特征132
6.5.1 筋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32
6.5.2 筋特征的启动及创建132
6.6 拔模特征133
6.6.1 拔模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33
6.6.2 拔模特征的启动及创建133
6.7 综合范例135
6.7.1 范例——基座模型的创建135
第7章 实体特征操作142
7.1 特征修改142
7.2 重定义特征143
7.3 插入特征144
7.4 特征排序146
7.5 特征的删除、隐含及隐藏147
7.5.1 特征间的父子关系147
7.5.2 特征删除147
7.5.3 特征隐含148
7.5.4 特征隐藏149
7.6 复制特征150
7.6.1 新参考复制151
7.6.2 相同参考复制153
7.6.3 镜像复制154
7.6.4 移动复制155
7.7 阵列特征156
7.7.1 阵列特征的含义及应用156
7.7.2 阵列特征的启动及阵列特征的类型157
7.7.3 尺寸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58
7.7.4 方向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59
7.7.5 轴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60
7.7.6 填充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61
7.7.7 表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62
7.7.8 参考阵列特征的创建方法163
7.8 特征成组164
第3篇 曲线曲面设计166
第8章 曲面设计概述166
8.1 曲面设计的发展历程166
8.2 曲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6
8.3 曲面设计的数学概念168
8.3.1 曲线的数学表达方式168
8.3.2 曲面的数学表达方式169
8.4 基准曲线170
8.4.1 “经过点”曲线170
8.4.2 “至文件”曲线171
8.4.3 “使用截剖面”曲线172
8.4.4 “从方程”曲线172
8.5 相交曲线175
8.5.1 由曲面生成曲线175
8.5.2 由曲线形成曲线175
8.6 投影曲线176
8.7 包络曲线177
8.8 偏移曲线178
8.9 修剪曲线179
8.10 综合范例180
8.10.1 范例1——绘制热水壶轮廓180
8.10.2 范例2——绘制曲线面构架181
8.10.3 范例3——绘制自行车车座构架183
第9章 曲面基础控制187
9.1 曲面复制187
9.2 曲面镜像188
9.3 曲面修剪188
9.4 曲面合并189
9.5 曲面偏移190
9.5.1 标准偏移特征190
9.5.2 具有拔模特征191
9.5.3 展开特征192
9.5.4 替换曲面特征192
9.6 曲面延伸193
9.7 综合范例194
9.7.1 范例1——绘制热水壶形状194
9.7.2 范例2——偏移曲面与镜像曲面196
9.7.3 范例3——曲面镜像、偏移及合并198
第10章 高级曲面控制203
10.1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203
10.1.1 创建恒定螺距的螺旋扫描曲面203
10.1.2 创建可变螺距的螺旋扫描曲面204
10.2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206
10.2.1 单向边界混合曲面206
10.2.2 双向边界混合曲面207
10.2.3 设置边界约束条件208
10.2.4 定义控制点209
10.2.5 定义影响曲线210
10.3 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211
10.3.1 圆锥曲面211
10.3.2 N侧曲面片212
10.3.3 逼近混合213
10.4 将剖面混合到曲面214
10.5 在曲面间混合215
10.6 将切面混合到曲面216
10.6.1 建立由曲线驱动的相切拔模曲面216
10.6.2 由边线建立外部混合相切曲面218
10.6.3 由边线建立内部混合相切曲面219
10.7 曲面自由形状与实体自由形状220
10.7.1 曲面自由形状220
10.7.2 实体自由形状222
10.8 创建展平面组224
10.8.1 在默认状态下展平面224
10.8.2 自定义放置展平面组225
10.9 曲面与实体的转化226
10.9.1 曲面转化为实体226
10.9.2 实体转化成曲面227
10.10 综合范例228
10.10.1 范例1——绘制电熨斗形状228
10.10.2 范例2——绘制电话听筒模型240
第11章 使用ISDX创建造型曲面251
11.1 模块简介251
11.2 界面介绍251
11.3 创建造型曲线253
11.3.1 造型曲线基础概念253
11.3.2 创建一般造型曲线253
11.4 创建圆254
11.4.1 创建圆弧254
11.5 通过投影创建COS255
11.6 通过相交曲面创建COS256
11.7 偏移曲线257
11.8 来自基准的曲线257
11.9 来自曲面的曲线258
11.10 编辑造型曲线259
11.10.1 编辑曲线点或控制点259
11.10.2 改变软点类型259
11.10.3 改变曲线类型260
11.10.4 设置相切条件260
11.10.5 增加造型曲线上的内部点262
11.10.6 删除造型曲线上的点263
11.10.7 删除造型曲线263
11.10.8 分割或合成造型曲线263
11.11 创建造型曲面264
11.11.1 创建边界曲面264
11.11.2 创建放样曲面265
11.11.3 创建混合曲面265
11.12 小结266
第4篇 工程绘图268
第12章 零件工程图268
12.1 工程图概述268
12.1.1 进入工程图模块268
12.1.2 工程图工作界面介绍268
12.1.3 工程图的视图类型270
12.2 工程制图标准270
12.2.1 投影视角270
12.2.2 绘图单位271
12.2.3 图纸图框271
12.2.4 绘图比例271
12.2.5 绘图线条272
12.3 工程图的相关配置文件273
12.3.1 工程图配置文件273
12.3.2 config.pro配置文件273
12.4 工程图绘制的一般流程274
12.5 创建视图275
12.5.1 创建主视图275
12.5.2 创建投影视图276
12.5.3 创建立体视图277
12.5.4 创建局部视图277
12.5.5 创建破断视图278
12.6 创建剖视图279
12.6.1 创建全剖视图279
12.6.2 创建半剖视图281
12.6.3 创建局部剖视图282
12.6.4 创建转正剖视图283
12.6.5 创建展开剖视图285
12.7 视图操作286
12.7.1 移动视图286
12.7.2 删除视图287
12.7.3 设置视图状态287
12.7.4 设置视图显示方式288
12.7.5 设置视图比例289
12.7.6 视图对齐290
12.8 尺寸标注291
12.8.1 创建驱动尺寸291
12.8.2 创建人工尺寸292
12.8.3 编辑尺寸294
12.8.4 整理尺寸296
12.9 公差标注297
12.10 文本标注299
12.11 表格301
12.12 创建表格的操作步骤302
12.13 设计工程图模板303
12.1 3.1 设计工程图模板的操作步骤304
12.13.2 使用工程图模板的操作步骤311
12.14 综合范例312
12.14.1 范例——绘制壳体工程图312
第5篇 装配322
第13章 装配概述与基础操作322
13.1 装配功能简介322
13.1.1 进入装配环境322
13.1.2 装配窗口简介323
13.1.3 装配的概念和基本术语323
13.1.4 装配树的显示324
13.2 装配的创建过程324
13.2.1 自底向上装配324
13.2.2 自顶向下装配324
13.3 插入元件324
13.4 元件移动325
13.5 添加约束326
13.5.1 匹配326
13.5.2 对齐328
13.5.3 相切329
13.5.4 线上点329
13.5.5 曲面上的点330
13.5.6 曲面上的边331
13.5.7 固定332
13.6 重复放置零件332
13.7 镜像零件333
13.8 阵列零件334
13.9 综合范例335
13.9.1 范例——虎钳装配过程335
第14章 装配高级操作345
14.1 连接装配345
14.1.1 销钉345
14.1.2 滑动杆346
14.1.3 圆柱347
14.1.4 平面348
14.1.5 球349
14.1.6 焊接350
14.2 柔性装配351
14.2.1 定义柔性零件351
14.2.2 柔性零件装配352
14.3 布局图装配355
14.3.1 建立布局文件355
14.3.2 绘制布局图355
14.3.3 利用布局对零件进行参数控制357
14.3.4 利用布局图实现产品自动装配359
14.4 骨架模型装配360
14.4.1 建立骨架模型360
14.4.2 参照骨架模型在组件中创建零件362
14.5 综合范例365
14.5.1 范例——电视遥控器外壳365
第6篇 渲染及动画371
第15章 模型渲染371
15.1 Pro/ENGINEER野火外观渲染概述371
15.2 设置模型外观372
15.2.1 下拉菜单372
15.2.2 外观调色板374
15.2.3 指定工具盒375
15.2.4 属性工具盒376
15.2.5 “基本”选项卡377
15.2.6 模型颜色的显示与隐藏378
15.2.7 映射选项卡378
15.2.8 显示或者隐藏贴图380
15.2.9 “高级”选项卡381
15.2.10 Photolux选项卡382
15.2.11 设置与修改模型的外观383
15.3 房间设置383
15.3.1 “房间编辑器”菜单条384
15.3.2 房间外观工具盒384
15.3.3 将房间锁定到模型385
15.3.4 “位置”选项卡386
15.3.5 “旋转”选项卡386
15.3.6 “显示”选项卡387
15.4 设置模型透视图387
15.5 光源388
15.5.1 光源的种类388
15.5.2 光源编辑器389
15.5.3 “光源编辑器”菜单条389
15.5.4 光源调色板390
15.5.5 “重置”按钮390
15.5.6 设置光源属性390
15.5.7 设置“环境光源”395
15.6 效果设置396
15.6.1 光散射397
15.6.2 雾化397
15.6.3 可见光镜头眩光397
15.6.4 “隐藏光源镜头眩光”设置398
15.6.5 “背景”设置398
15.6.6 “景深”设置399
15.7 场景设置399
15.7.1 “场景”对话框菜单条400
15.7.2 场景调色板400
15.7.3 将模型与场景一同保存401
15.7.4 场景预览框401
15.8 渲染设置401
15.8.1 Photolux渲染器参数设置402
15.8.2 PhotoRender渲染器参数设置403
15.9 生成渲染图片405
15.10 综合范例406
15.10.1 范例1——不锈钢礼品渲染406
15.10.2 范例2——数码相框渲染412
第16章 动画424
16.1 动画概述424
16.1.1 Pro/ENGINEER动画常用关键术语424
16.1.2 进入动画模块425
16.2 动画创建的方法426
16.2.1 定义动画426
16.2.2 定义主体427
16.2.3 创建拖动429
16.2.4 “关键帧序列”对话框431
16.2.5 “关键帧序列(定义)”对话框431
16.2.6 主体锁定434
16.2.7 建立事件435
16.2.8 建立定时视图436
16.2.9 建立定时透明437
16.2.10 建立定时显示439
16.2.11 设置动画插值440
16.2.12 动画设置441
16.2.13 运行动画与导出动画文件441
16.2.14 “动画”对话框443
16.2.15 “捕获”对话框443
16.2.16 碰撞检测设置444
16.2.17 显示图元445
16.2.18 时间线445
16.2.19 通过菜单命令和工具栏按钮编辑动画447
16.2.20 设置动画参数447
16.2.21 制作动画步骤448
16.3 综合范例449
16.3.1 范例1——MP3播放器拆解动画449
16.3.2 范例2——玩具魔方动画453
第7篇 模具设计463
第17章 模具设计概述463
17.1 塑料模具概述463
17.1.1 注塑成型原理和注塑机介绍463
17.1.2 塑料性质和常用塑料介绍465
17.1.3 塑料制品的设计工艺要求467
17.1.4 塑件材料选择470
17.1.5 塑料模具的基本组成及作用471
17.1.6 常见模具结构类型及优缺点472
17.2 模具设计窗口及功能介绍474
17.3 模具设计要点与一般流程476
17.3.1 使用Pro/ENGINEER设计模具的一般流程476
17.3.2 模具设计要点476
17.4 用Pro/ENGINEER设计模具的模型精度问题479
17.5 模具布局与添加参照零件481
17.5.1 模具布局481
17.5.2 范例——可视门铃室外机上盖注射模481
17.6 设置收缩率484
17.7 建立模具模型486
第18章 分型及组件设计491
18.1 创建模具分型曲面491
18.1.1 分型面与分型面的规则491
18.1.2 一般方法分型面491
18.1.3 复制分型面492
18.1.4 平整分型面492
18.1.5 阴影分型面493
18.1.6 裙边分型面495
18.1.7 高级分型面497
18.1.8 填充分型面上的孔498
18.2 创建模具体积块与滑块499
18.2.1 分割法499
18.2.2 聚合法501
18.2.3 草绘法504
18.2.4 滑块法505
18.2.5 修改与重定义体积块507
18.2.6 铸造用砂型芯510
18.3 模具组件设计511
18.3.1 流道设计511
18.3.2 等高线设计512
18.3.3 顶杆孔设计513
18.3.4 用户特征设计515
18.4 综合范例518
18.4.1 范例1——可视门铃室外机上盖注射模具518
18.4.2 范例2——电话听筒上盖注射模具521
第19章 模具分析及修改525
19.1 模具检测525
19.1.1 分析菜单525
19.1.2 投影面积计算526
19.1.3 厚度检测527
19.1.4 拔模检测530
19.1.5 检查等高线(水道)回路532
19.2 零件成型分析533
19.2.1 模型窗口分析533
19.2.2 浇口位置分析534
19.2.3 流动分析535
19.2.4 冷却质量分析537
19.2.5 缩痕分析538
19.2.6 分析报告书539
19.3 模具修改541
19.3.1 原始零件设计修改541
19.3.2 分型面修改542
19.3.3 等高线(水道)修改544
19.3.4 开启动作及修改545
19.4 综合范例547
第20章 EMX模架设计553
20.1 模架设计简介553
20.1.1 中小型标准模架的结构形式553
20.1.2 大型模架的结构形式555
20.2 塑料模具专家EMX 5.0555
20.2.1 安装与配置556
20.2.2 使用EMX设计模架的基本步骤557
20.2.3 EMX5.0的设计界面557
20.2.4 EMX中命令的使用558
20.2.5 建立及修改项目563
20.2.6 建立模架564
20.2.7 其他组件566
20.3 综合范例571
第8篇 钣金设计578
第21章 钣金设计578
21.1 钣金设计概述578
21.2 用户界面578
21.3 钣金设计的一般流程578
21.4 创建钣金件579
21.4.1 钣金件设计配置选项579
21.4.2 默认参数580
21.4.3 利用转换创建钣金件582
21.4.4 创建壁583
21.4.5 扯裂588
21.4.6 剪切589
21.4.7 成型589
21.4.8 凹槽与冲孔592
21.4.9 拐角防裂槽593
21.5 钣金的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594
21.5.1 弯曲余量与展开长度594
21.5.2 创建折弯表596
21.6 折弯与展平597
21.6.1 固定几何597
21.6.2 折弯顺序598
21.7 钣金制造准备599
21.8 钣金工程图601
21.9 钣金案例:支架钣金设计603
第9篇 数控加工607
第22章 数控编程概述607
22.1 Pro/ENGINEER数控加工概述607
22.1.1 数控加工开始607
22.1.2 数控加工命令简介608
22.1.3 Pro/ENGINEER数控加工的特点610
22.2 加工基础知识610
22.2.1 加工工艺分析610
22.2.2 加工工艺参数610
22.2.3 Pro/ENGINEER中的加工配置参数613
22.3 数控编程的一般流程616
22.3.1 创建加工文件616
22.3.2 创建几何体616
22.3.3 创建刀具617
22.3.4 创建操作619
22.3.5 创建NC序列619
22.3.6 刀路仿真620
22.3.7 刀路输出621
22.3.8 刀路后处理625
22.4 综合范例626
22.4.1 范例1——数控加工流程626
22.4.2 范例2——创建加工工件633
第23章 铣削加工639
23.1 铣削加工的参数设置639
23.1.1 切削选项639
23.2 体积块铣削644
23.2.1 体积块铣削的加工设置645
23.2.2 常用的参数设置方法646
23.3 局部加工646
23.3.1 加工设置方法646
23.3.2 局部铣削的参数设置方法648
23.4 轮廓加工648
23.4.1 关于轮廓铣削648
23.4.2 创建轮廓铣削NC序列650
23.5 表面(端面)铣削650
23.5.1 关于表面铣削650
23.5.2 创建表面铣削NC序列651
23.6 曲面加工651
23.6.1 关于曲面铣削651
23.6.2 创建曲面铣削NC序列652
23.7 腔槽加工654
23.7.1 关于腔槽铣削654
23.7.2 创建腔槽铣削NC序列654
23.8 轨迹加工655
23.8.1 关于轨迹铣削655
23.8.2 创建“2轴”轨迹铣削NC序列655
23.8.3 创建“3轴”到“5轴”轨迹铣削NC序列656
23.9 雕刻加工656
23.9.1 关于雕刻656
23.9.2 创建雕刻NC序列657
23.10 孔加工657
23.10.1 关于孔加工657
23.10.2 创建孔加工NC序列658
23.10.3 定义深度658
23.11 粗加工与重新粗加工659
23.11.1 关于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659
23.11.2 创建粗加工NC序列660
23.11.3 创建重新粗加工NC序列661
23.11.4 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专用的铣削参数661
23.12 精加工664
23.12.1 关于精加工664
23.12.2 创建精加工NC序列665
23.12.3 精加工专用的铣削参数665
23.13 综合范例667
第24章 车削加工672
24.1 车削轮廓定义672
24.1.1 包络定义法672
24.1.2 曲面定义法673
24.1.3 草绘定义法673
24.1.4 横截面定义法673
24.1.5 参照模型定义法674
24.2 区域车削674
24.3 轮廓车削676
24.4 凹槽车削677
24.5 螺纹车削678
24.6 孔位车加工680
24.6.1 关于孔加工680
24.6.2 创建孔加工的数控加工序列680
24.6.3 孔加工的循环类型681
24.7 综合范例681
24.7.1 建立数控加工文件682
24.7.2 机床及加工基础数据设置683
24.7.3 定义加工轮廓684
24.7.4 定义粗加工序列685
24.7.5 定义精加工序列688
24.7.6 定义螺纹切削序列689
24.7.7 切削模拟690
第25章 线切割693
25.1 线切割基础知识693
25.1.1 基础知识693
25.1.2 线切割加工工艺693
25.1.3 线切割加工中的一些经验方法694
25.1.4 切割前工件的准备695
25.1.5 Pro/ENGINEER中的线切割加工参数695
25.2 2轴线切割697
25.2.1 创建2轴线切割NC序列697
25.2.2 “2轴线切割”切削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698
25.2.3 创建粗加工、精加工和分离切削运动698
25.2.4 指定螺旋点和进刀点699
25.2.5 指定2轴仿形切削的锥角700
25.2.6 指定拐角条件700
25.2.7 拐角条件类型701
25.2.8 创建无芯切削运动701
25.2.9 为无心切削运动指定起始点702
25.3 4轴线切割703
25.3.1 以“XYZ/IJK”格式创建4轴线切割NC序列703
25.3.2 以“平动头1/平动头2”格式创建4轴线切割NC序列704
25.4 综合范例705
25.4.1 2轴线切割705
25.4.2 4轴线切割707
第26章 后期处理709
26.1 制作配置文件709
26.1.1 配置文件的命名规则709
26.1.2 后置处理模式709
26.1.3 新建配置文件711
26.2 建立数控程序734
26.2.1 创建数控程序734
26.2.2 输出一组NC序列735
26.2.3 数控程序编辑735
26.3 刀路(CL)数据738
26.3.1 刀路设置738
26.3.2 刀路数据输出740
26.4 综合范例740
26.4.1 范例1——创建车削加工数控程序740
26.4.2 范例2——创建线切割加工数控程序744
第10篇 现代产品造型749
第27章 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赏析749
27.1 工业设计概述749
27.2 现代产品设计的特点749
27.3 现代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755
27.4 趣味性设计758
27.5 绿色设计764
27.6 无障碍设计765
27.7 经典造型案例:茶壶设计767
27.7.1 产品结构和设计方法分析767
27.7.2 具体设计步骤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