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真菌学 实验室检验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端礼主编;李若瑜,王爱平副主编;万喆,马蕾,王文岭,王文莉,李东明,李冬梅,刘伟,余进,杜晨,赵军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624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医学真菌学-医学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真菌学 实验室检验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3
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3
目录3
总论3
第三节 现代真菌学鉴定方法4
第二节 真菌种的概念4
(三)其他鉴定方法5
(二)分子生物学鉴定5
(一)形态学鉴定5
(一)子囊菌门6
第四节 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6
第五节 真菌的命名7
(四)半知菌7
(二)接合菌门7
(三)担子菌门7
(三)丝状型菌落9
(二)类酵母型菌落9
第二章 真菌的形态学9
【真菌细胞内组成】9
【细胞壁的组成】9
【真菌菌落形态】9
(一)酵母型菌落9
【真菌的繁殖】11
(二)芽孢的生长11
(四)双相真菌11
【真菌的超微形态结构】11
(一)菌丝体生长11
(二)有性繁殖12
(一)无性繁殖12
(一)叶状孢子发生15
【分生孢子发生】15
(二)芽生孢子发生17
(一)标本的收集20
【样本收集和送检】20
第三章 医学真菌实验室检查法20
【直接镜检】23
【标本的处理】23
(二)标本的转运23
(一)一般检查法24
(二)染色检查28
(一)基础分离培养基29
【真菌的培养检查】29
(七)其他培养基31
(六)特殊培养基31
(二)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31
(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基31
(四)脑心浸膏琼脂31
(五)抑制性霉菌琼脂31
(二)显微镜检查32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32
(八)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32
【真菌的鉴定】32
(三)小培养34
(四)透明胶带法35
【附1 医学真菌学实验室安全规则】36
(六)其他检查法36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36
【附2 医学真菌生物防护(Bioharzard)规则】37
第二节 真菌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38
第一节 概述38
第四章 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38
第三节 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43
(一)浅部皮肤念珠菌感染45
一、念珠菌病45
第四节 各论45
二、隐球菌病46
(四)系统念珠菌病46
(二)念珠菌肉芽肿46
(三)粘膜念珠菌感染46
四、毛霉病48
(四)化脓性改变48
三、曲霉病48
(一)轻度非特异性炎症48
(二)坏死性病变48
(三)肉芽肿改变48
五、孢子丝菌病49
六、着色芽生菌病50
八、足菌肿51
七、暗色丝孢霉病51
十、组织胞浆菌病52
(三)反应无力和坏死性反应52
九、马内菲青霉病52
(一)化脓性反应52
(二)肉芽肿性反应52
(二)皮肤播散型芽生菌病53
(一)皮肤接种型芽生菌病53
十一、球孢子菌病53
十二、芽生菌病53
十四、假阿利什霉病54
十三、副球孢子菌病54
十八、无绿藻病55
十七、卡氏肺孢子虫肺炎55
十五、诺卡菌病55
十六、放线菌病55
【检测循环抗原】57
第五章 真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57
【外抗原试验】58
【检测循环抗体】58
【皮肤试验】59
【纯培养真菌核DNA提取方法】60
第一节 真菌DNA的提取60
第六章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60
【几种真菌DNA提取方法】61
【组织真菌DNA提取方法】61
【多聚酶链式反应】62
第二节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62
(一)原理63
【分子杂交】63
(二)种类64
(二)应用65
(一)原理65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65
(二)应用66
(一)原理6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66
(一)原理67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67
(一)原理68
【DNA序列分析】68
(二)应用68
【基因芯片技术】69
(二)应用69
【定期移植保藏法】71
第七章 菌种保藏法71
(二)方法与步骤72
(一)常用保护液72
【冷冻真空干燥法】72
【超低温冻结保藏】73
【L-干燥法】73
【蒸馏水或其他溶液保存法】74
【矿油封藏法】74
(四)分析电镜75
(三)超高压电镜75
第八章 电镜技术在医学真菌学中的应用75
【电镜的分类】75
(一)扫描电镜75
(二)透射电镜75
(一)对真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的观察76
【在医学真菌学中的应用】76
【标本制作】76
(一)扫描电镜(SEM)76
(二)透射电镜(TEM)标本制作76
(五)透射电镜与其他技术结合81
(四)真菌功能研究81
(二)真菌细胞超微结构及抗真菌疗效的观察81
(三)真菌感染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81
【电镜原位PCR】85
(一)对真菌细胞膜的损害作用86
【作用机制】86
第九章 抗真菌药物简介86
【分类】86
(一)传统抗真菌药物86
(二)抗真菌抗生素86
(三)化学合成抗真菌药物86
(二)对真菌细胞壁的损害作用87
(一)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88
【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88
(三)对真菌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88
(四)其他作用机制88
(五)作用机制尚不明的药物88
(二)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91
(三)唑类药物92
(四)丙烯胺类药物94
(五)硫脲类药物95
(八)碘类制剂96
(七)其他合成抗真菌药物96
(六)吗啉类药物96
(十)染料类制剂97
(九)酸类制剂97
(一)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98
【新型抗真菌药物】98
(十一)其他传统抗真菌药物98
(二)棘白菌素类99
(一)浅部真菌病100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用药】100
(二)深部真菌病101
【液基稀释法】103
第十章 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103
【微量液基稀释法】104
(三)伊曲康唑105
(二)氟康唑、酮康唑或氟胞嘧啶105
(一)两性霉素B105
【琼脂扩散法】107
【流式细胞测定法】109
【E-test法】109
【琼脂稀释法】109
【比色法】109
【Fungitest】110
(二)黑点癣113
(一)白癣113
各论113
第十一章 皮肤癣菌病及皮肤癣菌113
第一节 皮肤癣菌病113
一、头癣113
【临床表现】113
(四)黄癣114
(三)脓癣114
【诊断】116
(五)无症状携带者116
(一)体癣118
【临床表现】118
【治疗】118
(一)系统治疗118
(二)局部治疗118
二、体癣和股癣118
(三)叠瓦癣123
(二)股癣123
【诊断】124
(一)水疱型125
【临床表现】125
【治疗】125
(一)局部治疗125
(二)系统治疗125
三、手癣和足癣125
【诊断】126
(四)角化过度型126
(二)丘疹鳞屑型126
(三)间擦型126
(四)角化过度型127
(三)间擦型127
【治疗】127
(一)水疱型127
(二)丘疹鳞屑型127
(二)近端甲下型128
(一)远端(侧缘)甲下型128
(五)顽固性感染128
(六)合并细菌感染128
(七)合并湿疹化及自敏反应128
四、甲真菌病128
【临床表现】128
(六)全甲破坏型129
(五)黑色甲下甲真菌病129
(三)浅表白甲型129
(四)甲板内型129
【诊断】130
(四)联合治疗133
(三)化学拔甲133
【治疗】133
(一)系统治疗133
(二)外用药物133
【毛癣菌琼脂】134
(二)方法134
第二节 常见皮肤癣菌鉴定方法134
【毛发穿孔试验】134
(一)物品134
(二)方法134
(三)结果134
【毛发钓饵试验】134
(一)用途134
【培养物保存,防止变异】135
【从培养物取材,镜检检查粉孢子】135
【寻找皮肤癣菌的有性期】135
(五)其他136
(四)加入氯化钠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136
【应用KANE/FISCHER系统鉴定皮肤癣菌】136
(一)脑心浸膏琼脂136
(二)尿素液基136
(三)酪蛋白氨基酸赤藓醇白蛋白琼脂136
(一)菌丝137
【形态】137
第三节 皮肤癣菌的鉴定137
一、总论137
【分类】137
(二)孢子139
【直接镜检】140
【生态学】140
(三)有性期140
【皮肤癣菌的鉴定步骤】140
(一)临床标本的收集140
(二)直接镜检140
(三)培养140
【鉴定要点】140
二、小孢子菌属140
【致病性】140
(一)犬小孢子菌141
【培养检查】141
(二)石膏小孢子菌144
(三)粉小孢子菌146
(四)猪小孢子菌149
(五)铁锈色小孢子菌150
(六)奥杜盎小孢子菌152
(七)鸡禽小孢子菌154
(八)桃色小孢子菌157
(九)库柯小孢子菌159
(一)红色毛癣菌161
【培养检查】161
三、毛癣菌属161
【致病性】161
【生态学】161
【直接镜检】161
(二)须癣毛癣菌164
(三)断发毛癣菌167
(四)紫色毛癣菌170
(五)同心性毛癣菌172
(六)许兰毛癣菌173
(七)麦格毛癣菌175
(八)疣状毛癣菌176
(十)苏丹毛癣菌178
(九)马毛癣菌178
(十一)雅温德毛癣菌180
(十二)猴毛癣菌181
(十三)阿耶罗毛癣菌182
(十四)土生毛癣菌184
四、表皮癣菌属185
絮状表皮癣菌188
(一)皮肤念珠菌病189
【临床表现】189
第十二章 酵母菌感染及致病酵母189
第一节 念珠菌病及念珠菌189
一、念珠菌病189
(二)口腔念珠菌病194
(四)深部念珠菌病196
(三)外生殖器念珠菌病196
【诊断】198
(一)皮肤念珠菌病199
【治疗】199
(四)深部念珠菌病200
(三)外生殖器念珠菌病200
(二)口腔念珠菌病200
【生态学】201
【致病性】201
二、念珠菌属201
【培养检查】202
【直接镜检】202
(一)白念珠菌203
(二)热带念珠菌205
(三)近平滑念珠菌207
(四)克柔念珠菌209
(五)乳酒念珠菌210
(六)光滑念珠菌212
(七)季也蒙念珠菌213
【组织病理】215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隐球菌病216
【临床表现】216
第二节 隐球菌病及隐球菌216
一、隐球菌病216
(三)皮肤隐球菌病217
(二)肺隐球菌病217
(六)特殊宿主的隐球菌病218
(五)其他表现218
(四)骨隐球菌病218
【治疗】219
【诊断】219
(三)其他对症处理220
(二)手术疗法220
(一)抗真菌药物220
新生隐球菌221
隐球菌属221
二、隐球菌221
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224
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224
红酵母属227
【治疗】227
第三节 其他酵母菌感染及其致病酵母227
一、红酵母病及红酵母227
【临床表现】227
毛孢子菌属229
【治疗】229
二、毛孢子菌病及毛孢子菌229
【临床表现】229
(一)毛结节菌病229
(二)系统性毛孢子菌病229
【诊断】229
(一)阿萨希毛孢子菌230
(二)皮肤毛孢子菌233
(四)皮瘤毛孢子菌235
(三)倒卵状毛孢子菌235
【临床表现】238
一、花斑癣238
【组织病理】238
第四节 马拉色菌感染及马拉色菌238
【诊断】239
【临床表现】241
二、马拉色菌毛囊炎241
【治疗】241
(一)局部治疗241
(二)全身治疗241
【诊断】242
马拉色菌属243
【治疗】243
(一)糠秕马拉色菌244
(三)合轴马拉色菌247
(二)球形马拉色菌247
(四)钝形马拉色菌248
(五)斯洛菲马拉色菌249
(七)限制马拉色菌250
(六)厚皮马拉色菌250
【组织病理】251
【治疗】252
【诊断】252
第五节 地霉病及地霉252
一、地霉病252
【临床表现】252
(一)口腔地霉病252
(二)肠道地霉病252
(三)支气管地霉病252
(四)肺地霉病252
(五)皮肤地霉病252
(六)地霉败血症252
白地霉253
【真菌培养】253
二、地霉属253
【生态学】253
【直接检查】253
头状地霉255
【致病性及生态学】257
【培养检查】257
【生理学试验】257
【组织病理】257
第六节 酿酒酵母257
【生理学检查】258
(一)肺曲霉病259
【临床表现】259
第十三章 曲霉病及曲霉259
第一节 曲霉病259
(三)脑曲霉病260
(二)鼻旁窦曲霉感染260
(七)皮肤曲霉病261
(六)曲霉性骨髓炎261
(四)眼曲霉病261
(五)曲霉性心内膜炎和心肌炎261
(一)系统治疗262
【治疗】262
(八)耳曲霉病262
(九)播散性曲霉病262
【诊断】262
(二)各型曲霉病的治疗263
【直接镜检】264
【生态学】264
第二节 曲霉属264
【培养检查】266
(一)烟曲霉272
(二)黄曲霉273
(三)黑曲霉274
(四)土曲霉275
(五)构巢曲霉277
(六)杂色曲霉279
【组织病理】282
(一)鼻脑毛霉病284
【临床表现】284
第十四章 接合菌病和接合菌284
第一节 毛霉病和毛霉284
一、毛霉病284
(四)皮肤毛霉病285
(三)胃肠毛霉病285
(二)肺毛霉病285
(五)播散性毛霉病286
【治疗】287
【诊断】287
(六)新生儿毛霉病287
(二)外科疗法288
(一)系统治疗288
二、毛霉目289
(一)根霉属290
(二)毛霉属292
(三)犁头霉属293
(四)根毛霉属294
(五)共头霉295
(六)小克银汉霉296
【组织病理】297
(一)蛙粪霉病298
【临床表现】298
第二节 虫霉病及其致病菌298
一、虫霉病298
【生态学】299
二、虫霉目299
(二)耳霉病299
【诊断】299
【治疗】299
(一)碘化钾299
(二)酮康唑299
(三)伊曲康唑299
(四)两性霉素B299
(五)磺胺类299
(六)手术切除299
(一)蛙粪霉属300
【培养检查】300
【真菌镜检】300
(二)耳霉属302
【组织病理】303
【临床表现】304
第一节 着色芽生菌病304
第十五章 暗色真菌感染和暗色真菌304
【诊断】307
(二)物理疗法308
(一)外科治疗308
【治疗】308
【临床表现】309
第二节 暗色丝孢霉病309
(三)化学疗法309
(四)系统用药309
(三)皮肤和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310
(二)暗色真菌性角膜炎310
(一)浅表型暗色丝孢霉病310
(五)暗色真菌性鼻窦炎312
(四)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312
(六)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314
【诊断】315
(二)内用药物316
(一)手术治疗316
【治疗】316
第三节 致病性暗色真菌317
(三)局部治疗317
(一)链格孢霉318
一、链格孢属318
(二)侵染链格孢320
(一)夏威夷离蠕胞322
三、离蠕孢属322
二、短梗霉属322
(二)穗状离蠕孢323
(一)卡氏枝孢霉324
四、枝孢霉属324
(二)草本枝孢327
(一)新月弯孢霉328
五、弯孢霉属328
(二)膝状弯孢霉329
(三)中介弯孢霉330
六、毛壳菌331
七、指霉333
八、德氏霉336
(一)皮炎外瓶霉338
九、外瓶霉338
(二)甄氏外瓶霉342
(三)丛梗孢外瓶霉345
(四)嗜鱼外瓶霉349
(五)鲑鱼外瓶霉350
(六)棘状外瓶霉351
(七)威尼克外瓶霉355
十、凸脐孢属356
(二)紧密着色霉358
(一)裴氏着色霉358
十一、着色霉属358
(一)疣状瓶霉364
十二、瓶霉属364
(二)烂木瓶霉365
(三)寄生瓶霉370
(四)匐根瓶霉372
(一)播水喙枝孢374
十五、喙枝孢属374
十三、茎点霉属374
正核茎点霉374
十四、毛结节菌属374
(二)深绿色喙枝孢375
十六、维朗那霉属377
十七、班替氏木丝霉380
(一)皮肤孢子丝菌病382
【临床表现】382
第十六章 双相真菌感染及双相真菌382
第一节 孢子丝菌病及申克孢子丝菌382
一、孢子丝菌病382
(二)皮肤外孢子丝菌病383
(一)系统治疗384
【治疗】384
【诊断】384
【培养检查】385
【直接镜检】385
(二)局部治疗385
二、申克孢子丝菌385
【生态学】385
【组织病理】389
【鉴别要点】389
【治疗】390
【诊断】390
【孢子丝菌素皮肤试验】390
【血清学试验】390
第二节 马内菲青霉病及马内菲青霉390
一、马内菲青霉病390
【临床表现】390
【生态学】391
二、马内菲青霉391
【鉴别要点】392
【培养检查】392
【直接镜检】392
【血清学试验】396
【组织病理】396
(四)非洲型组织胞浆菌病398
(三)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398
第三节 组织胞浆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398
一、组织胞浆菌病398
【临床表现】398
(一)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398
(二)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398
(二)外科治疗399
(一)系统治疗399
(五)特殊宿主的组织胞浆菌病399
【诊断】399
【治疗】399
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400
二、组织胞浆菌400
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变种403
(三)播散性球孢子菌病404
(二)慢性肺球孢子菌病404
第四节 球孢子菌病及粗球孢子菌404
一、球孢子菌病404
【临床表现】404
(一)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404
(一)系统治疗405
【治疗】405
(四)特殊宿主的球孢子菌病405
【诊断】405
【直接镜检】406
【生态学】406
(二)外科疗法406
二、粗球孢子菌406
【组织病理】407
【培养检查】407
第五节 副球孢子菌病及巴西副球孢子菌408
【血清学试验】408
【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408
【治疗】409
【诊断】409
一、副球孢子菌病409
【临床表现】409
(一)慢性肺副球孢子菌病409
(二)皮肤粘膜副球孢子菌病409
(三)播散性副球孢子菌病409
【直接镜检】410
【生态学】410
(一)系统治疗410
(二)外科疗法410
二、巴西副球孢子菌410
【组织病理】411
【培养检查】411
第六节 芽生菌病及皮炎芽生菌412
【血清学试验】412
【副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412
【诊断】413
(六)其他类型播散性芽生菌病413
一、芽生菌病413
【临床表现】413
(一)肺芽生菌病413
(二)皮肤芽生菌病413
(三)骨关节芽生菌病413
(四)泌尿生殖系统芽生菌病413
(五)中枢神经系统芽生菌病413
二、皮炎芽生菌414
(二)外科疗法414
【治疗】414
(一)系统治疗414
【组织病理】415
【培养检查】415
【生态学】415
【直接镜检】415
【血清学试验】416
【芽生菌素皮肤试验】416
【鉴别要点】418
(二)眼部镰刀菌病419
(一)皮肤镰刀菌病419
第十七章 其他真菌病及其致病真菌419
第一节 镰刀菌病及镰刀菌419
一、镰刀菌病419
【临床表现】419
【诊断】420
(五)其他局限性损害420
(三)播散性镰刀菌病420
(四)足菌肿420
【致病性】421
二、镰刀菌421
【治疗】421
(一)系统治疗421
(二)其他421
菌落特征422
【培养检查】422
【生态学】422
【直接镜检】422
显微镜特征423
(一)茄病镰刀菌424
(二)串珠镰刀菌426
(三)尖孢镰刀菌428
(四)半裸镰刀菌430
【组织病理】431
(五)眼部感染433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33
第二节 假性阿利什病及其致病菌433
一、假性阿利什病433
【临床表现】433
(一)足菌肿433
(二)定植433
(三)肺部感染433
(一)系统治疗434
【治疗】434
(六)骨、关节感染434
(七)皮肤、皮下组织感染434
(八)播散性感染434
【诊断】434
【培养检查】435
【直接镜检】435
(二)外科疗法435
(三)角膜感染的治疗435
二、尖端赛多孢子菌435
【生态学】435
【临床表现】439
一、足菌肿439
【组织病理】439
【血清学试验】439
第三节 足菌肿及其致病真菌439
(一)系统治疗440
【治疗】440
【诊断】440
【致病性】441
二、致病真菌441
(二)外科治疗441
【颗粒检查】442
【标本采集】442
【生态学】442
(一)枝顶孢443
【培养检查】443
【真菌镜检】443
(三)拟青霉445
(二)帚霉445
【组织病理】446
一、木霉448
第四节 其他条件致病真菌448
四、金孢子菌449
三、单端孢449
二、葡萄孢霉449
五、丛梗孢450
六、黑葡萄穗霉451
七、龈枝霉452
八、黑孢子菌453
十、粘束孢454
九、短梗霉454
十二、节菱孢456
十一、轮枝孢456
(一)系统治疗457
【治疗】457
第十八章 少见真菌病及其致病菌457
第一节 瘢痕型芽生菌病及罗伯罗伯菌457
一、瘢痕型芽生菌病457
【临床表现】457
【诊断】457
第二节 鼻孢子菌病及西伯鼻孢子菌458
【组织病理】458
(二)手术疗法458
(三)物理疗法458
二、罗伯罗伯菌458
【生态学】458
【真菌镜检】458
(一)外科疗法459
【治疗】459
一、鼻孢子菌病459
【临床表现】459
(一)鼻部鼻孢子菌病459
(二)眼鼻孢子菌病459
(三)尿道鼻孢子菌病459
(四)皮肤鼻孢子菌病459
(五)其他459
【诊断】459
【组织病理】460
【真菌镜检】460
(二)系统治疗460
二、西伯鼻孢子菌460
【生态学】460
【致病性】462
二、小伊蒙菌462
第三节 不育大孢子菌病及其致病菌462
一、不育大孢子菌病462
【临床表现】462
【诊断】462
【治疗】462
【组织病理】463
【鉴别要点】463
【生态学】463
【真菌镜检】463
【培养检查】463
【诊断】465
【临床表现】465
第四节 担子菌病及其致病菌465
一、担子菌病465
(二)鬼伞菌属466
(一)裂褶菌属466
【治疗】466
二、担子菌纲466
【生态学】466
【直接镜检】466
【培养检查】466
【组织病理】467
(三)黑粉菌属467
(三)脑诺卡菌病468
(二)皮肤原发性诺卡菌病468
第十九章 真菌类似微生物感染及其致病菌468
第一节 诺卡菌病及诺卡菌468
一、诺卡菌病468
【临床表现】468
(一)肺诺卡菌病468
(三)培养检查470
(二)直接镜检470
(四)播散性诺卡菌病470
【诊断】470
【治疗】470
(一)系统治疗470
(二)手术疗法470
【常见诺卡菌鉴定方法】470
(一)收集标本470
(四)生理学试验471
【致病性】472
【分类】472
二、诺卡菌属472
(二)巴西诺卡菌473
(一)星形诺卡菌473
【生态学】473
【直接镜检】473
【培养检查】473
【鉴别要点】474
(三)豚鼠诺卡菌474
第二节 放线菌病及放线菌475
【组织病理】475
【诊断】476
(五)其他组织的放线菌病476
一、放线菌病476
【临床表现】476
(一)颈面型放线菌病476
(二)胸部型放线菌病476
(三)腹部型放线菌病476
(四)脑型放线菌病476
【致病性】477
二、放线菌属477
【治疗】477
(一)系统治疗477
(二)支持疗法477
(三)手术疗法477
(四)X线照射疗法477
(二)牛型放线菌478
(一)以色列放线菌478
【生态学】478
【直接镜检】478
【培养检查】478
【组织病理】479
【生理生化实验】479
(一)皮肤无绿藻病480
【临床表现】480
第三节 无绿藻病及无绿藻480
一、无绿藻病480
【直接镜检】481
【生态学】481
(二)无绿藻鹰嘴滑囊炎481
【诊断】481
【治疗】481
二、无绿藻481
【致病性】481
(一)桑葚形无绿藻482
【鉴别要点】482
【培养检查】482
【生理学试验】482
(三)赤榆无绿藻483
(二)淤滞性无绿藻483
(四)威克海姆无绿藻484
【组织病理】485
(五)祖菲无绿藻485
(二)散发型486
(一)流行型486
第二十章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卡氏肺孢子虫486
一、卡氏肺孢子虫肺炎486
【临床表现】486
(二)病原治疗487
(一)对症与支持治疗487
(三)特殊宿主的PCP487
【诊断】487
【治疗】487
【生态学】488
二、卡氏肺孢子虫488
(三)预防488
【组织病理】489
【培养检查】489
【直接镜检】489
【血液学检查】491
【肺部67镓(67Ga)扫描】491
【血清学试验】491
【分子生物学检查】491
【肺部X线检查】491
【沙氏液基,SDB】492
【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沙堡弱培养基,SDA】492
附录492
第一节 常用培养基49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493
【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493
【加抗生素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493
【麦芽浸汁琼脂,MA】494
【米饭培养基】494
【玉米吐温80琼脂】494
【尿素琼脂,Christensen urea agar】495
【皮肤癣菌鉴定培养基,DTM】495
【脑心浸汁琼脂,BHI】495
【咖啡酸琼脂,CAA】496
【察氏琼脂,CZA】496
【酵母浸膏磷酸盐培养基】497
【子囊孢子培养基】497
【高盐培养基】497
【Bennett琼脂】498
【石蕊牛乳培养基】498
【合成毛霉琼脂】499
【诺卡菌鉴定培养基】499
【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500
【无碳源培养基】500
【氢氧化钾法】501
第二节 常用真菌浮载液及染色法501
【七叶苷琼脂】501
【橄榄油培养基】501
【美蓝染色法】502
【墨汁染色】502
【派克墨水染色】502
【生理盐水法】502
【乳酸酚棉蓝法】502
【瑞氏-姬母萨染色法】503
【革兰染色法】503
【粘蛋白卡红染色】504
【荧光染色】504
【Seller染色法】505
【Gridley染色法】506
【过碘酸锡夫染色】506
【嗜银染色法,GMS】507
第三节 常用检查器械及染液、浮载液508
参考文献510
索引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