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补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剑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87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林业经营-研究;林业-生态环境-补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补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从传统林业到持续林业1
1.1 传统林业的永续利用及其局限性1
1.2 “醒来的伐木者”:持续林业特性辨析3
1.3 转型的背景和动力6
1.3.1 产业背景6
1.3.2 生态背景7
1.3.3 需求背景9
第2章 选题和研究方案12
2.1 关于选题过程的说明12
2.1.1 持续林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12
2.1.2 本书论题与持续林业关联简要说明13
2.1.3 与本书论题选择有关的研究与工作经历13
2.1.4 安排区域性研究的几点说明15
2.2 结构与内容概要16
2.3.1 研究特色19
2.3 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点19
2.3.2 创新之处20
第3章 分类经营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贡献22
3.1 推行林业分类经营的宏观背景和动力22
3.2 处理森林多功能特性的理论派别23
3.3 一体化经营模式26
3.4 主导利用经营模式26
4.1.1 分类经营所要处理的基本矛盾和主张29
4.1 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29
第4章 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和思想模型29
4.1.2 林业分类经营的基本概念30
4.1.3 森林分类的层次结构32
4.2 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模型的结构化表达33
4.2.1 中心思想33
4.2.2 前提与假设34
4.2.3 结构化表达35
4.3 关于主导收益递增空间差异性原理39
4.4.1 瓦尔特相律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意义44
4.4 用瓦尔特相律诠释分类经营的理论实质44
4.4.2 引用瓦尔特相律诠释分类经营的理论实质45
4.4.3 引用瓦尔特相律诠释分类经营补充说明46
第5章 国内外林业分类经营探索评析48
5.1 国外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践48
5.1.1 世界主要林业国家(地区)森林分类48
5.1.2 部分国家的林业分类经营实践49
5.2.1 传统五大林种格局所体现分类经营反思57
5.2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探索过程评析57
5.2.2 中国“林业分工论”的理论贡献61
5.2.3 近十几年来中国林业分类经营实践进程62
5.2.4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一个行业背景64
第6章 森林分类经营区的空间决策67
6.1 引论67
6.2 森林分类经营区区划界定的逻辑性要求68
6.3 生态公益林(地)区划69
6.3.1 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相关说明69
6.3.2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域71
6.3.3 生态公益林(地)区划指标的两个分支73
6.3.4 生态公益林主导功能类型区划77
6.3.5 关于国家公益林的划定范围79
6.4 商品林(地)区划81
6.4.1 商品林(地)区划指标81
6.4.2 商品林(地)区划技术标准82
6.4.3 商品林主导功能类型区划83
6.5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定的优先级别问题85
6.6.1 问题的提出86
6.6 基本操作单元等尺度与格局方面的问题86
6.6.2 对以固定小班为基本操作单元行业实践的反思87
6.6.3 基本结论与讨论90
6.7 福建森林分类经营区空间决策93
6.7.1 集体林区公益林区划界定存在较大困难 .93
6.7.2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95
10.4.1 补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成本 197
6.7.3 关于林业生产性经营区比例的假定分析98
6.7.4 在景观生态保护意义上规划公益林经营区101
6.7.5 农林复合经营区:特殊的森林分类经营区104
7.1.1 引论107
第7章 分类经营框架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时空整合107
7.1 引论与有关概念说明107
7.1.2 尺度与尺度选择的重要性109
7.2 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时空尺度选择111
7.2.1 传统林业永续经营的基本时空尺度111
7.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时空尺度选择114
7.2.3 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景观尺度选择分析120
7.2.4 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尺度分析小结127
7.3 传统林业空间管理工具的局限性与变革128
7.3.1 引论128
7.3.2 几个传统空间管理工具的功能、特点与问题129
7.3.3 土地分类景观途径的重要价值133
7.4 小结137
第8章 生态环境补偿概念的一般性分析139
8.1 引论139
8.2 生态环境补偿的类型与概念140
8.2.1 生态环境补偿的基本类型140
8.2.2 生态环境补偿的概念与本质界定146
8.3 从物的层面思考生态环境补偿148
8.3.1 赫尔曼·E·戴利相关思想的扩展与推演148
8.3.2 赫尔曼·E·戴利相关思想的启示151
8.4 从价值的层面思考生态环境补偿155
8.4.1 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本质的界定155
8.4.2 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问题157
8.5 小结160
第9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61
9.1 损失性境遇的宏观生态视野161
9.1.1 世界的情况161
9.1.2 中国的情况163
9.1.3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正确定位163
9.2 外部效应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流转165
9.2.1 外部效应与森林外部经济165
9.2.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流转168
9.3 传统林业规费与以林养林的局限性171
9.3.1 引论171
9.3.2 关于育林基金本质的辨析172
9.3.3 传统林业规费制度下的行业寻租活动173
9.3.4 “以林养林”的局限性分析176
9.3.5 林业转型需要基金制度的支持177
9.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政策依据177
9.5 小结180
第10章 生态公益林经营代理与效益补偿182
10.1.1 形成公益林经营代理关系的必要性182
10.1 界定经营者—政府补偿关系域182
10.1.2 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183
1 0.1.3 基本补偿尺度及其研究视野185
10.2 公益林经营代理对经营者收益的影响187
10.3 ?衡模型以及补偿计算方法192
?补偿均衡点与补偿均衡?192
10.3.2 补偿量值的具体计算方法193
10.4 实证研究:福建公益林补偿测算196
10.4.2 补偿前期商业性投入或预期商业性收益199
10.4.3 生态公益林补偿有关问题问卷调查204
10.5 政府层面的分析207
10.5.1 公益林效益—费用评价基本计算结构207
10.5.2 生态补偿量值在时间轴上的配置215
10.6 小结217
第11章 两个问题讨论219
11.1 林业分类经营的经营者何在219
1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何来222
第12 章结论226
附录230
附录1:福建生态环境总体特征230
附录2:福建森林资源变迁与林业发展241
附录3:问卷调查248
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