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
  • 叶浩生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3015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心理学学派-西方国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的概念1

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的必要性2

第三节 心理学理论与流派产生之前的西方心理学5

一、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5

二、西方心理学在自然科学内的起源14

小结19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20

第一节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21

一、冯特的生平21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22

三、冯特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4

四、冯特论经验的分析与综合25

五、冯特论情绪和意志28

六、冯特的民族心理学28

七、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30

八、有关冯特的争论32

九、对冯特的评价33

第二节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35

一、艾宾浩斯的生平35

二、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36

三、对艾宾浩斯的评价37

第三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38

一、布伦塔诺的生平38

二、布伦塔诺的理论体系39

三、对布伦塔诺的评价41

第四节 屈尔佩与符兹堡学派42

一、屈尔佩的生平42

二、无意象思维的研究43

三、心理定势的研究44

四、二重心理学45

小结46

五、对屈尔佩及其领导下的符兹堡学派的评价46

第二章 铁钦纳与构造心理学48

第一节 构造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48

第二节 铁钦纳的生平51

第三节 构造心理学的理论体系53

一、构造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机能心理学的区别54

二、构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55

三、构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6

四、构造心理学的任务57

五、构造心理学的一些具体研究61

第四节 对构造心理学的评价64

小结67

第三章 机能心理学69

第一节 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70

一、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70

二、斯宾塞的联想进化论思想71

三、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72

四、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77

第二节 机能心理学的先驱78

一、高尔顿78

二、比纳84

三、詹姆斯91

四、霍尔99

第三节 机能心理学的一般特征104

第四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心理学105

一、杜威106

二、安吉尔108

三、卡尔110

第五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心理学112

一、卡特尔112

二、吴伟士115

三、桑代克121

第六节 对机能心理学的评价131

小结133

第四章 行为主义135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35

一、哲学背景135

二、自然科学背景137

三、心理学的背景139

四、社会历史背景140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141

一、华生的生平142

二、心理学的性质145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46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0

五、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与主张152

第三节 其他行为主义者159

一、霍尔特159

二、魏斯160

三、亨特161

四、拉什利162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163

小结167

第五章 新行为主义169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70

一、哲学背景170

二、心理学背景173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174

一、托尔曼的生平174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75

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78

四、对托尔曼的评价180

第三节 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81

一、格思里的生平181

二、格思里的理论观点182

三、对格思里的评价188

一、赫尔的生平189

第四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189

二、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思想基础190

三、逻辑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91

四、赫尔后期对其理论所做的修改196

五、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评价199

第五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200

一、斯金纳的生平200

二、斯金纳的基本观点201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207

四、对斯金纳的评价208

第六节 班图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209

一、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210

二、班图拉的生平211

三、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212

四、对班图拉的评价218

第七节 对新行为主义的评价220

小结223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225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225

一、整体论的思想传统225

二、现象学的思想方法227

三、先天论的思想倾向229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领导人229

一、惠特海默230

二、考夫卡231

三、苛勒232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233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35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35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场论和同型论237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策略238

二、接近原则240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240

一、图形与背景240

三、类似原则241

四、包含原则241

五、客观定势原则242

六、闭合原则242

七、简单性原则243

八、完形趋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243

第六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与认知理论244

一、苛勒对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研究244

二、顿悟说以及对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批判245

三、顿悟与迁移247

四、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248

五、记忆249

第七节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251

一、勒温的生平251

二、拓扑心理学的思想渊源253

三、拓扑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54

四、勒温的群体动力学263

五、对勒温的评价267

第八节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评价269

小结272

第七章 精神分析274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274

一、社会历史背景274

二、文化背景275

三、科学背景278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生平279

第三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284

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284

二、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285

三、人格理论287

四、梦的理论292

五、焦虑与防御机制理论294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分裂300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300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306

第五节 对精神分析的评价314

小结317

第八章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320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320

一、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思想的发展320

二、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322

三、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326

四、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328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337

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337

二、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339

三、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348

小结356

第九章 皮亚杰理论358

第一节 皮亚杰的生平358

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361

第三节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63

一、智力363

二、格式364

三、同化与顺应364

四、平衡化与自动调节365

五、内化建构和外化建构366

六、运算367

第四节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367

一、成熟367

二、实际经验368

三、社会环境368

第五节 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369

四、平衡化369

一、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特点370

二、前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372

三、具体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374

四、形式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376

第六节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378

一、皮亚杰理论的特点378

二、皮亚杰理论的影响380

小结382

第十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384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384

一、社会历史背景384

二、哲学背景385

三、心理学背景386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387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38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388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89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389

四、具体研究方法390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391

一、马斯洛的生平391

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391

三、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392

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395

五、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398

六、对马斯洛的评价399

第四节 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401

一、奥尔波特401

二、罗杰斯405

三、罗洛·梅409

第五节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414

小结417

第十一章 认知心理学419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419

一、哲学背景419

二、心理学背景420

三、相关学科背景422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方法425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25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主张426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27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429

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429

二、关于表象的一些研究434

三、有关记忆的研究435

四、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439

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442

小结445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心理学447

第十二章 展望:未来属于后现代主义吗447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451

一、社会建构论的产生451

二、社会建构论的基本主张452

三、对社会建构论的评价454

第三节 多元文化论思潮455

一、心理学中多元文化论思潮的起因455

二、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的基本主张458

三、对多元文化论思潮的评价460

第四节 后现代女性心理学461

一、女性心理学的历史发展462

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基本主张464

三、对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评价467

第五节 超越现代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对立469

小结473

参考文献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