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151178.jpg)
- 杨志勇,张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233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公共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2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4
0.2.1 公共部门4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5
0.2.2 政府观(国家观)6
专栏0-2 人命重要,还是财产重要6
专栏0-3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7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8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8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9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0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13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3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14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14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14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15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5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6
0.6.3 本书特色17
0.6.4 本书框架17
小结17
思考题18
阅读与参考文献18
附录 公共经济学课外新闻阅读材料18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21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22
1.1.1 效率22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22
1.1.2 市场效率条件23
1.1.3 社会福利与效率25
1.2 市场失效27
1.2.1 公共产品27
1.2.2 外部性29
专栏1-2 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31
1.2.3 自然垄断31
1.2.4 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33
1.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33
专栏1-3 中国的收入分配34
1.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34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35
1.3.1 资源配置35
专栏1-4 太原市污染权交易37
1.3.2 收入分配38
1.3.3 经济稳定39
1.3.4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关系39
1.3.5 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41
小结41
思考题42
阅读与参考文献42
2 公共产品44
2.1 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45
2.1.1 庇古模型45
2.1.2 鲍温模型46
2.2 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48
2.3 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52
2.4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55
2.4.1 “囚犯困境”模型56
2.4.2 “囚犯困境”的解脱57
2.4.3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58
专栏2-1 希望工程58
2.5 公共产品论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60
专栏2-2 史密斯与实验经济学60
2.5.1 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61
2.5.2 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61
2.5.3 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62
2.5.4 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63
小结64
思考题64
阅读与参考文献65
3 公共选择66
3.1 公共选择论概述67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67
专栏3-1 布坎南68
3.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68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69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69
3.2.2 多数同意规则71
3.2.3 投票悖论72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75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77
3.3.1 投票人77
专栏3-2 北京申奥的关键一票78
3.3.2 政治家79
3.3.3 官僚(公共雇员)80
专栏3-3 国内政府雇员制的推行81
3.3.4 利益集团82
专栏3-4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83
专栏3-5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83
3.3.5 其他人员84
3.3.6 寻租84
专栏3-6 寻租理论的发展86
小结87
思考题88
阅读与参考文献88
4 公共支出理论89
4.1 公共支出分类90
4.1.1 按政府职能分类90
4.1.2 按支出的用途分类92
4.1.3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92
4.1.4 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93
专栏4-1 中国的公共支出93
4.2 公共支出演变的理论分析94
4.2.1 瓦格纳法则94
4.2.2 时间型态模型95
4.2.3 “发展型”增长论96
4.2.4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98
4.2.5 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99
4.2.6 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102
专栏4-2 中国公务员加薪103
专栏4-3 中国预算内公共支出的有关数字104
4.2.7 未来的公共支出106
4.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107
4.3.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07
4.3.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困难108
专栏4-5 大坝惹是非110
小结110
思考题111
阅读与参考文献111
5 购买性支出113
5.1 行政支出114
专栏5-1 专家谈中国的行政成本115
专栏5-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16
5.2 国防支出116
专栏5-3 国防支出与“和平红利”118
专栏5-4 中国拟增国防支出218亿元专家分析五大动因119
5.3 文教科卫支出120
5.3.1 教育支出121
专栏5-5 教育券制度与浙江长兴县案例124
5.3.2 科研支出125
专栏5-6 中国航天科技的资金来源126
5.3.3 公共投资支出127
专栏5-7 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演变128
小结129
思考题130
阅读与参考文献130
6 转移性支出131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132
专栏6-1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133
专栏6-2 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134
6.2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135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135
专栏6-3 智利的个人账户制度136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38
专栏6-4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138
专栏6-5 中国的就业问题138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41
专栏6-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148
专栏6-7 美国的401(k)计划149
6.3 财政补贴151
6.3.1 财政补贴的种类151
专栏6-8 新式企业亏损补贴152
专栏6-9 世界贸易组织《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154
专栏6-10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154
6.3.2 财政补贴效应155
6.4 其他转移性支出156
6.4.1 援外支出156
6.4.2 债务利息支出157
小结157
思考题157
阅读与参考文献158
7 税收理论159
7.1 税收概述160
专栏7-1 税收的起源:一种思想试验160
7.1.1 税收概念160
专栏7-2 英国对征税权的限制及其影响162
7.1.2 税制要素163
7.1.3 税收分类167
7.1.4 税制结构169
7.2 税收原则170
7.2.1 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170
7.2.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171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72
7.2.4 现代税收原则172
专栏7-3 税收原则的应用:国有商业银行税负问题之争178
7.3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179
7.3.1 税收负担179
7.3.2 税负转嫁与归宿181
专栏7-4 对增值税税负重的抱怨合理吗186
专栏7-5 物业税开征能够平抑房价吗186
7.4 最优税收理论187
7.4.1 最优商品税187
专栏7-6 拉姆齐188
7.4.2 最优所得税189
7.5 税制设计理论192
7.5.1 概述192
7.5.2 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194
专栏7-7 中国的税收制度的演变194
小结196
思考题197
阅读与参考文献198
8 商品税200
8.1 商品税概述201
8.1.1 商品税定义201
8.1.2 商品税的特点201
8.1.3 商品税分类202
8.2 销售税204
8.2.1 销售税概述204
8.2.2 开征销售税的主要原因204
8.2.3 销售税的效率与公平作用205
8.2.4 中国的销售税205
专栏8-1 中国的消费税制改革207
8.3 增值税208
8.3.1 增值税概述209
专栏8-2 中国增值税制转型210
8.3.2 增值税的基本计算办法211
8.3.3 增值税相关问题分析212
8.3.4 现行中国增值税制213
专栏8-3 中国的出口退税214
8.4 关税215
8.4.1 关税概述216
8.4.2 现行中国关税制度216
小结217
思考题218
阅读与参考文献218
9 所得税219
9.1 所得税概述220
9.1.1 所得定义的探讨220
9.1.2 所得税的特点221
专栏9-1 小贝与税收221
9.1.3 所得税的类型222
9.1.4 所得税的演变过程223
9.2 个人所得税225
9.2.1 个人所得税概述225
专栏9-2 单一税制的讨论226
9.2.2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226
专栏9-3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228
9.3 企业(公司)所得税228
9.3.1 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228
专栏9-4 一元钱办企业229
9.3.2 公司所得税制的基本结构229
9.3.3 为什么要对公司征税230
9.3.4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231
9.3.5 公司所得税税负转嫁问题233
9.3.6 现行中国企业所得税制235
专栏9-5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238
9.4 社会保障税239
9.4.1 社会保障税概述239
9.4.2 社会保障税的发展240
小结241
思考题241
阅读与参考文献242
10 其他税收243
10.1 财产税概述244
10.1.1 财产税的种类244
10.1.2 财产税的优点244
10.1.3 财产税的缺点245
10.1.4 财产税相关问题分析245
10.2 土地税247
专栏10-1 中国的物业税改革248
专栏10-2 中国的农业税制248
10.3 遗产税和赠与税249
10.3.1 遗产税概述249
10.3.2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249
10.3.3 遗产税的类型250
10.4 资源税类251
10.5 印花税253
10.5.1 印花税概述253
10.5.2 中国现行印花税制253
小结254
思考题255
阅读与参考文献255
11 国有经济256
11.1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257
1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257
专栏11-1 中国的国有资产规模257
11.1.2 国有资产的分类258
11.1.3 国有资产收入259
11.1.4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260
11.2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261
11.2.1 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261
专栏11-2 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261
专栏11-3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263
11.2.2 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265
专栏11-4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266
11.2.3 国有经济布局266
专栏11-5 中国国防工业与民营企业267
小结269
思考题270
阅读与参考文献270
12 公共规制272
12.1 公共规制:定义与种类273
12.1.1 公共规制的定义273
12.1.2 公共规制的种类274
12.1.3 规制俘获理论275
专栏12-1 美国经济规制简史275
12.2 公共规制过程276
12.2.1 规制立法276
12.2.2 规制执法276
12.2.3 放松或解除规制277
12.3 规制的方式277
12.3.1 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277
12.3.2 标准规制278
12.3.3 价格规制278
专栏12-2 中国民航票价改革279
专栏12-3 收费,还是其他280
12.3.4 征税规制282
专栏12-4 污染税制设计283
12.4 经济性规制:基于绩效的规制284
专栏12-5 拉丰284
12.4.1 传统规制低效原因285
12.4.2 规制合同的种类285
12.4.3 完全信息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285
12.4.4 信息不对称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286
12.4.5 拉姆齐定价288
12.4.6 规制合同的期限288
专栏12-6 中国邮政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吗289
12.5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290
专栏12-7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291
专栏12-8 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291
专栏12-9 市场创建案例295
小结296
思考题297
阅读与参考文献297
13 政府预算299
13.1 政府预算概述300
13.1.1 预算的定义300
13.1.2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301
专栏13-1 美国预算制度的建立303
13.1.3 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304
13.2 政府预算的种类305
13.2.1 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305
13.2.2 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306
13.2.3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306
13.2.4 其他分类方法307
13.3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307
13.3.1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307
专栏13-2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308
13.3.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310
专栏13-3 转型期预算的肢解310
专栏13-4 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312
13.3.3 政府预算的执行313
专栏13-5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14
13.3.4 政府预算的调整314
13.3.5 政府决算315
小结315
思考题316
阅读与参考文献317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318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319
14.1.1 财政平衡公式319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320
专栏14-1 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历史问题321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323
14.2 公债324
14.2.1 公债的含义325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326
14.2.3 公债的种类327
14.2.4 公债的结构330
14.2.5 公债的发行331
专栏14-2 中国“327”国债期货事件332
14.2.6 公债的偿还333
14.2.7 公债市场335
专栏14-3 杨怀定如何变成“杨百万”336
14.2.8 公债的负担338
14.2.9 中国公债简况339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340
14.3.1 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340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343
14.4 财政政策345
14.4.1 财政政策的定义345
14.4.2 财政政策目标346
专栏14-4 菲利普曲线347
14.4.3 财政政策的类型348
14.4.4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348
专栏14-5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350
小结351
思考题352
阅读与参考文献352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353
15.1 财政体制354
专栏15-1 国家的结构形式(联邦制与单一制)354
15.2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356
15.2.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356
专栏15-2 长江三角洲的问题359
15.2.2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361
专栏15-3 义务教育的责任362
15.2.3 稳定职能的分工363
15.3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364
专栏15-4 关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行公债的争论365
15.4 政府间转移支付369
15.4.1 为什么会有政府间转移支付369
15.4.2 转移支付的种类369
15.4.3 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372
15.5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373
15.5.1 中国财政体制概况373
15.5.2 中国现实政府间财政关系374
专栏15-5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374
15.5.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378
专栏15-6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379
小结383
思考题384
阅读与参考文献385
后记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