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 第2卷
  • 覃圣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915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42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823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对比研究-壮族、傣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卷目录651

第四篇 壮泰民族的语言文字651

第一章 壮族的语言文字651

第一节 壮语语音652

一、语音系统652

1.声母652

2.韵母653

3.声调655

二、壮语中汉借词的语音655

1.老借词的语音特点656

2.新借词的语音特点656

第二节 壮语基本词汇658

一、壮语词汇的来源658

1.壮语固有的民族词658

2.借用词659

(一)单纯词660

1.单音单纯词660

二、壮语词汇的构词法660

(二)合成词661

1.复合型661

2.多音单纯词661

2.附加型663

第三节 壮语语法664

一、词类分述664

1.名词665

2.代词666

3.动词666

4.形容词668

5.数词668

6.量词670

7.副词670

8.连词671

9.介词672

10.助词672

11.语气词673

12.叹词673

二、句子和句子成分674

1.单句674

13.象声词674

2.复句675

三、句子的种类676

1.陈述句676

4.感叹句677

3.祈使句677

第四节 壮语方言677

2.疑问句677

一、方言语音679

1.声母区别680

2.韵母区别681

二、方言词汇682

三、方言语法683

附:壮语方言词汇比较表685

一、壮语与本语族诸语言的关系756

1.语音方面756

第五节 壮语与其他民族语言的关系756

2.词汇方面767

3.语法方面767

二、壮语与汉语的关系769

1.壮语中的汉语借词769

2.汉语中的古壮语借词和底层词772

第六节 壮语地名776

1.自然景观地名777

一、壮语地名现状777

2.人文景观地名779

2.通名量多,分布面广781

1.通名在前,专名在后781

二、壮语地名的特点781

4.取字随意,含义模糊783

3.一名多地,重名普遍783

1.原有音义失落784

三、壮语地名的发展趋势784

2.以汉意取代壮名785

4.汉人将壮语地名改为汉语地名786

3.汉译加字规范786

1.壮族先民原无姓氏787

一、姓氏787

第七节 壮族姓名787

2.汉初(公元前3世纪末)以后的壮族姓氏788

4.壮人姓氏观念的演变趋势790

3.壮族姓氏的来源790

1.平民传统的命名方式793

二、名字793

3.学名的命名方式796

2.官族或首领传统的命名方式796

二、刻画文字符号798

一、本源字798

第八节 壮族文字798

三、古壮字799

2.形声字801

1.假借字801

3.合体字803

5.象形字804

4.会意字804

四、现行壮文805

1.单元音810

一、元音810

第二章 泰族的语言文字810

第一节 泰语语音系统810

1.单辅音812

二、辅音812

2.复合元音812

2.复合辅音813

三、声调814

1.辅音名称815

一、字母名称815

第二节 泰语语法815

3.声调名称817

2.元音名称817

3.辅音+元音+辅音(作尾辅音)818

2.辅音+元音818

二、字母的组合818

1.辅音+辅音818

4.辅音+元音+声调819

三、词与词的组合821

1.合成词822

2.叠义词823

3.叠声词825

1.名词827

四、词的种类827

2.代词828

3.动词830

4.形容词831

6.介词832

5.连词832

五、句子833

1.句子的特点835

2.句子的种类837

第三节 基本词汇839

一、一般动词841

二、植物名词844

四、人体名词845

三、动物名词845

五、亲属称谓846

六、食物名词847

八、住房名词849

七、气象名词849

九、疾病名词850

十一、家用器具名称851

十、服饰名词851

十三、生活器具词汇852

十二、职业名称852

十五、乐器名称853

十四、颜色词汇853

十八、代词854

十七、量词854

十六、风俗宗教词汇854

十九、形容词855

一、北部泰语方言857

第四节 泰语方言857

二、中部泰语方言858

四、南部泰语方言859

三、东北部泰语方言859

1.辅音对应关系860

五、四部方言的关系860

2.元音对应关系861

3.声调对应关系862

4.词汇对应关系863

一、泰语中的巴利文、梵文借词865

第五节 泰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865

1.借词的类别866

2.借词的音变867

二、泰语中的高棉语借词870

1.首辅音特征871

3.造词特征872

2.尾辅音特征872

三、泰语中的汉语借词875

四、泰语中的英语借词878

1.音译879

2.意译881

3.创造新词882

1.根据地形、地貌和环境特点命名884

一、地点命名的主要依据884

第六节 泰国地名884

2.以居住环境及职业特点命名890

3.以当地盛产的动植物命名892

7.以重要机构或场所取名893

6.以重要人物的姓名为地名893

4.以地方典故命名893

5.以吉利词汇为地名893

2.两个词组成的地名894

1.一个词组成的地名894

二、地名中的词汇结构894

3.三个词组成的地名896

5.五个词组成的地名897

4.四个词组成的地名897

1.泰语地名898

三、地名中使用的语言898

2.巴利文、梵文地名899

4.马来语地名901

3.高棉语地名901

四、与地名有关的词汇902

五、泰国地名的发展904

一、素可泰时代平民的命名905

第七节 泰人的命名905

1.男名907

二、阿瑜陀耶时代和吞武里时代平民的命名907

2.女名908

五、现代平民的命名909

四、民主时代早期平民的命名909

三、曼谷王朝时代平民的命名909

六、泰人姓氏的确立911

一、泰文的产生918

第八节 泰语文字918

二、兰甘亨文字的产生920

三、兰甘亨时代泰文的特点921

四、帕玛哈拉差里泰时代的泰文923

五、阿瑜陀耶时代的泰文925

六、吞武里时代的泰文926

七、曼谷王朝时代的泰文927

第一节 语音比较930

第三章 壮泰民族语言文字比较930

1.单元音931

一、元音931

2.复合元音933

3.壮泰语元音对比935

二、辅音936

2.泰语辅音937

1.壮语辅音937

3.壮泰语辅音的分析938

4.壮泰语辅音对比939

5.复合辅音和腭化、唇化辅音940

1.壮语的声调942

三、声调942

(一)壮语汉借词语音943

四、壮泰语借词语音943

2.泰语的声调943

2.新借词的语音特点944

1.老借词的语音特点944

(二)泰语借词语音946

1.巴利语、梵语借词的语音特点947

2.高棉语借词的语音特点949

3.汉语借词的语音特点950

1.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应关系951

五、壮泰语语音对应规律951

3.喉音h与舌根辅音kh的对应关系953

2.擦音?与塞擦音t?的对应关系953

4.腭化辅音与复合辅音的对应关系954

6.元音i和ei的对应关系955

5.辅音?与h的对应关系955

7.元音?和?、?a的对应关系956

8.壮泰语声调的对应关系957

一、壮泰语词汇的来源960

第二节 壮泰语基本词汇比较960

二、壮泰语的构词法961

2.壮泰语中的外来词961

1.属本民族固有的词汇961

2.多音节词962

1.单音节词962

1.人缘称谓966

三、壮泰语基本词汇比较(1000例)966

2.人体器官969

3.禽兽虫鱼972

4.动作情态975

5.事物性状985

6.作物果树989

7.天文地理991

8.职业、劳动、工具995

9.生活用品996

10.疾病治疗999

12.数词量词1001

11.信俗、乐器1001

1.名词1003

一、词类分析1003

第三节 壮泰语语法比较1003

2.代词1004

3.动词1006

4.形容词1007

5.数量词1008

6.连词1009

7.介词1010

1.单句1011

二、句子1011

2.复句1014

3.祈使句1015

2.疑问句1015

三、句子的种类1015

1.陈述句1015

1.壮语方言1016

一、方言区域1016

4.感叹句1016

第四节 方言比较1016

2.泰语方言1017

2.韵母对照1018

1.声母对照1018

二、方言语音1018

3.声调比较1019

1.壮语1020

三、方言词汇1020

四、壮泰语词义的差异1021

2.泰语1021

第五节 壮语地名与泰语地名比较1023

一、壮语和泰语地名命名的同一性1024

1.与山地有关的地名实例比较表1024

2.与水有关的地名实例比较表1025

3.与树木有关的地名实例比较表1026

4.与峒原和耕地有关的地名实例比较表1027

5.与居住地及行业有关的地名实例比较表1028

1.主、仆、数量词和货币、交易用语的历史蕴涵1031

二、地名同一现象分析1031

2.“板”“孟”“汪”等地名的文化内涵1033

3.“那”字地名的历史文化景观1037

1.多音节地名的不同1042

三、壮语地名和泰语地名的差异1042

2.宗族聚居处地名的差异1045

3.外来语地名的不同1048

一、壮族和泰族的姓氏有不同的来源1053

第六节 壮泰民族的姓名比较1053

(一)源于部落的壮族姓氏,具有血缘民族的延续性特征1055

1.来源于部落或氏族名称的姓氏1056

2.来源于聚落区名称的姓氏1058

(二)泰族求赐颁配的姓氏,带有地缘民族的重组性特征1060

1.壮族传统的命名方式1062

二、壮族和泰族命名的文化心理取向1062

2.泰族传统的命名方式1064

3.现代壮族和泰族的命名趋势1065

1.壮文1066

一、壮文与泰文的来源1066

第七节 壮文与泰文比较1066

1.壮文的主要特征1067

二、壮文与泰文的特征1067

2.泰文1067

三、古壮字与泰文的产生是壮族与泰族形成的重要标志1068

3.古壮字与泰文的应用1068

2.泰文的主要特征1068

第四章 泰壮民族语言文字比较研究1072

1.单辅音1073

一、辅音1073

第一节 泰语、壮语语音系统比较1073

1.单元音1074

二、元音1074

2.复合辅音1074

三、声调1075

3.带辅音韵尾的韵母1075

2.复合元音1075

1.名词1077

一、词类1077

第二节 泰语、壮语语法比较1077

2.代词1078

4.动词1079

3.量词1079

5.形容词1080

7.介词1081

6.副词1081

1.单句1082

二、句子1082

2.单层复句1083

3.多重复句1084

2.泰国中部方言1085

1.泰国北部方言1085

第三节 泰语、壮语方言比较1085

一、语音比较1085

5.北壮方言1086

4.泰国南部方言1086

3.泰国东北部方言1086

二、泰语方言和壮语方言中的比照音1087

6.南壮方言1087

1.独立语1092

三、词的比较1092

2.构词法1094

3.借词1096

2.动词词组1097

1.名词词组1097

四、词组和句子比较1097

3.句子1098

1.泰族人的命名方法1099

二、泰族人和壮族人的命名方法1099

第四节 泰族人和壮族人的命名比较1099

一、泰族人和壮族人命名的意义和重要性1099

2.壮族人的命名方法1101

3.泰族人与壮族人名字的结构和命名方法比较1103

1.泰族人和壮族人的姓氏含义及其重要性1104

三、泰族人和壮族人的姓氏确立比较1104

2.泰族人和壮族人确立姓氏的方法1105

3.泰族人和壮族人姓氏的使用1107

一、地名命名的根据1110

第五节 泰壮地名命名比较1110

1.根据当地地理特点命名1111

2.根据当地居民点特点和职业命名1112

6.根据人名命名1114

5.根据信仰命名1114

3.以植物、动物名称命名1114

4.根据当地典故、传说命名1114

1.地名结构1115

二、地名命名中使用的语言1115

7.根据当地重要地点命名1115

8.为避免灾害而命名1115

9.根据味觉命名1115

2.地名命名中使用的语言1117

3.泰壮地名中常用的词1118

三、泰壮地名中使用的词汇比较1120

四、小结1123

1.泰文1124

二、泰文、壮文的特点及其发展1124

第六节 泰文和壮文比较1124

一、泰文与壮文的产生1124

2.壮文1128

一、农业的起源1137

第一节 农业1137

第五篇 壮泰民族的物质生产习俗1137

第一章 壮族的物质生产习俗1137

二、农业工具和设施的衍变1140

三、农作制的发展变化1150

四、稻类作物的品种及其扩增1158

2.黍稷类作物1161

1.薯芋类作物1161

4.纤维类作物1163

3.豆类作物1163

6.糖料作物1164

5.油料作物1164

1.礼仪风俗1165

五、农业礼仪风俗和禁忌1165

2.禁忌1168

1.狩猎的历史1173

(一)狩猎1173

第二节 渔猎与种养业1173

一、渔猎1173

2.狩猎的现状1176

1.渔捞的历史1178

(二)渔捞1178

3.狩猎的风俗、仪式和禁忌1178

2.渔捞的现状1179

1.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1183

(一)畜牧业1183

3.渔捞的风俗和禁忌1183

二、养殖业1183

2.畜牧业的风俗、仪式和禁忌1188

(二)渔业1189

(三)养蚕1190

(四)养蜂1193

三、林业1194

第三节 手工业1196

1.制瓦、制砖1197

一、陶瓷制造1197

2.制陶1200

二、纺织印染1202

3.制瓷1202

1.纺织1203

2.印染1205

1.竹编1208

三、编织1208

2.藤编1209

3.草编1210

四、木工1211

五、造船1212

六、造纸1216

1.铸铁1218

七、冶铁1218

2.铁工1219

八、烟草加工1220

九、榨油、熬油1222

十、酿酒1223

十一、榨糖1226

十二、制茶1229

1.陆路1232

一、交通路线及道路的修筑1232

第四节 交通运输1232

2.水路1234

1.陆路1237

二、交通工具及运输方式1237

2.水路1238

一、概述1239

第五节 商业1239

1.食品类1240

6.土特产品类1241

5.文具用品类1241

2.禽畜类1241

3.生活用品类1241

4.生产工具类1241

1.以物易物1242

二、交换方式及其发展1242

2.货币交换1243

三、货币形态1244

3.特殊的交换方式1244

四、圩镇的形成与发展1246

2.分行而市1249

1.圩期1249

五、交换习俗与禁忌1249

3.特别交易1250

4.交易中的禁忌1252

一、长度、面积计量单位及器具1253

第六节 壮族的度量衡1253

2.摆1254

1.人高1254

5.步1255

4.搳1255

3.拳1255

二、体积、容积和计量单位及器具1256

2.两1257

1.斤1257

三、重量计量单位及器具1257

4.担1258

3.钱1258

第二章 泰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及其习俗1259

一、泰族农业的演进1261

第一节 农业1261

二、农用土地所有制的发展1263

1.各地区作物种植概述1264

三、作物种植方式1264

2.泰族稻谷种植1266

3.生产工具1269

4.有关种田的信仰和习俗1272

5.其他作物的种植1282

一、家畜家禽的饲养1288

第二节 动物养殖及渔猎1288

1.水牛、黄牛1289

2.猪1290

3.鸡1291

4.鸭1292

7.蚕1293

6.羊1293

5.鹅1293

8.蜜蜂1295

2.淡水捕鱼1296

1.捕象1296

二、动物的捕捉与养殖1296

4.捕鱼工具1298

3.海洋捕捞1298

5.水产养殖1304

第三节 林业1305

一、陶瓷制造1307

第四节 手工业1307

3.和泥技术1309

2.泰国境内发现的陶窑1309

1.陶器的制作1309

二、编织1311

4.制作陶器的工具和材料1311

1.藤编1312

2.竹编1313

三、纺织1315

3.编织使用的工具1315

四、金属冶炼和打铁1324

1.鹊肾树皮纸的制作方法1325

五、造纸1325

2.沙纸的制作方法1326

六、造船1327

七、榨蔗1328

1.商业政策1330

一、商业1330

第五节 商业、交通运输和通信1330

2.商贸机构与人员1332

4.国内贸易中起重要作用的商人1333

3.古代与泰国人有商贸来往的外国商人1333

5.通商路线、场所和商业区的设立1334

6.经销的商品1336

7.买卖的形式、特点和方法1338

9.有关买卖的规则和禁令1339

8.古代泰人的大米买卖方式1339

1.泰国历代钱币的种类及其特征1341

二、交换媒介1341

2.硬币的使用1343

3.纸币的使用1344

1.重量单位1346

三、泰国的度量衡1346

2.容量单位1347

3.丈量单位1350

2.交通运输工具1352

1.交通运输的种类1352

4.度量衡单位的读音1352

四、交通运输1352

3.交通运输路线1353

3.书信的使用1355

2.使用约定的信号1355

五、通信1355

1.语言通信1355

4.印刷通信1356

一、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362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及其习俗比较1362

第三章 壮泰民族传统生产方式及其习俗比较1362

2.碎土工具1365

1.翻土工具1365

二、生产工具及其设施1365

5.灌溉工具1366

4.脱粒工具及脱粒方法1366

3.收割工具1366

1.水稻的耕种方式1367

三、耕种方式1367

6.储藏工具1367

7.谷物加工工具1367

1.春耕典礼1369

四、农业生产的习俗与禁忌1369

2.旱地作物的耕种1369

2.春播仪式1370

4.求雨仪式1371

3.插秧祭神仪式1371

6.帮工之俗1372

5.收割祭神仪式1372

一、狩猎和渔捞1373

第二节 渔猎、种养业的比较1373

1.动物的驯养1375

二、种养业1375

2.林业1376

1.历史发展过程1378

一、陶瓷制造1378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及其习俗比较1378

3.产品种类及生产工具1379

2.生产过程1379

5.生产习俗1380

4.纹饰1380

2.纺织工具1381

1.用于纺织的原料1381

二、纺织印染1381

(一)纺织1381

4.布的形状与花纹1382

3.纺织方法、过程1382

5.习俗1383

三、编织1384

(二)印染1384

四、造船1385

六、造纸1387

五、冶金1387

七、榨蔗熬糖1388

第四节 交通运输比较1389

一、历史概况1391

第五节 商业比较1391

二、市场分布与结构1395

1.以物易物1397

三、交换方式1397

3.赊换1398

2.货币交换1398

5.计量方式1399

4.经纪人1399

6.商业的市场管理1400

四、商业习俗与禁忌1401

五、简要结论1402

二、体积、容积单位及器具比较1403

一、长度单位及器具的比较1403

第六节 度量衡比较1403

三、重量单位的比较1404

第一节 农业生产比较1405

第四章 泰壮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习俗比较1405

一、作物种植1406

2.作物种植方式的发展1407

1.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1407

二、农业仪式、习俗和禁忌1409

2.水生动物的捕捞1410

1.陆生动物的狩猎1410

三、狩猎、渔猎和动物的饲养1410

3.动物的饲养1411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比较1415

第三节 交通运输比较1417

第四节 商业比较1418

第五节 小结1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