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理孚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王理孚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91950.jpg)
- 王理孚撰;张禹,陈盛奖编注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907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文学-作品集-中国-现代;王理孚(1876~1950)-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王理孚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凡例1
卷一 海髯诗一1
湖上吟1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1
暮春书怀4
官军行4
与友人重至六和塔5
送范逸麟别驾之官南田5
送黄胥庵归温州5
弃妇吟5
莺花行5
柏化石6
克庵书来言种蛏之利,书此却寄6
蔡笑秋女士为其兄芸生作《白头秋菊图》,并缀以诗,芸生索和,作此应之6
旧历除夕,念同游诸子多在战场,自愧不学,寂寞江间,有负天职多矣7
和黄胥庵《西湖冷棹》诗,即步原韵7
三月二日闷雨,寄怀刘厚师7
过白苏二公祠8
彤儿书来促归,且讯客况8
客中仅携一仆,因病遣回,意殊惘惘8
和胥庵《皋园感作》原韵8
送梅屋之官缙云,用胥庵韵9
春暮感事八首9
又倒和原韵一首9
祝鲍公素先生五十生辰11
即事11
和符笑拈先生仙坛寺题壁原韵,兼以赠别11
有感,用次垣、克庵唱和韵12
鳌江龙灯,每逢旧历元宵赛演三日夜,用火化去。送灯之夕,健儿数百辈负之以趋,绕市三匝。小孩三五成群,于道间拾得片鳞寸甲,即欢呼疾走,以表欢送之意。金鼓喧阗,人声鼎沸,亦壮观也。诗以纪之12
春日作13
无题四首,用前韵13
答马季洪13
黄胥庵之官闽中,道出平阳,以《东溪送别图》嘱题,作此应之14
鄞县署有斋名“小林栖”者,清前令钱维乔所筑,燹后重新者为武昌黄大华,各纪以诗,仍叠其韵和之14
生日14
柬卢贞木,兼调杨子闿15
啸樵书言黄庄梅花盛开,作诗寄意,并讯梅生、笑秋15
柬张让三先生15
寄诸贞壮,兼讯致虞亮生16
冕卿以诗索和,次韵答之16
即韵答吴次垣16
寄怀刘贞晦武昌17
刘祝群有金陵之行,迂道过访,作此赠别17
闻将调省,喜和次垣《招隐》原韵,即寄17
清明节行植树礼有感17
与刘骧逵道尹同游阿育王寺18
送春18
次韵和太虚上人游宝严寺之作18
种柏行19
祝群有金陵之行,道出甬江,留宿官斋,同摄一影,诗以纪之19
九日阻雨有作20
去鄞留别十二首21
族人景甫书来,有劝戒之意,诗以答之22
胥庵书来,次韵和之,并寄复戡22
即事23
万石山祭墓,书此焚告,兼示儿辈23
和梁莲湖祠部用韵24
祝吴次垣五十生辰24
沪舶阻风,不得省报,闷甚25
卢贞木笺来,言其母年已七十,诗以寿之25
贞木在永嘉纳一姬人,去官之淮,过余甬上,言姬已孕矣。余赠诗因有“少妇阿侯”之语。今读来笺,列诸孙名字,有“淮产”者,想即所谓“阿侯”也。再缀数语,以博一粲25
厚师以《慎社》二集见示,并嘱投名。书此报命,并以为贽26
九日约伴登甸垟山,午饮于宁国寺。厚师以远行未与,作此却寄26
复戡以所作《雁荡吟》见示,作此以报27
春正多摴蒲之戏,得谏而止,然已困矣27
瓶中蜡梅憔悴,家人欲去之,口占劝止27
晨起不见瓶梅,已易他花矣27
得港乡传警,有所陈于啸樵,书此志感27
读杜诗感赋28
读徐松巢自省诗,感赋即次其韵28
周季纶自杭州书来,诗以报之28
卢扶常先生讣来,寄信唁贞木28
送啸樵还乡29
和啸樵《秋夜旅怀》韵,即赠杜榷使梅叔29
杭州旅怀29
辛酉中秋,在新国为十度矣。家人非病即别,未有团圞如今夕者。况连日风雨,佳节新晴,尤为不易得耳29
和林铁尊道尹留别原韵30
新历元旦,瓯社同人与林道尹话别于池上张氏园,次日复饮于林廨,仍用前韵作诗以纪之30
寿笑拈先生七十30
无题,寄许行彬31
矾山道中31
梅伯书来,约于九日雅集东山,病未克践,用厚师壬子九日韵作诗谢之,并以告存31
与李佩秋、黄胥庵、蒋叔南、周井庐、季纶昆仲同游云居山潘将军园林,分韵得“山”字,即寄佩秋湘中32
虎食伥33
即韵和杨孝述明府见赠之作33
乙丑初夏,旧谘议局同人杭州吴淳白、洪克臣,嘉兴褚慧僧,湖州萧剑尘、张笃生、潘芸生、蒋馥山,宁波陈屺怀,绍兴阮荀伯、沈蒲舟、楼醰安、罗飏伯,台州陈襄臣、郑平甫,金华王孚川,衢州郑渭川,温州黄胥庵与余,凡十八人,小集于杭州青年会,共摄一影,诗以纪之34
送王硕华鹾尹弃官归合肥35
与厚师、梅生、啸樵约于九日为东郭之游,既闻吴越兵争,兴败不果行,作此谢之35
陈季衡五十生辰,作此寄赠35
啸樵于惊蛰前一日寄赠梅花,并媵以诗,依韵奉答36
十月十三日为厚师六十生辰,周井公与同甲子。时城南菊花盛开,因与公素先生及树青、梅生、啸樵、雨田、仲芸假座称觞,以为之寿。青田刘祝群先六日至,亦年五十矣,约留不果,赋此却寄36
望梅生、啸樵和诗不至,叠韵以索之,并寄树青、雨田37
种菊主人游雪门意有未伸,索诗纪实,因再叠前韵,报以二诗37
与井公自城南归,雪门各赠菊花六盆,意在得诗。井公以潮至,匆匆行,留菊小斋,未及携去。作此却寄38
倒和梅生集饮宁国寺长歌韵,并寄又度38
题画39
和厚师六十述怀原韵39
介生诗来,外署“永嘉张缄”,避侦也。感而作此40
见井畔秋柳感赋41
见雁41
和杨少村先生七十自述二首41
市习中秋多置酒赏月,今岁以疫盛不行41
和笑拈先生中秋原韵42
九日在甸垟山寺宴集,联吟而散42
虫诗十二章42
除夕43
元旦,用除夕韵43
正月八日谒荆山许旌阳庙七十二韵44
周井老以追纪丙寅冬事五言古诗五十二韵寄示,因次韵作长句一首,兼纪丁卯年事45
二月二日晴,园中尚存菊花一枝,与天竹、腊梅同供一瓶,喜而有作46
寿叶芝圃六十47
前诗意有未尽,仍以“谷雨亲蚕近,花朝拾翠连”十字为韵,作诗以纪之48
戊社花朝雅集,分韵得“花”字48
闰花朝城南雅集,分韵得“海”字49
上巳飞情阁雅集,和梅生韵50
克庵与笑拈先生约邀志局旧友赴郡集禊,以余病不果,符老诗来诘问,和韵奉答50
与又度散步甸垟山中50
浴佛日,戊社第四集,克庵又不至。树青有诗,依韵和之,并寄克庵51
七夕吟51
九日雅集甸垟山寺,和周井老韵52
十月十日为“庆成节”,亦即戊社第一成年雅集也。钝羽值课,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十字分韵,得“面”字52
余不识孤桐,而爱读其文字,《甲寅杂志》停刊,惘惘如有所失。读《满洲日报》,见有孤桐答拔可诗,和其韵以证神交53
和笑拈先生韵53
血蚶歌53
菜根六首55
香鱼,限微韵55
荔支,限萧韵56
来禽,限肴韵56
和筠庄《杂咏》二首56
信天翁,限麻韵57
白头翁,限阳韵57
秋虫,限庚韵57
秋燕,限青韵58
秋扇,限尤韵58
淮阴钓台,限侵韵58
桐江钓台,限覃韵58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二章58
斗草吟59
题鲍仲旉诗草60
卷二 海髯诗二61
初春杂感八首61
和厚师有感原韵62
中秋对月有怀62
动静石62
公婆石63
南麂八咏64
寿郑文如母夫人七十66
蚘蛑66
和吴次垣作67
题《富贵耄耋图》,即寿钝羽尊人梓声先生七十67
寿杨君雅六十67
橘庄68
和啸樵《闲意》一首68
林霁山墓69
友松堂69
胥庵、贞晦各和郭漱霞辘轳体诗,戊社因以为题,和作五首69
挽马孟容70
刘祝群以籀庼先生手写《学务枝议》稿见赠,因题其后71
旧历小除夕作71
应宜宾宅71
泥山柑72
橄榄菜72
陈仲陶以永嘉诗人祠堂秋祭诗见示,即用其韵和之73
和宋墨庵作73
和厚师荆山寺原韵74
赴雨花寺书所见,即寄式崇上人74
再用前韵寄啸樵74
和姚味辛谒江心文信国祠原韵二首74
和啸樵原韵75
新历元旦75
和啸樵《忆昔》原韵75
梅生寄赠梅花二枝,作此答谢,并讯笑秋76
鲥鱼76
林烈敷以手绘东北四省略图之片纸附印,自述七律二首寄示,和韵答之76
和王卓夫《老少年》原韵77
余与卓夫同甲子,因借苏句冠首成诗为赠77
报载吴子玉将军在北平公园赏花画片,感赋78
和周井庐先生《黄莺绝句》六首78
吊卢贞木母夫人丧79
公素先生重修西郊白莲寺观斗楼成,诗以落之,和作二首79
题梅生《樱岛闲吟》诗卷79
苏性石调任永嘉,作此赠之80
题《南田山志》,即寄刘祝群青田80
和公素先生过大雅山房之作80
刘贞晦校《敬乡楼丛刻》成,有诗纪事,依韵和之81
和郑孟达韵82
和啸樵《咏雪》韵82
寿井庐先生七十82
和僧式崇《咏雪》韵二首83
门士张友篪父母年皆八十,重谐花烛。公素先生诗以张之,函来索和,作此却寄83
林同庄殁于杭州,诗以哭之84
赠别公安局长李俊士湘人84
奉寿厚师七十84
寿刘祝群六十85
鲍仲旉以大父石芝先生遗照嘱题,十年未有以应也。85
今夏仲旉病歾,弥留时犹以此为念,并以《一粟轩集》板片付托。感赋四绝句,即书以还之85
戊社十周年矣,纪之以诗86
丙子除夕86
丁丑元旦用前韵86
式崇上人以落叶诗索和,作此应之87
因题石芝先生遗照,检得姜君铭生嘱题行乐图,亦十年未应。今铭生去世已久,因题一律,以还其兄鸣琴87
奉题厚师《岁寒三友图》,用池苏翁韵87
鲍公素先生挽词88
柬袁屏山先生滇南88
和高薏园先生见寄原韵88
杨子闿为尊甫逊伯太夫子开百岁纪念会,作此志感89
闻首都被炸,国府西移,新贵第宅荡然无存,感而有作,即寄胥庵乐清89
元日寄克庵89
题《甘林诗存》二首90
征兵行90
闻杭州士绅有为敌奔走者,作此寄慨90
发冢行91
韩向方将军以失守山东伏法,梅生有诗,倒用原韵和之92
刘湘将军奉命抗日,殂于汉上。梅生以诗吊之,和作一首92
送惺园之悟心庵依一宗长老习静92
苏翁新筑倚山阁成,诗以落之93
游仙十首93
后游仙十首94
惊蛰夜半闻雷94
江村95
周恭先以通敌被刺于沪上,梅生有诗索和,作此应之95
次韵项微尘《九十韶光吟》八首95
去年战事初起,报章刊有华北形势一览图,其南以黄河为界,今尽沦矣。因题一诗于上97
题黄鲜庵学士遗像97
和高性朴先生七十自述原韵97
梅天98
寿乐清蔡履平母夫人八十生辰98
和厚师与鲍希初、僧式崇游碧潭庵诗,用式崇原韵98
和啸樵《市楼感赋》原韵98
厚师感冒未愈,倒用前韵奉候99
寄怀黄迂仲乐清、刘贞晦永嘉99
秋凉疫退,感作99
过重阳五日矣,菊犹未花,感作99
即事100
再寄迂仲、贞晦,用前韵100
黄岩王松渠以去年六十生辰,各家贺诗于江阴沦陷时尽付劫灰,函索补寄,并以近与朱劼丞先生倡和之作见示,作此奉答,并讯劼公100
何事100
啸樵以人日见怀诗寄示,次韵和之101
南麂101
小园木笔不花,已三年矣。浓碧深青,静穆可爱。秋102
来忽于傍根处斜出凤仙一窠,作姹紫色。把玩秋光,不胜名士美人年华逝水之感。傍立秋葵,疏花乱叶,亦类侍婢。真不愧玉梅仙馆中人物也。作此以调梅生102
九日放晴,以事未能登高102
和梅生见怀原韵102
和啸樵见怀原韵102
西华半山谒墓103
寿梅生七十103
端木太鹤诗集有《秋桑》,题材甚佳。因倒和原韵,得诗四首104
闻弟叔祥在鳌江病故,感赋104
章巽之先生今年九十一矣,去岁生辰,以避乱永场,未有以为贺,补寄二首104
内子六十生辰,同游香山寺105
闻吴子玉将军殁,诗以哀之105
江心寺余地为外人占住,往游多阻,惘惘者久之。今于隔江遥望,感而作此105
和族人亩先《永嘉赴松阳舟中遣兴》原韵106
沧河谒罗山相国祠106
和迂叟《送书》四绝句,即次原韵106
和王鲁璠鸿年《七十遣兴》原韵107
题苏翁读史诗卷108
和褚慧僧告存诗,即次原韵四首108
和甘林《六四感怀》原韵108
柬许达夫瑞安109
除日得诗一首,用存、元韵109
六叠元、存韵致马君少屏109
七、八叠元、存韵致马祝眉先生109
九叠元、存韵致梅生110
赠董品三110
癸未元日立春,时居永嘉城南111
甲社雅集,因病不赴,作此谢吴君洗凡111
九日祝眉先生邀集,甲社同人为登高之会,又蒙齿及,病仍未愈,作此以谢之111
前诗未发,祝丈以原唱见示,次韵奉和二首111
曹君叔諴扁舟过访,清谈镇日,别后却寄112
元旦用除夕韵112
除夕112
腊八日约甲社同人为粥饮,诗以纪之112
十月六日与克庵、蓉湖同登盐亭岭观海,薄暮仍回金乡卫城113
又一首113
甲申除夕113
乙酉六日为余七十生辰,家人自昌儿以下来贺者三十二人,扶病强起,草草成礼。俯仰今昔,纪之以诗114
病起114
闻大战报捷,时城中颇受惊恐,当拟作诗以纪之,因病未就,兹足成之114
卷三 海髯诗补编 海髯词 联语115
三十述怀115
次韵和衡山李佩秋《除夕感怀》八首115
往东山看梅,便访品莲上人,即和《游山》百叠韵116
四十纪怀117
奉答厚师(存三)120
六十述怀120
次师寄示与梅生、啸樵赠梅唱和之作,即次其韵121
和黄光《戊社修禊》121
命彤儿晒书121
赠刘祝群七言长句121
寄怀刘祝群122
八声甘州(快登临)122
红娘子(同坐三生石)123
江城子(与君约略说杭州)123
祝英台近(河阳花)123
满江红(如海黄尘)124
百字令(兵戈满地)124
蝶恋花(狼藉东风花落去)124
高阳台(昼掩双铺)125
忆江南(江汉上)125
虞美人(云边多少楼台起)127
蝶恋花(络纬声声寒咽露)127
扬州慢(山比屏高)128
如梦令(正苦五穷难送)128
瑞鹤仙(游仙推梦枕)128
买陂塘(倚朝霞)129
水调歌头(载酒酹江月)129
沁园春(玉软香温)129
一萼红(慰揆携)130
临江仙(底事铜瓶不冻)130
沁园春(大嚼南溪)130
双调望江南(江南望,芳草遍天涯)131
贺新郎(深入侯门海)131
瑞安仙岩圣寿寺联132
挽黄群联132
挽石聘南联132
瓯社成立,题永嘉词人祠堂132
题鳌江公学二联133
泉春钱庄题联133
题芸社联133
万石山墓表134
卷四 杂著134
周君仲祥先生家传136
王弼卿传138
董瑚卿先生七十寿序138
王子九先生七十寿序139
祭载彤文140
《戊社初刊》小引140
《字学蒙求》序141
《惺园文钞》序142
《英桥王氏重修宗谱》序143
《十八都凤岙王氏新修谱》序143
《括苍丛书第二集》序144
所藏《清议报》《新民丛报》《甲寅杂志》目录提要145
为南麂岛事一呈县署文后按语146
为南麂岛事二呈县署文后按语146
《鹤泉集》跋147
《玄对草》跋147
《槐阴集》跋148
《玉介园存稿》跋148
《王氏族约》跋149
《竹居集》跋149
《黄石藏稿》跋150
《玉介园存稿》(十八卷本)跋150
读《曙林遗稿》151
书《史汉通假字类》后151
书凉译晋钞《金光明经》残页后151
读《补堂遗稿》152
读《观山文稿》152
宋《嘉祐石经》残拓跋152
《刘绍宽手撰年谱原稿》跋153
题《福建防海事宜》154
募建钱仓宝胜寺缘启154
上省长书154
为三江、瑞平两轮给予免费事复林大同先生函(一)155
附:林大同原函(一)155
附:林大同原函(二)156
复林大同先生函(二)156
复林大同先生函(三)157
附:林大同原函(三)157
附:林大同致瑞平、三江两公司经理函158
致袁嘉谷书159
致刘祝群书159
质问书161
日记两则166
白沙刘先生年谱(未完稿)167
《南唐书》校记190
附录201
送鄞令王子澄归平阳 洪允祥201
寿王志澄六十 刘绍宽202
浙西沈委员苑明来谒,云王理孚之门生也,以诗寄理孚,理孚年六十矣 袁嘉谷202
王子澄春间寄示《六十述怀》,久未奉和,率成一律呈教 郑汝璋203
王志澄寄示新历元旦之作,依韵答之 刘祝群203
王志澄六十寿 黄群203
平阳王剑丞贻书问讯,慰藉备至,作此答之 黄式苏204
和志澄即事作 刘绍宽204
己未二日大雪,剑丞以尖叉诗示余,见猎心喜,亦成二首 黄光204
送剑丞入省幕 黄光205
答海髯 黄光205
和海髯《悲南京》 黄光205
致海髯社友 黄光205
和海髯 黄光206
寄海髯 黄光206
闻故人王髯避居江南 黄光206
闻古鳌头被敌机轰炸 黄光206
忆海髯 黄光207
读海髯《雪中闻虏战方酣感赋》,用尖叉韵,率笔和之 黄光207
平阳王理孚呈缴委状辞鄞县知事批207
筹备国会事务局致浙江都督电208
《海髯诗》序 刘景晨209
《海髯诗》后记 王载纮209
我所知道的父亲 王栻211
王理孚先生年谱 王兆骧等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