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代音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代音乐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088921.jpg)
- 关也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994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唐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代音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唐代民间音乐1
第一节 民歌与曲子2
一、唐代民歌2
二、填以新词的曲子4
三、经过艺术加工的曲子8
第二节 民间说唱与变文11
一、汉族地区的说唱与变文11
二、其他民族的说唱音乐12
第三节 民间歌舞16
一、自娱性的踏歌与打令17
二、表演性的民间歌舞18
三、带有故事情节的民间歌舞23
第四节 宗教音乐与歌舞27
一、巫舞27
二、傩舞29
四、萨满舞30
三、师公舞30
五、佛教音乐与歌舞31
第二章 唐代宫廷燕乐(一)33
第一节 九部乐与十部乐33
一、燕乐35
二、清商乐35
三、西凉乐44
五、高丽乐45
四、天竺乐45
六、龟兹乐46
七、疏勒乐50
八、安国乐50
九、康国乐51
十、高昌乐51
十一、文康伎、礼毕与宴后52
第二节 立部伎与坐部伎54
一、立部伎55
二、坐部伎63
第三章 唐代宫廷燕乐(二)66
第一节 软舞与健舞66
一、软舞67
二、健舞75
第二节 大曲与法曲80
一、“盐”、“趋”、“乱”式大曲81
二、联曲式大曲87
三、混合式大曲93
第三节 燕乐的乐器与乐队94
一、燕乐乐器94
二、乐器组合98
三、乐队的发展与变化99
第四节 散乐与鼓吹101
一、散乐101
二、鼓吹101
一、琴的型制与演进104
第一节 琴与琴曲104
第四章 琴曲与雅乐104
二、制琴工艺的发展105
三、琴谱106
四、著名琴家107
五、琴曲与琴歌109
第二节 衰微的雅乐113
一、雅乐的起源与演变113
二、唐代雅乐的乐制114
三、雅乐的内容与变化115
第五章 各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对外音乐文化的交流117
第一节 各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117
一、吐蕃、鲜卑诸民族音乐的融入118
二、中原地区对南诏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120
三、西域各地音乐的融入121
第二节 与外国音乐文化的交流125
一、与南海、西亚诸国的往来125
二、对朝鲜半岛三国音乐文化的影响126
三、对日本音乐文化的影响127
第六章 音乐基本理论与记谱法132
第一节 音乐基本理论132
一、“声”、“音”、“乐”132
二、律吕与律名133
三、音名与音阶135
四、宫调的“均”与“调”137
五、节奏与节拍137
七、速度标记141
六、旋宫转调141
第二节 乐舞记谱法142
一、《敦煌琵琶谱》142
二、《五弦琴谱》153
三、《仁智要录》160
四、《博雅笛谱》170
五、《古谱·笙谱律卷/吕卷》171
六、《敦煌舞谱》173
一、燕乐调式音阶的由来174
第七章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174
第一节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形成174
二、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建立175
第二节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内涵178
一、燕乐音高178
二、燕乐音阶181
三、燕乐二十八调183
第三节 燕乐调式音阶名称之变化192
第八章 音乐创作技法197
第一节 旋律发展手法197
一、重复197
二、模进198
三、扩展与紧缩199
四、换头199
五、同尾200
一、各种音程的双音结合202
第二节 和音与和弦的应用202
六、连环扣202
二、三音结合的和弦206
三、不协和音的解决206
第三节 旋宫转调207
第四节 音乐结构208
一、乐段结构208
二、二段体210
三、三段体211
四、多段联曲211
五、大曲结构212
第九章 音乐机构与乐舞教育,音乐思想与文艺政策214
第一节 音乐管理机构214
一、大乐署214
二、鼓吹署215
三、教坊215
一、人才汇集216
第二节 乐舞教育216
四、梨园216
二、考核制度220
三、教育目的220
四、教学方式221
第三节 音乐思想222
一、雅乐之争论222
二、礼乐关系224
三、统治者的音乐思想226
一、吸收与借鉴228
第四节 文艺政策228
二、普及与提高230
三、乐舞档案的保管、资料的印刷与出版230
简短的结束语233
附录一 参考书目235
附录二 谱例目次237
附录三 非汉语(各民族语与外来语)词汇索引238
附录四 曲谱摘录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