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弘光政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弘光政权研究
  • 刘中平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5820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政权-研究-中国-弘光(1644~16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弘光政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5

第一节 北京陷落后明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犹在6

一 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7

二 来自西北的农民起义17

三 李自成农民军的历程20

四 天崩地裂之变25

五 清军进取中原29

第二节 清顺决战为弘光政权建立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32

一 清顺交战所提供的时间33

二 清顺交战所提供的空间35

第三节 江南地区为新政权所能提供的经济实力37

一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37

二 江南手工业的发展40

三 江南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41

四 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43

五 几近全国一半的江南税收44

第四节 新政权建立前夕所拥有的军事力量49

一 江北四镇的军事力量49

二 武昌左良玉的军事力量55

三 东南沿海郑芝龙的军事力量56

第五节 两京制度下的南京为建立新都所提供的有利条件61

一 历史上的名都南京61

二 两京制度的建立及影响62

三 北京失守后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64

四 南京的地理优势对新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66

五 人才济济的南京与江南67

第六节 建立新政权以安定天下收复失地是人心所向70

一 易姓改号——传统观念的认同71

二 清朝的倒行逆施72

三 李自成无暇南顾74

四 逃难的官吏、商人、市民归心南向77

五 拥兵自重的明朝将官等待观望78

六 建立新政权以安定天下是人心所向80

第七节 弘光政权的建立82

一 弘光帝即位82

二 弘光政权基本建制及沿革84

第二章 “款清灭寇”政策的严重后果89

第一节 新政权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90

一 皇太极“明之必亡昭然矣”的认识与进取中原91

二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民族歧视政策93

第二节 弘光政权“款清”实践95

一 因三桂以款清,使为两虎之斗96

二 不切实际的谈判条件104

三 北使始末107

第三节 “款清”政策的认敌为友导致了清军的兵临江淮113

一 清朝是不可以联合的死敌真寇113

二 “通和讲好”是清朝“次第定东南”的先招114

三 认敌为友的决策116

四 清军的兵临江淮118

第四节 “灭寇”政策的拒友为敌使弘光政权失去了抗清的友军128

一 清军追击下节节败退的大顺军129

二 谁先递橄榄枝133

三 农民军提早联合问题的思考139

第三章 朝廷内部党争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瓦解142

第一节 弘光党争的由来143

一 由神宗立储而深入的党争144

二 明末党争的继续146

第二节 “定策”中的党争/腐败势力在朝廷中的得势148

一 福王其人149

二 逆案中的阮大铖/马阮之关系151

三 “定策”问题的提出152

四 无藩王态度的福王可为马阮利用154

五 马士英等人谋立福王155

六 福王的被立为帝是固有党争的结果157

第三节 史可法的“定策”失误注定了后来的抗清活动举步维艰159

一 潞王贤明可立,伦序当在福王160

二 “定策”经过163

三 史可法“定策”之误167

四 史可法抗清活动的举步维艰168

第四节 弘光政权内部党争的是是非非176

一 首辅之争177

二 阮大铖:“彼攻逆案,吾作顺案与之对”(含黄澍笏击马士英)183

三 被迫辞职的五文臣193

第五节 党争削弱了“四镇”的抗清力量200

一 马士英对“四镇”的掣肘200

二 勋贵武臣参预党争204

三 “四镇”与地方明军冲突种种208

第六节 左良玉的“清君侧”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212

一 左良玉其人212

二 左良玉与马士英的矛盾217

三 北来太子案——“清君侧”的导火线220

四 左良玉死后左梦庚继续东下222

五 左良玉兴兵的后果223

第四章 腐败是弘光政权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228

第一节 上层集团的腐败及其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229

一 昏庸腐败的弘光帝229

二 南渡三案——弘光政权腐败的必然产物238

三 马士英之流权臣的腐败246

四 官绅的腐败252

五 弘光政权粉饰太平255

六 弘光政权敛财的手段257

第二节 武臣的内部争斗严重地削弱了明军实力264

一 晚明军事体制及军、政关系的嬗变及影响266

二 五总兵其人268

三 高杰扬州之乱及影响270

四 土桥之役及其影响275

五 许定国杀高杰277

第三节 腐败必亡是历史的结论/兼论弘光政权和清朝的几种政策280

一 关于用人政策的不同281

二 关于吏治和惩贪政策的不同284

三 关于赋税政策的不同288

四 关于军纪约束的不同291

五 腐败必亡292

结束语294

大事记301

主要参考文献321

后记330

跋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