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科医师实用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科医师实用手册 第2版
  • 金大鹏主编;贾明艳,蒋保季,顾湲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2297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7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323页
  • 主题词:医学工具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科医师实用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1

一、医疗保健体系发展趋势1

第一章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1

二、社区卫生服务3

三、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6

一、全科医师的任务11

第二节 全科医师11

二、全科医师的工作方式15

一、全科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43

第三节 全科医疗管理43

二、全科医疗资源管理48

三、全科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53

一、新世纪医学面临的挑战58

第一节 社区预防保健的内涵58

第二章 社区预防保健58

二、新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62

一、预防医学63

第二节 社区预防保健的理论基础63

二、临床预防医学64

一、社区预防65

第三节 社区预防保健65

三、个体预防66

二、群体预防66

一、一级预防67

第四节 三级预防67

三、三级预防69

二、二级预防69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涵70

第五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70

二、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71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76

三、健康促进干预计划76

六、总结评价78

五、结局评价78

二、基因工程疫苗79

一、免疫预防的作用和潜力79

第六节 免疫预防79

三、施行免疫预防的要求80

五、免疫预防的禁忌证81

四、免疫预防的反应及处理原则81

一、冠心病的化学预防82

第七节 化学预防82

二、高血脂的化学预防84

二、社区筛检的类别86

一、社区筛检的内涵86

第八节 社区筛检86

四、社区筛检的常用项目87

三、社区筛检计划87

五、社区筛检的评价89

六、提高筛检效率的方法92

七、防止筛检可能产生的弊端93

一、社区卫生调查94

第十节 社区预防保健的工作步骤94

第九节 社区康复94

二、社区诊断95

四、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的评价99

三、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的类型与制定99

一、调查对象和资料收集101

第一节 社区卫生调查101

第三章 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方法101

二、调查的类别102

三、调查的设计原则及步骤103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106

五、现况调查方法108

六、社区人口分析常用指标111

七、调查资料的统计114

八、调查资料统计分析116

九、统计表和统计图117

一、疾病流行强度的判断124

第二节 社区诊断方法124

二、疾病病因探讨和推导125

三、社区诊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29

一、社区预防保健计划的原则155

第三节 预防保健计划的制定155

二、基础信息资料156

四、确定高危人群157

三、确定重点疾病157

五、确定危险因素158

六、明确目标和指标159

七、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的项目160

一、评价内容161

第四节 预防保健计划的评价161

二、评价程序163

三、评价方法164

四、评价指标165

一、急性短程发热168

第一节 发热168

第四章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68

二、长期中高热170

四、长期低热171

三、超高热171

第二节 咳嗽172

一、急性咳嗽173

第三节 咯血174

二、慢性咳嗽174

二、反复小量咯血175

一、急性或亚急性咯血175

四、其他疾病引起咯血176

三、心悸气短紫绀伴咯血176

第四节 胸痛177

二、心血管疾病所致胸痛178

一、胸壁疾病所致胸痛178

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胸痛179

四、其他疾病所致胸痛180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181

第五节 呼吸困难181

二、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183

四、其他疾病所致呼吸困难184

三、心源性呼吸困难184

第六节 腹痛185

(一)上腹痛186

一、急性腹痛186

(二)中腹痛188

(三)下腹痛189

(四)全腹不定位痛190

(一)上腹痛191

二、慢性腹痛191

(三)全腹不定位痛192

(二)下腹痛192

第七节 呕吐193

一、消化疾病所致呕吐194

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所致呕吐195

二、中枢神经疾病所致呕吐195

四、其他疾病所致呕吐196

一、急性腹泻197

第八节 腹泻197

二、慢性腹泻198

第九节 便秘200

第十节 便血201

一、急性便血202

二、慢性反复便血203

第十一节 黄疸204

一、肝细胞性黄疸205

二、阻塞性黄疸206

一、水肿207

第十二节 水肿和腹水207

三、溶血性黄疸207

(一)局限性水肿208

(二)全身性水肿209

二、腹水210

(一)渗出性腹水211

第十三节 血尿213

(二)漏出性腹水213

一、急性血尿214

二、慢性血尿215

第十四节 贫血216

二、慢性贫血217

一、急性贫血217

一、急性淋巴结肿大219

第十五节 淋巴结肿大219

二、慢性淋巴结肿大220

第十六节 头痛222

一、功能性和血管性头痛224

二、器质性头痛225

第十七节 头晕眩晕和晕厥228

一、耳性眩晕229

二、中枢性眩晕230

三、躯体性及其他眩晕疾病231

第十八节 昏迷233

一、急性起病234

二、亚急性起病235

三、慢性起病236

一、神经疾病所致抽搐237

第十九节 抽搐237

三、小儿特有疾病所致抽搐238

二、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抽搐238

四、其他疾病所致抽搐239

第二十节 瘫痪240

一、偏瘫241

二、截瘫242

三、四肢瘫244

四、两下肢瘫痪245

五、单瘫246

一、急性关节痛247

第二十一节 关节痛247

六、其他类型瘫痪247

二、慢性关节痛248

第二十二节 腰痛250

一、脊椎疾病所致腰痛251

二、脊椎旁软组织疾病所致腰痛252

四、其他疾病所致腰痛253

三、脊神经根疾病所致腰痛253

(二)器质性疲劳254

(一)功能性疲劳254

第二十三节 疲劳与消瘦254

一、疲劳254

(三)药物性疲劳256

二、消瘦25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257

第五章 传染病257

第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264

第三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68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70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273

第六节 霍乱277

第七节 疟疾279

第八节 钩端螺旋体病283

第九节 日本血吸虫病287

第十节 肺结核291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296

第六章 内科疾病296

第二节 帕金森病303

第三节 痴呆306

第四节 高血压病308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7

一、心绞痛318

二、抗心绞痛药物320

三、急性心肌梗死322

第六节 心律失常324

(二)窦性心动过缓325

(一)窦性心动过速325

一、窦房结性心律失常325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6

(三)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326

(二)房性心动过速327

(一)房性早搏327

二、房性心律失常327

(三)心房颤动328

(四)心房扑动329

(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330

(二)房室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330

三、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330

(一)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330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31

(五)预激综合征332

(一)室性早搏333

四、室性心律失常333

(二)室性心动过速334

(三)尖端扭转型室速335

(一)房室传导阻滞337

五、传导阻滞337

(四)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337

(二)室内传导阻滞338

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适应证与不良反应339

一、二尖瓣狭窄341

第七节 心瓣膜病34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346

三、主动脉瓣狭窄348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50

一、扩张型心肌病353

第八节 心肌病353

二、肥厚型心肌病356

三、限制型心肌病359

一、急性心功能不全361

第九节 心功能不全361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365

第十节 上呼吸道感染372

第十一节 支气管哮喘374

第十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382

第十三节 肺炎387

第十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92

第十五节 肺源性心脏病395

第十六节 消化性溃疡396

第十七节 坏死性小肠炎401

第十八节 克隆病404

第十九节 溃疡性结肠炎409

一、急性胰腺炎415

第二十节 胰腺炎415

二、慢性胰腺炎419

第二十一节 泌尿系感染420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424

第二十二节 肾小球肾炎424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426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0

第二十三节 肾病综合征430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432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433

第二十四节 常见血液病433

二、溶血性贫血434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35

四、白血病437

五、淋巴瘤439

第二十五节 糖尿病440

第二十六节 代谢综合征455

第二十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59

第二十八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462

第二十九节 风湿热467

第三十节 类风湿关节炎470

(一)疖和痛475

一、浅部化脓性感染475

第七章 外科疾病475

第一节 外科感染475

(二)急性蜂窝织炎477

(三)丹毒478

(四)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479

(二)脓性指头炎480

(一)甲沟炎480

二、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480

(三)化脓性腱鞘炎及滑囊炎481

(四)手掌深部间隙感染482

三、全身性外科感染483

(一)破伤风484

四、特异性感染484

(二)气性坏疽487

第二节 外科休克488

(一)皮肤基底细胞癌491

二、皮肤癌491

第三节 常见体表肿瘤及肿块491

一、皮肤乳头状瘤491

(一)乳头状疣491

(二)老年色素疣491

(一)色痣492

三、色痣及黑色素瘤492

(二)鳞状细胞癌492

四、脂肪瘤493

(二)黑色素瘤493

(二)硬纤维瘤494

(一)纤维瘤494

五、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494

(二)神经纤维瘤495

(一)神经鞘瘤495

六、神经纤维瘤495

(三)蔓状血管瘤496

(二)海绵状血管瘤496

七、血管瘤496

(一)毛细血管瘤496

(二)皮样囊肿497

(一)皮脂腺囊肿497

八、囊性肿瘤及囊肿497

一、甲状腺疾病498

第四节 颈部疾病498

(三)表皮样囊肿498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499

(二)甲状腺腺瘤500

(三)甲状腺癌501

(一)先天性畸形502

二、颈部肿块502

(二)恶性淋巴瘤504

(三)转移性肿瘤505

一、乳房检查506

第五节 乳房疾病506

二、急性乳腺炎508

三、乳腺囊性增生病509

四、乳腺纤维腺瘤511

五、乳腺癌512

二、胸壁结核519

一、非特异性肋软骨炎519

第六节 胸壁疾病519

第七节 脓胸520

一、急性脓胸521

二、慢性脓胸522

一、肺癌523

第八节 肺疾病523

二、肺转移瘤525

三、肺棘球蚴病526

一、食管癌527

第九节 食管贲门疾病527

第十节 纵隔肿瘤529

二、贲门失弛缓症529

第十一节 腹外疝530

一、腹股沟疝531

一、胃癌533

第十二节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533

二、股疝533

二、溃疡病急性穿孔537

一、肠梗阻539

第十三节 肠疾病539

(一)粘连性肠梗阻541

(二)蛔虫性肠梗阻542

(三)肠扭转543

(四)肠套叠545

二、肠系膜血管阻塞546

三、结肠癌547

一、急性阑尾炎550

第十四节 阑尾炎550

第十五节 外科急腹症551

二、慢性阑尾炎551

一、细菌性肝脓肿555

第十六节 肝疾病555

二、肝棘球蚴病556

三、原发性肝癌557

(一)急性胆囊炎561

一、胆道感染561

第十七节 胆道疾病561

(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62

(一)胆囊结石564

二、胆石症564

(二)肝外胆管结石565

(三)肝内胆管结石567

二、肛裂568

一、肛窦炎与肛乳头炎568

第十八节 直肠肛门疾病568

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569

四、肛瘘570

五、痔571

六、直肠脱垂574

七、直肠癌575

一、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576

第十九节 周围血管疾病576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579

三、动脉栓塞580

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81

五、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84

一、肾癌585

第二十节 泌尿系肿瘤585

二、膀胱癌586

一、肾结石587

第二十一节 尿石症587

二、输尿管结石589

三、膀胱结石590

四、尿道结石591

一、急性前列腺炎592

第二十二节 前列腺疾病592

二、慢性前列腺炎593

三、前列腺增生症595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597

第二十三节 腰腿痛与颈肩痛597

二、颈椎病599

三、腰椎管狭窄症602

第二十四节 骨关节病603

一、急性骨髓炎605

第二十五节 骨与关节感染605

二、化脓性关节炎606

第二十六节 骨与关节结核608

第二十七节 骨肿瘤609

一、骨巨细胞瘤611

三、软骨肉瘤612

二、骨肉瘤612

四、骨转移瘤613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614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614

第八章 妇女健康与妇科疾病614

三、性暴力615

二、青春期性教育615

一、孕期保健616

第二节 围产期保健616

二、高危妊娠623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

(二)前置胎盘627

(三)胎盘早剥628

(四)妊娠合并内科疾病630

(一)产后保健内容635

四、产后保健635

三、孕期用药635

(二)异常产褥636

(三)产后抑郁637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638

第三节 围绝经期保健638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642

(一)滴虫阴道炎643

一、常见阴道炎症643

第四节 妇科炎症643

(二)念珠菌阴道炎644

(四)老年性阴道炎645

(三)细菌性阴道病645

(五)婴幼儿阴道炎646

(二)慢性宫颈炎647

(一)急性宫颈炎647

二、宫颈炎症647

(一)急性盆腔炎648

三、盆腔炎症648

(二)慢性盆腔炎649

一、流产650

第五节 与妊娠有关的妇科疾病650

二、异位妊娠652

三、葡萄胎654

一、宫颈癌655

第六节 常见妇科肿瘤655

二、子宫肌瘤657

三、子宫内膜癌659

四、卵巢肿瘤660

(一)无排卵性功血661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61

第七节 月经失调661

(二)排卵性月经失调663

三、闭经665

二、痛经665

四、经前期综合征666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667

第八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667

一、阴道脱垂669

第九节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669

二、子宫腺肌病669

二、子宫脱垂670

三、生殖器官瘘671

(一)宫内节育器672

二、避孕措施672

第十节 计划生育672

一、概述672

(二)药物避孕673

(三)紧急避孕法675

三、女性绝育术676

(五)安全期避孕法676

(四)阴茎套676

(二)药物流产677

(一)人工流产术677

四、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677

(一)胎儿期679

一、小儿年龄分期679

第九章 儿童少年健康和儿科疾病679

第一节 小儿生长发育679

(六)学龄期680

(五)学龄前期680

(二)新生儿期680

(三)婴儿期680

(四)幼儿期680

(一)体格生长681

二、生长发育681

(七)青春期681

(三)牙683

(二)骨骼发育683

(六)神经心理发育684

(五)生殖系统684

(四)肌肉组织684

(一)能量688

一、婴幼儿营养需要688

第二节 婴幼儿营养需要及喂养688

(四)碳水化合物689

(三)脂肪689

(二)蛋白质689

(六)水69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690

(一)母乳喂养691

二、婴儿喂养691

(七)食物纤维691

(三)人工喂养693

(二)混合喂养693

(四)辅助食品的添加695

第三节 小儿保健696

(五)断奶696

(二)新生儿保健697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697

一、小儿各年龄期保健要点697

(五)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698

(四)学龄前期儿童保健698

(三)婴幼儿保健698

(二)计划免疫699

(一)传染病管理699

二、小儿传染病管理及计划免疫699

一、新生儿窒息701

第四节 新生儿常见病701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5

三、新生儿肺炎708

四、新生儿黄疸710

五、新生儿败血症713

六、新生儿出血症716

一、营养不良719

第五节 营养性疾病719

二、单纯性肥胖症722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724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727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729

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733

七、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735

八、锌缺乏症737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40

第六节 各系统疾病740

二、急性喉炎742

三、支气管肺炎745

四、小儿腹泻病749

五、先天性心脏病753

六、病毒性心肌炎758

七、急性肾小球肾炎762

八、肾病综合征765

九、急性白血病768

十、儿童期糖尿病772

十一、小儿惊厥及癫痫775

一、麻疹780

第七节 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780

二、风疹784

三、幼儿急疹785

四、水痘786

五、流行性腮腺炎788

六、猩红热790

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792

一、苯丙酮尿症795

第八节 先天性遗传代谢病795

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798

三、流泪与泪溢802

二、畏光802

第十章 眼疾病802

第一节 常见症状802

一、眼红802

五、眼疲劳803

四、视力下降803

一、睑缘炎804

第二节 常见眼疾病804

二、睑腺炎805

四、慢性泪囊炎806

三、睑板腺囊肿806

五、急性卡他性结膜炎807

七、淋菌性结膜炎808

六、慢性卡他性结膜炎808

八、沙眼809

九、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810

十一、泡性结角膜炎811

十、春季结膜炎811

十二、翼状胬肉812

十四、细菌性角膜溃疡813

十三、结膜结石813

十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814

十七、巩膜炎815

十六、角膜老年环815

十八、老年性白内障816

十九、玻璃体混浊817

二十、原发性青光眼818

二十一、急性虹膜睫状体炎819

二十三、屈光不正821

二十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821

二十四、老视822

二十五、斜视823

二十六、眼部异物824

二十七、眼化学性烧伤825

二十八、眼与全身病826

一、鼻的检查法828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828

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疾病828

三、喉的检查法829

二、咽的检查法829

四、耳的检查法830

一、急性鼻炎831

第二节 鼻疾病831

二、慢性鼻炎832

三、变态反应性鼻炎833

四、鼻出血834

五、急性化脓性鼻窦炎835

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836

一、慢性咽炎837

第三节 咽喉疾病837

二、急性扁桃体炎838

三、慢性扁桃体炎839

四、腺样体肥大840

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41

七、急性喉炎842

六、鼻咽癌842

八、慢性喉炎843

九、喉梗阻844

十、咽喉气管食管异物845

一、外耳道炎和疖847

第四节 耳疾病847

三、浆液性中耳炎848

二、外耳道耵聍栓塞848

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849

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850

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合并症851

一、药物中毒性耳聋852

第五节 感音神经性耳聋852

二、突发性耳聋853

三、老年性耳聋854

五、人工耳蜗植入855

四、聋哑症855

三、牙的替换857

二、乳牙和恒牙萌出的年龄及顺序857

第十二章 口腔疾病857

第一节 牙的萌出和替换857

一、牙萌出的规律857

(一)浅龋859

一、龋病859

四、乳牙和恒牙的临床区别859

第二节 常见口腔疾病859

(三)深龋860

(二)中龋860

三、楔状缺损861

二、磨损861

四、釉质发育不全862

六、急性牙髓炎863

五、四环素牙863

七、急性根尖周炎864

八、慢性单纯性龈炎865

九、慢性牙周炎866

十、复发性口腔溃疡867

十一、疱疹性口炎869

十二、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871

十三、口腔白斑872

十四、扁平苔藓873

十五、智齿冠周炎875

(二)牙脱位876

(一)牙震荡876

十六、牙外伤876

(三)牙折断877

一、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878

第三节 口腔保健878

二、口腔疾病的预防880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883

第十三章 皮肤病和性病883

第二节 湿疹885

第三节 日光性皮炎887

第四节 药疹889

第五节 荨麻疹892

第六节 疣894

第七节 传染性软疣896

第八节 带状疱疹897

第九节 脓疱疮898

一、头癣900

第十节 真菌性皮肤病900

二、体癣和股癣902

三、手癣和足癣904

四、甲癣和甲真菌病905

五、花斑癣906

第十一节 银屑病907

第十二节 痤疮910

第十三节 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912

三、系统性硬皮病913

二、皮肌炎913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913

五、黑棘皮病914

四、肾功能衰竭的皮肤表现914

七、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915

六、糖尿病的皮肤表现915

第十四节 性传播疾病916

一、梅毒917

二、淋病920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922

四、尖锐湿疣923

一、外用药物性质与用途925

第十五节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925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927

三、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928

一、精神卫生和精神疾病930

第一节 概述930

第十四章 精神卫生930

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摘录931

(二)知觉障碍936

(一)感觉障碍936

第二节 精神疾病常见症状936

一、认识过程障碍936

(三)思维障碍938

(五)智能障碍941

(四)注意障碍941

二、情感过程障碍942

(七)定向力障碍942

(六)自知力缺乏942

三、意志行为障碍943

五、意识障碍944

四、运动和行为障碍944

一、癫痫性精神障碍945

第三节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等伴发的精神障碍945

二、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946

三、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947

四、颅脑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948

五、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949

六、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950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51

第四节 酒精和药物滥用所致的精神障碍951

二、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953

一、更年期精神障碍954

第五节 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954

二、老年期精神障碍955

第六节 精神分裂症957

第七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962

第八节 心因性精神障碍965

一、焦虑性神经症967

第九节 神经症967

二、强迫性神经症968

三、恐惧症969

四、躯体形式障碍970

五、神经衰弱971

第十节 癔症972

一、人格障碍973

第十一节 人格障碍和性变态973

二、性变态974

一、儿童情绪障碍975

第十二节 儿童少年期常见精神障碍975

二、儿童多动综合征976

三、抽动症977

第十三节 精神发育迟滞978

第十四节 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979

第十五节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980

一、心理咨询984

第十六节 心理咨询和社区康复984

二、社区康复985

第十七节 精神卫生宣教988

一、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990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990

第十五章 老年健康990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预测991

二、老年人年龄段的划分991

(一)结构和成分992

一、生理学特点992

第二节 老年人群的特点992

(三)器官功能的变化993

(二)代谢993

(二)认知功能与智力996

(一)感知觉996

二、心理学特点996

(一)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997

四、老年人的合理用药997

(三)性格和情绪997

三、老年人患病的特点997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998

(三)药效学998

(二)药物代谢998

(五)老年人用药的原则999

(一)躯体健康1000

二、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1000

第三节 老年人健康的综合评估1000

一、健康综合评估的概念1000

(二)心理健康1001

一、老年保健的目标1004

第四节 老年保健的目标原则和实施1004

(三)社会角色和人际交往1004

三、健康预期寿命1004

(二)老年保健的实施原则1005

(一)影响老年人功能丧失的因素1005

二、老年保健的原则1005

三、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指导1006

(一)心理调适1007

(二)营养指导1008

(三)运动指导1009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1010

四、致残性慢性疾病的预防1010

(四)克服不良习惯1010

(二)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预防1012

(二)体温过低1013

(一)高热症1013

第五节 老年人常见卫生问题1013

一、高热与体温过低1013

二、跌倒1014

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15

四、便秘1016

(一)尿失禁1017

五、尿失禁与尿潴留1017

(二)尿潴留1018

六、皮肤瘙痒1019

一、社区老年保健中的分级护理1020

第六节 社区老年人的分级护理和临终关怀1020

二、临终关怀1021

第十六章 急诊急救1023

第一节 高热1024

第二节 昏迷1026

第三节 咯血1027

第四节 自发性气胸1029

第五节 呼吸道阻塞1031

二、喉阻塞1032

一、吸入物机械阻塞气道1032

四、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1033

三、气管和支气管阻塞性疾病1033

第六节 急性呼吸衰竭1034

第七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35

第八节 主动脉夹层1037

第九节 肺栓塞1040

第十节 心肺脑复苏1043

第十一节 休克1047

第十二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051

第十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1062

第十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1067

第十五节 心绞痛1068

第十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1072

第十七节 急性腹泻1077

第十八节 急性中毒1079

一、急性铅及其化合物中毒1086

三、敌鼠中毒1087

二、含亚硝酸盐食物中毒1087

四、急性有机磷中毒1088

五、一氧化碳中毒1091

六、镇静安眠药中毒1092

七、急性酒精中毒1093

八、毒蕈中毒1094

九、氰化物中毒1095

(一)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097

十、细菌性食物中毒1097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098

(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1098

(四)肉毒杆菌食物中毒1099

十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1100

十二、霉变甘蔗中毒1102

十三、鲀毒鱼类中毒1103

十四、砷中毒1104

十五、鸦片类中毒1105

十六、氯丙嗪中毒1106

一、中暑1108

第十九节 物理及动物损伤1108

三、淹溺1109

二、触电1109

四、烧伤1110

五、犬咬1118

一、颅脑损伤1119

第二十节 外伤1119

(一)肋骨骨折1121

二、胸部损伤1121

(二)气胸1122

(三)血胸1123

(四)肺挫伤1124

三、腹部闭合性损伤1125

(一)肾损伤1126

四、泌尿系统损伤1126

(三)尿道损伤1127

(二)膀胱损伤1127

五、多发创伤1128

六、骨折1129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1132

(二)肱骨髁上骨折1133

(三)前臂双骨折1134

(五)股骨颈骨折1135

(四)桡骨远端骨折1135

(六)股骨粗隆间骨折1136

(七)股骨干骨折1137

(八)胫骨腓骨骨干骨折1138

(九)脊柱和脊髓损伤1139

七、关节脱位1142

(十)骨盆骨折1142

(一)髋关节脱位1143

(二)肩关节脱位1145

(四)桡骨小头半脱位1146

(三)肘关节脱位1146

八、手开放性创伤1147

三、社区康复1149

二、康复医学1149

第十七章 社区康复医学1149

第一节 概述1149

一、康复1149

一、康复评定的任务与目的1150

第二节 康复评定1150

四、社区康复医疗1150

(一)关节活动范围测定1151

四、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1151

二、康复评定的特点1151

三、康复评定的种类1151

(二)徒手肌力检查1152

(三)步态分析1153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分类1154

五、残疾分类1154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1154

(二)我国5类残疾的分类1155

二、物理疗法1156

一、康复治疗概论1156

第三节 康复治疗1156

(一)传导热疗法1157

(三)磁疗法1158

(二)红外线疗法1158

(四)中频电疗法1159

(六)牵引疗法1160

(五)超短波疗法1160

(七)运动疗法1162

四、言语疗法1169

三、作业疗法1169

五、心理疗法1170

(一)轮椅1171

六、康复医学工程1171

(三)矫形器1172

(二)助行器1172

(六)无障碍设施1173

(五)自助具1173

(四)假肢1173

(一)脑卒中1174

一、神经系统常见病伤残的康复1174

第四节 社区常见病伤残的康复1174

(二)脑性瘫痪1177

(三)脊髓损伤1178

(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179

(一)急性扭伤1180

二、软组织与骨关节常见病伤残的康复1180

(五)面神经麻痹1180

(三)颈椎病1181

(二)肌纤维织炎1181

(六)骨性关节病1182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1182

(四)肩关节周围炎1182

(八)手外伤1183

(七)肢体骨折1183

(九)截肢1184

(二)骨关节与内脏器官化脓性炎症1185

(一)软组织化脓性炎症1185

三、感染与伤口的康复1185

(五)瘢痕与粘连1186

(四)压疮与慢性溃疡1186

(三)伤口感染1186

(一)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187

四、心肺疾病的康复1187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88

(二)疼痛的治疗1189

(一)疼痛的评定1189

五、疼痛的康复1189

一、无菌技术1190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技术1190

第十八章 社区实用技术1190

二、清创术1196

三、换药1197

四、胃肠减压管的应用1199

五、灌肠法1200

六、导尿术及留置尿管1202

七、胸腔穿刺术1203

八、腹腔穿刺术1204

九、静脉切开置管术1205

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术1206

十、脓肿切开引流术1206

十三、活体组织检查术1208

十二、体表肿物切除术1208

一、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209

第二节 临床检验1209

二、临床检验参考值1213

第一节 概述1230

第十九章 社区用药知识1230

二、“验便贱”的原则1231

一、调查研究找出特点1231

四、常备不懈处理急症1232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232

五、深入掌握现有药物1233

六、合理用药简约为佳1234

第二节 用药的常见误区1235

七、社会效益是根本1235

二、不适当地应用退热药1236

一、不适当地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236

四、不适当地应用抗生素1237

三、不适当地应用镇痛药1237

六、不适当地应用中成药1238

五、不适当地应用静脉滴注给药1238

九、滥用保健品和营养品1239

八、不适当地停药1239

七、病人要什么药给什么药1239

一、小儿用药1240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1240

十、其他1240

二、孕期和哺乳期用药1245

三、老年人用药1250

(一)青霉素类1252

一、抗感染药1252

第四节 抗感染药和解热镇痛药1252

(二)头孢菌素类1256

(三)氨基糖苷类1259

(四)大环内酯类1261

(五)林可霉素类1263

(六)磺胺类1264

(七)硝咪唑类1266

(九)抗结核药1267

(八)喹诺酮类1267

(十)抗真菌药1268

二、解热镇痛药1269

(十一)抗病毒药1269

二、引起粪便变色的药物1271

一、引起尿色改变的药物1271

第五节 引起粪尿变色的药物1271

二、注意检查药品是否变质1272

一、注意批号和有效期1272

第六节 药物的贮存和外观变化1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