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发展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惠玲,徐小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3370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发展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探索与借鉴篇3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探索历程3
第一节 近代志士仁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初步设想4
一、中外思想家的早期探索4
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5
三、严复与《天演论》6
四、康有为的“变法图强”8
五、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10
六、孙中山的“建国方略”11
一、基石战略:工业化1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逐步构建15
二、构建战略:四个现代化20
三、清晰战略:“三步走”24
四、近期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
五、完善战略:构建和谐社会32
第二章 国外现代化发展模式37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经验38
一、西欧现代化发展模式39
二、美国现代化发展模式48
三、日本现代化发展模式49
四、当代世界四种市场经济模式类型及其共性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的借鉴走向53
一、东亚现代化发展模式60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60
二、“四小龙”的发展经验及教训63
三、拉美现代化发展模式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69
一、苏联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69
二、东欧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69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中国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创新73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74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74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76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78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基础81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81
二、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82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84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86
第三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89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89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90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92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9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97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99
相关链接:城镇化发展速度并非越快越好101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的和谐发展105
中篇:构建和谐社会篇105
第一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06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106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09
三、构建和谐的经济发展格局111
第二节 和谐的所有制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17
一、深化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118
二、在市场微观主体多元化条件下,推动民营经济的和谐发展121
三、把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和谐统一起来124
一、新体制构建中的和谐与不和谐127
第三节 在体制变革与完善中构建和谐的经济运行机制127
二、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平等竞争的和谐市场环境129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增强政府在构建和谐经济关系中的职能和责任132
第四节 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格局135
一、构建机会平等的就业环境,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135
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消除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138
三、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再分配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142
相关链接:中国和亚洲面临的挑战:“两大差距”147
第五章 完善两大体制结构:推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和谐进步发展149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的协调149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结构协调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149
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153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六大特征156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与功能156
二、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四大功能作用157
三、世界部分国家社会保障基本模式16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方向162
一、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协调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五大趋势和基本内容162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制八个须知170
三、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的走向173
相关链接:瑞典、巴两医改一览184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87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87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的和谐发展187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3
三、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
相关链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建立及法规的制定198
第二节 司法的公平与正义199
一、追求公平与正义199
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202
第三节 政府依法行政和构建和谐社会205
一、现代法治政府理念205
二、现代责任政府理念210
第四节 基层民主建设211
一、基层民主建设的概念211
二、农村村民自治213
三、城市社区居民自治220
四、企业基层民主建设221
五、乡镇县级的民主实践,使基层民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224
第七章 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文化发达的持久动力225
第一节 发展先进文化,主导意识形态227
一、先进文化与意识形态227
二、先进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232
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235
四、发展先进文化,强化弘扬民族精神240
第二节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概览245
一、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246
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248
三、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250
第三节 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254
一、文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254
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257
相关链接:我国文艺创作景象繁荣259
第八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教事业发展261
第一节 科教兴国——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61
一、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262
二、科教兴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67
三、科教兴国是中国对新技术革命的积极回应271
一、制度构建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诉求274
第二节 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274
二、系统构建是推进科学与技术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282
三、观念构建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287
第三节 确立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地位292
一、关于素质教育与教师队伍的建设292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97
三、关于教育公平问题301
四、建立学习型社会306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310
第一节 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容311
一、认识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311
二、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313
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321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科学合理机制323
一、出现第三次分配的原因323
二、第三次分配的资金来源326
三、第三次分配的现状及其对策328
第三节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332
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332
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337
三、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要注意解决的问题338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340
一、尊重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344
第四节 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增强社会创造活力344
二、尊重知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346
三、尊重人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347
四、尊重创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349
第十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51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面对的若干问题352
一、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回顾352
二、中国人口数量与质量分析359
三、中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不容忽视362
四、中国已迈进老龄化门槛365
五、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367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69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369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378
相关链接: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不高388
资料链接:计划生育、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自主创新389
下篇:机遇与挑战篇393
第十一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393
第一节 全球化的概念及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394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394
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及作用394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96
一、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国际竞争力398
第二节 全球化条件下推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98
二、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401
三、在全球化环境下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403
第三节 在全球化环境中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406
一、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406
二、实现全方位开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409
三、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412
第十二章 科学的党建观:现代化发展的政治保证415
第一节 科学的党建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416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政治保证416
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419
三、中国共产党科学、创新的党建观423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27
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429
一、建国以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实践429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经验432
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34
第三节 抓住机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444
一、正确判断形势,面对21世纪的挑战444
二、抓住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447
附录451
王惠玲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51
徐小荣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57
后记461
参考文献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