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教程 第2版
  • 周德庆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116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什么是微生物1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3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4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7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9

第一节 细菌9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10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28

第二节 放线菌29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30

二、放线菌的繁殖32

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33

第三节 蓝细菌33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35

一、支原体35

二、立克次氏体36

三、衣原体36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39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39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40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41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41

第二节 酵母菌47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47

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48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49

四、酵母菌的菌落52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53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53

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53

三、真菌的孢子58

四、霉菌的菌落59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60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63

第一节 病毒63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64

二、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68

第二节 亚病毒76

一、类病毒77

二、拟病毒77

三、朊病毒78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78

三、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79

一、噬菌体与发酵工业79

二、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79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82

第一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82

一、碳源82

二、氮源84

三、能源84

四、生长因子85

五、无机盐86

六、水86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87

二、促进扩散88

三、主动运送88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88

一、单纯扩散88

四、基团移位89

第四节 培养基91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91

二、培养基的种类96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0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101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102

二、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119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125

一、两用代谢途径126

二、代谢物回补顺序127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129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129

二、生物固氮133

三、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138

四、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142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144

二、代谢调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4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144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50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150

一、测生长量151

二、计繁殖数151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152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152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153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157

四、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159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60

一、温度160

二、氧气161

三、pH16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166

一、实验室培养法167

二、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171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173

一、几个基本概念173

二、物理灭菌因素的代表——高温174

三、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178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88

一、3个经典实验189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89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192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202

一、基因突变202

二、突变与育种213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223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224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233

第四节 基因工程236

一、基因工程定义236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237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238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240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240

二、菌种的保藏242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247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247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47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259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259

一、互生259

二、共生261

三、寄生262

四、拮抗264

五、捕食264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264

一、碳素循环265

二、氮素循环265

三、硫素循环与细菌沥滤267

四、磷素循环269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270

一、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270

二、用微生物治理污染271

三、沼气发酵与环境保护275

四、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281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284

第一节 传染284

一、传染与传染病284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285

三、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290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291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292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292

三、炎症反应294

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295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297

一、免疫器官298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299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304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321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321

二、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323

三、免疫标记技术327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330

一、人工自动免疫类生物制品330

二、人工被动免疫类生物制品333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338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339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339

二、学名341

三、亚种以下的几个分类名词343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344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344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346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349

一、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349

二、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纲要35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355

一、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356

二、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358

结束语 21世纪的微生物学369

一、微生物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369

二、现代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371

三、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世纪”中的作用372

四、大力开展我国的微生物学研究373

五、学好微生物学,推动人类进步374

附录1 若干微生物的学名及其发音375

附录2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最新资料380

索引381

参考书目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