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子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老子研究
  • 张松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64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老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老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读1

第一章 老子身世考4

一、有关老子身世的各种传说4

(一)神话传说之一:老子是一位道教神仙5

(二)神话传说之二:老子西出化胡8

(三)老子即彭祖(篯铿)或彭祖的后裔11

(四)少数佛教徒说老子出身十分低贱14

(五)老子是一批学者或家族成员的统称16

(六)老子是否战国人20

(七)老子是否商王的后裔26

二、老子的出身及师承32

(一)老子姓氏考32

(二)老子的出身43

(三)老子的老师47

(一)老子是楚人这一错误看法产生的原因51

三、老子是陈人及其与陈文化关系考51

(二)陈国的文化传统与老子的出现54

四、老子归隐故乡考61

(一)老子去西域的说法不可信62

(二)老子晚年回故乡授徒讲学64

(三)道家在陈国周围兴起说明老子晚年回乡授徒讲学69

(四)关于老子入秦及死于秦的说法71

一、先秦道家属中原文化的产物75

第二章 老子思想考75

(一)老庄文化产生地在中原76

(二)老庄文化主要是批判继承中原文化的产物77

附录:老子思想来自中原文化的史料证据84

二、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109

(一)“道”指无形的规律原则109

(二)道、物相互配合产生万物115

(三)关于置道于物先的问题121

(一)学界对“有”与“无”的理解127

三、老子的“无”不是道127

(二)对“有”、“无”的正确理解129

(三)“无”、“有”非道的旁证及老子重“无”的原因138

四、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141

(一)学界对老子循环论的批判141

(二)老子已经意识到事物发展的递进问题143

(三)循环论与递进论均为真理145

(四)循环不已的“熔炉理论”147

(五)终止循环的企图152

五、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154

(一)老子的人性善论及其理论基础154

(二)人性变恶的原因157

(三)恢复美好天性的措施161

六、老子的社会发展观164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宰者164

(二)人类的知识和道德呈正负发展167

(三)绝圣弃智的救世方略173

七、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176

(一)学界对“小国寡民”思想的批判176

(二)“小国寡民”理想是人类经过文明发展后对自然的自觉回归178

(三)“小国寡民”主张利大于弊180

(四)“欲壑难填”的人性使科技无法为人类带来预期幸福185

(五)“小国寡民”可以推迟人类衰落190

八、老庄的仁义观193

(一)老庄反对儒家仁义的原因193

(二)老庄提倡道德层次更高的仁义198

(三)老庄的仁义思想带有理想化203

九、道家万物平等观与儒家人类中心观206

(一)以老子为首的道家主张万物平等206

(二)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主张以人类为中心209

(三)万物平等观与人类中心观的得失214

(一)老子是礼学大师219

十、老子的礼学思想219

(二)老子反礼的原因223

(三)老子礼学思想的影响227

十一、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231

(一)“无为”的确切含义231

(二)“无不为”是指能做成一切事情233

(三)“无不为”是指做一切该做的事情234

(四)“无不为”是指不分善恶的无所不为236

(五)关于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问题238

十二、道与言的关系242

(一)老子认为大道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243

(二)最高境界就是无言境界245

(三)后人对老子既提倡无言又著书立说这一矛盾做法的责难和解释248

十三、老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50

(一)老子是首创私学的人251

(二)老子的教育思想258

十四、老子学派的传承270

(一)老子的亲授弟子:孔子、尹喜、亢仓子、南荣趎、文子、杨朱、蜎子、柏矩270

(二)老子的再传弟子:范蠡、彭蒙之师、列子287

(三)庄子及稷下黄老学派、河上丈人297

(四)张良与刘安是上承道家、下启道教的重要人物307

第三章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315

一、从先秦、汉唐盛世看老子对政治的影响316

(一)老庄对先秦政治的影响317

(二)老子思想与文景之治320

(三)老子思想与贞观之治331

(四)老子思想与开元之治336

(五)对老子思想的错误运用340

二、对儒家的影响344

(一)对孔子的影响344

(二)对孟子的影响365

(三)对朱熹的影响377

附录:先秦两汉时期道儒关系考382

三、老子与道教399

(一)从老庄到黄老再到道教399

(二)应把道家和道教视为一体406

四、佛教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尊重412

(一)外在帮助:崇拜黄老的黄巾军打开了佛教身上的枷锁413

(二)内在帮助:佛教借助老庄的思想术语以宣扬和改造自己的教义417

(三)佛教对老子的尊重425

第四章 《老子》注释新考434

一、第三章“不尚贤”的“贤”也可作财物解434

二、关于第五章“刍狗”的解释435

三、关于第十三章中的“无身”437

四、《老子》第二十章是一首抒情诗,对楚辞有很大影响440

(一)本章字句注释440

(二)对前人注释的驳正445

(三)本章对楚辞的影响448

五、关于第三十九章及其他章节中“一”字的解释452

六、关于第七十一章的“知不知,上”455

附录一:流行本《老子》与竹简《老子》、帛书《老子》的关系458

一、否定流行本《老子》可靠性的观点458

二、出土的最早版本未必就是老子的原作460

三、先秦典籍证明流行本是当时的权威版本462

(一)关于“报怨以德”的问题462

(二)关于“治人事天莫若啬”句463

(三)关于对待仁义的问题465

附录二:当务即实学468

一、怎样理解实学468

二、“虚学”和“实学”的相对性471

三、当务即实学476

四、抽象倡“实”斥“虚”的弊端483

主要参考书目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