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名中医教你开药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名中医教你开药方](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2947783.jpg)
- 全世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510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方剂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名中医教你开药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解表类方5
宣肺开表之首方——麻黄汤5
一、主治证辨识5
二、发汗解表不惧峻6
三、注重辨证,寒温宜分清6
四、随证加减,运用灵活7
调和营卫之总方——桂枝汤7
一、主治证辨识8
二、外感表证不惧发热高8
三、汗出异常多由营卫不和所致9
四、卫虚风起水泛引水肿9
五、营虚卫弱致痛经10
行云布雨之方——小青龙汤10
一、主治证辨识11
二、寒饮之根为阳虚,须注意补阳11
三、寒饮外溢自汗13
四、寒饮外溢水肿13
五、寒饮外溢过敏性鼻炎14
风寒湿热并治之方——九味羌活汤14
一、主治证辨识14
二、湿热内蕴,外感风寒湿诱发风湿病15
三、风湿热郁于肌腠导致荨麻疹16
四、风寒湿郁于肝经之带状疱疹17
五、湿热下注之痛风17
六、风寒湿上犯之偏头痛18
辛凉平剂——银翘散18
一、主治证辨识19
二、用方配伍要点19
三、风热火郁于上焦之咽痛、上部感染19
四、风热郁于鼻腔之过敏性鼻炎20
辛凉轻剂——桑菊饮21
一、主治证辨析21
二、辛凉轻剂,重在宣肺止咳21
三、邪郁肌肤之荨麻疹22
外散内清之方——麻杏甘石汤22
一、主治证辨识23
二、临证配伍注意事项23
三、退热平喘之良剂24
四、外寒内热,肺气郁闭的荨麻疹25
逆流挽舟之方——败毒散25
一、主治证辨识26
二、体虚感冒,重在扶正疏散26
三、体虚外感,夜咳多见27
四、风寒湿郁于肌腠,可致慢性湿疹27
五、风寒湿外感,里热蕴结可致玫瑰糠疹27
第二章 清热类方29
虎啸谷风冷之方——白虎汤29
一、主治证辨识29
二、临床辨证须把握里热实证的辨证要点30
三、湿热蕴结之持续高热31
清补之剂——竹叶石膏汤32
一、主治证辨识32
二、胃与食管相连,胃热上攻之食管病变33
三、胃开窍于口,虚火上炎之口腔病变33
解上焦热毒之方——普济消毒饮34
一、主治证辨识34
二、疏解头面热毒34
三、热毒郁于面部皮肤之痤疮36
上清下泻之方——龙胆泻肝汤36
一、主治证辨识36
二、肝胆实火上炎之高血压37
三、肝胆湿热下注之外阴瘙痒、多囊卵巢综合征、阳痿、带状疱疹37
清散并用之方——清胃散39
一、主治证辨识39
二、胃中积热之慢性胃炎、口臭、口腔溃疡39
三、足阳明胃经受灼之牙周炎、三叉神经痛41
上清下补之方——玉女煎41
一、主治证辨识42
二、胃热上攻为主的牙痛、面部过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型糖尿病等42
三、肾阴虚为主的贝赫切特综合征、退行性膝关节炎44
导心热下行之方——导赤散45
一、主治主辨识45
二、心火上炎之口腔溃疡45
三、心热移于小肠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46
第三章 温里类方47
温经散寒止呕之方——吴茱萸汤47
一、主治证辨识47
二、肝寒犯胃多伴有头晕、头痛、胃痛48
回阳救逆之方——四逆汤49
一、主治证辨识49
二、心阳衰微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50
温经散寒通络之方——当归四逆汤51
一、主治证辨识51
二、寒凝冲任二脉之子宫内膜异位症52
三、寒凝四肢经络之肩周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
温卫和营通络之方——黄芪桂枝五物汤54
一、主治证辨识54
二、产后气血亏虚之产后身痛54
三、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之糖尿病足55
四、寒凝肌肤之荨麻疹55
第四章 和解类方57
和解少阳之总方小柴胡汤57
一、主治证辨识57
二、少阳枢机不利之躁狂抑郁症58
三、少阳枢机不利,阳不入阴之失眠58
四、少阳枢机不利,阴阳不交接之春季发热59
透邪解郁之方——四逆散59
一、主治证辨识60
二、肝郁犯胃之胃脘痛61
三、肝郁筋痿之性功能低下61
四、肝郁脾虚之消渴62
五、肝郁阳气不达四肢的四肢发冷62
体用并治之方——逍遥散63
一、主治证辨识63
二、脾胃虚弱为主之体虚感冒63
三、以肝郁为主的情志类疾病64
四、肝失疏泄之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65
辛开苦降之方——半夏泻心汤66
一、主治证辨识67
二、黄连与干姜调和寒热,正确把握配伍比例67
汗、清、下、补四法并用之方——防风通圣散68
一、主治证辨识68
二、胃热壅盛之高脂血症69
三、肺热壅盛之支气管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70
四、肌肤热盛之湿疹、荨麻疹71
第五章 补益类方72
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方——补中益气汤72
一、主治证辨识73
二、用药剂量须根据病证特点灵活调整73
三、甘温除热,要注意气虚发热特点74
四、清阳不升之梅尼埃病74
五、合方运用,疗效更好75
健脾渗湿止泻之方——参苓白术散75
一、主治证辨识76
二、脾虚湿浊下注之慢性腹泻76
三、脾虚不能输布精微物质之蛋白尿77
四、脾虚痰浊上犯之慢性气管炎77
五、脾虚不能化生,不荣则痛之痛经78
心脾同调,重在补脾之方——归脾汤78
一、主治证辨识79
二、心脾气血不足之产后脱发79
三、脾不统血之月经不调80
四、心脾气血不足,脾不生血之再生障碍性贫血80
气血阴阳同补之方——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81
一、主治证辨识81
二、阴亏血少,气虚阳弱之病毒性心肌炎81
三、阴亏血少,气虚阳弱之心绞痛82
四、阴亏血少,气虚阳弱,血虚生风之老年性皮肤瘙痒83
五、阴亏血少,气虚阳弱之干燥综合征83
三补三泻之方——六味地黄丸84
一、主治证辨识85
二、肾阴亏虚之慢性肾炎85
三、肾阴亏虚之更年期综合征86
四、肾阴亏虚之便秘86
五、肾阴虚型之亚健康调养86
六、六味地黄丸禁忌证87
滋阴疏肝之方——一贯煎87
一、主治证辨识88
二、阴虚肝郁之面部痤疮88
三、阴虚肝郁,肝胃不和之慢性乙型肝炎89
四、阴虚肝郁之内耳眩晕症89
五、阴虚肝郁之梅核气90
肺肾同补之方——百合固金汤90
一、主治证辨析91
二、肺肾阴虚,肺窍失养之萎缩性鼻炎91
三、肺肾阴虚,咽喉失养之慢性咽炎92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方——肾气丸92
一、主治证辨识93
二、肾阳虚衰,卫外不固之汗证94
三、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之慢性心力衰竭94
四、肾阳虚衰,气不化津之2型糖尿病95
滋阴降火之方——当归六黄汤96
一、主治证辨识96
二、阴虚火旺,迫津外泄之盗汗96
三、阴虚火旺,阴津受伤之口腔溃疡97
阴阳并补之方——地黄饮子97
一、主治证辨识98
二、肾阴阳两虚之更年期综合征98
三、肾阴阳两虚,骨髓失养之脊髓型颈椎病98
四、肾阴阳两虚,骨髓不充于脑之小脑萎缩99
五、肾阴阳两虚,骨髓失养之脊神经根炎100
第六章 泻下类方101
攻补并用之方——温脾汤101
一、主治证辨识101
二、阳虚寒凝之寒性便秘102
三、阳虚寒凝,湿毒内停之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102
四、阳虚寒凝,肠道阻滞之慢性结肠炎103
攻润相合之方——麻子仁丸103
一、主治证辨识104
二、胃肠燥热,脾不能布津之2型糖尿病104
第七章 理气类方106
上实下虚证之方——苏子降气汤106
一、主治证辨识106
二、药物配伍与剂量107
痰气交阻证之方——半夏厚朴汤107
一、主治证辨识108
二、痰气交阻于咽喉之慢性咽炎108
三、痰气交阻于颈部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8
四、痰气交阻于鼻腔之慢性鼻炎109
胃虚气逆之方——旋覆代赭汤109
一、主治证辨识110
二、胃虚气逆之胆汁反流性胃炎110
三、胃虚气逆之糖尿病胃轻瘫111
第八章 活血化瘀类方112
活血理气之方——血府逐瘀汤112
一、主治证辨识112
二、血瘀伴血虚之胸部挫伤112
三、瘀热扰心之失眠113
四、用量适宜113
瘀热并治之方——桃核承气汤114
一、主治证辨识114
二、瘀热互结于下焦之慢性盆腔炎114
三、瘀热互结经脉之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115
补气活血之方——补阳还五汤115
一、主治证辨治116
二、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116
三、气虚血瘀之产后身痛病117
虚寒瘀热并治之方——温经汤118
一、主治证辨识118
二、血虚寒凝胞宫之月经不调118
三、血虚寒凝胞宫之痛经119
产后寒瘀并治之方——生化汤119
一、主治证辨识119
二、产后瘀阻胞宫之恶露不尽120
第九章 祛痰类方121
化痰理气之总方——二陈汤121
一、主治证辨识121
二、痰湿阻滞胸胁之渗出性胸膜炎122
三、痰湿阻滞经络之甲状腺瘤122
清胆和胃,安神定悸之方——温胆汤123
一、主治证辨识123
二、痰热阻于胸中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123
三、痰热扰心之失眠、精神分裂症125
化痰息风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126
一、主治证辨识126
二、风痰上扰清窍之高血压126
三、风痰上扰鼻窍之鼻窦炎127
第十章 祛湿类方128
外散风寒,内化湿滞之方——藿香正气散128
一、主治证辨识129
二、暑天受寒之阴暑证129
三、风寒外袭,湿浊内阻之胃肠型感冒129
湿热疼肿之圣方——当归拈痛汤130
一、主治证辨识130
二、风湿热上犯经络之肩周炎130
三、风湿热郁于肌肤之湿疹131
湿热并治,湿重于热之方——三仁汤131
一、主治证辨识132
二、湿热郁于肌肤之自汗证132
三、湿热上扰清阳之眩晕133
四、湿热扰动精室之遗精133
湿热并治,湿热并重之方——甘露消毒丹133
一、主治证辨识134
二、湿热并重,热邪缠绵之高热不退134
三、湿热并重,热壅于肺之咳嗽134
温阳化气之方——五苓散135
一、主治证辨识135
二、气化不利,津液不布之尿崩症136
三、水湿内停,气不布津之失音136
四、痰饮上犯之眩晕137
滋阴清热利水之方——猪苓汤137
一、主治证辨识138
二、阴虚水热互结之系膜增殖性肾炎138
三、阴虚水热互结之急性膀胱炎138
四、阴虚水热互结之泌尿系结石139
益气消肿之方——防己黄芪汤140
一、主治证辨识140
二、卫虚水泛之慢性肾小球肾炎140
三、气虚痰湿阻于肌肤之单纯性肥胖141
温阳利水之方——真武汤142
一、主治证辨识143
二、脾肾阳虚,气不化津之消渴143
三、肾阳虚衰,水饮上犯之眩晕145
四、脾肾阳虚,湿浊下注之腹痛腹泻145
分清化浊之方——萆薢分清饮146
一、主治证辨识146
二、肾阳亏损,湿浊下注之慢性前列腺炎146
三、肾阳亏损,带脉不固之慢性盆腔炎147
滋肾补肝,蠲痹止痛之方——独活寄生汤147
一、主治证辨识147
二、肝肾亏虚,寒湿凝滞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48
三、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瘀血阻滞之腰肌伤损148
四、肝肾亏损,寒凝经络之肩周炎149
第十一章 安神类方150
清镇并用之方——朱砂安神丸150
一、主治证辨识150
二、心火亢盛,扰动心神之失眠151
养心安神之方——天王补心丹151
一、主治证辨识151
二、心血亏损,心神失养之失眠152
三、心肾亏损之阴道瘙痒症152
养肝安神之方——酸枣仁汤152
一、主治证辨识153
二、肝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失眠153
三、肝血亏损,虚火迫血妄行之鼻出血154
四、肝血亏损,经络受损之三叉神经痛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