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1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
  • 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20837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2009年中国金融回顾与展望3

1 宽松货币政策在2009年的效果和2010年的维持3

1.1 历年来银行贷款结构和效果3

1.1.1 历年来银行贷款增长趋势分析3

1.1.2 银行贷款的周期性波动趋势分析4

1.1.3 银行贷款对象分析5

1.1.4 银行贷款主体分析9

1.2 2010年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贷款结构的影响12

1.2.1 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要性分析12

1.2.2 存款准备金率历年来变动趋势分析13

1.2.3 2010年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未来贷款结构影响分析15

1.3 低利率政策的可持续性18

1.3.1 我国利率政策概述18

1.3.2 中国利率调整的基本情况18

1.3.3 低利率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19

1.4 中国对泰勒规则的解读22

1.5 历年来货币供应量与通胀通缩的关系26

1.6 2010年我国通胀的可能性与预期30

1.6.1 2009年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是2010年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因31

1.6.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高了输入型通胀压力,是价格上涨的外部隐患33

1.6.3 资源品价格上涨以及产能下降等各方面因素,进一步提升了通胀压力35

1.7 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方向35

2 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及新一年展望——资本市场复苏、房地产泡沫与政府调节39

2.1 2009年资本市场运行回顾39

2.1.1 股票市场从谷底回升但震荡剧烈39

2.1.2 债券市场向多样化发展41

2.1.3 基金规模扩大,品种增加,投资方向多样化41

2.1.4 期货市场快速发展42

2.1.5 资本市场复苏及多层次市场的加快发展42

2.2 2009年房地产价格对经济的两面作用43

2.2.1 房地产价格在经济复苏中超预期飙升,泡沫不断积聚43

2.2.2 房地产依赖是经济增长的鸦片,泡沫的不断膨胀加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45

2.2.3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分析46

2.3 政府调控行为分析47

2.3.1 政府对资本市场调控产生的作用与影响47

2.3.2 政府对资本市场调控的不利因素分析48

2.3.3 政府政策对房地产泡沫的遏制及其结果49

2.3.4 政府调控行为的适度性分析50

2.4 2010年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展望50

2.4.1 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以及国际板的推出中不断完善50

2.4.2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扩内需、调结构中得到加强51

2.4.3 房地产市场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中实现微调52

2.4.4 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动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稳定协调发展53

3 后金融危机时期流动性的国际传递54

3.1 欧美经济刺激计划持续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54

3.2 2010年各国局部“退出战略”对中国的影响57

3.3 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61

3.3.1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逆差61

3.3.2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62

3.3.3 人民币升值再推产业结构升级66

3.3.4 维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成本70

3.4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73

3.4.1 关于“匹配”的文献综述74

3.4.2 多重“匹配”的路径和模式75

3.4.3 域际上的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匹配76

3.4.4 政府推动政策与市场力量相匹配79

3.4.5 境外人民币规模的估算82

3.4.6 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匹配83

3.4.7 政策建议和结论87

4 后金融危机时期保险业的发展88

4.1 200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回顾88

4.1.1 保险业发展好于预期88

4.1.2 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89

4.1.3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90

4.1.4 经营效益大幅提升90

4.1.5 保险投资渠道不断拓宽91

4.1.6 保险法日趋完善91

4.2 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展望92

4.3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93

4.3.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93

4.3.2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启示95

参考文献98

第二编 中小企业融资107

5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107

5.1 引言107

5.1.1 中小企业的界定107

5.1.2 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108

5.1.3 本章结构109

5.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109

5.2.1 融资约束的概念109

5.2.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性及其表现110

5.2.3 融资约束的识别和估计方法112

5.3 融资约束的成因剖析115

5.3.1 资金需求方115

5.3.2 资金供给方120

5.3.3 外部环境122

5.4 国际成功经验125

5.4.1 政府采取的措施125

5.4.2 国外金融机构的成功做法129

5.5 中国的做法129

5.5.1 资金供给方的做法129

5.5.2 资金需求方的做法132

5.5.3 环境因素134

5.6 结束语139

附录140

附表142

参考文献144

6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149

6.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周期的历史考察149

6.1.1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回顾150

6.1.2 中国经济增长的指标考察157

6.1.3 小结168

6.2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基于2003~2009年财务状况的分析169

6.2.1 中小商业银行界定169

6.2.2 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171

6.2.3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173

6.2.4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177

6.2.5 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179

6.2.6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状况186

6.2.7 小结188

6.3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小商业银行冲击的实证研究189

6.3.1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衡量190

6.3.2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冲击——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94

6.3.3 结论与政策建议198

附录201

参考文献202

7 关系型借贷——“泰隆模式”成功因素及其可复制性探讨206

7.1 引言206

7.2 关系型借贷理论207

7.2.1 关系型贷款的含义207

7.2.2 小银行优势假说210

7.2.3 国内研究现状212

7.3 关系型借贷的成功实践——“泰隆模式”213

7.3.1 泰隆银行的基本情况214

7.3.2 泰隆成功的内部原因——关系型贷款214

7.4 “泰隆模式”成功的地域文化基础217

7.4.1 温台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217

7.4.2 温台地区的地域文化对资金供需方的影响219

7.5 “泰隆模式”的可复制性探讨221

7.5.1 泰隆银行异地扩张隐忧221

7.5.2 “泰隆模式”的可复制性——基于声誉机制的分析222

7.6 结束语226

参考文献227

8 银企关系与企业贷款成本——中国银企关系借贷的实证分析230

8.1 引言230

8.2 研究设计231

8.2.1 分析框架231

8.2.2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234

8.2.3 变量选取234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237

8.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237

8.3.2 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240

8.4 研究结论246

参考文献247

9 中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研究250

9.1 问题的提出250

9.2 企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的选择252

9.2.1 企业规模252

9.2.2 盈利性252

9.2.3 资产的有形性253

9.2.4 成长性254

9.2.5 非债务税盾254

9.2.6 盈利的波动性254

9.3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255

9.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255

9.3.2 研究变量255

9.3.3 描述性统计分析256

9.3.4 中小企业长期负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258

9.3.5 中小企业总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263

9.4 研究结论266

参考文献267

10 商业信用的提供:来自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证据269

10.1 引言269

10.2 商业信用文献回顾270

10.3 数据和变量272

10.3.1 数据272

10.3.2 变量和预期符号272

10.3.3 相关分析275

10.4 多元回归分析278

10.4.1 多元回归模型和估计方法278

10.4.2 基本回归结果278

10.4.3 稳健性检验281

10.5 结论和启示282

附录284

参考文献286

11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研究288

11.1 引言288

11.2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出现与发展289

11.2.1 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产品289

11.2.2 供应链和商业银行的关系290

11.2.3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性290

11.3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291

11.3.1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方案291

11.3.2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流程292

11.4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施策略296

11.4.1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色营销296

11.4.2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矩阵式组织结构297

11.4.3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企业文化298

11.5 结论299

参考文献300

第三编 农村金融发展概述305

12 农村金融改革路在何方305

12.1 农村金融发展三十年回顾305

12.1.1 农村金融改革任重道远305

12.1.2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307

12.1.3 对新一轮改革的评价312

12.2 以金融服务为先导,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314

12.2.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314

12.2.2 如何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农村配置316

12.3 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322

12.3.1 农村金融需求特征322

12.3.2 财政和金融各自应承担的责任323

12.3.3 分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只能通过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来满足323

12.3.4 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应实现由统一监管到分层监管的转变325

参考文献326

13 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之道328

13.1 衡量农村金融机构成功与否的标准329

13.1.1 小额信贷组织的兴起329

13.1.2 可持续性和覆盖面330

13.1.3 国外成功的例子332

13.1.4 对我国的启示335

13.2 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化解信贷覆盖面与集中度的矛盾336

13.2.1 信贷集中与信贷覆盖面之间的矛盾336

13.2.2 矛盾化解之道339

13.3 小额信贷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341

13.3.1 小额信贷技术介绍341

13.3.2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343

13.3.3 应用小额信贷技术的组织种类344

13.3.4 小额信贷技术在财务可持续方面的作用345

参考文献346

14 农村商业金融348

14.1 农村信用社二次改革——兼论“天津经验”348

14.1.1 农村商业金融现状348

14.1.2 “天津经验”的介绍350

14.1.3 农村信用社二次改革351

14.2 村镇银行355

14.2.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355

14.2.2 发展村镇银行的意义355

14.2.3 村镇银行的业务特点356

14.2.4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357

14.2.5 在村镇银行试行存款保险358

14.2.6 村镇银行新政的意义359

14.3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环境361

14.3.1 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361

14.3.2 农村信贷市场的特征362

14.3.3 在农村开展关系型贷款的前提363

14.3.4 法国金融改革的教训:应避免竞争过度363

参考文献364

15 农村合作金融——论资金互助社在中国的发展366

15.1 农村资金互助社——草根金融的代表366

15.1.1 合作金融的特征366

15.1.2 资金互助社发展概况368

15.1.3 互助社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369

15.1.4 互助社的异化371

15.2 农户信用合作的适度规模问题372

15.2.1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372

15.2.2 农户信用合作内在的规模要求373

15.3 农户信用合作如何突破融资瓶颈375

15.3.1 农户信用合作面临资金的硬约束375

15.3.2 农村资金互助社如何突破资金瓶颈376

15.4 如何助推农户信用合作378

15.4.1 加强相关法规建设378

15.4.2 给予各种政策优惠379

15.4.3 提供人才支持380

15.4.4 政府介入要适度380

参考文献380

16 民间金融381

16.1 民间金融研究述评381

16.1.1 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381

16.1.2 民间金融的两面性382

16.1.3 民间金融有效性的研究385

16.1.4 如何正确对待民间金融386

16.2 民间金融阳光化之路388

16.2.1 确认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389

16.2.2 为民间金融提供制度保障389

16.3 农村创业基金——集贷款和“直投”为一体391

16.3.1 设立农村创业基金的必要性391

16.3.2 农村创业基金的业务运作392

参考文献393

17 透视非法集资问题395

17.1 非法集资问题概述395

17.1.1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阶段划分395

17.1.2 非法集资活动的表现形式396

17.1.3 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397

17.2 非法集资背后的深层原因399

17.2.1 中小企业融资难399

17.2.2 民间富裕资金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400

17.2.3 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401

17.2.4 公民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402

17.3 非法集资的五宗罪402

17.3.1 资金“体外循环”给正规金融造成冲击403

17.3.2 弱势群体相对容易受到非法集资的侵害403

17.3.3 恐慌情绪容易在不同非法集资事件中传染或蔓延403

17.3.4 破坏社会诚信404

17.3.5 败坏社会风气404

17.4 非法集资防胜于治404

17.4.1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或主体404

17.4.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非法集资管理处置机制406

17.4.3 强化对非法集资的日常监管407

17.4.4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金融文化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国民的投资风险意识408

17.5 聚焦“吴英案”409

17.5.1 案情介绍409

17.5.2 从吴英案看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界限411

17.5.3 透视吴英案412

参考文献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