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申仁洪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8777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教育-儿童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适应与特殊儿童社会适应1
一、社会适应的词源学考察1
(一)英语中的社会适应1
(二)汉语中的社会适应4
二、作为现象的存在:基于社会学视角的社会适应6
(一)视角与方法:社会适应的研究可能6
(二)结构与功能: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社会适应13
(三)冲突与协同:作为问题而存在的社会适应18
(四)互动与建构:作为关系的社会适应22
三、作为过程的存在: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社会适应26
(一)机能与行为:社会适应的逻辑起点26
(二)要素与进程:社会适应的内容表达30
(三)主体与环境:社会适应的生涯发展34
四、回归与融合: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国际探索36
(一)从消灭到存在:特殊儿童的历史境遇36
(二)隔离式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特殊儿童作为独特的个体39
(三)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儿童作为主体的凸显44
第二章 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构成的本土化研究61
一、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构成研究61
(一)问题的提出61
(二)研究设计66
(三)研究结果68
(四)分析与讨论78
(五)结论81
二、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的构成研究82
(一)问题的提出82
(二)已有研究基础83
(三)研究方法85
(四)研究结果86
(五)分析与讨论95
第三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特点97
一、问题的提出97
二、研究设计98
(一)研究目的98
(二)研究对象98
(三)研究工具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01
(一)自我调适一阶因子的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101
(二)生涯活动一阶因子的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103
(三)人际适应一阶因子的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113
四、讨论与建议129
(一)自我调适因子调查结果129
(二)生涯活动因子调查结果130
(三)人际适应因子调查结果133
五、结论138
第四章 西南少数民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141
一、问题的提出141
二、研究设计141
(一)研究目的141
(二)研究对象142
(三)研究工具143
三、研究结果143
(一)苗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143
(二)彝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151
(三)壮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156
(四)藏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162
四、分析与讨论168
(一)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行为的观察变量路径169
(二)社会适应行为对生活满意度的观察变量路径170
五、结论171
(一)苗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171
(二)彝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行为和生活或满意度的关系171
(三)壮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行为和生活或满意度的关系171
(四)藏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行为和生活或满意度的关系172
第五章 西南少数民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173
一、贵州苗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173
(一)本研究中的社会适应行为174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174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175
(四)研究的信效度176
(五)研究结果177
(六)讨论与建议198
(七)结论209
二、云南彝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个案研究210
(一)问题的提出210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10
(三)研究结果211
(四)分析与讨论219
(五)结论222
第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特点223
一、问题的提出223
二、研究设计224
(一)研究对象224
(二)研究工具225
(三)数据处理226
三、研究结果226
(一)总体情况与民族间差异226
(二)地区民族内部研究232
四、分析与讨论236
(一)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的总体情况与民族间差异236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内部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238
五、结论240
第七章 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241
一、问题的提出241
二、研究设计242
(一)研究对象242
(二)研究工具243
(三)数据处理244
三、研究结果245
(一)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现状245
(二)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关系258
(三)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模型263
四、分析与讨论275
(一)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与民族间差异275
(二)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关系279
(三)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生活质量三者模型281
五、结论288
(一)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苗族和壮族)总体上的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状况288
(二)在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苗族和壮族)总体上的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关系288
(三)彝族、苗族、壮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模型288
第八章 西南少数民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291
一、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个案研究291
(一)问题的提出291
(二)个案的选择292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293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293
(五)结论306
二、黔东南苗族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个案研究307
(一)问题的提出307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308
(三)研究结果310
(四)现场观察图311
(五)分析与讨论317
(六)结论320
第九章 西南少数民族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321
一、问题的提出321
二、视力残疾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322
(一)盲态322
(二)情绪问题323
(三)思想意识上的偏差325
(四)社会适应能力差326
三、贵州苗族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327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327
(二)资料收集328
(三)独立与改变:成熟的自我适应328
(四)感恩与责任:自为的家庭适应330
(五)模范与自我:冲突中的学校适应331
(六)变迁与改变:失落中的社会适应334
(七)多元与借鉴:王生生活的宏观背景334
(八)未完的结论336
三、云南彝族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338
(一)个案的选取339
(二)资料收集339
(三)接纳与独立:源自个案的叙述340
(四)责任与专业:来自老师的支持343
(五)忧虑与寄托:源自父母的认知345
(六)融合与冲突:源自不同残障类别学生的表现347
(七)研究者的感受348
四、广西壮族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349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349
(二)资料收集351
(三)自理与荣誉352
(四)普校的快乐与烦恼352
(五)家庭的教养355
(六)学校的支持356
(七)学校的满意与遗憾358
(八)对于随班就读经历的反思与思考358
(九)可能的努力360
第十章 促进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63
一、塑造现代特殊儿童社会适应发展观363
(一)基于差异的补偿观363
(二)跨越缺陷的潜能观364
(三)消解隔离的融合观365
(四)超越顺应的支持观367
二、构建生态化支持系统367
(一)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368
(二)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层次化发展376
三、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发展的社会支持377
(一)社会支持的特点378
(二)社会支持的主要内容379
四、制度保障388
(一)我国相关制度的伦理困境389
(二)特殊教育制度的伦理建构395
(三)制度支持的领域分布398
五、生涯发展导向的教育支持407
(一)生涯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408
(二)生涯教育的历史地位410
(三)对生涯教育的理解411
(四)基础教育课程生涯发展要素构成411
(五)生涯发展的阶段表现414
(六)特殊教育学校生涯教育建设的空间416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涯教育的建设421
附录431
参考文献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