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简明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红,黄志恒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396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简明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丢“老祖宗”2
(二)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新境界4
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5
(一)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5
(二)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7
三、邓小平理论对世界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8
(一)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作出时代主题的新判断8
(二)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确立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战略9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1
(一)正确理解理论体系的含义,完整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11
(二)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2
五、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14
(一)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14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5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8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22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26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26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部分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27
四、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8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33
(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34
(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34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展的35
二、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和根本任务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7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7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39
(二)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9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40
三、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41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41
(二)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43
四、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6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47
(二)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容48
(三)正确处理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9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过程53
第四章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55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7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5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5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59
四、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60
(一)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60
(二)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特点61
(三)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途径63
五、坚持正确的战略思想,争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4
(一)跨越式发展对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65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67
(三)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和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68
第五章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73
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73
(一)改革是当今世界的潮流73
(二)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74
(三)改革使中国焕发生机76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77
(一)改革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77
(二)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引起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78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79
三、“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80
(一)标准之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80
(二)标准之二: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81
(三)标准之三: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2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83
(一)改革是动力83
(二)发展是目的84
(三)稳定是前提85
第六章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87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88
(一)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88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89
(三)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90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92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92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决定的93
(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国际市场开放94
三、正确认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95
(一)当代世界的主题与问题95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逐步形成96
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99
(一)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99
(二)逐步形成多层次发展的战略布局100
(三)通过多渠道不断深化与扩大对外开放102
第七章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05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105
(一)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传统思维,开拓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境界107
(二)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传统理论,拉开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序幕108
(三)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西方经济理论的习惯看法,指导我国走也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道路109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09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110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111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竞争的迫切需要1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展现113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11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构成114
四、深化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格局116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116
(二)重塑市场主体,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117
(三)规范市场行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19
(四)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119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121
第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23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23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24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和区别127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129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31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131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132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33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13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36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38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针13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4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4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性14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性14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4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14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14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49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151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152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映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53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揭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154
四、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思路、新途径155
(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我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155
(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156
(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156
(四)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157
(五)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持之以恒,务求实效157
(六)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在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基本方法158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60
一、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160
(一)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指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161
(二)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指明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61
二、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搞好党的自身建设163
(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163
(二)解决“两大课题”,发挥“三大优势”164
(一)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166
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66
(二)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的依靠力量168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69
四、发展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爱国统一战线171
(一)发展新时期的民族关系171
(二)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174
第十一章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79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7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来源179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83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183
(一)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由来185
二、“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初步实践185
(二)“一国两制”构想在中英、中葡谈判中得到贯彻落实186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基本法》中得到贯彻落实187
(四)回归后,“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188
三、“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189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89
(二)“一国两制”构想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由对峙逐步趋向缓和190
(三)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191
(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争取台湾问题早日解决193
第十二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开创二十一世纪新辉煌196
一、旗帜问题至关紧要196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200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光辉典范200
(二)在实践中多方面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202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21世纪新辉煌206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07
(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207
(三)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208
(四)坚持求实和创新的统一,根据新形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208
(五)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9
(六)按照“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9
后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