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870660.jpg)
- 陈荣三,黄孟健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01028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5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1
§1-1气体1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
目录1
二、道尔顿分压定律3
§1-2溶液5
一、一般概念5
二、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法6
三、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6
四、稀溶液的通性8
二、胶团的结构16
§1-3胶体溶液16
一、基本概念16
三、胶体溶液的制备17
四、胶体溶液的性质18
五、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9
六、高分子溶液20
本章 小结20
习题21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23
§2-1一些常用的术语24
一、热和功25
§2-2热力学第一定律25
二、内能26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26
四、可逆过程与最大功27
§2-3反应热30
一、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的概念30
二、盖斯定律32
三、生成热34
四、键能和反应热的关系36
§2-4热力学第二定律38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38
二、熵40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42
四、标准熵43
§2-5自由能及其应用44
一、自由能44
二、标准生成自由能46
三、△G与温度的关系47
本章 小结48
习题49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53
§3-1化学反应的速度方程式54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法54
二、测定方法简介55
三、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56
*§3-2反应级数58
一、零级反应58
二、一级反应58
三、二级反应59
§3-3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60
一、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60
二、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63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63
§3-4化学平衡64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64
二、自由能和化学平衡以及平衡常数65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表式67
四、K?和Kp的关系69
五、计算示例70
§3-5化学平衡的移动73
一、浓度的影响73
二、压力的影响74
三、温度的影响76
四、化学平衡在合成氨生产中的应用77
本章 小结78
习题79
第四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83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84
§4-1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84
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87
三、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89
四、强电解质溶液91
§4-2溶液的酸碱性94
一、水的电离和pH标度94
二、盐类水溶液的酸碱性96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01
§4-3缓冲溶液102
一、缓冲作用原理和计算公式102
二、缓冲溶液的若干性质105
三、缓冲作用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110
§4-4酸碱理论111
一、酸碱的质子论111
*二、酸碱的电子论114
*三、硬软酸碱(HSAB)规则115
本章 小结118
习题118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121
§5-1溶度积原理121
§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25
一、沉淀的生成125
二、沉淀的溶解131
本章 小结134
习题135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136
§6-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37
一、氧化和还原137
二、氧化数138
§6-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39
一、氧化数法139
二、离子电子法141
§6-3电极电势143
一、原电池143
二、电极电势144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48
§6-4电极电势的应用150
一、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150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52
三、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154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155
§6-5电动势和自由能的关系156
一、电动势和自由能的关系156
二、电动势和平衡常数的关系157
§6-6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59
本章 小结162
习题163
第七章 原子结构168
§7-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68
一、原子光谱和氢光谱169
二、玻尔理论170
三、微观粒子的特性——波粒二象性172
§7-2波函数和几率密度173
一、波函数173
二、几率密度和电子云174
§7-3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75
一、主量子数n176
二、角量子数?177
三、磁量子数m?180
四、自旋量子数m?181
§7-4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83
一、能级交错-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183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185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187
§7-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91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191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93
§7-6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98
一、同位素198
二、放射性同位素199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201
习题204
本章 小结204
第八章 分子结构207
§8-1离子键208
一、离子键的形成208
二、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离子的特征209
三、离子晶体211
§8-2共价键213
一、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213
二、共价键的特性215
一、轨道杂化理论的提出217
§8-3轨道杂化理论217
二、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218
§8-4价电子对互斥理论220
*§8-5分子轨道理论简介225
一、基本要点225
二、分子轨道的能级次序——能级图226
三、应用举例227
§8-6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229
一、化学键的极性229
二、分子的极性230
一、金属晶格231
§8-7金属键231
二、金属键232
§8-8分子极化和分子间力233
*§8-9离子极化236
§8-10氢键237
§8-11晶体的内部结构239
本章 小结241
习题24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244
§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44
一、价键理论249
§9-2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简介249
*二、晶体场理论254
§9-3配位离解平衡和平衡常数262
§9-4配离子的生成和破坏265
§9-5螯合物269
§9-6配体对中心原子的影响和配体的反应性274
§9-7配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275
本章 小结277
习题278
第十章 s区元素280
§10-1氢280
§10-2碱金属283
一、通性283
二、钠、钾的化合物285
三、钠、钾和锂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287
§10-3碱土金属288
一、碱土金属的通性288
二、镁、钙的化合物289
三、镁和钙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291
本章 小结292
习题292
第十一章 p区元素294
§11-1卤族元素294
一、通性294
二、卤素的化合物296
三、卤素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300
§11-2氧族元素301
一、通性301
二、氧族元素的化合物302
三、氧、硫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306
§11-3氮族元素307
一、通性307
二、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308
三、氮、磷、砷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315
§11-4碳族元素316
一、通性316
二、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317
三、碳、硅在生物界的作用和铅的毒性323
§11-5硼族元素324
一、通性324
二、硼、铝及其化合物325
三、硼、铝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327
*§11-6非金属元素小结329
一、非金属元素单质存在的状态和结构330
二、氧化态331
三、氢化物332
四、氢氧化物333
本章 小结335
习题336
第十二章 ds区元素338
§12-1ds区元素通性338
§12-2ds区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340
§13-3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41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41
二、铜的重要化合物342
三银的重要化合物344
四、汞的重要化合物345
§12-4铜、锌在生物界的作用和镉、汞的毒性347
本章 小结348
习题349
第十三章 d区和f区元素352
§13-1d区元素引论352
一、过渡元素和d区元素352
二、d区元素的特性352
§13-2钒355
§13-3铬、钼、钨356
一、铬的化合物357
二、钼、钨的重要化合物359
*三、多酸和多碱360
四、铬、钼在生物界的作用362
§13-4锰362
一、锰的重要化合物363
二、锰在生物界的作用364
§13-5铁系元素365
一、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65
二、亚铁盐和铁盐365
三、铁的配合物366
四、钴、镍的重要化合物368
五、铁、钴在生物界的作用370
§13-6f区元素概述370
一、镧系收缩371
二、镧系元素的性质和用途372
一、金属元素的化学共性373
*§13-7金属元素小结373
二、氧化态374
三、氢氧化物的酸碱性375
四、金属的活泼性376
本章 小结377
习题378
第十四章 分析化学概论382
§14-1引言382
*§14-2定性分析383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383
二、分析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386
三、H2S阳离子系统分析法387
四、阴离子的定性分析397
§14-3定量分析401
一、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401
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402
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它的方法405
四、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408
五、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410
六、离群值的舍弃412
本章 小结413
习题414
一、滴定分析过程与有关名词416
§15-1滴定分析法及其分类416
——滴定分析与酸碱滴定法416
第十五章 滴定分析法(Ⅰ)416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417
三、对滴定分析反应的要求417
四、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417
五、滴定分析计算418
§15-2酸碱滴定法420
一、引言420
二、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421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431
*四、终点误差441
五、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44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446
本章 小结449
习题449
第十六章 滴定分析法(Ⅱ)452
——配位滴定法与氧化还原滴定法452
§16-1配位滴定法452
一、引言452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453
三、表观稳定常数458
*四、滴定曲线460
五、酸效应曲线467
六、金属离子指示剂470
*七、终点误差473
*八、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常用方法479
九、配位滴定的方法和应用483
§16-2氧化还原滴定法487
一、引言487
二、克式量电势487
三、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490
四、滴定曲线491
五、氧化还原指示剂494
*六、滴定的可行性498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501
*八、高锰酸钾法503
九、碘量法505
十、氧化还原滴定计算举例509
本章 小结513
习题514
第十七章 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518
*§17-1重量分析法518
一、引言518
二、重量分析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520
三、沉淀条件的选择528
四、重量分析法的计算530
一、引言531
§17-2沉淀滴定法531
二、莫尔法532
三、佛尔哈德法534
四、吸附指示剂法536
五、沉淀滴定法的计算537
本章 小结539
习题539
第十八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542
§18-1引言542
一、吸光光度法及其分类542
二、比色分析法542
三、比色分析法的发展543
§18-2有色溶液的光学性质545
*一、有色溶液的颜色和光545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548
§18-3比色与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553
一、比色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的比较553
二、分光光度法553
三、比色与分光光度法的仪器555
四、差示比色法559
§18-4显色反应及影响它的因素560
*一、显色反应560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564
二、仪器的误差568
§18-5比色与分光光度法的误差568
一、化学反应条件不一致引起的误差568
§18-6应用569
本章 小结572
习题573
附录574
一、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574
二、一些物质在298K时的△Hf?、△Gf?和Sθ575
三、一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577
四、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578
五、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579
六、元素的原子半径(A)(见插页)580
七、元素的第一电离势(见插页)581
八、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合势(见插页)582
九、元素的电负性(见插页)583
十、一些化学键的键能584
十一、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βn585
十二、标准电极电势586
十三、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克式量电势590
十四、常用酸碱指示剂591
十五、常用混合指示剂592
十六、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593
十七、软硬酸碱分类594
十八、对数表和反对数表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