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寻求普世伦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寻求普世伦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2867748.jpg)
- 万俊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150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寻求普世伦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普世伦理及其承诺11
一 背景与问题11
1.引言:从《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谈起11
2.当代道德问题及其追问:一种倒错的道德意识结构18
3.普世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概念23
二 多元文化对话中的普世伦理29
1.寻求道德共识29
2.普世伦理的基本维度42
三 普世伦理的承诺52
1.开放的普遍化底线52
2.差异的跨越性公度54
3.新世纪的道德话语57
第一章 道德文化的多元视景62
引言 道德谱系与伦理学类型分析62
1.全景与视点62
2.谱系·类型·整合67
第一节 信念伦理72
1.宗教作为一种道德资源72
2.信仰·爱·希望(基督教伦理)77
3.慈悲与涅槃(佛教伦理)86
4.真信与真义(伊斯兰教伦理)102
第二节 规范伦理119
1.道德的本性119
2.规范伦理学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地位123
3.两种进路:目的论与道义论130
4.社会契约论与“现代性道德”135
第三节 美德伦理141
1.儒家的美德伦理精神142
2.古希腊伦理精神149
3.几点初步的比较161
第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作为一种普世伦理资源169
引言 儒家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之内在脉络169
第一节 儒家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构成182
1.仁·义·礼·智·信183
2.亲亲·孝慈192
3.义利(理欲)197
4.中庸之道:知性·尽心·至诚203
第二节 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206
1.立场与理解206
2.层次与意义(Ⅰ)210
3.层次与意义(Ⅱ)221
4.层次与意义(Ⅲ)227
第三节 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普世伦理资源233
1.资源意义233
2.“地域性”与“普世性”244
第四节 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启示250
1.一种必要的普世伦理资源250
2.“道法自然”:道家生态伦理253
3.人与自然:“现代性”道德的价值观盲点262
第三章 融合视野内的普世伦理270
引言 方法问题270
第一节 文明立场与文化判断:方法(一)275
1.弗雷斯恰克尔的“文化平行比较”模式275
2.关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278
3.“融合视景”的可能与限度:文化宽容与文化理解281
第二节 理性的与合理性的:方法(二)286
1.两种普遍理性的求证方式287
2.层次或限度:关于“最多主义”与“最少主义”292
第四章 基本理念(上):道德人权303
引言 “现代性”道德的批判与辩护303
1.“现代性”道德的两难303
2.普遍理性主义306
3.“现代性”道德的批判及其限度;或,道德相对主义的危险310
第一节 人权理念319
1.概念问题:一般的与严格的319
2.解释问题:普遍的与特殊的324
第二节 道德人权:权利与义务334
1.人权的道德性与道德的人权334
2.权利与义务或人权与主权:一种普世伦理的解释340
第五章 基本理念(中):伦理正义361
第一节 伦理正义的优先性361
1.概念361
2.功利或正义的社会伦理选择364
第二节 罗尔斯正义论模式解析380
1.罗尔斯的正义论模式380
2.几点评论392
第三节 伦理正义与人类共同体398
1.伦理正义的层次与主题398
2.普遍正义与人类共同体410
第四节 普世伦理的正义原则414
1.从罗尔斯到哈贝马斯414
2.普遍伦理正义:原则与论证424
第六章 基本理念(下):自由·平等·宽容439
引言 一种必要的反省439
第一节 自由及其道德负担449
1.两种自由观:萨特与伯林449
2.自由与责任;或,自由的道德负担466
3.自由的领域与原则477
第二节 平等及其伦理意味485
1.平等与自由的内在紧张485
2.普遍平等的原则及其限制494
第三节 宽容及其限度507
1.宽容的概念507
2.宽容的心理—文化基础514
第七章 道德秩序与道德教育523
引言 人类道德秩序:突破“中心”与“边缘”523
1.背景与概念524
2.突破“中心”与“边缘”530
第一节 道德秩序的重建及其基础535
1.平等政治536
2.经济伦理548
3.文化对话560
第二节 普世伦理与现代教育568
1.现代教育的得与失569
2.道德教育与普世伦理573
结语 “致中和”:文化对话与文化互镜573
后记594
参考文献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