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维训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维训练](https://www.shukui.net/cover/3/32844012.jpg)
- 张掌然,张大松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2231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思维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维训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 让智慧之光照亮新世纪的征程1
第一章 透视智慧的晶核——思维训练导论6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训练6
一、思维训练概观6
二、思维概述10
第二节 思维特性与思维训练14
一、思维特性概述14
二、思维的符号性与对象性15
三、思维的历史性与现实性21
四、思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3
第三节 思维分类与思维训练30
一、思维分类概观30
二、左脑思维与右脑思维35
三、全脑模型与全脑思维37
第四节 思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39
一、思维训练的原则39
二、思维训练的方法47
第二章 发现问题的艺术——问题的特点、类型与发现方法53
第一节 问题的特点与功能53
一、何谓问题53
二、问题的特征56
三、问题的功能64
第二节 问题的分类71
一、闭合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72
二、基本问题与非基本问题74
三、单域问题与跨域问题75
四、科学问题与日常问题76
五、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78
六、良结构问题与不良结构问题78
七、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82
八、悖论与佯谬85
第三节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89
一、发现问题的途径89
二、发现问题的方法95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艺术——解题过程与方法103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过程103
一、二阶段模式104
二、三阶段模式105
三、四阶段模式108
四、五阶段模式110
五、六阶段模式111
六、七阶段模式112
七、吉尔福特模式113
八、韦特海默模式115
九、认知心理学模式118
第二节 解题方法概述126
一、什么是方法128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131
第三节 解题方法分类137
一、语义上升与语义下降137
二、状态描述与过程描述140
三、形式化方法与经验方法141
四、算法与启发法142
五、猜想与反驳143
六、简化、分解与化归144
七、完形与直觉147
八、整体综合与局部分析149
九、局内观与局外观152
十、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152
十一、两个问题155
第四节 提高解题效果的途径158
一、恰当地陈述问题158
二、恰当地限定问题163
三、及时地转换问题165
第一节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71
一、发散性思维的含义171
第四章 发散与转换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一)171
二、多感官性175
三、流畅性175
四、灵活性178
五、独创性180
第二节 发散求异的方法183
一、一般方法183
二、假设推测法185
三、形象命名法187
四、思维导图188
五、集体发散思维194
六、发散性思维的基本原则199
第三节 视角转换202
一、视角的特点202
二、视角分类206
三、视角转换的功能209
四、视角转换的方法211
第五章 想象与综合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训练(二)218
第一节 想象创新218
一、想象的特点与功能218
二、想象的类型223
三、想象力的培养225
第二节 综合创新230
一、何谓综合230
二、综合的作用234
三、综合的类型236
四、综合能力与综合方法24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性原则245
第六章 启发原则与辅助条件——创造性思维训练(三)245
一、具体原则246
二、一般原则249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条件255
一、创造性思维与好奇心255
二、创造性思维与游戏259
三、创造性思维与心理状态263
四、创造性思维与文化265
第七章 去伪存真的艺术(一)——批判性思维的特征、类型和标准273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274
一、理智的法官274
二、克拉精神277
三、上帝的鞭子280
四、理智的剃刀283
五、真诚的对话284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分类290
一、一般研究290
二、自我批判与相互自由批判292
三、科学批判与文艺批判295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301
一、历史回顾301
二、逻辑标准304
三、经验标准306
四、美学标准308
第八章 去伪存真的艺术(二) ——批判性思维过程315
第一节 问题和解题结果分析316
一、问题分析316
二、解题结果分析320
第二节 证据分析324
一、证据的意义与特点324
二、证据的类型328
三、证据分析的程序与方法331
第三节 语词和概念分析337
一、意义的分类337
二、符号分析方法344
第四节 预设分析355
一、预设的特点355
二、预设的作用359
三、预设的分类362
四、分析预设的途径与方法367
第五节 谬误分析371
一、谬误分类372
二、谬误分析的步骤与方法375
第六节 思维成果的精致化380
一、精致化的特点、要求和意义380
二、精致化的方法384
第九章 升华经验的艺术——归纳思维训练394
第一节 经验的作用394
一、认识概括的基础394
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396
三、检验知识的标准398
第二节 归纳思维的特点400
一、从个别到一般400
二、从部分到全体401
三、扩展认识范围403
四、支持理论原理405
第三节 归纳思维的方法407
一、完全归纳法407
二、不完全归纳法409
三、全称归纳法与统计归纳法410
四、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法413
五、理论确证的归纳法418
第十章 深化原理的艺术——演绎思维训练424
第一节 原理的作用424
一、思维推演的依据424
二、行为活动的规范与指南426
第二节 演绎思维的特点429
一、从普遍到特殊429
二、不越雷池431
三、推断的必然性432
四、深化认识领域434
第三节 演绎思维的方法435
一、演绎思维的基本模式436
二、演绎解释法441
三、演绎预测法444
四、演绎论证法446
五、演绎证伪法与演绎反驳法448
六、公理化演绎法451
第十一章 追溯原因的艺术——溯因思维训练456
第一节 因果联系的特征456
一、因果联系的基本特征456
二、因果联系的复杂性457
一、从现象到原因的推测459
第二节 溯因思维的特点459
二、溯因思维的创造性461
三、多元尝试462
四、溯因推测的或然性463
第三节 溯因思维的方法465
一、溯因解释法466
二、并案溯因法467
三、事件过程溯因法468
四、多元溯因法470
五、多级溯因法471
六、溯因辩护法473
第一节 矛盾与次协调思维480
一、矛盾的类型与解决办法480
第十二章 超越对立的艺术——次协调思维训练480
二、次协调思维的基本特征484
第二节 次协调思维的基本方法487
一、寻找次协调点法487
二、搁置矛盾法490
三、超越矛盾法492
第十三章 把握全局的艺术——系统思维训练497
第一节 系统思维的原则497
一、整体性原则498
二、层次性原则501
第二节 系统思维的方法503
一、结构方法504
二、功能方法506
三、黑箱方法508
四、灰箱方法510
五、历时分析法与共时分析法512
第十四章 把握矛盾运动的艺术——辩证思维训练517
第一节 辩证思维的原则517
一、全面性原则518
二、联系性原则521
三、发展性原则524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527
一、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527
二、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法533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535
四、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539
后记544
主要参考书目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