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皮肤病流行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皮肤病流行病学
  • 叶冬青主编(安徽医科大学卫生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32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皮肤病流行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概述1

一、皮肤病流行病学的定义1

第一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概论1

二、我国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前景2

三、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

四、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3

第二节 皮肤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4

一、了解人群中皮肤病的流行现况,阐明其流行规律并确定防治重点4

二、探索皮肤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4

三、研究皮肤病自然史5

四、评价皮肤病的诊疗方案、方法或预防措施6

第三节 皮肤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7

一、皮肤病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特点7

五、疾病监测7

二、皮肤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8

第四节 皮肤病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9

一、现在面临的挑战9

二、未来的挑战11

第二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疾病定义12

第一节 概述12

一、疾病定义与疾病诊断标准12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2

三、个体疾病定义与群体疾病定义13

第二节 确定疾病定义的方法13

一、疾病定义的基本内涵13

二、确定疾病定义的方法14

三、疾病定义的演变发展16

一、真实性17

第三节 判断疾病定义优劣的标准17

四、国际疾病分类17

二、可重复性18

三、定义疾病的方法被研究人群接受程度18

四、定义应能迅速而顺利地被执行18

五、流行病学疾病定义与临床定义的一致性19

六、定义应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疾病的发病情况19

七、有广泛的适应性19

八、应包含一些能与其他研究进行比较的因素19

第四节 确定疾病定义时常遇到的一些问题19

一、患病率低的疾病19

二、疾病分界线20

三、不同研究中疾病定义的变化20

四、无金标准的疾病诊断20

六、皮肤病学研究迫切需求更加清晰的疾病定义21

五、病例状态的分类21

第三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疾病频率和危险度测量22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2

一、率与比、比例22

二、疾病频率的测量23

第二节 暴露和危险度30

一、暴露30

二、2×2列联表30

三、危险度的测量32

第四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39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39

一、横断面研究39

二、诊断试验评价与筛查47

三、生态学研究54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及其设计原理56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56

二、病例对照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作用57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57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步骤58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60

六、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解释63

七、病例对照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实例64

第三节 队列研究65

一、队列研究的定义与设计原理65

二、队列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作用66

三、队列研究的种类66

四、队列研究的设计步骤66

五、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68

七、队列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实例70

六、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70

第四节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与病例队例研究71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71

二、病例队列研究75

第五节 实验性研究78

一、实验性研究的定义及设计原理78

二、实验性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作用78

三、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79

四、实验性研究的分类79

五、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步骤80

六、实验性研究的资料分析81

七、实验性研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实例82

第六节 皮肤病研究中的流行病学设计方法选择83

第一节 概述86

一、病因及病因学86

第五章 病因推断86

二、危险因素87

三、因果联接方式87

四、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89

第二节 机遇、偏倚和混杂89

一、机遇89

二、偏倚90

三、混杂90

第三节 病因推断的一般过程92

一、统计学关联和因果关联92

二、病因推断的一般过程93

第四节 关联与病因:Bradford Hill标准96

一、关联强度97

二、关联的稳定性97

四、关联的时间顺序98

三、关联的特异性98

五、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99

六、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100

七、证据的一致性100

八、实验证据100

九、类推论证101

第六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的机遇、偏倚与交互作用102

第一节 机遇103

一、概述103

二、可信限104

三、选择样本的大小106

第二节 偏倚107

一、概述107

二、偏倚的类型109

三、偏倚的控制119

一、交互作用概念124

第三节 交互作用124

二、效应修正作用与混杂作用的识别126

三、交互作用的描述127

第七章 遗传流行病学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129

第一节 概述129

一、遗传流行病学定义129

二、遗传病的分类130

第二节 研究方法130

一、资料收集130

二、分析方法131

三、家庭聚集性分析134

四、双生子分析、养子和半同胞分析134

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35

六、生态遗传学分析137

七、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138

八、多基因遗传病分析140

第三节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148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48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49

三、X伴性连锁显性遗传149

四、X连锁隐性遗传149

五、染色体病149

六、多基因病149

第八章 分子流行病学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151

第一节 概述151

一、分子流行病学的意义152

二、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152

第二节 研究内容153

一、生物标志探讨153

二、测量暴露155

三、测量易感性156

四、效应标志157

第三节 主要研究技术157

一、核酸技术157

二、蛋白质和酶学技术167

三、其他技术168

第四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要点169

第九章 血清流行病学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170

第一节 概述170

第二节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171

一、体液免疫检测技术171

二、细胞免疫检测技术172

三、皮肤试验172

二、调查方法173

一、确定调查目的173

第三节 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设计173

三、调查对象与内容175

四、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和运送175

五、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176

六、质量控制176

七、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判断177

八、资料分析与解释178

第四节 血清流行病学在皮肤病研究中的用途180

一、用于皮肤病的早期诊断和追溯诊断180

二、探索皮肤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81

三、阐明皮肤病的分布规律和自然史181

四、用于性病及其他皮肤病的监测182

第十章 皮肤病的预防与控制183

二、制定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原则184

一、制定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意义184

第一节 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184

三、制定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基础185

第二节 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策略187

一、传染性皮肤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187

二、非传染性皮肤病的控制对策188

第三节 皮肤病预防与控制措施189

一、宏观性控制与微观性控制190

二、主动性控制与被动性控制190

三、持续性控制与间断性控制191

四、传染性皮肤病的控制与非传染性皮肤病的控制191

五、原发病的控制和继发、衍生病的控制192

六、其他192

第四节 皮肤病监测192

一、疾病监测在皮肤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193

二、皮肤病监测内容194

第十一章 皮肤病研究中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及其SAS程序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多元统计简介196

二、多元统计在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的作用196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197

一、多元回归分析适用的资料类型及应用条件197

二、多元线性回归在皮肤病研究中的用途198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内容198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过程及其SAS程序199

五、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212

第三节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212

一、概述212

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其SAS程序214

三、条件logistic回归及其SAS程序220

一、基本概念227

第四节 Cox回归模型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227

二、Cox模型的结构及流行病学意义228

三、Cox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应用范围229

四、Cox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230

五、Cox模型的拟合、检验的SAS程序232

第十二章 证据的收集与综合235

第一节 Meta分析235

一、Meta分析的步骤236

二、Meta分析统计方法236

三、Meta分析的偏倚及其控制244

四、评价Meta分析文章的标准246

五、Meta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246

六、Meta分析的质量评估247

第二节 循证医学248

三、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249

一、概念249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处理临床问题时的区别249

四、循证医学中对医学文献的评价方法250

第三节 Cochrane协作网251

一、Cochrane协作网的建立251

二、协作网的原则、目标和任务252

三、Cochrane图书馆253

四、我国建立Cochrane中心的意义254

第十三章 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的服务评价255

第一节 卫生服务研究255

一、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256

二、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257

三、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258

第二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261

四、卫生服务综合评价261

第三节 生活质量评价262

一、基本概念262

二、生活质量评价内容262

三、生活质量评价的量表265

第四节 卫生经济评估267

一、成本最小化分析268

二、成本-效果分析269

三、成本-效用分析270

四、成本-效益分析271

第十四章 Internet在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273

第一节 Internet简介273

一、Internet概况273

二、Internet地址及入网方式274

三、Internet的基本功能与应用275

第二节 Internet在皮肤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276

一、获取专业信息277

二、利用Internet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277

三、健康教育278

四、疫情公告278

五、建立皮肤病监测系统278

六、网上求医和网上专家会诊279

七、远程医学279

八、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279

九、Internet将成为巨大的病例来源库279

十、利用Internet进行科研合作280

第三节 Internet上的皮肤病流行病学相关信息资源280

一、皮肤病相关网址280

二、流行病学相关网址282

三、用于信息检索的网站283

第四节 如何从Internet获取皮肤病流行病学的信息284

一、Internet信息检索285

二、医学导航系统293

第十五章 皮肤病研究的选题及科研设计294

第一节 皮肤病研究的选题294

一、皮肤病研究的选题原则294

二、皮肤病研究中选题的程序295

第二节 课题的设计要点296

一、皮肤病研究课题的设计要点296

二、科研课题设计书的撰写297

第三节 课题的实施、总结及论文撰写299

一、研究课题计划的实施299

二、研究课题的结果分析与总结299

三、皮肤科医生如何撰写科研论文299

一、皮肤病科研中统计方法的选择302

第四节 皮肤病研究中统计方法的选择及常见的统计错误302

二、皮肤病研究中常见的统计分析错误304

第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306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306

一、概述306

二、流行概况与特征307

三、流行过程312

四、预防与控制316

第二节 艾滋病319

一、概述319

二、流行概况与特征321

三、流行过程325

四、预防与控制326

一、概述328

第三节 梅毒328

二、流行概况与特征330

三、流行过程331

四、预防与控制332

第四节 淋病333

一、概述333

二、流行概况与特征335

三、流行过程336

四、预防与控制337

第五节 其他性病337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337

二、软下疳340

三、性病性淋巴肉芽肿342

四、生殖器疱疹344

五、尖锐湿疣345

第十七章 炎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347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347

一、概述347

二、流行特征348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49

四、预防与控制351

第二节 异位性皮炎353

一、概述353

二、流行特征356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57

四、预防与控制361

第三节 痤疮362

一、概述362

二、流行特征363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64

四、预防与控制367

第四节 银屑病368

一、概述368

二、流行特征369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71

四、预防与控制377

五、银屑病流行病学展望378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流行病学380

第一节 天疱疮380

一、概述380

二、流行特征382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83

四、治疗及预后384

一、概述385

二、流行特征385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385

二、流行特征385

一、概述385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86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86

四、治疗及预后387

第三节 线性IgA大疱病(LABD)388

四、预后及预防390

第四节 疱疹样皮炎391

一、概述391

二、流行特征391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91

第五节 疤痕性类天疱疮392

一、概述392

四、治疗及预后392

二、流行特征393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93

四、治疗及预后393

第六节 妊娠疱疹393

一、概述393

二、流行特征394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394

四、治疗及预后394

第七节 其他自身免疫性大疱病395

第十九章 恶性皮肤肿瘤流行病学396

第一节 恶性皮肤肿瘤396

一、概述396

二、流行特征396

三、危险因素397

四、预防398

第二节 恶性黑素瘤400

一、概述400

二、流行特征400

三、危险因素404

四、预防407

第三节 非黑素瘤皮肤癌410

一、概述410

二、流行特征410

三、危险因素412

四、预防414

第二十章 感染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415

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415

一、疣415

二、水痘及带状疱疹419

三、手足口病421

第二节 球菌性皮肤病423

一、脓疱疮和深部脓疱疮423

二、丹毒和蜂窝织炎425

三、毛囊炎427

第三节 杆菌性皮肤病427

一、概述428

二、流行特征430

三、流行环节435

四、麻风的危险因素436

五、麻风的预防与控制436

第四节 真菌性皮肤病437

一、头癣438

二、手足癣440

三、甲癣441

四、其他皮肤癣菌感染442

第二十一章 寄生虫性皮肤病流行病学444

第一节 虱病444

一、概述444

二、病原学444

三、流行特征445

四、与虱相关的传染性疾病445

五、预防448

第二节 疥疮448

一、概述448

二、病原学448

三、流行特征448

第三节 蜱咬伤449

一、概述449

二、蜱传播性疾病450

一、鼠蚤传播性立克次体病(鼠类伤寒)452

第四节 蚤病452

二、猫蚤相关性巴尔通体病453

第五节 白蛉叮咬454

一、概述454

二、白蛉引起的皮肤病454

第六节 桑毛虫皮炎455

一、概述455

二、流行特征455

三、桑毛虫引起皮炎大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实例455

四、预防456

第七节 其他寄生虫性皮肤病456

一、一级预防457

二、二级预防457

第八节 寄生虫性皮肤病的预防措施457

三、三级预防458

第二十二章 药物性皮肤反应的流行病学459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459

一、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应用459

二、新药上市前研究460

三、药物上市后监测462

四、药物不良反应研究463

五、药物利用研究463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463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463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464

三、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464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466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466

二、药物性皮肤反应的基本变化467

第三节 药物性皮肤反应的流行病学467

一、药物性皮肤反应的临床类型467

三、药物性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468

四、药物性皮肤反应的流行特征469

五、药物性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472

六、药物性皮肤反应的预防措施473

第二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流行病学475

第一节 概述475

一、结缔组织病的流行特征475

二、结缔组织病的危险因素476

三、结缔组织病的预防477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477

一、概述477

二、流行特征480

三、危险因素482

四、预防488

第三节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490

一、概述490

二、流行特征491

三、危险因素492

四、预防494

第四节 硬皮病494

一、概述494

二、流行特征496

三、危险因素496

四、预防497

参考文献499

按笔画索引504

按拼音索引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