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https://www.shukui.net/cover/4/32811805.jpg)
- 尹学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2501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1
第一章 现代黄河口的变迁1
第一节 黄河口的改道史2
第二节 流路活动区域6
第三节 造陆、河长变化及改道频率11
第四节 河道平面变迁,河长、水位变化16
第五节 小结20
第二章 1953年黄河口的大型并汊改造22
第一节 1953年7月前黄河口河道的情况22
第二节 小口子并汊25
第三节 小口子并汊后河口地区来水来沙情况28
第四节 并汊后小口子附近河道的情况29
第五节 并汊后小口子以下河道的变化32
第六节 并汊后小口子以上河道的变化38
第七节 小口子并汊性质和作用的讨论41
第八节 小结43
第三章 1960年黄河口的破坏性劫夺改道45
第一节 1960年改道的形势和成因45
第二节 改道后来水来沙情况47
第三节 改道后四号桩附近及上游河道的变化48
第四节 改道后下游河道的变化56
第五节 1963年底的神仙沟58
第六节 岔河劫夺改道的作用和影响60
第七节 小结61
第四章 1964年黄河口的防凌扒提改道62
第一节 改道的原因和形势62
第二节 改道后来水来沙情况64
第三节 改道后罗家屋子以上河道的变化66
第四节 改道后罗家屋子以下的变化68
第五节 1967~1968年关于河口改道的争论74
第六节 1969年到1975年的河道变化79
第七节 十年不淤的黄河口断面83
第八节 小结85
第五章 1976年黄河口的人工改道87
第一节 改道的形势和原因87
第二节 来水来沙情况89
第三节 改道后西河口以上河道的变化90
第四节 改道后西河口以下河道的变化100
第五节 1981年洪水的冲淤情况103
第六节 1982-1987年河道演变概况106
第七节 小结107
第一节 河口概况和水沙条件109
第六章 50年代以来黄河口大型变迁的综述109
第二节 几次大型变迁的概况110
第三节 取得的经验教训114
第二部分118
第七章 黄河口河道的形成、发展118
第一节 改道后河床的冲刷和纵剖面变化118
第二节 沙嘴的形成、发展及蚀退121
第三节 河道断面的形成128
第四节 河线的变化与河长的变化132
第五节 河道演变的阶段性134
第六节 小结135
第八章 黄河口海域输沙和M2分潮计算137
第一节 黄河口治理与渤海海域输沙问题137
第二节 黄河口淤积变化与潮流速的变化139
第三节 M2分潮数值计算143
第四节 小结148
第九章 近口河道冲淤变形特性149
第一节 水流过程变化及引起冲淤变化149
第二节 河口变迁引起冲淤变化153
第三节 河道冲淤关系157
第四节 塑造河口形势的因素158
第十章 流域水沙变化对黄河口演变的影响161
第一节 河口来水来沙条件的形成161
第二节 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可能方式164
第三节 来水来沙条件对河口演变的影响165
第四节 水沙变化引起河口变化的计算分析168
第五节 小结171
第一节 河口突发变迁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172
第十一章 河口演变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172
第二节 有资料记录以来黄河下游纵剖面的变化173
第三节 对黄河纵剖面长期演变的认识179
第四节 河床纵剖面形成概论及黄河持续淤积的原因184
第五节 小结188
第十二章 黄河口河道淤积、延伸、改道计算190
第一节 缘起190
第二节 计算方法190
第三节 边界条件及计算过程193
第四节 计算成果及讨论196
第五节 小结201
第三部分203
第十三章 1968年钓口河的情况及其使用问题203
第一节 罗家屋子以下钓口河的概况204
第二节 1967年9月洪水位特高问题206
第三节 1968年罗家屋子的水位特征207
第四节 1968年河道与1963年底神仙沟河道的比较207
第五节 从河道演变特点看1968年的钓口河208
第六节 钓口河的海域条件和清水沟的比较208
第七节 小结209
第十四章 稳定黄河口在清水沟及其以南40~50年的研究210
第一节 黄河口的一般特性210
第二节 清水沟的演变情况和以前对行水年限的估算215
第三节 清水沟行水年限的估算219
第四节 改造河道特性以延长清水沟行水年限228
第五节 小结228
第十五章 改造河性延长近口河道的使用年限230
第一节 改造河性的河床演变学原理230
第二节 改造近口河道的目的及途径233
第三节 改造河口形势的方法237
第四节 改造河口的计算验证238
第五节 小结240
第十六章 黄河口三角洲的治理与开发241
第一节 治理的目的与要求241
第二节 治理黄河口的各种设想241
第三节 改造河口,逐渐过渡到根治黄河243
第四节 三角洲的开发治理244
第十七章 近期内根治黄河248
第一节 河口问题248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问题248
第三节 上游拦沙问题251
第四节 小结257
参考文献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