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222491.jpg)
- 王海生,孙德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736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疾病-药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神经精神药理学基础1
第一章 概论2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概论及发展概况2
一、临床药理学概论2
二、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2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2
一、药效学研究3
二、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3
三、药物毒理学研究3
四、临床试验3
五、药物相互作用研究3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4
一、药物临床评价4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4
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4
四、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4
第四节 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5
一、神经精神药理学概论5
二、神经精神药理学发展概况5
三、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6
参考文献7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8
第一节 神经元8
一、神经元的形态8
二、神经元的分类9
三、神经元的结构9
四、神经元的功能11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12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12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3
第三节 突触与信息传递14
一、突触的概念及结构14
二、突触传递过程15
三、中枢突触传递的特征16
四、电突触传递17
参考文献17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传导通路18
第一节 大脑半球(皮质)18
一、大脑半球的解剖生理18
二、大脑半球各叶损害的临床表现19
第二节 内囊20
一、内囊的位置和结构20
二、内囊的纤维联系21
三、内囊损害的临床表现21
第三节 基底核22
一、基底核的组成22
二、基底核的纤维联系及功能22
三、基底神经核损害的临床表现23
第四节 间脑23
一、间脑的结构和功能23
二、间脑损害的临床表现24
第五节 脑干25
一、脑干的结构与功能25
二、脑干的纤维联系26
三、脑干网状结构26
四、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26
第六节 小脑27
一、小脑的结构和功能27
二、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28
第七节 脊髓28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28
二、脊髓的结构29
三、脊髓的功能30
四、常见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30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30
一、感觉传导通路31
二、运动传导通路35
参考文献36
第四章 脑脊液、脑血流及脑屏障37
第一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37
一、脑脊液37
二、脑脊液循环37
第二节 脑脊液生化38
一、外观38
二、细胞学检查38
三、生化检查38
第三节 脑血流及其循环39
一、脑动脉系统40
二、脑静脉系统41
三、脑血流量的调节42
第四节 颅内压42
一、正常颅内压(ICP)42
二、Monroe-Kellie学说43
三、脑血流量与颅内压的关系43
第五节 脑屏障44
一、物理屏障44
二、广义的脑屏障46
三、周围神经的屏障47
四、室周器官47
参考文献47
第五章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48
第一节 乙酰胆碱48
一、功能解剖49
二、生物合成及代谢49
三、胆碱受体50
四、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51
第二节 儿茶酚胺51
一、功能解剖52
二、生物合成及代谢53
三、儿茶酚胺受体55
四、儿茶酚胺的生理功能56
第三节 5-羟色胺56
一、功能解剖57
二、生物合成及代谢58
三、5-羟色胺受体59
四、中枢5-羟色胺的生理功能61
第四节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62
一、兴奋性氨基酸62
二、抑制性氨基酸64
第五节 组胺66
一、功能解剖67
二、生物合成及代谢67
三、组胺受体68
四、中枢组胺的主要生理功能69
第六节 神经肽70
一、内阿片肽71
二、速激肽家族71
三、胆囊收缩素72
四、神经肽Y72
五、生长抑素72
第七节 一氧化氮及细胞因子73
一、一氧化氮73
二、细胞因子75
参考文献77
中篇 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79
第六章 神经递质与神经精神疾病80
第一节 乙酰胆碱与神经精神疾病80
一、乙酰胆碱与阿尔茨海默病80
二、乙酰胆碱与帕金森病81
三、乙酰胆碱与重症肌无力82
四、乙酰胆碱与癫痫83
五、乙酰胆碱与精神分裂症84
六、乙酰胆碱与抑郁症84
七、乙酰胆碱与药物成瘾84
第二节 儿茶酚胺与神经精神疾病85
一、儿茶酚胺与抑郁症85
二、儿茶酚胺与精神分裂症86
三、儿茶酚胺与帕金森病87
四、儿茶酚胺与焦虑症88
第三节 5-羟色胺与神经精神疾病88
一、5-HT与抑郁症88
二、5-HT与焦虑症89
三、5-HT与精神分裂症90
四、5-HT与攻击性行为90
五、5-HT与偏头痛91
六、5-HT与认知功能91
七、5-HT与其他疾病92
第四节 组胺与神经精神疾病92
一、组胺与睡眠障碍92
二、组胺与阿尔茨海默病92
三、组胺与帕金森病93
四、组胺与癫痫93
五、组胺与眩晕94
六、组胺与脑血管缺血性疾病94
第五节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神经精神疾病94
一、谷氨酸与神经精神疾病94
二、γ-氨基丁酸与神经精神疾病96
第六节 内阿片肽与神经精神疾病96
一、内阿片肽与疼痛97
二、内阿片肽与脑缺血疾病97
第七节 一氧化氮、神经因子与神经精神疾病98
一、一氧化氮与神经精神疾病98
二、细胞因子与神经精神疾病100
参考文献102
第七章 血脑屏障与药物治疗105
第一节 血脑屏障转运机制105
一、被动扩散105
二、主动转运106
三、外排转运系统108
第二节 P-糖蛋白与血脑屏障109
一、P-糖蛋白概述109
二、P-糖蛋白在BBB处的作用110
三、P-糖蛋白抑制剂111
四、P-糖蛋白临床意义112
第三节 血脑屏障的影响因素112
一、影响血脑屏障功能的因素112
二、影响血脑屏障的调节因子113
第四节 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传递系统115
一、化学方法115
二、鼻腔给药系统116
三、联合用药开启血脑屏障117
四、胶态给药系统117
五、受体介导的给药途径118
六、缓释聚合物释放系统119
七、细胞治疗119
参考文献120
第八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效学121
第一节 神经精神药物药效学概述121
一、神经精神药物基本作用121
二、神经精神药物药效学基本概念和参数123
第二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124
一、神经精神药物作用机制124
二、受体理论125
三、神经精神药物药效学影响因素127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效学指标128
一、评分量表128
二、生理参数130
三、其他130
第四节 神经精神药效学特征131
一、神经精神药物的作用特征131
二、神经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特点132
三、神经精神药物合理用药原则132
参考文献132
第九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动学134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134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况134
二、药动学基本概念和参数136
第二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动学及其影响因素137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7
二、神经精神药物药动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39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物的脑内分布142
一、脑屏障142
二、神经精神药物向脑内的转运142
三、药物在脑内不同核团的分布143
四、神经精神药物从脑内的排出143
第四节 神经精神药物血液及其他体液与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144
一、脑脊液144
二、神经精神药物血液及其他体液与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144
参考文献145
第十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遗传药理学146
第一节 遗传药理学概论146
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史146
二、遗传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146
三、遗传药理学多态性147
四、遗传药理学的应用意义147
第二节 神经精神药物相关细胞色素P450的遗传多态性148
一、细胞色素P450酶148
二、与神经精神药物有关的CYP450遗传多态性149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物相关受体的遗传多态性151
一、肾上腺素受体的遗传多态性151
二、阿片受体的遗传多态性152
三、多巴胺受体的遗传多态性152
四、组胺受体的遗传多态性153
第四节 神经精神疾病与遗传药理学153
一、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药理学153
二、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与遗传药理学155
参考文献157
第十一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158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述158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158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158
第二节 神经精神药物药动学相互作用159
一、神经精神药物吸收环节的相互作用159
二、神经精神药物分布环节的相互作用159
三、神经精神药物代谢环节的相互作用160
四、神经精神药物排泄环节的相互作用160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160
一、药效学相互作用的方式161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的结果161
第四节 各类神经精神药物的相互作用162
一、镇静催眠药162
二、抗癫痫药物164
三、抗抑郁药物165
四、抗精神病药物167
参考文献168
第十二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170
第一节 神经精神药物合理应用的一般原则170
一、神经精神药物选用的一般原则170
二、神经精神疾病的药物选用171
第二节 神经精神药物在妊娠妇女的合理应用173
一、妊娠妇女生理特点173
二、妊娠妇女药动学特征174
三、妊娠期神经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176
第三节 神经精神药物在哺乳期妇女的应用177
一、药物经母乳的转运178
二、神经精神药物在哺乳期妇女的合理应用178
第四节 神经精神药物在小儿的合理应用178
一、小儿生理特点179
二、小儿药动学特征180
三、小儿药效学特点180
四、神经精神药物在小儿的合理应用原则181
第五节 神经精神药物在老年人的合理应用182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182
二、老年人药动学特点183
三、老年人药效学特点184
四、神经精神药物在老年人的合理应用184
第六节 神经精神药物在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患人群的合理应用185
一、合并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185
二、精神障碍合并内脏器官疾病时神经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186
三、精神障碍合并内分泌疾病时神经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187
四、精神障碍合并结缔组织疾病时神经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187
参考文献188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对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189
第一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关系189
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189
二、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190
第二节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91
一、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191
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192
三、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193
四、应激对免疫系统的调节196
五、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197
第三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197
一、免疫应答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98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98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199
四、免疫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200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00
一、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00
二、抗精神病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02
第五节 神经精神疾病对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203
一、精神分裂症203
二、抑郁症204
三、多发性硬化206
四、重症肌无力206
参考文献207
第十四章 神经精神药物与药源性疾病208
第一节 药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208
一、药源性疾病的定义208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208
三、药源性疾病发生机制208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209
一、疾病病因的确定209
二、药源性疾病的病因210
三、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210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210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210
二、药源性疾病的治疗211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211
第四节 常见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211
一、药源性颅内压增高211
二、药源性运动障碍性疾病212
三、药源性周围神经炎213
四、药源性癫痫发作214
五、药源性精神障碍215
第五节 常见神经精神药物所致药源性疾病216
一、药源性多系统病症216
二、药源性心血管疾病217
三、药源性消化道疾病217
四、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218
五、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219
六、药源性肾脏和生殖系统疾病220
七、药源性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220
八、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220
九、药源性眼耳疾病221
十、药源性皮肤疾病222
参考文献223
第十五章 神经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与剂量方案调整224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224
第二节 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224
一、血药浓度影响因素225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226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227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指征227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228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方法229
一、具体步骤229
二、注意事项229
三、测定指标230
四、样本测定230
五、质量控制231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调整232
一、准确掌握相关信息232
二、给药方案调整232
第六节 常见神经精神药物TDM示例234
一、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234
二、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235
三、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监测236
四、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237
五、丙米嗪血药浓度监测237
参考文献238
第十六章 药物依赖性与社会药理学239
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239
第二节 非医学用药物和社会性药物240
一、社会性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240
二、毒品240
第三节 药物依赖性的分类与临床表现240
一、药物依赖性临床类型240
二、药物依赖性临床表现241
第四节 药物依赖性的精神药理学和神经生物学242
一、药物依赖的精神药理学242
二、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242
第五节 常见药物依赖的治疗244
一、烟草依赖的治疗244
二、酒精依赖的治疗246
三、精神药物依赖的治疗248
参考文献249
下篇 神经精神药物各论251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252
第一节 概述252
第二节 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药物252
第三节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药物254
第四节 具有大脑皮层兴奋作用药物255
第五节 脊髓兴奋药256
参考文献257
第十八章 镇痛药258
第一节 概述258
第二节 中枢性镇痛药258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259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263
三、其他镇痛药264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265
一、水杨酸类266
二、苯胺类268
三、吲哚乙酸类269
四、芳基乙酸类269
五、芳基丙酸类270
六、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274
第四节 抗偏头痛药275
一、麦角胺类药物276
二、曲坦类药物277
参考文献278
第十九章 抗癫痫药279
第一节 概述279
一、癫痫的分类279
二、癫痫的治疗280
三、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281
第二节 乙内酰脲类和巴比妥类281
第三节 亚芪胺类283
第四节 侧链脂肪酸类与琥珀酰亚胺类285
第五节 其他类287
参考文献292
第二十章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294
第一节 失眠及其药物治疗294
第二节 苯二氮?类295
第三节 非苯二氮?类297
第四节 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298
第五节 抗惊厥药301
参考文献302
第二十一章 抗震颤麻痹药303
第一节 概述303
一、震颤麻痹的病理生理303
二、抗震颤麻痹药的分类303
第二节 中枢拟多巴胺药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304
第三节 中枢抗胆碱药309
第四节 脑外脱羧酶抑制剂311
第五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12
第六节 其他类313
参考文献314
第二十二章 抗精神病药物315
第一节 概述315
一、药理作用31
二、分类315
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16
第二节 酚噻嗪类316
第三节 硫杂蒽类320
第四节 丁酰苯类323
第五节 苯酰胺类324
第六节 二苯二氮?类327
第七节 其他抗精神病药物330
第八节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333
参考文献336
第二十三章 抗焦虑药337
第一节 概述337
第二节 苯二氮?类抗焦虑药338
第三节 新型非苯二氮?类抗焦虑药343
第四节 其他非苯二氮?类抗焦虑药344
参考文献345
第二十四章 抗躁狂及多动症药346
第一节 概述346
第二节 抗躁狂药347
第三节 多动症治疗药348
参考文献349
第二十五章 抗抑郁药350
第一节 概述350
第二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51
第三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353
第四节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355
第五节 其他抗抑郁药360
参考文献361
第二十六章 影响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药362
第一节 概述362
一、脑血管疾病362
二、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362
第二节 脑血管药363
第三节 胆碱能增强药366
第四节 促脑功能恢复药368
参考文献370
第二十七章 抗组胺药371
第一节 概述371
第二节 H1受体阻断剂371
第三节 H2受体阻断药377
参考文献380
第二十八章 麻醉药381
第一节 概述381
一、全身麻醉药381
二、局部麻醉药381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382
一、吸入麻醉药382
二、静脉麻醉药386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390
第四节 肌松药393
参考文献397
第二十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用药398
第一节 概述398
一、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398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398
三、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399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用抗细菌药物399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399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06
三、其他抗生素408
四、喹诺酮类抗菌药410
五、磺胺药41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用抗病毒药物414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用抗真菌药物417
参考文献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