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国学语文知识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少年国学语文知识趣读
  • 陈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220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国学-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少年国学语文知识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文化常识经典2

第一章 哲学·思想2

哲学流派2

诸子百家共有多少种2

儒家何以被称为“百家之首”2

墨家为何是儒家的最大反对派3

道家提倡怎样的哲学思想4

杨朱学派如何冲击君主专制制度5

法家有哪些思想理念5

名家为何也叫“辩者”6

阴阳家怎样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7

纵横家,早期的外交家7

兵家主张以武力统一国家8

杂家:兼儒墨,合名法9

农家的主张反映了农民的什么理想9

小说家只是一个著述的流派吗10

黄老之学是否本源于道10

宋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11

经学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解读12

董学是谁的思想学说12

魏晋玄学是否“玄之又玄”12

理学为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13

道学提倡“道统”说吗14

陆王心学怎样与理学分庭抗礼14

明清实学:儒学发展的新形态15

哲学名著16

“群经之首”《周易》16

《大学》,科举考试的必读书17

《中庸》对古代教育有什么影响17

《论语》为什么是“四书之首”18

《孟子》如何“拟圣而作”19

《荀子》反映了荀况怎样的思想20

《老子》为什么是“道教圣经”20

《庄子》为何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21

《商君书》,商鞅派法学思想的汇编21

《韩非子》为何代表了法家理论的最高成就22

《公孙龙子》,名家唯一传世的著作23

《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哲学思想23

《墨子》,墨翟言行的写照23

《吕氏春秋》,先秦思想文化的总结24

《春秋繁露》是怎样解释《公羊春秋》的25

《淮南子》的主题是什么26

《论衡》,东汉著名的无神论作品26

《神灭论》,古代无神论的哲学名篇27

《原道》提出了“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思想28

《复性书》是反佛的产物28

《二程全书》第一次将“理”作为宇宙本体29

《朱子语类》,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29

《陆子全书》反映了陆九渊的哪些思想30

《近思录》为什么是理学入门书30

《传习录》包含了王守仁哪些哲学思想31

《焚书》为什么取“书出则被焚禁”之意31

《日知录》包含了顾炎武哪些哲学思想32

《大同书》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32

第二章 文史·经典34

文学体裁34

诗是如何产生的34

古体诗有何特点35

近体诗有何特点35

骚体有什么主要特征36

赋、比、兴,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36

乐府诗来源于民歌36

“歌行体”是何种诗歌体裁37

律诗的格式是怎样的37

绝句的格式是怎样的38

何谓回文诗38

诗话是一种什么文学体裁38

词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39

词牌的由来39

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0

散文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40

骈文是怎样的一种文体41

散曲是什么样的诗歌体裁42

什么是诸宫调42

传奇是何种小说体裁42

什么是笔记小说43

什么是志怪小说43

章回小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43

话本有何特点44

元杂剧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44

南戏的演变情况是怎样的45

评点是怎样的一种文体45

文学典籍46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46

《说苑》对后世的笔记小说有什么影响46

《楚辞》,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之一47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47

《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领域成书的始祖48

《诗品》是怎样品评诗歌的49

《玉台新咏》收录了哪些诗歌49

《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50

《搜神记》,我国现存最早的笔记志怪小说集50

《乐府诗集》是怎样收录乐府诗的51

《容斋随笔》是怎样的一部笔记小说51

《菜根谭》,一部论述为人处世之道的语录体文集52

《花间集》是怎样收录词作的52

《沧浪诗话》,最负盛名的诗话著作52

《太平广记》,一部大型的文言小说总集53

《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什么53

《全唐文》,唐五代文的总集54

《全宋词》,收录齐备的宋词总集54

《西厢记》,曲词警人的言情传奇小说54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55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55

《西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神魔小说57

《红楼梦》为何被列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57

《窦娥冤》,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58

《长生殿》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58

《桃花扇》抒发了作者何种情怀59

《牡丹亭》为何能在昆曲舞台上长盛不衰60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孤愤之作60

《儒林外史》,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60

一“编”惊人的《古文观止》61

“三言二拍”是哪些小说的合集62

《全元散曲》,一部元代散曲的总集62

《古文辞类纂》为何被誉为“文章正宗”62

《太平御览》是怎样的一部综合性类书63

《永乐大典》,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63

史学体类64

正史,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64

杂史,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64

别史,正史之外最为齐整的史书典籍65

专史,专门记载某一学科领域的历史著作65

通史,连续地记述各个时代历史的史书65

断代史,记载单一朝代史实的历史著作66

野史,解读历史的另一种角度66

纪传体,正史的标准编纂体例67

编年体,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体例67

纪事本末体,完整叙述历史事件的史学体裁68

典志体,典章制度的专史体裁68

会要,分门别类记述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体裁69

实录,记录皇帝在位时史实的资料性史书69

方志,记录某一地的综合性百科全书70

类书,辑录各门类资料的工具性书籍70

丛书,汇辑许多种书而成的书籍71

史学著作72

《国语》,国别体记言史书72

《左传》是怎样解说《春秋》的72

《战国策》,记录战国历史最完整的著作73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74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75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75

《后汉书》,一部私人撰写的正史76

《三国志》,三国历史的真实记载76

《晋书》创制了“载记”的体例77

《宋书》,记述南朝刘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77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历史的纪传体史书78

《梁书》、《陈书》是否出于同一人之手78

《魏书》为何“毁誉参半”79

《北齐书》为什么多用口语79

《周书》为什么文字古奥80

《南史》和《北史》,记述南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80

唐初名臣监修的《隋书》有什么特点81

《旧唐书》,最早记录唐代历史的史籍82

《新唐书》比之《旧唐书》有什么优缺点82

《旧五代史》有哪些历史价值83

《新五代史》,宋代唯一的私修正史83

《宋史》,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84

《辽史》、《金史》有什么独特之处85

《元史》为何受到学者非难85

《明史》,官修史书中历时最长的一部86

《清史稿》为什么未被列入正史86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87

《史通》,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87

《通典》,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88

《唐会要》,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89

《通志》是怎样的一部通史89

《文献通考》是怎样的一部典志体史书89

《册府元龟》是怎样的一部史学类书90

《明儒学案》,中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91

《华阳国志》,地方志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91

《洛阳伽蓝记》,我国早期地区专业志的佳作91

第三章 教育·科举93

蒙学读本93

《三字经》,古代私塾的启蒙教材93

《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列有规律吗93

《千字文》,唯一能确定作者和年代的蒙学经典94

《千家诗》收录了哪些诗作94

《弟子规》包括哪些内容95

《增广贤文》,中国古代的民间谚语集95

《声律启蒙》,培养儿童应对的启蒙读物95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95

《龙文鞭影》,一本典故与格律的蒙学教材96

《蒙求》,第一部将识字与掌故相结合的蒙学课本96

《五字鉴》,专述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97

《颜氏家训》是谁的家训97

《曾国藩家书》,一部为人处世的教科书97

人才选拔98

“察举”,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98

“孝廉”与“举孝廉”是怎么回事98

汉代如何通过“贤良方正”选拔人才99

古代科举大致情形如何99

常科考哪些科目99

制科考哪些科目100

“会试”的大致情形如何100

“殿试”,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101

何谓“乡试”101

我国古代共有多少状元101

“榜眼”一词什么时候用以称进士第二名101

如何算是考中了“进士”102

“举人”的称呼是怎么来的102

“贡生”都有哪些名目102

“贡院”,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102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体例有什么特点103

帖经、帖括指的是什么103

古代的武举制度103

古代考试也会密封试卷吗104

“科举四宴”是指哪“四宴”104

“雁塔题名”,新科进士及第后的一种习俗105

“公车”如何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105

第四章 民俗·礼仪106

礼制民俗106

什么是封禅?封禅包括哪些仪式106

祭祀“社稷”有什么意义107

什么是宗庙107

古代礼器有哪些107

古代宫室建筑要遵循什么格局108

古代车马的礼仪有哪些108

古代帝王为何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09

宫廷朝会规则是怎样的109

古人的避讳制度是怎样的110

古代帝王为何祭孔110

古人如何定“谥号”111

帝王赐姓有哪些情况111

帝王葬仪都有什么样的规格112

“报生礼”有什么讲究112

“三朝礼”有什么讲究113

“满月礼”有什么讲究113

“百日礼”有什么讲究114

“周岁礼”有什么讲究114

“冠礼”,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115

“笄礼”,古代女子的成人礼115

古人的生日与祝寿有哪些讲究116

古人的饮酒习俗是怎样的116

“磕头”的由来117

“跪拜”礼是怎么出现的117

“九拜”是说连续拜九次吗117

“拱手”的姿势为何与带手枷的奴隶相似118

“作揖”有哪些讲究119

“长跪”有哪些讲究119

古人的谦称因身份不同而有什么差别120

古人的尊称因身份不同而有何差别121

姓和氏最初是一回事吗121

郡望和姓氏有什么关系122

名、字和号有什么区别123

“行辈”能看出一个人的长幼次序123

古人如何确定座次位置123

结发礼有什么讲究124

古人斋戒有哪些禁忌125

古时丧葬习俗大概情形如何125

岁时节令126

元旦是怎么定下来的126

过年的由来及习俗126

除夕的由来及习俗127

元宵节的由来及习俗127

中和节的起源128

上巳节的由来128

寒食节源于何时129

清明节扫墓源于何时129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130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130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131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132

腊八节 为何要吃腊八粥132

古代冬至都有哪些习俗133

十二生肖是如何起源的133

下篇 国学语文精粹136

第五章 幽默诗文136

花与美人136

晚秋即景136

郑板桥的铜壶诗137

王守仁《哭象棋诗》137

鸡有七德137

李调元诗咏麻雀138

咏针讽独眼138

桃花诗139

“一”的情趣139

两句九悲139

千里送鹅毛140

我侬词140

清廉自白140

谢赠火腿141

咏雨伞141

七步诗141

司马光岭头吟诗142

燕子矶诗142

睡觉歌142

吟诗送贼143

桐城六尺巷143

巧断《凉州词》144

解缙写《有喜》诗144

欧阳修巧劝宋祁144

白鹤变黑鹤145

逐留两可145

读得书多胜百丘145

吾为吾弟改文章146

何月仙的数字信146

雇工打伞送雇工147

请把蝗虫押回来148

圣上题诗不敢留148

徐文长西湖救渔民148

打你这倾国倾城帽149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149

才女救夫149

除非猫子不吃鱼150

扯谎歌150

才女端午吟诗151

柴米油盐酱与茶151

秋夜回文诗151

二郎庙记152

王安石改诗152

袁枚得诗于民152

逆挽诗153

张玉书写题画词153

郑板桥游春赋春词154

柳絮飞来片片红154

无限风光在九溪154

落地无声令155

张恨水的补白155

谭鑫培临场应变156

代数题诗156

几何诗156

马虎图157

解缙献宝157

偶然诗158

吟“庄”诗158

苏东坡对诗158

遍地灰尘上九霄159

分明君高臣下159

蜃景160

黄庭坚扩写《渔歌子》160

郑板桥为老师改诗160

山巅一寺一壶酒161

杨升庵旅吴161

海棠诗162

图画禽兽162

女孩7岁作诗162

第六章 妙趣对联164

蔡锷买笔164

林则徐应考164

父子对句164

先生与老子165

于谦讥僧人165

解解元妙对乐乐府166

李白输句166

焉知鱼不化为龙167

腹内孕乾坤167

九节 虾与五爪龙168

李自成属对168

欧阳修露锋芒169

对句赢玉佩169

鲁迅对业师169

杨溥巧对免父役170

黄庭坚对舅父170

烧鹅171

万里长江作浴盆171

张居正年小志大171

林则徐对对联172

陈洽巧对谐音联172

可惜了一园竹子173

解缙助秀才173

人名巧对173

三姊妹联对征婚174

苏黄巧对174

自我解嘲175

句服才子175

茶酒联趣176

农家小事有奇联176

尚书与学士176

祝枝山妙对徐子建177

张弓手与李木匠177

亥子对己酉177

联斗群儒178

苏辙改对显才华178

梁启超对张之洞178

乞丐对状元179

朱元璋出对求贤179

独吞180

师徒对父子180

东西当铺当东西180

孙行者与祖冲之181

申红脸巧写对联181

蒲松龄巧骂石先生182

乾隆贺喜182

一石三鸟182

东坡与佛印互嘲183

唐伯虎巧对祝枝山183

张居正吃大亏183

解缙巧对权贵184

且停亭184

状元妻智对乾隆帝185

巧妙的无情对186

醉对张灵186

徐文长妙联186

柳暗花明187

三元塔谐音巧联187

中草药名巧对187

孟昶题桃符187

金庸小说联188

古代人名趣联188

巧对寿联188

外国人名联188

虚词传神189

酒店续对189

解缙巧对朱元璋189

撰联封秀才190

济公续联190

骑马挥鞭妙喻联191

巧对谜联191

万岁,万岁,万万岁191

谐音联191

冯玉祥联讽汪精卫192

捣蒜与抽葱192

改联讽财主192

送炭与添花192

糊涂蛋升官193

人情大过天193

联讽刘瑾194

捧嘲相对194

大人明察秋毫195

穷少爷过年195

职业婚联195

寡人在此196

刁氏巧对梅圣俞196

第七章 精彩谜语197

冯班题诗谜197

比珍珠更有价值197

车金相报198

施宜生用谜泄密199

丘琼山两猜谜199

老冬烘求药199

婆婆出谜考媳妇200

鲁班考孔子200

刘墉猜物谜201

祝枝山猜谜201

清官谜202

王勃逛街202

怎样分牛202

韩信受书202

唐伯虎评点花魁203

考官谜试汤显祖203

皇后捎礼盒204

万事不求人204

吴殿邦中计205

李二先生买荔枝205

姜太公到此205

幽默学士苏东坡206

皇帝猜谜定年号206

刘老汉诉冤206

货郎斗恶少207

天下第一味207

猜灯谜207

郑成功制谜招贤208

猜谜知姓208

半个鲁209

孔子出题209

秀才观灯209

老秀才出谜制胜210

乾隆制谜210

朱元璋写春联210

张飞卖猪211

慈禧制谜皇帝猜211

王老板请客212

纪晓岚难倒皇帝212

东方朔猜谜打赌212

宝钗应谜213

老母思子213

红娘索物213

两个书生通姓名214

三个木匠以谜对谜214

保佑发财214

陆游出谜教子215

客商卖货215

李时珍收徒215

宋真宗面试神童216

徐文长出谜讽贪官216

老农考孙子216

孩童难倒铁拐李217

黄仲则蒙头作诗217

项橐拦车考孔子218

孔子劝顽童218

吴承恩讽粮商219

萨都剌咏伞言志219

白居易巧训武官219

唐伯虎遇伯乐220

项羽长叹喻字220

杜甫赠联220

难分伯仲221

“园”内为何字221

徐文长解谜221

王安石巧写“用”字诗222

秦少游的字谜画222

以礼相待223

王安石的藏谜诗223

背后有人挑223

老秀才买布224

李白题诗谜赐名224

贵在一个字225

唐伯虎赴宴225

巧讽张璁225

李调元写斗方226

高爽出谜讽孙抱226

孔明作谜激张飞227

梁上君子227

拆字互嘲227

李时珍开药方228

过日子的诀窍228

妙评戏吴栋228

懒汉寻找摇钱树229

施耐庵茶馆相面229

金圣叹大义骂亲229

两个黄鹂鸣翠柳230

薛综智斗张奉230

刘伯温画谏朱元璋230

第八章 奇言妙语232

怕后生笑话232

吕公雅量232

中等水平的皇帝232

应变233

刘邦功狗论群臣233

白马不是马233

曹商得车234

所闻所见234

吃鱼之辩23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35

禽兽不如235

庄子喻鸟235

吃盐和吃醋236

屡战屡胜故亡国236

梁山泊236

不说别人过失的人236

许衡用人237

安知鱼之乐237

有用和无用237

衡阳老人238

长江有多宽238

文王葬尸骨238

齐庄公给螳螂让路238

眼睛看不见睫毛239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239

雪夜访戴239

宠辱不惊240

“射”字与“矮”字240

温公觅婿241

诸葛子瑜之驴241

扁鹊怒责秦武王241

白居不易241

白头母与鹦父241

鼻子上的灰242

访友题“凤”242

卒子过河往前攻242

困与囚243

海瑞报恩243

妙言驳使者244

操刀宰天下244

大公无私244

两个“第一”245

三人成“犇”245

三角三角几何几何245

落地与及地246

你是君子,我是小人246

王次公借驴骂僧246

风马牛不相及246

项羽拿破仑247

苏东坡挨骂247

州官放火,百姓点灯247

可以清心也247

孤注一掷248

尽忠248

一桶(统)姜(江)山248

马如飞巧妙补错249

东坡鱼249

纪晓岚释“东西”249

不同的笑249

出汗与不出汗250

聪明的媳妇250

推敲250

钱眼儿里坐251

宣嗣宗不为钱所动251

吃醋251

目不识丁252

足下252

老头子252

文徵明鉴画253

妙批考卷253

你家兄不聪明253

国泰民安254

方口与尖口254

孔子之后有孔明254

县官审盲人255

而已而已255

请到我贵府做客255

囊萤和映雪256

人不知而不愠256

不宦的伪君子256

灵丹妙药257

抬杠大王257

口音之误258

裁缝量官258

在人脸上打草稿258

江山入画卷地皮259

是狼是狗259

能言鸭260

万岁阁老260

东楼诈术260

一文钱传奇261

无豕不成家261

白吃又何妨261

真假曹操262

县令的智慧262

儿子不嫌母丑263

苏轼扪腹263

怒目与低眉263

先下后补263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264

蜘蛛不如蚕264

廉者不求,贪者不与264

生当封侯,死当庙食264

见屈原264

学生为何称“桃李”265

六一居士265

孔雀为何不往西北飞265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