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现象学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现象学引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446048.jpg)
- 孙雪姣责任编辑;(中国)颜青山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3503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分析哲学-现象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现象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分析现象学的过去1
一、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早期关系3
(一)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初期互动4
(二)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分裂8
二、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后期融合11
(一)现象学的分析化路线13
(二)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18
(三)现象学立场之运用于分析哲学20
(四)三条路线的交融23
第一章 分析现象学的必要性及其主题26
一、分析哲学视野中的现象学26
(一)意向象及其结构28
(二)意向象与意向行为30
(三)意向象的获得31
二、胡塞尔的“分析现象学”35
三、分析现象学的应有主题40
(一)引入分析哲学方法论的必要性40
(二)分析现象学的特有问题与主题45
第二章 本质直观与本质分析51
一、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51
(一)三种直观方式52
(二)形式与本质55
(三)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的方法论原则57
(四)本质必然性与普遍必然性60
二、本质分析的几种方法62
(一)“开放问题论证”中的本质分析63
(二)“孤立法”及其改进66
(三)对象替换中的本质不变性69
(四)因果延伸法对本质的深层展示71
第三章 名称的意向性74
一、专名和概念的意向性75
(一)专名的意向性:指称对象76
(二)谓词的意向性:指称概念的本质79
二、句子的意向性84
(一)命题的意向性:指称事态84
(二)判断的意向性:指称真值90
三、对“弹弓论证”的回应94
第四章 意向象的摹状处理100
一、“意向象”与“摹状词”的历史同源性101
(一)布伦塔诺的“内存在”困难102
(二)罗素与迈农的争论105
二、意向象的“摹状”处理107
(一)胡塞尔的意向象107
(二)意向象的摹状处理108
三、摹状词理论的现象学分析111
(一)摹状词的现象学112
(二)摹状词的初现与再现vs意向象的呈现与再现114
(三)罗素逻辑实在感的消除116
附录 迈农的对象论及其后续发展118
(一)迈农的物项理论119
(二)迈农物项理论的困难121
(三)物项理论的几种改进形式123
第五章 作为本质的内在属性和内在价值126
一、布伦塔诺和胡塞尔对摩尔的影响126
二、内在属性、内在价值与本质131
(一)内在属性、内在本性与本质132
(二)内在价值作为一类意向象136
三、摩尔与胡塞尔的“自然主义谬误”138
(一)各种“自然主义谬误”139
(二)摩尔“自然主义谬误”的认识论意蕴141
(三)胡塞尔的“自然主义谬误”146
(四)自然主义谬误与休谟问题149
第六章 分析性与综合性152
一、分析与综合的区分152
(一)休谟和莱布尼兹区分了分析与综合吗?153
(二)康德及其后继者的区分157
二、“分析性”概念的困难160
(一)分析悖论161
(二)分析性的其他困难164
三、分析性的综合基础169
(一)胡塞尔论分析性与综合性169
(二)分析性的意向性基础172
(三)高阶谓词的经验性质:领受度(quanta)174
第七章 意向性与因果性178
一、因果决定论与意向自由178
(一)决定论与意向自由关系的一般背景179
(二)反驳因果决定论的初步尝试181
二、决定论对自由意向的兼容与预设184
(一)反事实兼容论的失败184
(二)逻辑决定论对因果决定论的削弱187
(三)因果决定论对自由意识的预设191
三、意向的因果性194
(一)塞尔对因果性与意向象关系的说明194
(二)现象学对意向性与因果性关系的说明198
第八章 主体间性与主体内性202
一、主体间性、他心问题与集体意向性202
(一)现象学传统中的主体间性问题203
(二)分析哲学中的他心问题及其结构207
(三)心灵哲学中的集体意向性问题209
二、对他心问题的最弱解决和对集体意向性的拒斥211
(一)他心问题的最弱解决211
(二)对集体意向性的拒斥216
三、从主体间性到主体内性220
(一)瞎子与聋子的通约性问题220
(二)从主体间性到主体内性(intra-subjectivity)223
第九章 存在谓词的现象学227
一、“存在”作为二阶谓词的逻辑学228
(一)“存在”谓词性争论简史228
(二)“存在”作为二阶谓词的一个新论证231
二、“存在”的现象学分析234
(一)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逻辑分析234
(二)系词作为二阶谓词的现象学分析238
三、“存在”与态度关联的现象学分析240
(一)“对象”与“自然态度”的可替换性240
(二)态度与存在的同一性244
(三)空名问题:存在为意义奠基的哲学机制249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