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动机与汽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洪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945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汽车-发动机-理论-专业学校-教材;汽车-理论-专业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动机与汽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发动机原理1
第1章发动机的工作过程1
1.1热功转换的基本概念1
1.1.1基本概念1
1.1.2基本状态参数2
1.1.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
1.1.4基本热力过程12
1.2发动机的工作循环20
1.2.1发动机的理想循环20
1.2.2发动机的实际循环26
1.3发动机的工作过程27
1.3.1换气过程27
1.3.2压缩过程28
1.3.3燃烧过程的特点30
1.3.4膨胀过程32
1.4复习思考题33
第2章燃料与燃烧35
2.1燃料的一般知识35
2.1.1发动机所用燃料介绍35
2.1.2汽油的使用性能38
2.1.3柴油的使用性能42
2.1.4气体燃料的使用性能44
2.2燃料的燃烧49
2.2.1理论空气量49
2.2.2过量空气系数与空燃比52
2.2.3燃料与可燃混合气的热值53
2.2.4燃料燃烧原理54
2.3复习思考题56
第3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57
3.1换气过程与充气系数57
3.1.1换气过程57
3.1.2换气损失60
3.1.3充气系数61
3.1.4充气系数与发动机功率、扭矩的关系62
3.2影响充气系数的主要因素63
3.3提高充气系数的措施66
3.3.1提高进气压力66
3.3.2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67
3.3.3合理选择配气定时68
3.3.4采用增压技术70
3.4复习思考题72
第4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73
4.1指示性能指标73
4.2有效性能指标75
4.3影响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78
4.3.1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78
4.3.2热量损失与热平衡82
4.4复习与思考题84
第5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85
5.1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85
5.1.1燃料的雾化与蒸发85
5.1.2化油器特征86
5.1.3电控喷射供油系统90
5.2汽油机的燃烧过程95
5.2.1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分析95
5.2.2对燃烧过程的基本要求98
5.2.3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98
5.3影响汽油机燃烧的主要因素102
5.3.1使用因素的影响102
5.3.2结构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06
5.4复习思考题109
第6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10
6.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110
6.1.1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110
6.1.2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111
6.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113
6.2.1柴油机燃烧过程分析113
6.2.2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116
6.3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119
6.3.1电控喷射系统的类型120
6.3.2电子控制分配泵122
6.3.3电控共轨系统125
6.4复习思考题127
第7章发动机排气污染与净化129
7.1发动机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129
7.2排放物的检测131
7.2.1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131
7.2.2柴油机烟度检测135
7.3排放标准138
7.3.1轻型车用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标准139
7.3.2车用发动机排放标准140
7.3.3发动机污染物的净化措施142
7.4复习思考题145
第8章发动机的特性146
8.1汽油机特性146
8.1.1点火调整特性146
8.1.2燃料调整特性148
8.1.3速度特性148
8.1.4负荷特性150
8.1.5万有特性151
8.2柴油机的特性152
8.2.1喷油提前角调整特性152
8.2.2柴油机调速特性153
8.2.3速度特性155
8.2.4负荷特性157
8.3复习思考题158
第9章发动机试验160
9.1发动机试验设备及仪表160
9.1.1发动机试验台架160
9.1.2测功器类型161
9.1.3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164
9.1.4主要仪器和仪表168
9.2发动机试验项目174
9.2.1功率测定174
9.2.2燃油消耗率的测定176
9.3复习思考题178
第二部分汽车原理179
第10章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179
10.1汽车的驱动力179
10.1.1车轮的工作半径179
10.1.2动轮的驱动力181
10.1.3传动效率183
10.2汽车的行驶阻力185
10.2.1滚动阻力185
10.2.2空气阻力189
10.2.3上坡阻力193
10.2.4加速阻力194
10.3驱动力与附着力195
10.3.1汽车的驱动力平衡方程195
10.3.2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195
10.3.3影响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197
10.4复习思考题203
第11章汽车的动力性204
11.1动力性的评价指标204
11.2汽车的牵引平衡图205
11.3汽车的动力特性图211
11.4汽车的功率平衡图215
11.5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219
11.5.1结构因素的影响219
11.5.2使用因素的影响224
11.6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225
11.6.1液力变矩器的性能227
11.6.2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驱动力图232
11.6.3自动换挡规律233
11.7汽车的动力性试验235
11.7.1汽车道路试验方法236
11.7.2汽车台架试验方法239
11.8复习思考题241
第12章汽车的燃料经济性242
12.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计算242
12.1.1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242
12.1.2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242
12.2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因素246
12.2.1汽车结构因素的影响246
12.2.2汽车使用因素的影响248
12.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250
12.3.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道路试验251
12.3.2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台架试验255
12.4复习思考题257
第13章汽车的制动性258
13.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258
13.1.1制动减速度259
13.1.2制动时间260
13.1.3制动距离260
13.2制动过程分析261
13.2.1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261
13.2.2影响制动性的主要因素263
13.3理想的制动性能264
13.3.1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264
13.3.2制动防抱死系统ABS268
13.3.3制动防侧滑系统ASR272
13.4汽车制动性实验274
13.4.1制动性能的台架实验274
13.4.2制动性能的道路试验275
13.5复习思考题276
第14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277
14.1概述277
14.1.1汽车操纵稳定性包括的内容277
14.1.2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279
14.1.3人-汽车闭路系统282
14.2轮胎的侧偏特性283
14.2.1轮胎的坐标系283
14.2.2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284
14.2.3轮胎的结构对侧偏特性的影响287
14.3汽车的转向特性289
14.3.1刚性车轮转向的几何关系289
14.3.2弹性车轮转向的几何关系290
14.3.3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290
14.3.4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292
14.3.5影响转向特性的因素295
14.4转向轮的摆振与稳定298
14.4.1转向轮的摆振299
14.4.2转向轮的稳定效应301
14.5汽车的纵翻和侧翻303
14.5.1汽车不发生纵向倾覆的条件303
14.5.2汽车的侧翻305
14.6操纵稳定性试验306
14.6.1蛇行实验简介306
14.6.2稳态转向特性试验简介307
14.6.3转向瞬间响应试验309
14.6.4转向轻便性试验312
14.6.5转向回正性能试验313
14.7复习思考题313
第15章汽车的通过性314
15.1通过性的评价指标314
15.1.1汽车支承通过性评价指标314
15.1.2汽车几何通过性评价指标315
15.2影响通过性的主要因素316
15.3通过性实验318
15.3.1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318
15.3.2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319
15.4复习思考题320
第16章汽车的舒适性321
16.1舒适性的评价指标321
16.1.1汽车行驶平顺性321
16.1.2设施完善性322
16.2影响舒适性的主要因素323
16.3舒适性实验326
16.3.1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326
16.3.2汽车平顺性脉冲输入行驶试验327
16.4复习思考题328
附录329
附录A329
附录B330
附录C331
参考文献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