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著英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史著英华
  • 魏良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374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史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著英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明儒学案》评介1

一、作者、成书、版本1

二、内容介绍11

(一)结构分析11

(二)明儒通观20

(三)纂者睿思75

三、《明儒学案》的历史地位和影响88

《宋元学案》评介92

一、作者、成书、版本92

(一)作者简介92

(二)体例特点94

(三)成书经过与版本97

二、内容评介108

(一)理学的时代背景108

(二)理学的基本特点115

(三)正统理学的奠基121

(四)象山心学153

(五)元儒概略157

宋元学派简表159

《史通》评介168

一、作者生平与成书流传168

(一)幼承庭训169

(二)蹉跎仕途171

(三)史馆失意173

(四)成书流传175

二、内容评介177

(一)刘知几为何要写《史通》178

(二)历史有什么用180

(三)历史可信吗181

(四)历史应该怎样去写183

(五)写史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189

——刘知几的“史家三长”论189

三、《史通》的地位和影响191

《文史通义》评介193

一、作者及成书过程194

(一)“意气落落”、不合时好的早年经历194

(二)章学诚的学术生涯与《文史通义》的撰著199

(三)《文史通义》的版本和注释213

二、《文史通义》介绍216

(一)《文史通义》的内容216

(二)“六经皆史”说的意义219

(三)《文史通义》的史学思想229

(四)《文史通义》的方志学理论240

三、《文史通义》的评价248

《廿二史考异》评介252

一、时代、作者及成书252

(一)乾嘉时代的考据之风252

(二)钱大昕的生平与著述254

(三)《考异》的编撰与规模体例256

(一)校勘文字错讹,考订记载异同263

二、内容评介263

(二)训诂名物典制,阐发史家意旨268

(三)厘正史事失误,兼论史事是非274

(四)详考与地官制,重视氏族历算280

(五)评论立传得失,考究史家笔法289

(六)《考异》的治史方法297

三、《考异》的地位与影响300

《廿二史札记》评介306

一、作者及其成书过程306

(一)赵翼的生平与著述306

(二)《札记》的编撰与规模体例310

(一)考订诸史编纂,辨析记载错谬315

二、内容评介315

(二)考证书法体例,总结叙事手法319

(三)评论政治得失,钩稽历代史事325

(四)《札记》的治史方法333

(五)《札记》的史学思想339

(六)《札记》的修史观点347

三、《札记》的地位与影响350

附录补充书目简介(共六十种)357

一、古史类(3种)357

《尚书》(357) 《世本》(358)《逸周书》358

二、编年类(8种)359

《春秋》(359)《竹书纪年》(360)《汉纪》(361)《后汉纪》(362)《续资治通鉴长编》(36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363)《续资治通鉴》(364) 《国榷》364

三、纪传类(22种)365

《晋书》(365) 《宋书》(366) 《南齐书》(367) 《梁书》(367)《陈书》(368) 《魏书》(369) 《北齐书》(370) 《周书》(371) 《南史》(371) 《北史》372

《隋书》(373) 《旧唐书》(374) 《新唐书》374

《旧五代史》(375)《新五代史》(376) 《宋史》377

《辽史》(378) 《金史》(378) 《元史》(379) 《新元史》(380)《明史》(381) 《清史稿》382

四、纪事本末类(1种)383

《通鉴纪事本末》383

五、杂史类(3种)384

《洛阳伽蓝记》(384)《心史》(385)《长春真人西游记》385

六、地理、方志类(5种)386

《山海经》(386) 《水经注》(387) 《华阳国志》388

《大唐西域记》(388) 《天下郡国利病书》389

七、政书类(2种)390

《唐六典》(390)《宋会要辑稿》391

《高僧传》(392)《畴人传》392

八、传记类(2种)392

九、笔记类(2种)393

《梦溪笔谈》(393)《日知录》394

十、史论类(1种)395

《读通鉴论》395

十一、学案类(1种)396

《清儒学案》396

十二、类书、丛书类(5种)396

《艺文类聚》(396) 《太平御览》(397) 《永乐大典》(398)《古今图书集成》(399)《四库全书》400

十三、书目类(2种)40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01) 《书目答问》402

十四、实录类(3种)402

《明实录》(402)《清实录》(403)《东华录》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