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 以北京市为个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 以北京市为个案
  • 吴继平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722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选举-研究-北京市-1953~1954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 以北京市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一)普选概念界定1

(二)选题缘由2

(三)选题意义2

二、普选的由来3

(一)西方普选3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普选的论述5

(三)苏联普选8

(四)中国近代选举10

三、研究现状12

(一)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12

(二)对新民主主义时期选举研究的总结15

(三)对社会主义时期选举研究的总结20

(四)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22

四、方法原则和框架设计24

(一)方法原则24

(二)框架设计25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普选的历史回顾28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的普选理论和实践28

(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普选的缘起28

(二)组织程序31

(三)选举原则33

(四)选举特点3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普选理论和实践37

(一)普选政策的转变37

(二)普选的基本状况38

(三)选举特点39

(四)普选的历史意义4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普选理论与实践46

(一)参议会的选举46

(二)人民代表会议制的选举48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选举特点50

(四)小结52

第二章 普选的背景和动因55

第一节 普选前的预演——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5

(一)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6

(二)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9

(三)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62

第二节 普选的设想与酝酿68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普选的早期设想69

(二)斯大林的建议71

第三节 普选决策出台77

第四节 普选政策和法规的制定82

第三章 北京市普选准备工作的开展86

第一节 北京市历史沿革与人文地貌86

(一)历史沿革86

(二)行政建制与区划88

(三)人口与民族状况90

(四)文化与风俗习惯93

第二节 北京市普选的酝酿94

第三节 组织机构设立与干部调配98

第四节 宣传动员103

第五节 郊区划乡工作和全市人口调查106

(一)划乡工作107

(二)市人口调查的前期准备109

第四章 典型试验111

第一节 普选工作进胡同下乡111

(一)工作组的困惑112

(二)群众积极分子114

(三)结合生产和“新三反”运动搞普选116

第二节 人口查记选民资格审查117

第三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122

(一)选民小组123

(二)西单试点区——自上而下124

(三)关庄乡试点区——自下而上126

第四节 投票以及典型试验中的问题129

(一)关庄乡的选举129

(二)典型试验中的问题131

第五章 重点试验1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干部配备136

第二节 依靠谁反对谁139

(一)工人阶级139

(二)地主阶级142

第三节 普选人民法庭145

第四节 坚持党的领导148

(一)初步意见148

(二)初步名单152

(三)联合候选人名单155

第五节 革命党的思维模式158

(一)宣传中的尴尬与缺失159

(二)选民资格审查时的蛮横与无奈160

(三)西单区基层普选的完成162

第六章 全面展开(上)166

第一节 宣传准备166

(一)各阶级、阶层心态166

(二)训练干部和工作人员170

(三)宣传动员173

第二节 人口查记、选民资格审查176

(一)人口查记177

(二)选民资格审查179

(三)选民榜公布前后187

第七章 全面展开(下)197

第一节 代表候选人提名197

(一)代表候选人条件197

(二)代表候选人初步名单的酝酿200

(三)访问和介绍代表候选人206

(四)协商代表候选人210

第二节 投票选举216

(一)投票选举前的动员216

(二)投票的组织和投票站的设置219

(三)投票时的众生相221

(四)投票中选民的思想动态及小结224

第八章 普选的特点分析231

第一节 普选的政治动员231

(一)组织动员231

(二)思想动员232

(三)宣传动员234

(四)特征236

第二节 积极分子237

(一)积极分子237

(二)积极分子的政治行为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239

(三)评析242

第三节 执政党在普选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244

(一)普选中的各种政治力量244

(二)党派团体247

第四节 以当时倡导的阶级斗争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的张扬250

(一)政治文化250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251

(三)其他政治文化254

第五节 实际民主257

第九章 普选的成就与问题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创建266

第二节 民众的参政水平和意识得到提高270

第三节 社会面貌发生变化273

第四节 民主选举模式初步确立277

第五节 普选的问题279

结束语282

附录一285

附录二296

附录三305

附录四316

参考文献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