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价值哲学的新视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价值哲学的新视野
  • 刘永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448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价值哲学的新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学术研究的领域1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领域3

第三节 关于语言文字与标点符号的几点说明4

第一章 价值哲学的元理论5

第一节 “价值哲学”辨析5

一 作为哲学基础理论的价值哲学6

二 作为哲学学派的价值哲学6

三 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价值哲学6

四 作为哲学价值学的价值哲学8

第二节 关于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8

一 方法的实质8

二 从所知学的角度处理价值哲学问题9

(一)所知学的建立10

(二)所知学与认识论的区别11

(三)从所知学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基本特征13

(四)说明与所知15

(五)诠释与所知16

三 关于采取理论批判态度18

第三节 价值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元问题20

一 关于定义21

二 关于分类25

三 关于分歧28

四 避免虚假进展33

五 关于价值哲学与人类价值关怀34

第二章 价值哲学的基础理论35

第一节 价值的哲学本质35

一 重提关于方法的几点考虑35

二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主要内容辨析37

(一)价值的基本规定37

(二)关于价值的基本规定的补充说明40

(三)价值的正负与量44

三 价值的普遍性46

四 对主体的价值与对客体的价值的统一47

(一)价值不只是对主体而言的47

(二)对客体而言的价值也是由主体确定的48

(三)一切价值都由主体确定,在主体确定的价值中有对客体而言的价值48

(四)一切对客体而言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主体而言的价值49

(五)一切对主体而言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又都是对客体而言的价值50

五 价值与活动、需要、情感51

(一)价值归根到底是对活动的价值51

(二)价值作为对满足需要、实现目的而言的价值52

(三)价值与情绪、情感53

(四)有价值的是活动、作用53

六 内外价值54

七 小结57

第二节 两种value(值与价值)、两种意义(meaning与significance)以及value与意义的统一59

一 问题的提出59

二 “统一”的含义60

三 “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以及“value”与“意义”的统一61

(一)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的相互引申61

(二)从符号与变元的角度看62

(三)关于“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的进一步论证64

(四)关于“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的其他解释65

四 建立在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基础上的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的统一66

第三节 价值判断67

一 价值判断的一般规定67

二 价值判断的基本模式与层次69

三 价值判断的类型69

(一)“作为同一所知的自身关系的价值判断”与“作为不同所知的彼此关系的价值判断”70

(二)第一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变形以及进一步说明72

(三)第二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变形以及进一步说明75

(四)两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交叉78

(五)“对施者的价值判断”与“对受者的价值判断”78

(六)内外价值判断与施受价值判断的交叉81

附:从自身完善的角度对所知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83

(一)从完善的角度作价值判断所涉及的方面83

(二)关于对是否完善的判断84

(三)关于对完善的影响的判断92

(四)关于完善所能产生的影响的判断93

(五)与完善相关的价值取向95

第四节 评价的本质与类型96

一 评价的本质97

(一)严格意义上的评价97

(二)广义的评价98

二 评价的分类98

三 评价与解释(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100

四 价值与真理100

第五节 价值取向101

一 价值取向的一般规定101

二 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的联系——深思熟虑的价值取向102

三 价值取向与经验、习惯104

四 价值取向的最终根据105

(一)一般性说明105

(二)个体的与生活共同体——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根据106

五 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与层次107

六 价值取向的类型108

(一)自我完善型的价值取向与功利型的价值取向108

(二)对施者的价值取向与对受者的价值取向110

(三)关于“做什么”与“怎么做”的价值取向111

七 价值取向的普遍性与作用114

八、小结118

第六节 价值观118

一 价值观的层次118

二 价值观的差别与冲突120

第三章 价值问题与某些其他问题的交叉研究121

第一节 关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几点元思考121

一 关于方法的一点考虑——尺度的尺度122

二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基本含义与要求124

三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三个方面129

四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与社会发展规划132

五、小结134

第二节 价值取向与改革——兼论哲学教学改革135

一 改革离不开价值取向135

二 与改革相关的五种价值取向问题135

三 价值取向问题的实质136

四 关于“改什么”的问题136

五 关于“为什么要改”的问题136

六 关于“改成什么”的问题140

七 关于“如何改”的问题141

八 关于“能否改成功”的问题141

第三节 关于邓小平社会改革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标准问题的几点思考142

一 社会改革离不开价值取向142

二 价值取向的两个方面142

三 价值取向的标准143

(一)手段取向的标准143

(二)关于目标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143

(三)手段取向标准的复杂性144

(四)“三个有利于”与社会改革中的最高目标145

四 邓小平社会改革思想中的完整的价值取向标准146

第四节 经济活动及其价值取向146

一 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定146

二 关于以节约为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148

三 关于以实用与适用作为经济活动的价值取向152

第五节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几点元思考153

一 问题定位与研究的意义153

(一)问题定位153

(二)考察“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意义153

二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154

(一)市场154

(二)市场体制155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156

(四)作为生活方式的市场经济156

三 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157

(一)从完善的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158

(二)从手段的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160

(三)从完善型价值判断与手段型价值判断的结合来对市场经济作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163

第六节 从目的与手段的角度看对民主的价值取向164

一 目的与手段的联系164

二 民主与价值取向166

三 小结168

第七节 科学与价值168

第八节 关于“价值和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的几点元思考170

一 关于作用170

二 关于价值173

三 关于伦理173

四 关于在比较中确定价值与伦理在当代中国的作用175

第九节 市场经济下对教育的价值判断与取向176

一 谋生教育176

二 人格完善教育178

三 谋生教育与人格完善教育的联系180

第十节 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教育的几个方面181

一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181

二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183

三 从教育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184

四 总结与补充186

第十一节 与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价值观教育188

一 素质与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教育189

(一)素质189

(二)素质教育192

(三)素质与价值194

二 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教育196

(一)文化与文化教育196

(二)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198

(三)关于“文化与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199

三 人文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及相关的价值观教育200

(一)人文200

(二)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203

(三)人文素质的高低优劣以及相关的价值观教育205

后记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