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叶望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62423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问题的提出1
0.2 本书的结构3
0.3 对此研究课题的推进6
第1章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理论发展9
1.1 市场定位的涵义9
1.1.1 市场定位10
1.1.2 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目标市场10
1.2 市场定位的意义13
1.2.1 促进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14
1.2.2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15
1.2.3 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7
1.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18
1.3.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现状及问题19
1.3.2 市场定位缺陷引致的负面效应24
1.4 若干发达国家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实践26
1.4.1 美国26
1.4.2 英国29
1.4.3 日本31
1.4.4 德国32
1.5 国外经验的启示35
1.5.1 市场定位的指导思想36
1.5.2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类型:目标市场策略37
1.5.3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类型:市场竞争位次策略40
1.5.4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类型:C-A-P模型40
第2章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制度背景44
2.1.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45
2.1 中国银行体系沿革45
2.1.2 新兴商业银行的兴起48
2.1.3 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与发展52
2.2 “四大”与中小商业银行:制度差异分析53
2.2.1 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53
2.2.2 调控权55
2.2.3 信用保障56
2.2.4 金融服务57
2.2.5 网络覆盖范围58
2.2.6 激励与约束机制59
2.2.7 资本补偿机制60
2.3 制度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影响62
第3章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金融环境的影响65
3.1 信贷市场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66
3.2 货币市场的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68
3.2.1 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68
3.2.2 货币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格局71
3.2.3 货币市场中的中小银行74
3.3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77
3.3.1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77
3.3.2 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产生直接的影响78
3.3.3 对表外业务的影响79
3.4 金融政策与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79
3.4.1 宏观金融环境的影响80
3.4.2 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81
3.5.1 银行业市场的微观结构85
3.5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85
3.5.2 宏观效应90
3.5.3 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考虑市场定位91
第4章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金融风险93
4.1 金融风险:理论分析93
4.1.1 金融风险的成因94
4.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96
4.1.3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98
4.1.4 企业与商业银行风险99
4.2 管理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100
4.2.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特殊原因100
4.2.2 防范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104
4.3 结语:在防范风险中寻找市场定位107
第5章 加入 WTO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109
5.1 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开放:进程及现状110
5.1.1 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的进程110
5.1.2 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份额的分割113
5.2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压力115
5.2.1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市场开放的促进115
5.2.2 中国已经作出的银行市场开放承诺116
5.3 中国银行业的脆弱性及其基础118
5.3.1 主客户——国有企业的软约束制约118
5.3.2 所有者——政府的不当干预119
5.3.3 监管者——强烈的行政倾向122
5.3.4 内部管理——制度与经理人员的双重缺乏124
5.3.5 财务现状——NPLs过量与CARs盈利过低125
5.4.1 竞争优势127
5.4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127
5.4.2 竞争战略130
5.4.3 即将到来的外资银行冲击点132
5.5 加入 WTO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137
5.5.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137
5.5.2 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140
5.5.3 加入WTO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141
第6章 高新科技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145
6.1 高新科技应用于银行业145
6.1.1 高新科技改造了传统的银行业145
6.1.2 高新科技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应用147
6.2.1 高新科技改变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153
6.2 高新科技的应用与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153
6.2.2 高新科技应用于银行业:经营观念的改变155
6.3 中小商业银行应用高新科技:同国有大银行的比较157
6.3.1 优势所在157
6.3.2 正视劣势162
第7章 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基本思路小结166
7.1 突出机制优势167
7.2 力争技术领先167
7.2.1 对银行组织机构进行网络化改造,充分发挥整体优势168
7.2.2 强化集中调控,实现扁平化管理,使银行决策更加贴近市场168
7.2.3 建立、开放商业银行应用系统开发制度和客户信息管理制度169
7.2.4 建立金融工程战略小组,实行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170
7.2.5 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面、异体、实时网络化监控制度170
7.3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171
7.2.6 建立规范措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171
7.3.1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72
7.3.2 从风险收益的角度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应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172
7.3.3 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174
7.3.4 从改善金融服务角度看,有利于改变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扭曲的格局176
7.4 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77
7.4.1 确立以各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178
7.4.2 确定目标客户群179
7.4.3 推行客户经理制180
7.5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182
8.1 中小企业概说186
8.1.1 两种基本的划分标准186
第8章 中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186
8.1.2 各国标准举要187
8.2 中小企业存在的经济根据189
8.2.1 规模不经济学说的解释190
8.2.2 交易成本学说的解释191
8.2.3 专业化协作理论193
8.2.4 技术创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解释193
8.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194
8.3.1 乡镇企业195
8.3.2 民营科技企业196
8.3.3 国有中小企业与集体企业197
8.3.4 私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198
8.4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99
8.4.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199
8.4.2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00
8.4.3 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201
8.4.4 中小企业是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201
8.4.5 中小企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202
8.5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3
8.5.1 经营管理水平低203
8.5.2 人力资源缺乏204
8.5.3 中小企业经营多元化与资本运营问题205
8.5.4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困境206
第9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融资体系208
9.1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208
9.1.1 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208
9.1.2 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210
9.1.3 权衡理论212
9.1.4 非对称信息与企业融资结构215
9.2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融资体系217
9.2.1 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217
9.2.2 英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221
9.2.3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223
9.3 我国台湾省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体系226
9.3.1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227
9.3.2 台湾的中小企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229
9.3.3 辅导中小企业的措施233
9.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困境235
9.4.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235
9.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239
10.1.1 权益性资本融资概述247
10.1 权益性资本融资247
第10章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索247
10.1.2 美国的私募资本市场249
10.1.3 我国的私募资本市场252
10.1.4 适度规范发展我国私募资本市场255
10.2 中小企业融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257
10.2.1 风险投资概述257
10.2.2 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258
10.2.3 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259
10.3 发展与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261
10.3.1 我国风险投资的种类262
10.3.2 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存在的问题263
10.3.3 建立我国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265
10.3.4 政府在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作用267
10.4.1 债务融资概述271
10.4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信贷配给模型分析271
10.4.2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272
10.4.3 道德风险与信贷配给274
10.4.4 项目选择与信贷配给274
10.4.5 战略性不偿还与信贷配给276
10.4.6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277
10.4.7 缓解借贷行为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279
10.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281
10.5.1 世界各国(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282
10.5.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通行做法和基本程序284
10.5.3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与问题285
10.5.4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288
10.6.1 中小企业融资: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势290
10.6 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商业银行290
10.6.2 中小企业融资:中小商业银行的劣势294
10.6.3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295
第11章 中小银行发展:构建现代银企关系299
11.1 关于银企关系的理论299
11.1.1 银企关系的契约分析299
11.1.2 稳定银企关系的意义301
11.1.3 声誉在银企关系中的作用301
11.2 融资模式与银企关系303
11.2.1 简约型银企关系:初始内源融资模式303
11.2.2 依存型银企关系:外源间接融资模式303
11.2.3 互补型银企关系:外源直接融资模式304
11.2.4 渗透型银企关系:高效内源融资模式304
11.3 发达国家银企关系略述305
11.4 主办银行制度——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构建原则308
11.4.1 主办银行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308
11.4.2 推行主银行制度的建议311
11.5 重塑我国社会信用314
11.5.1 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现状314
11.5.2 构建社会主义信用价值观和社会信用制度316
11.6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320
11.6.1 加强评级业立法,确立信用评级工作的法律地位320
11.6.2 统一评估体系和标准,实现评估科学化,提高评级质量320
11.6.3 积极培育评级市场320
11.6.4 加快建立信用评级行业协会步伐,加强评级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评级质量320
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