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生物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腔生物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2345500.jpg)
- 周学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294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口腔生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牙体组织1
第一节 釉质1
一、 无机成分1
二、 有机成分4
三、 釉质晶体学14
四、 影响釉质化学组成的因素19
五、 釉基质蛋白水解酶及其作用19
第二节 牙本质21
一、 无机成分22
二、 有机成分24
三、 牙本质形成中蛋白质和酶的生物学作用30
第三节 牙骨质32
一、 牙骨质活性蛋白的组成33
二、 牙骨质活性蛋白的作用34
三、 牙骨质活性蛋白的作用机制35
第二章 牙周组织36
第一节 胶原36
一、 胶原的组成与构型36
二、 胶原的种类和分布37
三、 胶原的理化特性38
四、 胶原类型改变的意义39
五、 胶原的非结构性功能39
第二节 牙周组织胶原40
一、 正常牙周组织的胶原组成40
二、 牙周病过程中牙龈胶原的改变41
三、 胶原与新附着42
一、 蛋白多糖的结构和分布43
第三节 牙周组织蛋白多糖43
二、 蛋白多糖的相互作用与功能45
三、 不同牙周组织中的蛋白多糖46
四、 蛋白多糖的隆解与牙周病变过程中蛋白多糖的变化47
第四节 牙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48
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种类和生化特性48
二、 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调节51
三、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周病中的作用52
第五节 骨细胞代谢调节与骨吸收55
一、 骨组织的动态变化55
二、 骨吸收过程细胞控制的生化机制56
三、 白细胞介素-1与骨代谢57
四、 前列腺素与骨代谢59
一、 碱性磷酸酶60
第六节 矿化相关蛋白与牙周组织的关系60
二、 I型胶原61
三、 骨钙素61
四、 骨粘边素61
五、 骨桥素62
六、 骨涎蛋白62
第三章 口腔黏腊组织63
第一节 口腔黏腊组织的结构特征63
一、 上皮层63
二、 上皮下层64
三、 基底膜64
第二节 口腔黏膜组织的能源物质代谢64
一、 糖代谢65
二、 脂类代谢67
三、 蛋白质代谢67
第三节 口腔黏膜皮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组织更新70
一、 上皮细胞分裂部位71
二、 上皮细胞循环周期71
三、 上皮更新时间72
四、 上皮细胞周期过程中的生物化学72
五、 上皮细胞周期的调控72
六、 上皮细胞周期异常与口腔黏膜疾病73
第四节 基底腊73
一、 基底膜的组织结构特征73
二、 基底膜的生物化学特征74
三、 基底膜的生物学功能75
四、 基底膜异常与口腔黏膜疾病75
二、 弹力纤维76
一、 胶原纤维76
第五节 口腔黏膜结缔组织76
三、 结缔组织基质77
第四章 牙齿表面沉积物81
第一节 牙菌斑81
一、 牙菌斑的形成和生物化学特性81
二、 牙菌斑内微生物的物质代谢活动93
三、 牙菌斑内的矿物转换123
第二节 牙石126
一、 牙石的化学组成126
二、 牙石的分类和结构127
三、 牙石的形成128
四、 牙石矿化的机制129
五、 牙石的危害性131
第一节 唾液的化学组成132
第五章 唾液132
一、 无机成分133
二、 有机成分136
第二节 唾液的化学作用155
一、 消化和味觉作用156
二、 清洁作用156
三、 缓冲作用156
四、 保护作用157
第三节 唾液在维护口腔生态平衡中的作用157
一、 唾液对口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57
二、 唾啐对细菌在口腔中黏附和定居的影响159
第四节 唾液糖类清除率162
一、 唾液糖类清除率的体外实验163
二、 唾液糖类清除率的体内试验164
一、 不同腺体165
三、 口腔不同部位糖类清除速度差异165
第五节 影响唾啐组成的因素165
二、 唾液流率166
三、 年龄因素167
四、 刺激物的性质167
五、 刺激持续的时间168
六、 血浆成的影响168
七、 唾液采集的时间和方法169
第六节 唾液与口腔常见疾病170
一、 唾液口腔疾病发生的关系170
二、 唾啐生化指标测定的诊断学意义173
第六章 龈沟液175
第一节 龈沟液的形成和定量175
三、 有机成分177
二、 电解质177
第二节 龈沟液的化学组成177
一、 细胞成分177
第三节 龈沟液中的特殊组分及其意义178
一、 胶原酶及其相关分子178
二、 组织蛋白酶样活性酶和中性蛋白酶179
三、 碱性磷酸酶179
四、 β葡萄糖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179
五、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9
六、 乳酸脱氢酶180
七、 溶酶体酶180
八、 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180
九、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81
十、 抗体181
十一、 结缔组织分解产物181
一、 龈沟液的抗菌防御功能182
十二、 龈沟液中的菌斑成分182
第四节 龈沟液的功能182
二、 龈沟液在牙周病变活动性判断中的特殊地位183
第七章 钙磷代谢与生物矿化184
第一节 钙磷代谢184
一、 钙磷的吸收、分布与排泄184
二、 血钙与血磷185
三、 钙、磷的生理功能187
四、 钙磷代谢的调节187
第二节 生物矿化188
一、 生物矿物化的概念及种类188
二、 生物矿化与钙磷代谢的关系188
三、 牙本质与釉质的生物矿化192
二、 氟的吸收、分布和排泄194
一、 氟的理化特性194
第八章 氟与氟化物代谢194
第一节 人体氟代谢194
三、 氟与机体系统疾病196
第二节 口腔氟储库197
一、 唾液氟197
二、 菌斑氟197
三、 牙体硬组织氟198
四、 口腔软组织氟199
第三节 氟的防龋机制199
一、 全身用氟199
二、 局部用氟200
三、 影响菌斑氟作用的因素205
二、 氟对釉质发育的影响206
一、 釉质发育的基本过程和特征206
第四节 氟与釉质发育206
第九章 口腔微量元素211
第一节 人体组织中的微量元素211
一、 微量元素的定义和分类211
二、 微量元素的来源214
三、 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216
四、 微量元素的吸收和排泄218
五、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218
第二节 口腔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218
一、 牙齿硬组织219
二、 唾液220
三、 牙菌斑220
二、 锶221
一、 氟221
第三节 口腔常见微量元素及其作用221
三、 锌222
四、 钼223
五、 硒224
六、 其他微量元素224
第十章 羟磷灰石228
第一节 羟磷灰石的基本概况228
一、 羟磷灰石在人体的分布228
二、 羟磷灰石的人工合成229
第二节 羟磷灰石的理化性质230
一、 羟磷灰石的机械性质230
二、 羟磷灰石的物理性质230
三、 羟磷灰石的化学性质231
二、 羟磷灰石与血液的反应232
第三节 羟磷灰石的生物化学性质232
一、 羟磷灰石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反应232
三、 羟磷灰石与唾液成分的反应233
四、 羟磷灰石与涎石及牙体组织的再矿化233
五、 羟磷灰石与涎石及牙结石的形成233
六、 羟磷灰石对钙磷代谢及硬组织的矿化234
第四节 羟磷灰石与组织细胞的反应235
一、 羟磷灰石与培养细胞的反应235
二、 羟磷灰石与骨组织的反应235
三、 羟磷灰石与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反应236
四、 羟磷灰石与牙髓组织的反应236
五、 羟磷灰石对肿瘤细胞的影响236
第五节 羟磷灰石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236
一、 骨组织替代材料236
二、 牙种植体和牙种值体的表面涂层237
三、 其他牙科材料238
第十一章 口腔生物化学常用分析技术240
第一节 生化实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240
一、 血液240
二、 唾液241
三、 牙菌斑241
四、 龈沟液241
五、 组织样品242
第二节 无机成分的分析242
一、 钙测定243
二、 磷测定244
三、 氟化物测定245
第三节 牙菌斑pH值的测定247
二、 离体测定248
一、 活体测定248
第四节 细菌有机酸的分析249
一、 气相色谱法249
二、 离子色谱法251
第五节 细菌细胞外多糖的测定253
第六节 内霉素的测定255
一、 家兔热源实验法255
二、 鲎实验法255
第七节 细菌酶活性测定257
一、 菌斑α-淀粉酶257
二、 蔗糖酶258
三、 葡萄糖基转移酶260
四、 唾液酸酶261
五、 过氧化物酶262
六、 乳酸脱氢酶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