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334040.jpg)
- 黄龙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10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经络-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体系:还原与诠释2
序篇 经脉学说说什么——尴尬而绕不过去的问题2
第1章 经脉、络脉与营、卫——古代血脉理论的新概念6
第1节 关于血气与血脉的认识6
一、血脉以通为用7
二、行血与行血气8
第2节 经、络、支、别与气血运行“潮汐说”10
一、“经”、“络”、“支”、“别”源于水系11
二、气血运行“潮汐说”12
第3节 “营卫”与气血运行“循环说”15
第4节 “经脉”的多义性18
一、经数之脉18
二、正常脉象20
三、指妇人“月经之脉”21
结语:解结21
第2章 脉、络——“经脉”理论的术语24
第1节 发现联系之脉25
第2节 十二脉的确立与被经脉化和血脉化31
第3节 “脉”、“络”的意义(附:系)32
第4节 联系之脉的描述模式37
模式一:只述“出”处不描线38
模式二:“出”、“入”接续成线39
模式三:同类关联只例举一脉41
模式四:“经”外之脉的描述42
第5节 联系之脉与血脉的离合43
一、血脉以水为喻而经脉以树为喻44
二、血脉理论以气血释百病而经脉理论分部辨形体45
三、始于血脉而不止于血脉47
四、血脉理论对经脉理论的影响49
五、援经脉于血脉连环之中49
结语:解脉49
第3章 扁鹊医学与脉之离合——从诊脉到血脉、经脉理论的创立52
第1节 扁鹊医学的特征53
一、血脉理论与色脉诊55
二、阴阳、藏象学说61
三、针灸诊疗64
第2节 经脉理论与扁鹊脉法的“血缘”66
一、扁鹊脉法67
二、脉口、脉候与“经脉”候71
三、脉死候与经脉绝候75
四、脉候解与经脉学说的诞生78
五、经脉病的治则与取穴81
六、色诊与经脉85
结语:追根86
第4章 “经脉连环”——联系之脉串连的血脉之环88
第1节 实现“经脉连环”的四步89
第一步:标本诊法改为人迎寸口脉法89
第二步:建立经脉内脏表里关联89
第三步:确定脉数、脉长及脉行启动部位91
第四步:添加“人工链环”连二十八脉成一脉93
第2节 “经脉连环”环中套环94
一、十二脉连环95
二、十四脉连环95
三、隐蔽的“侧支循环”95
第3节 “经脉连环”的性质96
第4节 “经脉连环”背后的脉法之力97
第5节 “经脉连环”设计者面对的难题及解题失误101
结语:解链102
第5章 标本与根结似而非——习非胜是终不悟104
第1节 标本乃“十一脉”胚胎105
一、标本的本义107
二、标本之输及其演变107
三、标本与经脉、经穴命名111
四、本输与循经取穴111
五、标本的关系115
第2节 根结为“经脉连环”根基115
第3节 “根溜注入”系气血运行“潮汐说”的产物119
结语:解惑120
第6章 十五络脉的脉络——整合与重生123
第1节 极不相称的临床应用124
第2节 相冲突的文本特征124
第3节 移花接木以应经数126
结语:解蔽130
第7章 奇经之奇——八脉谜网冲脉为纲132
第1节 冲脉133
一、不同的名称133
二、与足少阴脉、足阳明脉、任脉之离合134
三、百变一宗138
四、错综复杂的循行146
五、与肾同源的病候149
第2节 任脉、督脉153
第3节 跷脉、维脉、带脉155
一、跷脉155
二、维脉、带脉157
第4节 八脉与十二经脉的本质区别158
结语:解谜159
第8章 经脉学说的发展——内外因素合力的作用162
第1节 解剖新发现——以足太阳脉、手太阴脉为例165
一、尸体解剖——以足太阳经为例165
二、表面解剖——以手太阴经为例167
第2节 标本诊法的内驱力——以手少阳脉为例169
第3节 “阴阳法则”的无形之力——以手足太阳脉为例173
一、三阴三阳分部的应用174
二、经脉循行描述规范化175
结语:树与支架177
第二篇 理论重构:从结构到内容180
引言:经脉学说怎么说——明事求理180
第1节 “理”如方解“事”如方180
第2节 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182
第9章 理论结构与科学内涵——照“镜子”与过“筛子”185
第1节 结构分析185
第2节 概念与假说191
一、核心概念191
二、基本假设193
第3节 价值判定195
一、科学问题195
二、论证逻辑196
三、科学价值198
结语:从对照中找回迷失的自我206
第10章 重构思路与方案——三步两阶段210
第1节 发现问题211
一、概念术语不统一211
二、理论与经验不对应212
三、病候与循行不同步214
第2节 发现事实215
一、重发现215
二、新发现218
第3节 重构思路220
一、文本结构化思路220
二、理论重构思路220
第4节 重构方案223
一、理论框架重构方案223
二、文本结构化方案226
三、理论重构方案234
第5节 待解决的问题256
一、皮、脉、筋病的诊断与评价256
二、经验的检验257
结语:重构的重心258
第11章 确证与否证——目标与路径的选择259
第1节 古人的实证与选择260
第2节 现代实验研究的问题262
第3节 研究路径选择263
结语:大自然只回答正确的提问271
经脉别论十九条——写在书后的提要272
第一条:经脉乃常脉即经数之脉272
第二条:经数本无定数,脉行亦无定型273
第三条:经脉学说是关于“机体远隔部位纵向关联律”的解释274
第四条:经脉学说只是解释“机体远隔部位纵向关联律”的假说之275
第五条:以经脉解脉候是对“阴阳脉解”旧说的革命277
第六条:扁鹊医学是经脉理论诞生的摇篮277
第七条:“经脉病候”决定“经脉循行”,本输主治决定脉之终始278
第八条:经脉辨症重在部位,循经取穴主取本输279
第九条:“标本”是十一脉的胚胎,“根结”是经脉连环的根基280
第十条:“诊疗一体”研究机体各部关系的三鸟一石281
第十一条:“阴阳法则”促进了经脉循行描述的规范化,也僵化了经脉理论283
第十二条:“经脉连环”成则“经脉之树”倒284
第十三条:“十五络”改编自某种早期版本的经脉学说284
第十四条:“经别”作为“理论补丁”已嵌入经脉之中285
第十五条:百变之冲脉记录了血脉理论的一次革命286
第十六条:《气府论》是腧穴分部的产物287
第十七条:《经脉》篇混乱不堪的根源在于编者三个不该有的疏漏288
第十八条:经脉理论的价值不在于“经脉线”而在于线上关联点289
第十九条:经脉本质、针刺镇痛、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为一脉三歧290
附篇:回到文本:错乱与重拼291
第12章 从误解看理解的路径与境界293
第1节 经脉文本理解示例293
第2节 古典经脉文本误读例298
【例之一】“经脉”的误读——不辨源流298
【例之二】“经脉穴”之误——一叶障目299
【例之三】《脉解》的误解——知识的缺失300
【例之四】任脉之络病候误读——背景与语境的忽略301
第3节 当代经脉文本误读例302
结语:再现问题304
第13章 十二经脉路径——“直”、“支”、“别”、“络”的规则306
第1节 文本重现与重构307
第2节 术语与定义327
结语:剪辑错位327
第14章 十五络脉——于无疑处寻破绽329
第1节 文本重现与重构329
第2节 术语与定义344
结语:关键词的脱失346
第15章 经别——原型与影子348
第1节 文本重现与重构348
一、足太阳、足少阴正别350
二、足少阳、足厥阴正别352
三、足阳明、足太阴正别353
四、手太阳、手少阴正别354
五、手少阳、手厥阴正别355
六、手阳明、手太阴正别356
第2节 术语与定义357
结语:被整合之后的意义359
第16章 气府与气穴——《内经》穴图的重拼与新解361
第1节 《气府论》新解362
第2节 《气穴论》新解366
第3节 热俞与灸寒热病俞新解368
第4节 《内经》时代腧穴总览371
第5节 从脉为气穴所发到穴为脉气所发375
结语:腧穴背后的秘密377
第17章 扁鹊医籍辨佚与拼接379
第1节 从扁鹊《脉法》到王叔和《脉经》380
第2节 谢士泰《删繁方》386
第3节 孙思邈《千金翼方》388
第4节 《素问》、《灵枢》391
第5节 《难经》399
结语:书佚而术存400
后记:面“璧”十年破皮壳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