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绘画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绘画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84984.jpg)
- 邓乔彬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569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349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绘画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从图腾、巫术、原始宗教到儒道相济的时代1
第一节 原始绘画及其创作思想推测1
一 彩陶纹饰的发生和演化1
二 彩陶纹饰的创作思想推测6
三 原始岩画及其创作动因与特点13
第二节 由巫到史的转变20
一 “协于上下,以承天休”20
二 四时五色与九旗之物25
三 兴废之诫29
第三节 肯定与否定——儒家与墨、道、法家对艺术的不同态度33
一 孔子与老、墨35
二 孟、庄之别42
三 荀、韩之异(兼论《乐记》)44
第四节 儒家教化观制约下的绘画理论53
一 绘事后素53
二 山水比德57
三 以意逆志63
四 胸中与眸子67
五 阴阳和畅71
第五节 道家思想与绘画艺术论的滥觞80
一 解衣般礴——道法自然81
二 蝶梦庄周——身与物化86
三 工匠之技——道、艺相通90
四 心斋、坐忘——虚静之境96
五 形骸之外——丑中之美100
六 大象无形——虚实相生105
第二章 楚汉:从信巫重祀到天人合一——“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的时代111
第一节 楚国的巫风、民俗及绘画111
一 楚国的巫风与民俗112
二 楚画遗迹及其创作思想分析117
第二节 汉代宗教思想和社会生活在绘画上的反映127
一 宗教的思想观念与汉代绘画128
二 从汉画看汉人的现实生活情趣134
三 天人合一的艺术世界138
第三节 汉代绘画思想及理论143
一 汉画的艺术表现原则及思想143
二 汉代画论巡礼15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玄、佛继盛,绘画题材与创作思想转变的时代165
第一节 儒学衰退,玄、佛继盛与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关系165
一 儒学衰退与玄、佛继盛166
二 玄学、佛学影响下的绘画题材与思想173
第二节 魏晋鉴戒说及其离异181
一 以曹植为代表的鉴戒说的完善182
二 对鉴戒说的发展和超越188
第三节 顾恺之的画论193
一 玄学影响下的传神论194
二 以形写神说200
三 迁想妙得论205
第四节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209
一 玄学、佛学与山水之趣209
二 宗炳的《画山水序》215
三 王微的《叙画》221
第五节 谢赫《古画品录》与姚最《续画品》226
一 魏晋南北朝绘画批评的发展及批评标准的变化227
二 气韵生动说231
三 骨法用笔及其他241
四 姚最的《续画品》247
第四章 隋唐五代:三教并行,绘画思想全面发展、兴盛的时代25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思想文化对绘画创作的影响253
一 三教合一——隋唐五代绘画的全面发展254
二 从绚丽到平淡——隋唐五代绘画的历史进程260
第二节 与绘画发展相适应的隋唐五代画论266
一 人物画品评标准的确立267
二 有神与写真——隋唐五代对形神关系的认识274
三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280
第三节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285
一 有象因之以立 无形因之以生286
二 神品 妙品 能品 逸品291
第四节 张彦远的画学思想及理论建树294
一 绘画的发生发展论296
二 绘画的功能论301
三 对“六法”的理解和发展305
四 张彦远画论所体现的庄学精神311
第五节 荆浩的《笔法记》(附论《山水诀》和《山水论》)317
一 “六要”评析319
二 似与真 华与实327
三 代去杂欲 君子之风332
四 《山水诀》与《山水论》334
第五章 宋元:人文精神从高扬到移易,绘画思想定向发展的时代339
第一节 宋代的人文精神与绘画思想339
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激起的人文精神340
二 “艺”进乎“德”344
三 “山林者之乐”347
四 绘画的文学化350
第二节 宋元的文化环境与绘画思想353
一 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全盛355
二 理学之兴与画学之言“理”358
三 诗学之盛与画学之言“法”362
四 元代的社会剧变与文人的地位363
五 人文精神的移易与文人画的再兴365
第三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上)368
一 逸格370
二 自然373
三 气韵377
第四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中)380
一 神似380
二 常理与常形386
三 元人论形神389
第五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下)393
一 修养393
二 古意 士气 隶体403
三 书与画408
第六章 宋元:绘画理论全面成熟的时代——宋元主要绘画论著综览413
第一节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413
一 功能论 创作观 发展观414
二 审美趣尚 绘画批评 技法理论421
三 关于“气韵非师”432
第二节 北宋画评、著录类著作的绘画思想437
一 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438
二 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与《五代名画补遗》444
三 董逌的《广川画跋》451
四 《宣和画谱》458
第三节 南宋及元代画史、品评类著作的绘画思想462
一 邓椿的《画继》463
二 汤垕《画鉴》与夏文彦《图绘宝鉴》468
第四节 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476
一 不下堂筵 坐穷泉壑477
二 内外修养481
三 看山水与画山水486
第五节 宋元山水画论的多元化490
一 沈括、米芾《画史》与米友仁的画跋491
二 韩拙的《山水纯全集》498
三 《绘宗十二忌》,黄公望的山水画论及其他504
第六节 宋元人物画论514
一 气貌风韵 不有相类515
二 《广陵散》与“闽人语”518
三 写形不难 写心惟难522
四 见其天 传其神525
第七节 宋元花竹画论(附畜兽)530
一 文人审美情趣在宋元花鸟画创作中的主导作用531
二 以《华光梅谱》为代表的画梅理论537
三 李衎《竹谱》及其他541
第七章 明朝:专制高压到反对束缚——绘画思想由沉寂而再兴的时代551
第一节 从王氏心学对文化专制主义的突破看明代绘画思想流变551
一 从明初的思想禁锢到王李之学对道学的冲击552
二 明代绘画思想的流变及主要特点560
第二节 明前期画论569
一 宋濂的画史观与功能论570
二 王履、王绂的“师造化”论576
三 明初的形神论582
第三节 明中期画论587
一 吴门四家587
二 推尊浙派的李开先《画品》593
三 何良俊“行家”、“利家”说及其他597
四 徐渭的绘画思想602
五 王世贞的发展观与体派论606
第四节 明后期画论(上)611
一 绘画思想的全面发展612
二 高濂 屠隆 顾凝远 陈洪绶620
三 李日华的画论630
四 唐志契的《绘事微言》636
五 恽向论宋元画及逸品、简笔642
第五节 明后期画论(中):董其昌646
一 董其昌倡“南北宗论”的文化背景646
二 理想模式的寻觅与传承关系的描述654
三 “南北宗论”简评663
四 依违于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668
五 逸品、情韵、笔墨及其他675
第六节 明后期画论(下)686
一 陈继儒 赵左 李流芳687
二 沈颢的《画麈》694
第八章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民族矛盾持续不断,统治者恩威兼施,绘画思想激烈变迁的时代707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与画家的生活道路707
一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708
二 清初士人缙绅所遭受的政治压迫712
三 社会剧变中的画家的生活道路716
第二节 感伤与愤怨——明末清初绘画的感情基调720
一 晚明的重情说、愤书说及其在清初的发扬722
二 画家诗词中流露出的感伤、怨愤727
三 以画“摄情”732
第三节 经世观念——明末清初绘画的思想基础741
一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742
二 画家在明末清初的政治活动748
三 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经世思想753
第四节 世俗情趣与表现自我——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新特色760
一 明清之际文人的世俗情趣及其在画中的表现762
二 画中有我——自我意识的表现及表述770
三 笔情墨趣——形式的表现性追求780
第五节 恩威兼施下绘画思想的不同走向791
一 狂狷与中行——清初画家人生及艺事的分流793
二 元笔宋法与乱头粗服——“四王”与“四僧”笔墨、风格的歧异801
第九章 清康熙、雍正朝:绘画理论与学术文化近于同步建设的时代815
第一节 康、雍时期学术、文化与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815
一 康、雍时期的文化建设与学术概况815
二 康、雍时期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820
第二节 龚贤的绘画思想830
一 四要 三品 二派830
二 论修养与实践837
三 师古与出新840
四 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技法论843
第三节 笪重光的《画筌》848
一 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849
二 全局布于心中 异态生于指下852
三 实景清而空景现 真境逼而神境生857
第四节 恽格的《南田画跋》863
一 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864
二 逸品新说869
三 画意 画理 画法 画境874
四 对三朝画家的全面评价883
第五节 石涛的《画语录》890
一 法于何立 立于一画891
二 知乾旋坤转之义 君子借古以开今898
三 画受墨 墨受笔 笔受腕 腕受心906
四 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911
五 乾坤之理与笔墨之法915
第六节 “四王”与吴历924
一 王时敏 王鉴925
二 王翚930
三 王原祁935
四 吴历947
第七节 文人论画、《芥子园画传》、孔衍栻与汪之元952
一 宋荦、朱彝尊的《论画绝句》952
二 屈大均960
三 《芥子园画传》963
四 孔衍栻的《石村画诀》966
五 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969
第十章 清乾隆朝(上):对“盛世”压抑的抗争——“扬州八怪”的绘画思想979
第一节 封建秩序的相对稳定与思想、文学界对专制主义的冲击979
一 乾隆朝所继续的政治高压和思想钳制980
二 人文主义思想的潜行与勃发986
第二节 “扬州八怪”的生存环境与思想基础996
一 扬州画派生成的经济、文化条件998
二 扬州画派的思想共性1004
第三节 从艺术特色透视“八怪”的创作观1013
一 似苏张之捭阖 偭徐黄之遗规——变内敛为狂放1014
二 率汰三笔五笔——变工整为写意1018
三 胡诌五言七言——变闲情雅致为言志寄意1022
四 异趣与歧途之辨1026
第四节 金农的《冬心杂画题记》1031
一 瘦竹 野梅 老马1032
二 不趋时流 不干名誉1036
三 “昔贤遗法”与自我开拓1041
第五节 郑燮的《板桥题画》及其他1046
一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1047
二 竹君子 石大人 三物与四美1052
三 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1057
四 各有灵苗各自探1062
五 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1071
第十一章 清乾隆朝(下):“盛世”中的因循与整合——以山水为主体的画论综览1077
第一节 乾隆时期学术、文艺主潮对画论的影响1077
一 复古思潮与考据之学1078
二 文学的复古意识及其对画论的影响1081
三 考据之学对画论的渗透1085
第二节 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1092
一 禅者传也,道道相传也1093
二 关于“气韵”“用意”与“僻涩求才”1095
三 情景与境界1101
四 较全面的山水画技法理论1105
第三节 费汉源 唐岱 张庚 王昱1113
一 费汉源的《山水画式》1114
二 唐岱的《绘事发微》1116
三 张庚的《浦山论画》1122
四 王昱的《东庄论画》1127
第四节 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1135
一 笔墨之道本乎性情1136
二 摹古与自运1142
三 在人以灵气而成画1147
四 笔机神理凑合 呈其活动之趣1154
五 南北宗论的新见与深化1162
第五节 方薰 范玑 钱泳1167
一 方薰的《山静居画论》1167
二 范玑的《过云庐画论》1176
三 钱泳的《履园画学》1186
第六节 人物、花卉画论及其他1189
一 蒋骥的《传神秘要》、《读画纪闻》1190
二 丁皋的《传真心领》1194
三 邹一桂的《小山画谱》1199
四 查礼的《画梅题跋》1207
五 高秉的《指头画说》1210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古典绘画思想的终结1217
第一节 历史的激变与画论的缓进1217
一 十九世纪社会激变中的经世思想与文学思潮1218
二 反映论在画坛的失落及其原因1223
三 绘画思想在凝滞中的缓进1231
第二节 “盛世”余音——嘉庆画论巡礼1241
一 蒋和的《写竹杂记》和《学画杂论》1242
二 王学浩的《山南论画》1245
三 董棨的《养素居画学钩深》1247
四 钱杜的《松壶画忆》1253
五 邵梅臣的《画耕偶录》1256
第三节 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归纳——论汤贻汾与黄钺1261
一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1262
二 《画筌析览》中的自我体会1265
三 《二十四画品》的美学贡献1269
第四节 勉力发展与深刻反思——论盛大士与李修易1277
一 寄托与性情——《溪山卧游录》的新酒与旧瓶1278
二 气韵、工写、从学及诗与画1284
三 《小蓬莱阁画鉴》对南北宗论的重新评价1288
四 深入反思前人的画论与论画1292
第五节 道咸时期各具面目的画论1296
一 张式的《画谭》1297
二 华琳的《南宗抉秘》1300
三 华冀纶的《画说》1304
四 戴熙的《习苦斋题画》1309
五 李景黄 程庭鹭 谢堃1317
第六节 古典绘画创作论的全面总结1319
一 秦祖永与戴以恒1319
二 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1327
三 松年的《颐园论画》1335
结语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