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振濂谈中国篆刻史 明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振濂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715219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篆刻-美术史-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振濂谈中国篆刻史 明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鼎足而三说程邃1
性不嗜奇的切玉名家江皜臣3
守节出家的篆刻僧丁元公与“三馀堂”印5
“慨然有请缨之想”的书生徐东彦7
印史学家周亮工的创作——略见古雅9
从杭州龙泓洞谈丁良卯的寂寞11
戴本孝——一个被人忽略了的大师级人物13
顾苓的“塔影园派”——“如虫蚀叶”的用刀法15
陶碧——江皜臣切玉的唯一传人17
陷于流俗——从吴山到吴万春19
篆刻家与名流——谈葛潜与朱彝尊的微妙关系21
使刀如笔的沈世和——据说是“文彭传灯”?23
陈瑶典——被遗忘的角色25
独步清初印坛——谈林皋的印风全面27
《敦好堂论印》与吴先声的理论先行29
童昌龄的市俗之气——兼及《史印》的功亏一篑31
“动正用和”——篆刻史上的哲学家张宏牧33
高凤翰的叛逆——畸人乎?天才乎?狂态乎?35
学者型的篆刻家——沈凤38
许容——习气满纸的如皋派首领40
自相矛盾的汪士慎——第一流的技巧却只刻自用印42
从高翔谈扬州篆刻兴盛之由44
王睿章和他的“商品印”46
竹刻·竹琴·竹印与潘西凤的竹缘48
丁敬其人与浙派崛起的原因分析50
从跋扈乡里到潜心铁笔——钦岐53
诸葛祚兄弟的名声兼及铜印刻镌诸问题55
书香世家与流俗时习的奇怪结合——兼谈黄吕与汪启淑的关系57
王玉如刻《澄怀堂印谱》有“奇光熊熊,起而烛天”之效?59
从以名句隽语入印看篆刻审美独立的倾向——兼谈王松的印作61
飞鸿堂中的客人——木讷的周芬与多才多艺63
《西京职官印录》与徐坚的仿汉65
篆刻家俞廷槐——老死户牖与占卜算卦者流67
商贾朱宏晋有“洗竹科松”之雅69
仇垲——诗余为篆刻与专心摹印71
闲谈吴兆杰的“漫”73
有“拂拂仙气”的花榜却作印拘谨75
成绩平平但却有发展潜能的陈渭77
与徐渭青藤书屋为邻——关于金镠79
陈鍊——艺术上的成功与生活上的失败81
名不见经传的印坛高手王谐83
清初印坛“正文字”的不世功臣桂馥85
乔林——如皋派后继的特殊心态87
张燕昌与飞白印89
不苟言笑的张梓与不苟言笑的印风91
鞠履厚的矛盾——极俗与极雅的并存93
不愿老死牖下的董洵——印家的全面才能95
从《篆刻针度》谈到陈克恕的交游98
大师邓石如——引小篆入印与书印一体100
蒋仁尚凝练103
心高气傲的张锡珪105
静穆的巴慰祖与《四香堂摹印》107
痛斥莆田派的林霔“未脱尽莆田派习气”109
浙派成熟的标志——黄易111
项怀述——歙县印家的今昔114
俊逸松秀的奚冈116
多愁善感的诗人与正宗的篆刻家黄景仁119
如皋派后期的功臣——黄学屺121
胡唐——不仅仅是巴慰祖的翻版而已123
“木雁斋”——不是胡唐而是默默无闻的严冠125
陈豫钟——完美的边款艺术127
“不必十分到家”的陈鸿寿129
钱善扬与他的“白圭三复”132
谈谈文鼎与张廷济的交往134
关于郭麐兼及《灵芬馆印存》诸问题136
著述宏富的考据家瞿中溶138
未列名西泠八家的高垲140
张镠——倔强的老姜脾气与地道的浙派风范142
以摹刻碑帖擅长的孔千秋出手不俗144
程式化与随机应变的矛盾——谈赵之琛的浙派印146
杨大受——是赵之谦的先导吗?148
屠倬赵之琛比较谈150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杨澥152
摹刻的老手王应绶——摹碑、摹砚、摹印154
“由丁、黄以溯秦汉”的程庭鹭156
关于《吴让之印谱》引起的大论辩——兼及吴让之其人158
以金文入印的吴咨160
太平天国玉玺162
清代官印满汉文间隔之一例164
从古印谱编纂谈到考证专家翁大年的印风166
钱松——列名西泠八家却独树新帜168
画家偶弄铁笔——谈任熊的白描与篆刻取径171
胸次不高与理解力贫弱——徐三庚之我见173
伟大的赵之谦175
邓石如的忠实追随者——摹印家王尔度178
王石经——要令赵之谦倾倒赞叹180
趋古浪潮中的趋时——孤独的王云182
任颐偶一操刀——从诗书画印观念的成形谈起184
走向古玉印——胡的篆刻与伊秉绶古隶的相似点186
千古一人吴昌硕188
嘉兴唐翰题学吴门派印风——“看云亭”191
取三代吉金之美——谈黄牧甫的光洁挺拔193
附录:中国篆刻年表(明清)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