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
  • 吴汉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84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基本分析1

一、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必要性3

(一)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3

(二)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4

(三)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

二、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基本要求8

(一)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可行性的知识产权战略8

(二)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体系10

(三)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体系14

三、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基本途径与制约因素17

(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基本途径17

(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制约因素19

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现实基础22

(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2

(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现状27

五、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重点内容31

(一)制定全面的知识产权政策和统一的知识产权战略31

(二)统一知识产权执法32

(三)补充和强化我国优势的资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33

(四)强化知识产权限制和反垄断的法律制度33

(五)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34

(六)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建设知识产权文化34

(七)推动知识产权法典化35

第二章 著作权制度的完善36

一、我国著作权制度现状36

(一)我国著作权立法概况36

(二)我国著作权法的实施39

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40

(一)著作权客体种类规定不科学41

(二)著作权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范围过窄41

(三)限制著作权滥用制度尚付阙如43

(四)著作权行政执法容易滥用45

(五)数据库保护制度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47

(六)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无法适应我国软件业的发展50

三、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思路与立法建议51

(一)合理定义作品的含义并合理分类53

(二)完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56

(三)增设强制许可等著作权滥用规制制度60

(四)合理限制著作权行政执法范围61

(五)建立数据库法律保护专门制度62

(六)完善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63

第三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的完善66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国际立法概况66

(一)美国66

(二)欧盟及代表性的欧盟国家69

(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互联网条约”的协调71

(四)世界上其他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立法73

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制定75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的实践需求75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文本分析78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简要述评80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范畴界定83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模式83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87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88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89

(五)《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基本范畴的规定93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联问题94

(一)数字化复制94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98

(三)技术措施102

(四)权利管理电子信息107

(五)有关技术措施的规定及其缺点110

五、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度完善111

第四章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制度的完善118

一、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118

(一)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概况118

(二)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司法情况120

二、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22

(一)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122

(二)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122

三、完善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构建124

(一)立法宗旨124

(二)保护模式125

(三)权利主体126

(四)保护对象126

(五)权利内容及权利的行使127

(六)保护期限130

(七)权利限制130

(八)传承人的法律地位132

(九)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135

第五章 专利制度的完善141

一、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现状141

(一)我国专利法的制定过程141

(二)我国专利法的实施效应143

二、我国专利法存在的问题144

(一)专利法的总则规定中存在的问题145

(二)专利法立法体例存在严重缺陷148

(三)专利实质性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50

(四)程序方面的规定缺点较多153

(五)专利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56

(六)政府在专利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职责规定很少157

(七)缺少专利许可及转让的规定157

(八)忽视专利权垄断与反垄断问题157

三、完善专利法的思路159

(一)完善总则的规定159

(二)理顺专利法的立法体例161

(三)完善专利实质性条件162

(四)细化有关程序性规定162

(五)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163

(六)其他方面的修改164

附:专利法修订建议稿及说明164

第六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的完善182

一、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原因及现状182

(一)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原因182

(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的基本内容184

(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的立法意义和实施效果186

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的不足及其完善190

(一)立法层次不高190

(二)集成电路的定义范围过于狭窄190

(三)对职务布图设计的规定比较狭窄190

(四)对独创性的规定比较概括191

(五)缺乏刑事责任的规定191

(六)关于善意侵权制度的规定不具体192

(七)关于民事赔偿的规定还不完善193

(八)临时措施中缺乏证据保全的规定194

(九)缺乏海关禁令的规定194

(十)行政保护手段尚不完善195

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学者建议修改稿)195

第七章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204

一、我国对植物新品种的法律保护现状204

(一)权利主体204

(二)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205

(三)授予品种权的条件205

(四)育种人的权利205

(五)法律对品种权的限制207

(六)品种权保护期限207

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207

(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形势严峻207

(二)我国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不足209

三、完善植物新品种制度的设想216

(一)行政制度设计上的改革217

(二)法律制度的改进218

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建议稿)220

第八章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231

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231

(一)《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232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232

(三)《刑法》的规定233

(四)其他法律的规定233

二、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不足234

(一)法律规范体系分散234

(二)法律规定的主体范围的局限性234

(三)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的保密问题存在立法空白235

(四)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足235

(五)刑法规定尚不完善236

三、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对策237

(一)制定专门商业秘密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37

(二)《商业秘密法》与配套法律制度的协调238

(三)《商业秘密法》的具体立法构想240

附:商业秘密法(建议稿)243

第九章 商标制度的完善247

一、我国商标制度的现状247

(一)我国商标法律的渊源247

(二)我国商标法的内容和基本原则249

(三)商标权的行政保护255

(四)商标权的司法保护257

(五)企业商标保护现状259

二、我国商标制度存在的问题260

(一)我国商标立法存在问题260

(二)商标执法和司法存在问题261

(三)企业自身保护存在问题263

三、商标制度的完善264

(一)修改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264

(二)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265

(三)明确规定在先权利266

(四)增加商标权限制的规定267

(五)明确商标侵权的前提条件为“有引起混淆的可能”268

(六)完善法定赔偿制度269

(七)增加关于当事人滥用司法措施对被告进行赔偿的规定269

第十章 商号权保护制度的完善271

一、商号权保护现状271

二、我国商号权保护存在的问题272

三、我国商号权保护制度的完善282

(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号法》283

(二)加强对知名商号的法律保护285

(三)制定单独的《商业名称登记条例》288

附:商号法(建议稿)290

第十一章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295

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及现状295

(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简要历史295

(二)商标法框架内的地理标志保护297

(三)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300

二、我国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303

(一)地理标志保护模式混乱303

(二)现行规定与《知识产权协定》不符之处304

(三)我国现行法律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缺漏306

三、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307

(一)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模式307

(二)现有法律资源的整合与地理标志权的重构310

附:地理标志法(建议稿)313

第十二章 特殊标志保护制度及其完善318

一、我国特殊标志保护的现状318

(一)我国特殊标志保护的历史回顾318

(二)我国有关特殊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320

二、我国现行特殊标志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326

(一)现有法律不能完全涵盖全部特殊标志326

(二)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有些规定不合理327

(三)相关部门对于特殊标志保护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327

(四)既有的保护手段有滞后性327

(五)立法层次偏低327

(六)国际奥委会不主张权利人通过诉讼渠道来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328

(七)特殊标志权法律救济规定不完整328

三、我国特殊标志保护立法的完善329

(一)完善特殊标志保护的必要性329

(二)特殊标志保护的立法模式330

(三)完善特殊标志保护的具体方式331

附:特殊标志法(建议稿)333

第十三章 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完善338

一、传统知识的概念与特征338

(一)从权利主体上看,传统知识具有群体性338

(二)从权利客体的控制状态来看,传统知识具有某种公开性339

(三)从权利客体的经济利益来看,传统知识的财产价值尚未得到实现339

二、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40

(一)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用与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340

(二)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变革与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341

三、我国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348

(一)商标制度的完善与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349

(二)专利制度的完善与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350

(三)传统知识保护特别制度的建立与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352

附:传统知识保护法(建议稿)355

第十四章 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378

一、外国知识产权法典化概况378

(一)斯里兰卡知识产权法典概况379

(二)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概况382

(三)菲律宾知识产权法典概况386

(四)越南知识产权法典概况390

二、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的必要性393

(一)外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的原因考察394

(二)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工作所面临的问题396

(三)知识产权法典化的比较优势397

三、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的可行性400

四、知识产权法典结构研究403

(一)是否需要在知识产权法典中设立总则编404

(二)是否有必要设立单独的侵权行为篇409

(三)知识产权法典各分编的编排411

五、知识产权法典总则研究415

(一)国内学者对于知识产权总则内容的意见415

(二)对各位学者意见的评析417

(三)笔者对于知识产权法典总则编的设想418

附:知识产权法典·总则(建议稿)422

第十五章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协调与完善428

一、国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428

(一)美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428

(二)日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429

(三)韩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429

(四)新加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429

(五)法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429

二、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429

三、我国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弊端分析430

(一)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成本过高431

(二)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率较低431

(三)行政执法力度不均,影响了法律的权威431

(四)加剧了知识产权之间的权利冲突431

(五)影响了知识产权国际交流的开展432

四、协调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思路432

第十六章 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完善435

一、中国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体制435

(一)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历史沿革435

(二)知识产权审判出现的新特点439

(三)现有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缺陷440

二、知识产权法院设置比较443

(一)外国知识产权法院设置的经验443

(二)知识产权法院设置的主要模式446

(三)知识产权法院管辖范围比较449

三、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52

(一)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有助于推动司法独立452

(二)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454

(三)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456

(四)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可行性分析458

四、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构模式460

(一)独立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460

(二)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体系模式466

(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模式468

附:“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法院”立法建议稿及其说明469

参考文献4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