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赋格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赋格学新论
  • 陈铭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69226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赋格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赋格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主题的构成1

第一节 主题的个性特征1

第二节 主题的结构组织3

一、单一性主题3

二、对比性主题5

三、独立性结构7

四、方正性结构8

第三节 主题的调式、调性9

一、开始与结束常用的调式音9

二、调性的变换10

第四节 主题中的变化音12

第五节 主题的线条15

一、线条的起伏类型15

二、高点与低点16

三、隐伏线条17

第二章 答题的意义19

第一节 答题在赋格曲结构中的地位19

第二节 传统赋格曲中的答题20

一、属调答题20

二、下属调答题25

第三节 近现代赋格曲中的答题26

一、调性的组合关系27

二、自然调式的交替 28

三、大小调式的转换29

四、主题调式的变形29

第四节 五声音调赋格曲的答题31

一、答题与主题的宫音系统不同31

二、答题与主题属于同一宫音系统33

第三章 对题的作用34

第一节 对题出现的地位34

第二节 对题的写作36

一、对比方面36

二、统一方面38

第三节 对题的类型39

一、固定对题39

二、变奏式对题43

三、自由对题45

第四节 对题的音调素材46

第四章 呈示部的组合49

第一节 呈示部的定义49

第二节 呈示部中声部进入的顺序49

一、二声部赋格曲的呈示部49

二、三声部赋格曲的呈示部50

三、四声部赋格曲的呈示部53

第三节 呈示部的调性55

一、传统大小调体系的赋格曲呈示部中的调性布局55

二、近现代赋格曲呈示部中的调性布局57

第四节 呈示部的补充进入66

一、目的66

二、处理72

第五节 副呈示部72

一、调性布局72

二、表现意义73

三、声部安排76

第五章 间插段的功能77

第一节 间插段的形态77

第二节 间插段的作用78

第三节 间插段的音调素材79

第四节 间插段的织体81

一、模进形式81

二、卡农式模进83

三、转位形式85

四、动机式的模仿形式87

五、自由对位形式88

第五节 间插段的声部数目90

第六节 间插段的调性与和声进行91

第七节 间插段的写作步骤91

一、选择间插段的素材91

二、根据已选定的动机写作间插段92

第六章 中间部的格局100

第一节 传统赋格曲中间部的调性布局100

第二节 中间部中主题进入的顺序103

第三节 中间部的调性布局106

一、欧洲传统赋格曲写作中中间部的调性安排106

二、近现代赋格曲写作中中间部的调性转换108

第四节 五声(或五声性)音调主题的调性处理110

一、主题保持相同的调式与旋律进行而调性不同110

二、调式结构改变,主音不变110

三、调式结构与主音都作改变111

第七章 紧接模仿的特性117

第一节 紧接模仿的概述117

第二节 紧接模仿的处理120

一、音程关系120

二、节拍安排122

三、组合形式123

第三节 紧接模仿出现的部位与作用127

第八章 再现部的回归135

第一节 再现部的含义135

第二节 再现部的调性136

第三节 再现部的织体140

一、主题采取扩大或倒影的形式进入140

二、再现部采取紧接模仿的处理141

三、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体重复141

四、再现部采取紧接模仿与转位对位结合的写法142

五、再现部作动机式的发展143

六、再现部中采用间插段143

第四节 尾声143

第五节 持续音146

第九章 单一主题赋格曲的整体布局153

第一节 特性153

第二节 主题的进入153

第三节 声部结合中的疏密变化158

第四节 调式、调性的重叠160

一、旋律线的重叠161

二、交接式重叠163

第五节 高潮的处理163

一、旋律进行方面164

二、和声应用方面164

三、节奏方面165

第六节 曲式168

一、单一调性的赋格曲168

二、二部曲性的赋格曲171

三、三部曲性的赋格曲175

四、回旋曲性的赋格曲182

五、奏鸣曲性的赋格曲189

第十章 多主题赋格曲192

第一节 多主题结合的特点192

第二节 二重赋格曲193

一、两个主题同时进入193

二、两个主题分别进入196

第三节 三重赋格曲209

第四节 多种变换的多主题赋格曲216

一、调性的安排216

二、织体的形态217

三、速度的变换217

第十一章 声乐赋格曲222

第一节 声乐赋格曲的类型222

第二节 词曲结合的一般特点223

第三节 各部分的处理226

一、呈示部的处理227

二、中间部的处理227

三、再现部的处理231

第四节 声乐赋格曲在创作中的运用231

第十二章 小赋格曲样式258

第一节 小赋格曲的命名258

第二节 结构形态258

第三节 调性安排259

一、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259

二、单一调性为中心的结构形态260

三、音高水平循环式的组合262

四、同宫音系统内的调性安排265

第十三章 赋格段的表现性268

第一节 赋格段的形态268

第二节 赋格段的结构处理270

一、呈示部分270

二、自由发展部分286

第三节 赋格段在乐曲中出现的部位288

一、用于乐曲的开始部分288

二、用于乐曲的发展部分289

三、用于乐曲的再现部分289

第四节 赋格段的作用290

一、扩大曲式结构,推动音乐发展290

二、根据特定的情节来揭示具体的内容291

第十四章 前奏曲与赋格套曲303

第一节 前奏曲305

一、动机循环型305

二、即兴性型态306

三、和弦结构307

四、完整的复调形式309

第二节 赋格曲314

一、五声同宫音系统的调式安排314

二、音高水平循环式的处理315

第三节 前奏曲与赋格曲的关联317

附录:习题333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