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学原理
  • 梁素贞,吕建营主编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8942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政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政治1

一、政治的不同观点1

二、政治的科学定义和本质9

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0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沿革12

一、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12

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与现状17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20

四、政治学的学科特征22

第三节 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27

一、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任务27

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34

第二章 阶级和阶级关系37

第一节 阶级37

一、阶级的含义37

二、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40

三、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42

第二节 阶层44

一、阶级、阶层与利益群体44

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阶层的分析与研究47

三、从社会分层理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51

第三节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53

一、阶级关系与阶层等“非阶级关系”问题53

二、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与区别56

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7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58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60

第三章 政治权力64

第一节 政治权力概述65

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65

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73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77

四、政治权力的基础85

五、政治权力的功能89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运行93

一、政治权力运行的要素93

二、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94

三、政治权力运行的过程96

四、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101

第三节 权力的腐败与制约106

一、权力腐败的实质与根源106

二、政治权力的制约108

第四章 政治关系113

第一节 政治关系的含义与特征113

一、政治关系的含义113

二、政治关系的特征116

三、政治关系的类型119

四、政治关系的系统122

第二节 政治关系的结构126

一、政治关系结构的含义126

二、关于不同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126

三、每个政治主体内部不同部分的关系133

四、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134

第三节 政治关系的历史类型及其变迁135

一、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135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137

三、政治关系的历史变迁141

第五章 政治国家144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145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45

二、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149

三、国家的基本特征156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157

一、国家的含义157

二、国家的权力161

三、国家的职能162

四、构成国家的要素164

五、国家与社会166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169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169

二、奴隶制国家170

三、封建制国家172

四、资本主义国家175

五、社会主义国家192

第六章 国家形式206

第一节 国家形式概述206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206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207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208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208

二、单一制209

三、复合制210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11

第三节 国家的管理形式213

一、国家的管理形式的含义213

二、政体的划分标准215

第四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政体220

一、奴隶制国家的政体220

二、封建制国家的政体224

第五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230

一、君主立宪政体230

二、民主共和政体232

第六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240

一、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共和制240

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主要形式242

第七章 国家机构249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250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征250

二、国家机构体系252

三、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25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255

一、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255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258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263

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273

五、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2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282

一、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28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86

三、当代中国的国家元首288

四、中国的行政机关291

五、当代中国的司法机关294

第八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300

第一节 政党概述300

一、政党的含义300

二、政党的基本特征303

三、政党的产生307

四、政党的分类311

五、政党的作用31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318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318

二、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320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339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339

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341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343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内容、形式和方针347

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50

第九章 政治社团354

第一节 政治社团概述354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354

二、政治社团的特征355

三、政治社团的产生357

第二节 政治社团的类358

一、政治社团的类型35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362

第三节 政治社团的作用363

一、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363

二、政治社团的作用367

三、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的作用369

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371

第十章 政治领袖375

第一节 政治领袖概述375

一、政治领袖的含义375

二、政治领袖的特征377

三、政治领袖的类型378

四、政治领袖的权威类型382

第二节 政治领袖的产生、作用和评价389

一、政治领袖的产生389

二、政治领袖的作用394

三、政治领袖的评价400

第三节 政治领袖的行为与控制402

一、政治领袖的行为特征402

二、政治领袖的行为模式405

三、政治领袖的行为控制407

第四节 政治领袖的素质和修养409

一、政治领袖应具备的素质409

二、政治领袖的修养415

三、政治领袖的政治实践419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政治领袖422

一、第一代领袖群体422

二、第二代领袖群体425

三、第三代领袖群体428

第十一章 政治决策433

第一节 政治决策概述433

一、政治决策的含义433

二、政治决策的特征434

三、政治决策的内容436

四、政治决策的模式439

五、政治决策的实质442

第二节 政治决策的原则和方法443

一、政治决策的原则443

二、政治决策的方法447

三、发挥智囊团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449

第三节 政治决策的过程450

一、政治决策的前提450

二、政治决策的一般程序455

第十二章 政治行为459

第一节 政治行为概述459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459

二、政治行为的特征462

第二节 政治行为的类型466

一、根据行为主体分类466

二、根据行为性质分类470

三、根据行为内容分类473

四、根据行为的活动范围分类475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过程、动因与调节476

一、政治行为的过程476

二、政治行为的动机477

三、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482

四、政治行为的调节485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490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490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490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494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495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功能501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501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507

第三节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510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510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511

三、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512

四、政治社会化的途径514

第十四章 政治发展519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519

一、西方关于政治发展的理论519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527

第二节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536

一、政治现代化的界定536

二、政治现代化的模式537

三、政治现代化的内容和发展趋势538

四、政治现代化的途径542

第三节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549

一、政治稳定的含义549

二、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551

三、促进政治稳定的途径553

第四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556

一、政治革命556

二、政治改革564

后记5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