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篆刻技法入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篆刻技法入门](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31173.jpg)
- 符骥良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ISBN:780725516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9页
- 主题词:篆刻-技法(美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篆刻技法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器材篇1
第一章 印泥1
一 印泥所用之原料及质量标准4
二 油剂、殊料、艾绒三者的相互关系4
三 原料的选择6
四 原料的加工精制10
五 印泥之配合19
六 印泥之收藏和使用21
第二章 印材23
一 印材的种类24
二 石印章之打磨45
第三章 篆刻所用之工具及材料47
一 文房四宝47
二 刻印刀具及用品49
三 钤拓用品53
第四章 印钮58
一 雕钮的工具59
二 雕钮的程序和方法60
第二篇 印文篇63
第一章 篆刻印文源流65
一 春秋战国时期玺印文字65
二 秦汉玺印文字67
三 隋以后的玺印文字72
四 历代印家的篆刻文字80
五 历代印章印文的内容形式84
第二章 印文的运用96
一 印文内容的确定96
二 字体的选择102
第三章 印文的书写109
一 笔法109
二 笔顺111
三 笔意114
第四章 印文笔画的处理116
一 字体形态的变形116
二 笔画的增省119
三 偏旁的挪移121
四 朱白文相间122
第五章 篆刻印文常见弊病126
一 简体字篆写126
二 偏旁点画凑合成字127
三 印文故作盘曲127
四 印文象形化128
第六章 印文可参用的文字130
一 古陶器文字130
二 甲骨文131
三 商周金文132
四 石鼓文133
五 秦诏版文字134
六 钱币、镜铭文字134
七 瓦当文字136
八 汉砖文字138
九 汉吉金文字140
十 汉碑及三国碑刻文字140
十一 古封泥文字141
十二 楷书入印142
第三篇 章法篇143
第一章 历代印章的布局145
一 早期玺印的布局145
二 两周玺印的布局146
三 秦汉魏晋玺印的布局152
四 隋唐以来玺印的布局160
五 著名印家作品的布局164
第二章 篆刻的章法178
一 布排印文178
二 经营虚实181
三 完善整体187
四 合理灵活地运用章法204
第四篇 刻法篇207
第一章 刀法概论207
一 什么是刀法208
二 怎样掌握刀法208
第二章 刻刀的选用210
一 刻刀的选择210
二 执刀的方式211
第三章 刀法介绍213
一 冲刀法213
二 切刀法214
三 双刀法216
四 单刀法217
第四章 用刀琐谈219
一 用刀的轻重缓急219
二 印章的修改221
三 运刀的速度越快越好吗223
四 谈“印外求印”225
第五章 历代玺印用刀简析232
一 古玺印233
二 秦印234
三 汉印235
第六章 明清流派印章239
一 何震240
二 汪关241
三 朱简242
四 程邃243
五 西泠八家244
六 邓石如250
七 吴熙载251
八 徐三庚253
九 赵之谦254
十 胡256
十一 吴昌硕257
十二 黄士陵259
十三 齐白石260
第五篇 款识篇263
第一章 边款技法264
一 边款的刻法264
二 边款的拓法277
第二章 明清名家印跋例话280
一 文彭280
二 何震282
三 苏宣283
四 汪关284
五 丁元公284
六 戴本孝286
七 傅山286
八 程邃286
九 高凤翰287
十 丁敬288
十一 邓石如289
十二 蒋仁292
十三 黄易293
十四 陈豫钟295
十五 陈鸿寿297
十六 赵之琛298
十七 钱松299
十八 吴让之299
十九 赵之谦300
二十 徐三庚301
二十一 吴昌硕302
第三章 近代名家印款305
一 赵时印款305
二 齐白石印款306
三 王福庵印款307
四 邓散木印款308
五 来楚生印款310
第六篇 欣赏篇311
第一章 疏如晨星 密若潭雨——篆刻艺术的章法美314
一 均等占位315
二 增减笔画317
三 空寓龙脉319
四 粗细相生321
五 残破空灵323
第二章 昆刀截玉露泥痕——篆刻艺术的刀法美326
一 切刀美印灯继焰329
二 冲刀美快剑斩蛟329
三 冲切游刃更有余331
第三章 古印有笔尤有墨——篆刻艺术的书法美333
一 朱简草篆开流派334
二 昌硕石鼓成巨擘335
三 石如何处让李冰338
第四章 百般红紫斗芳菲——篆刻艺术的字法美341
一 同体的变化342
二 异体的巧用343
第五章 战国秦汉各代异——篆刻艺术的时代美346
一 战国古玺347
二 秦代玺印350
三 汉代印章351
第六章 一家横割一江山——篆刻艺术的流派美360
一 斑驳强挺之最——浙派361
二 刚健婀娜之最——邓派364
三 挺劲光洁之最——黟山派369
四 高浑苍劲之最——吴昌硕371
第七章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篆刻艺术的意境美375
第八章 浓妆淡抹总相宜——篆刻艺术的款式美380
一 先秦小玺形态万千381
二 一印多面别出心裁385
三 适用款式随需而治388
第九章 神州万象虎龙姿——篆刻艺术的形象美392
一 装饰造型稳中寓变393
二 造型简练妙于传神395
三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397
四 以图射文巧设隐谜400
五 肖形封泥奇丽多趣400
第十章 篆刻边款天地宽——篆刻艺术的边款美402
一 单刀双刀各具其美403
二 短款长跋各有千秋406
三 四体书法尽得风流409
四 图象边款形神兼备411
五 寄情舒情文采风流413
第十一章 龙腾虎跃 千姿百态——篆刻艺术的钮首美416
一 简洁的线条造型417
二 生动的动物形象419
三 别致的私印铜钮420
四 灵活的巧色应用422
五 周密的薄意布局424
第十二章 自然文理属天功——篆刻艺术的材料美426
一 奇妙的肌理427
二 艳丽的色彩428
三 古朴的斑蚀430
结语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