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学史
  • 曾雄生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5461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79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801页
  • 主题词:农学-自然科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1

一、中国农学发展的历程2

二、中国农学的基本内容7

三、中国农学概念的演变16

四、农家和农书23

五、中国农学史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思路30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农学39

第一章 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原始时代的农学知识39

第一节 中国农业的起源39

一、农业起源神话40

二、考古所见的中国史前农业43

第二节 原始农业技术50

一、原始耕作技术50

二、原始动物驯养56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学知识58

第一节 甲骨文、金文中所反映的农业知识59

第二节 《诗经》中的农学知识66

一、《诗经》中所反映的农业经济67

二、《诗经》中所载农具耕作方式68

三、《诗经》中的农时70

四、《诗经》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壤耕作72

五、《诗经》中作物栽培及田间管理74

六、《诗经》中的园艺、畜牧和蚕桑78

七、天命主宰的农学思想80

第三节 《尚书》中的农学内容81

第四节 最早的土壤学著作:《禹贡》84

一、“土”与“壤”85

二、《禹贡》的写作时代86

三、《禹贡》中的土壤学知识87

第五节 最早的农业历书:《夏小正》91

一、农时概念的出现91

二、《夏小正》92

三、《夏小正》中的农业96

第六节 《周礼》关于农业的论述98

一、《周礼》中的农官98

二、五谷、六畜及其分布103

三、谷物种植业(三农稼穑)106

四、畜牧兽医114

五、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120

六、园艺和山林122

七、《周礼》对农学发展的影响124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农学的形成126

第一节 农家和农书的出现127

一、农家的出现127

二、先秦的农书129

第二节 《管子》一书中的农学134

一、管子和管子的思想134

二、《管子》对农时和人力的论述138

三、《管子》中的土壤分类和生态地植物学142

四、《管子》对农具和农业技术的记载147

第三节 孔、孟论农业150

第四节 《吕氏春秋》中的农学157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157

二、《吕氏春秋》中《上农》等四篇的来源和主要内容158

三、《任地》等篇中的农业技术与思想161

四、《吕氏春秋·十二纪》与《礼记·月令》167

五、《吕氏春秋》在中国农学史中的地位169

附录:“却走马以粪”解171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182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农业182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与技术182

一、秦朝的农业及秦汉时期的温室栽培182

二、贾谊和晁错的农业思想185

三、从董仲舒到赵过186

四、推广小麦种植的背景190

五、汉代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鼓励192

第二节 字书中的农学语汇192

一、《尔雅》193

二、《说文解字》195

三、《方言》197

四、《释名》200

五、《急就篇》201

第三节 农业文化交流204

第五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209

第一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农书209

一、汉志和隋志中所记的农家之书209

二、已佚农书简介210

第二节 《氾胜之书》230

一、氾胜之事迹和思想230

二、《氾胜之书》的主要内容232

三、《氾胜之书》在农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245

第三节 《四民月令》246

一、崔寔其人247

二、《四民月令》的内容251

三、《四民月令》的农学特点257

第六章 《齐民要术》260

第一节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260

一、关于贾思勰260

二、关于《齐民要术》的书名264

三、《齐民要术》的内容简介267

第二节 贾思勰的富民思想271

第三节 《齐民要术》对于土壤耕作的论述274

第四节 关于作物栽培的论述280

一、种植制度280

二、种子282

三、播种技术287

四、中耕技术291

五、积雪保墒293

六、病虫害防治294

七、适期收获295

八、稻作技术296

第五节 《齐民要术》中的园艺技术298

一、蔬菜栽培技术298

二、果树和林木栽培技术301

第六节 《齐民要术》中的养蚕和畜牧兽医技术305

一、养蚕305

二、畜牧兽医306

第七节 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317

一、粮食的贮藏与加工317

二、果蔬的加工与保鲜技术322

三、畜禽产品加工324

第八节 《齐民要术》对商业性农业的论述325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329

第七章 农学与社会329

第一节 农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329

第二节 士人对农业的态度332

一、唐代士人的态度333

二、宋代士人的态度335

三、元代士人的态度341

第三节 农书概况343

一、农书种类344

二、农书的特点346

第八章 私人农学传统352

第一节 隐士类农书的兴起353

一、王旻《山居要术》353

二、沈括的农学贡献361

三、林洪《山家清供》364

四、陈翥《桐谱》364

五、汪汝懋《山居四要》366

第二节 《杂说》367

一、《杂说》与《齐民要术》之不同367

二、《杂说》对《齐民要术》的继承和发展370

第三节 《四时纂要》373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373

二、地区性问题376

三、内容及贡献384

第九章 《陈旉农书》388

第一节 陈旉及《陈旉农书》的主要内容388

一、陈旉其人388

二、“西山”之考389

三、《陈旉农书》的内容及版本391

第二节 《陈旉农书》中的农学成就395

一、有关天时的论述396

二、关于土地利用的论述399

三、土壤肥料学说的发展402

四、对稻作技术的论述407

五、六种考408

第十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形成419

第一节 农事机构419

第二节 官修农书的产生423

第三节 劝农文和耕织图425

第十一章 元代的三大农书430

第一节 《农桑辑要》430

一、作者及内容430

二、风土论435

三、有关耕作栽培的论述437

四、蚕桑技术439

五、棉花栽培技术444

六、苎麻栽培技术445

七、流传与影响446

第二节 《王祯农书》448

一、王祯其人和《王祯农书》的成书时间448

二、《王祯农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451

三、有关土地规划利用的论述462

四、对于耕垦的论述465

五、王祯对土壤肥料的论述467

六、《备荒论》和《授时图》470

第三节 《农桑衣食撮要》471

一、鲁明善其人471

二、《农桑衣食撮要》的内容472

三、《农桑衣食撮要》在农学史上的地位476

第四节 元代农学对朝鲜的影响477

第十二章 专业性谱录类著作的农学成就479

第一节 农器及大田作物类谱录479

一、陆龟蒙和《耒耜经》479

二、《禾谱》和《农器谱》483

第二节 谱录类园艺著作491

一、茶叶类493

二、花卉类498

三、果树及林木类507

四、蔬菜类514

五、《糖霜谱》516

六、园艺谱录著作中的生物学知识519

第三节 与动物饲养有关的专业性农书523

一、《司牧安骥集》523

二、《蚕书》527

第四节 备荒、救荒的研究530

一、《救荒活民书》531

二、《田家五行》534

三、农业气象学的进步535

第四编 明清时期的农学542

第十三章 明清农学发展的背景542

第一节 经济与政治对农学发展的影响542

一、土地利用的深入及所面临的问题542

二、新作物的引进与传播546

三、专制主义和重农主义549

四、实学思潮551

第二节 农学家和农书552

一、农学家队伍的构成552

二、明清时期农书概说560

第十四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发展564

第一节 耕织图、棉花图和蚕桑图564

一、耕织图564

二、棉花图565

三、蚕桑图566

第二节 《授时通考》567

一、主要内容567

二、《授时通考》中的农学体系568

第三节 地方官所撰写的农书571

一、《便民图纂》571

二、《宝坻劝农书》573

三、《江南催耕课稻编》575

四、《营田辑要》576

第十五章 地方农学传统的发展578

第一节 江南地方农书579

一、对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总结580

二、《沈氏农书》、《补农书》对于稻麦二熟的论述583

三、《补农书》中的蚕桑技术584

四、张履祥对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585

五、江南的其他农书587

第二节 山东地方农书590

一、《农桑经》591

二、《农圃便览》592

第三节 河北地方农书594

第四节 江西地方农书595

一、《梭山农谱》596

二、《抚郡农产考略》597

第五节 《天工开物》中的农学599

一、《天工开物》的农学内容599

二、水稻栽培技术600

三、油料作物604

四、甘蔗的播种技术605

五、养蚕缫丝技术606

第六节 湖南地方农书607

第七节 四川地方农书608

第八节 关中地方农书610

一、《豳风广义》610

二、《农言著实》612

第九节 山西地方农书615

第十节 江淮地方农书618

第十六章 农学专业化趋势的发展620

第一节 对区种法的探索621

一、明清时期的区种著作621

二、明清时期对于区田法的发展625

第二节 与大田作物相关的专业农书633

第三节 园艺相关的专业农书637

一、园艺通论637

二、观赏植物谱录639

三、果树及林木643

四、蔬菜和野生动植物643

五、茶、药645

第四节 蚕桑著作647

第五节 畜牧兽医著作651

一、明代的马书651

二、清代的畜牧兽医书654

三、鱼书659

第六节 治蝗著作661

第七节 农事名实考订664

一、《本草纲目》中有关农业作物的论述664

二、清代朴学对农事名实的考订667

第十七章 农学理论的深化670

第一节 《农说》中的农学理论670

第二节 杨屾的农业思想674

一、大农业思想674

二、《知本提纲》中的农学理论676

第十八章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683

第一节 徐光启其人683

第二节 关于《农遗杂疏》688

第三节 《农政全书》的内容及贡献691

一、内容及写作特点691

二、《农政全书》对于农业科学的贡献694

三、《农政全书》对于农政的论述704

四、《农政全书》的历史地位716

第十九章 中外农学的交流与融会720

第一节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学对东西方的影响720

一、中国农书在日本的传播720

二、中国传统农学在朝鲜传播723

三、中国传统农学对西方的影响726

第二节 明清时期实验农学的引进与推广730

一、传教士与西方农学的最初传入730

二、洋务运动与西方农学的译介731

三、务农会与《农学报》733

四、《农学丛书》736

第三节 清代农学的问题738

结论和讨论741

附录:古农书出版情况1954~2005年754

参考文献768

后记7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