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 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 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 上
  • 郭贵春,殷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9778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 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导言1

1.技术与工程科学3

2.多元研究路径6

3.本领域研究简史10

4.本手册研究框架13

5.本手册研究议程15

6.本手册汇编与致谢18

第一部分 技术、工程与科学27

导言一27

1.定义的类别27

2.关系的种类28

3.模型的类型29

第1章 定义技术与工程科学31

1.定义的方法32

2.语源学与早期的概念史37

3.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定义44

4.在人文学科中的定义50

5.在社会科学中的定义59

6.结论与启示65

第2章 科学、技术及两者关系77

1.引言77

2.基本方法论问题78

3.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82

4.作为科学终结的技术87

5.实验与科学技术的关系92

6.作为技术的科学97

7.结论102

第3章 社会科学在工程中的角色109

1.理论与方法问题111

2.工程师需要知道什么114

3.社会科学的自主性——以计算机系统设计为例120

4.工程师与设计的社会研究——揭示与社会科学的关系123

5.技术的社会塑造与社会科学塑造127

第4章 工程科学诞生:历史分析137

1.引言137

2.古代、中世纪与近代早期139

3.18、19世纪工程科学的起源147

4.工业研究时代的工程科学:1850—1925年157

5.政府资助研究时代的工程科学:1900—1945年161

6.技术性科学时代的工程科学:1945—2000年166

第5章 工程科学中的一致性与多样性184

1.引言184

2.一致性与多样性——工程科学的特质与发展185

3.方法论的一致性与多样性194

4.工程科学学科中的一致性与多样性206

5.通用技术208

6.结论211

第二部分 人工物的本体论与认识论219

导言二219

第6章 形而上学中的人工物223

1.忽视的根源和拒绝的理由224

2.对存在的依赖227

3.人工物的本质与属性232

4.人工物具有独立于心智的性质吗235

5.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比较242

6.结论243

第7章 人工物功能的哲学理论248

1.引言248

2.人工物功能的现象249

3.人工物功能的理论254

4.人工物功能的评价理论263

第8章 工程中的功能分解与部分论271

1.引言271

2.功能组与功能构成277

3.技术功能的功能描述与哲学解释285

4.功能性部分一整体关系与部分论290

5.功能分解的工程方法296

6.暂定的结论306

第9章 形式本体论中的人工物313

1.引言313

2.形式本体、系统和选择315

3.存在本体中的人工物322

4.DOLCE基本本体论325

5.延伸DOLCE到人工物330

6.人工物的建模332

7.超越基础342

8.结论347

第10章 技术知识的本性351

1.从应用科学到认识解放351

2.对比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355

3.工具主义者的异议361

4.技术知识的分类标准363

5.双重划界问题369

6.技术知识的隐性372

7.社会怀疑论376

8.规范的知识380

9.过时的解放主义385

10.积极行动与未来展望387

11.技术和知识的本质388

12.技术知识的基础389

第11章 隐性知识与工程设计396

1.引言396

2.隐性知识:从边缘到主流398

3.隐性知识的选择性观点404

4.结论与综合415

第12章 实践推理与工程427

1.引言427

2.工具主义430

3.一致性446

4.规范论450

5.设计453

6.结论456

第三部分 工程设计哲学463

导言三463

第13章 从历史角度思考设计467

1.引言467

2.传统设计方法与设计教育的兴起473

3.调查策略与设计科学477

4.设计方法论与批判意识486

5.设计方法运动490

6.设计方法、方法论、原理与因果关系505

第14章 设计实践类型论517

1.引言517

2.类型学519

3.设计问题中的问题524

4.设计思维模式531

5.设计者的类型:设计专长541

6.设计语境的类型544

7.结论:走向设计实践的多亲本类型学548

第15章 客户需求向技术规范的转换553

1.引言553

2.产品开发中客户角色的转换556

3.使用者与设计者对技术人工物描述的差异559

4.对人工物性质的认识561

5.使用者需求向物理特征的转换563

6.转换方法564

7.方法论反思566

8.材料和软件与作为应用领域的人工物571

9.客户群问题572

10.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性573

11.术语“转译”的歧义575

第16章 工程设计的基本问题578

1.引言578

2.工程设计与科学581

3.工程设计的本质585

4.工程设计:从功能到结构589

5.手段一目的推理592

6.工程设计中的阶段模型595

7.设计规划而非物质实体596

8.技术设计598

9.复杂性与传统设计范式602

第17章 工程设计中功能的计算表示611

1.功能与行为612

2.设计功能614

3.计算功能616

4.概要631

5.结论632

第18章 设计中的理性636

1.引言636

2.工程设计637

3.理性标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639

4.理性诸方面643

5.理性的工具概念650

6.工程设计实践中的理性655

7.作为社会过程的设计663

第19章 社会一技术系统的设计673

1.引言673

2.社会一技术系统设计的研究范围675

3.社会一技术系统设计的框架680

4.规范基础、设计目标及其实施689

5.结论697

第四部分 工程科学中的模型化问题709

导言四709

第20章 模型的概念:历史回顾714

1.引言714

2.“模型”一词的起源716

3.模型719

4.作为设计步骤之一的模型721

5.设计者的现代工具724

6.关于世界的模型727

7.从教学模型到数学模型735

8.结论742

第21章 功能模型化和数学模型:语义学分析752

1.关于语义学753

2.三个现实案例757

3.解释性模型化与功能性模型化760

4.图示或文本763

5.原词和解释766

6.真理及其替代物770

7.语义学模型773

8.理论附着于系统776

9.同构性与相似性778

第22章 工程科学中的认知工具:模型784

1.引言784

2.科学哲学中的科学模型:从表征到认知工具787

3.科学模型的发展和认识论应用:卡诺热机模型案例795

4.走向扩展的模型概念815

第23章 交叉学科工程中基于模型的推理820

1.引言820

2.组织工程实验室:“血管构造模型系统”823

3.神经工程实验室:“物化培养皿模型系统”832

4.基于模型的推理844

5.结论852

第24章 工程科学中的标度模型化:以弗劳德为例855

1.引言855

2.标度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857

3.基于物理相似性的标度模型化867

4.基于标度模型的知识生产878

5.结论与后续研究894

第25章 相似性与量纲分析900

1.简介与综述900

2.数量、单位与量纲906

3.无量纲量916

4.无量纲参数与物理系统917

5.白金汉定理920

6.“某些方面”相似、完全相似与部分相似923

第26章 测量理论与工程927

1.引言927

2.有限等距测量模型935

3.广延测量的扩展和近似944

4.误差的定性概率分布952

5.结论960

第27章 技术解释965

1.引言965

2.关联性966

3.技术解释与科学解释967

4.问题与内部受众和外部受众970

5.术语972

6.系统972

7.社会性978

8.对失败的解释980

9.结论与反思982

第五部分 技术与工程中的规范和价值989

导言五989

第28章 技术因何具有内在规范性994

1.引言994

2.技术995

3.规范性1001

4.技术为何具有内在规范性1004

5.结论1025

第29章 人工物和规范性1031

1.引言:人工物、人工物功能及其规范性维度1031

2.规范性的概念1035

3.作为规范性陈述的价值陈述1039

4.作为规范性陈述的功能和故障陈述1044

5.关于人工物应该做什么的理解1051

6.技术人工物的超越:一般功能项的规范性1054

7.人工物的非工具价值1057

8.结论与思考1059

第30章 工程实践中的职业标准1064

1.引言1064

2.公共道德1066

3.伦理法则1068

4.技术法则和标准1070

5.公认的工程实践标准和审慎标准1072

6.创新和职业标准1076

7.监管人员的行为约束1077

8.设计1080

9.实践标准的范围1082

第31章 工程设计中的价值1087

1.引言1087

2.价值1088

3.技术和价值1093

4.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价值1100

5.工程设计中价值冲突的处理:优化设计1104

6.工业设计中价值权衡的非优化方法1110

7.结论1119

第32章 效率的概念:历史分析1124

1.引言1124

2.效率的范畴1125

3.效率的历史背景:持久的细微差别1129

4.效率:当代的重要特征1135

5.效率在工程中的设计价值1139

6.效率的评论1141

7.结论1144

第33章 技术与工程设计中的审美价值1151

1.引言1151

2.设计大型对象:城市景观规划和建筑1154

3.设计小型对象:化学1164

4.设计虚拟对象:软件工程1173

5.结论1183

第34章 技术中的风险与安全1191

1.引言1191

2.关键术语的定义1191

3.安全工程1199

4.风险分析1206

5.风险伦理1215

第35章 技术评价:概念与方法1230

1.引言1230

2.技术评价:概述1231

3.技术评价的规范性与价值问题1250

4.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挑战1269

第36章 历史视角下的伦理与技术的互动1279

1.前现代的伦理与工艺1280

2.现代伦理与技术1284

3.技术伦理观:三个流派1288

4.伦理塑造技术1303

5.技术塑造伦理1317

6.结论:伦理与技术互动1322

第六部分 工程学科中的哲学问题1335

导言六1335

第37章 建筑哲学1339

1.引言1339

2.哲学思想与世界观1345

3.伦理1362

4.美学1375

5.建筑实践中阐释的哲学立场1386

6.结论1399

第38章 农业技术哲学1410

1.贯穿哲学史的农业1411

2.土地变更的政治经济学1413

3.绿色革命1415

4.绿色革命的讨论1417

5.生物工程与基因改良1419

6.现代有机农业1421

7.有机农业的创始人1423

8.结论1426

第39章 医学技术哲学1431

1.引言1431

2.诊断技术1433

3.治疗技术1438

4.增强技术1444

5.使能技术1448

6.医学中技术的一般影响1450

第40章 生物技术哲学1464

1.引言:定义与区分1464

2.生命的“信息化”1470

3.认识论问题与本体论问题1477

4.伦理、规章与管理1500

第41章 计算与信息技术哲学1517

1.引言1518

2.计算哲学1522

3.计算机科学哲学1530

4.人工智能哲学1544

5.互联网与新媒体哲学1558

6.计算机与信息伦理1577

索引1607

后记1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