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张培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75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力衰竭概论1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诊治概述1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优势1

二、中医治疗心衰劣势2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趋势3

第二节 心血管解剖4

一、心血管的中医学认识4

二、心血管的西医学认识5

第三节 心血管的生理基础9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9

二、血液循环12

三、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13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18

一、正常心脏做功的生理机制18

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21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3

一、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23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24

三、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25

四、内皮功能失调26

五、炎性反应27

六、心室重构28

七、心力衰竭的其他相关机制30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32

一、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因32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33

三、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42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45

第一节 呼吸困难45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机制45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46

三、鉴别诊断46

第二节 疲劳乏力47

一、疲劳乏力的机制47

二、疲劳乏力的特点48

三、鉴别诊断48

第三节 水肿48

一、心源性水肿的机制49

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49

三、鉴别诊断50

第四节 心悸51

一、心悸的机制51

二、心悸的诊断52

三、鉴别诊断53

第五节 咳嗽咳痰53

一、咳嗽咳痰的机制53

二、咳嗽咳痰的诊断54

三、鉴别诊断55

第三章 心力衰竭常用临床检查方法56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生化标记物56

一、心肌负荷标记物56

二、神经激素类58

三、组织标记物59

四、胶原合成的标志物60

五、代谢异常标志物62

六、炎症细胞因子63

七、其他新的预测评价心衰的标记物64

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评估中的应用64

一、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衰患者的指标及其预后价值65

二、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66

三、超声心动图对心衰治疗的指导作用67

四、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心衰中的应用69

第三节 磁共振技术在心力衰竭评价中的应用70

一、磁共振技术在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70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评估与临床应用72

第四节 心电图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76

一、心电图用于心力衰竭诊断的价值76

二、ECG用于指导和评价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76

第五节 放射诊断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77

一、胸部X线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78

二、胸部CT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78

三、冠状动脉CTA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80

四、冠脉造影术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81

五、放射性核素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82

第六节 右心导管术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84

一、压力以及压力曲线的分析86

二、血氧含量及分析88

三、计算心排血量88

四、分流量计算88

五、肺循环阻力计算及意义89

六、右心室做功计算89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临床和治疗评估90

一、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评估90

二、心力衰竭治疗评估96

第五章 心力衰竭的分类98

一、根据心脏的受损部位分类98

二、根据发病的速度分类98

三、根据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99

四、根据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分类99

五、根据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99

六、按症状有无分类99

第六章 心力衰竭治法概述101

第一节 心力衰竭中医治法概述101

第二节 心力衰竭西医学治法概述104

第七章 急性心力衰竭中西医治疗106

第一节 急性左心衰竭的西医学诊治106

一、病因106

二、临床表现107

三、实验室及器械检查108

四、诊断依据108

五、鉴别诊断108

六、急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学救治109

附:急性心力衰竭抢救程序113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114

一、中医病因病机114

二、鉴别诊断114

三、辨证论治115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调护117

第八章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治疗120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学治疗120

一、一般治疗120

二、药物治疗120

三、非药物治疗123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123

一、中医病因病机123

二、辨证分型124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调护125

一、积极控制患者的危险因素125

二、适当使用改善心脏重塑的药物125

三、已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患者的注意事项125

第九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126

第一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病因126

一、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126

二、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学病因及机制127

第二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129

第三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129

一、一般治疗130

二、药物治疗130

三、非药物治疗131

四、中医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134

第十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136

第一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学诊治136

一、DHF的定义和发病率136

二、DHF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机制137

三、DHF的诊断技术138

四、DHF的诊断标准139

五、DHF的治疗140

第二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学诊治141

一、病因病机142

二、辨证分型143

三、治则治法143

第十一章 名老中医心力衰竭诊治经验145

一、邓铁涛大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45

二、路志正大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47

三、颜德馨大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48

四、郭子光大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50

五、张琪大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50

六、周仲瑛教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52

七、张培影教授诊治心力衰竭心法153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治疗进展156

一、病因病机156

二、辨证论治157

三、问题与展望159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161

第一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161

一、工作原理161

二、应用范围及时机162

三、参数选择(以AUTOCAT2型机为例)163

四、监测与护理163

第二节 血液净化技术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164

一、工作原理165

二、应用范围167

三、血液净化方式的合理选择170

四、血液净化抗凝方案及并发症170

第三节 机械辅助通气在心力衰竭中治疗的作用171

一、工作原理172

二、应用范围172

三、监测及注意事项172

第四节 心室辅助装置在心力衰竭中治疗的作用173

一、工作原理174

二、安装心室辅助装置的适应证174

三、安装心脏辅助装置的禁忌证175

四、心室辅助装置的选择175

五、安装心室辅助装置的并发症176

第十四章 心室重构的中西医防治进展177

第一节 心室重构的西医学防治进展177

一、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77

二、β受体阻滞剂178

三、他汀类药物178

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178

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179

第二节 心室重构的中医防治进展179

一、单味药防治心室重构的进展179

二、专方使用进展182

三、中药注射剂使用进展182

四、温阳活血法与心室重构183

第十五章 利尿剂抵抗的机制及中西医处理策略184

一、利尿剂抵抗的机制184

二、利尿剂抵抗西医学处理策略185

三、利尿剂抵抗中医学处理策略190

第十六章 常用中药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192

一、辨证治疗192

二、专方专药治疗193

三、中成药194

四、单味药195

第十七章 抗心力衰竭常用方剂研究进展198

第一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古方198

一、治疗心力衰竭水肿的常用方剂198

二、治疗心力衰竭咳喘的常用方剂199

三、治疗心力衰竭怔忡心悸的常用方剂200

第二节 治疗心力衰竭现代方剂研究201

一、中药基本方汤剂加减治疗201

二、中药复方成药202

三、中药复方针剂202

第十八章 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调护204

第一节 未病先防204

第二节 既病防变20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调护206

一、情志调摄207

二、饮食调摄207

三、减少诱因207

四、适当运动208

五、坚持用药,自身监测208

六、定期复查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