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论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937102.jpg)
- 宋素琴,吴映萍,赖美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1331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文化嬗变的历史轨迹1
一、文化嬗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
二、文化寻根:中西文化的源远流长7
三、文化形态:中西社会结构对文化创生流变的抉择11
四、文化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命运相连14
五、文化价值:中西文化的厚重积累18
六、文化契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22
第二章 扬弃与创新——文化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28
一、文化29
(一)文化的概念30
(二)文化的结构33
(三)文化的功能与作用38
二、不同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41
(一)文化的总体特征41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42
(三)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49
(四)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形态54
(五)西方文化对于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育所产生的作用57
第三章 溯本与追源——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探源60
一、传统文化的拓展与现代化的契合61
(一)传统与现代化的统一61
(二)文化传统的承袭与传统文化的凝聚62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倾向65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溯源68
(一)中西文化交流溯源68
(二)中西文化比较溯源71
(三)中西文化比较的真正兴起72
三、文化建设与中国的现代化74
(一)文化的变异与渗透74
(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77
四、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的意义和方法79
(一)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的意义79
(二)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法83
第四章 寻根与探索——中西文化的源流87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征87
(一)中华文化产生和形成的自然基础88
(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92
(三)禅让与世袭的演变——尧、舜、禹的传说97
(四)中国文化的萌芽和特征99
二、西方文明的源流105
(一)西方文化产生和形成的自然基础106
(二)泛希腊时期——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的继承112
(三)希腊罗马文化诸特点114
三、中西文化起源特点之比较119
(一)古希腊:由血缘政治转变为地缘政治的典型119
(二)“故土难离,叶落归根”——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贯的心理定势120
(三)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点和作用121
第五章 礼治与法治——中西早期社会政治结构的异同123
一、以家族宗法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与儒学的政治伦理123
(一)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家天下”宗主统治124
(二)德主刑辅的儒学礼治伦理130
二、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城邦与公民民主政治137
(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137
(二)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142
三、中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特点之比较147
(一)重法权与重人伦的差异147
(二)重人的理智与重道德修养的分野149
(三)重个体本位与重整体精神的迥异150
第六章 滞缓与繁盛——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停滞与中国唐宋文化的兴盛152
一、中世纪欧洲文化的衰落152
(一)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153
(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154
二、唐宋时期中国文化的辉煌159
(一)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60
(二)发达的科学文化成就162
(三)文学艺术成就群星荟萃168
三、中西文学成就之比较181
(一)中西方文学的同一性181
(二)中西方文学的差异性183
第七章 复兴与沉暮——欧洲文艺复兴的巨澜与中国学术文化的微波187
一、欧洲文艺复兴的巨澜187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演进和发展188
(二)文艺复兴的崛起193
二、16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萌生206
(一)中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206
(二)明清时期中国学术文化的催新与沉暮214
三、欧洲文艺复兴与明末清初思想解放之比较227
第八章 碰撞与融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特殊历程231
一、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结局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231
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三个时期240
(一)物质文化层面为主体的交流与碰撞时期(1840~1894年)240
(二)制度文化层面为主体的交流与碰撞时期(1895~1911年)244
(三)心理文化层面为主体的交流与碰撞、冲突与抉择时期(1912~1919年)249
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冲突与抉择的特点251
(一)特殊的文化交流背景252
(二)特殊的文化取舍过程258
(三)特殊的文化融合成果261
主要参考文献264
后记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