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产党员必备哲学修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产党员必备哲学修养](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920330.jpg)
- 王伟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26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共产党员必备哲学修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共产党员要学点哲学1
第一节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学哲学2
第二节 共产党员要学怎样的哲学6
第三节 共产党员如何学哲学、用哲学11
第一章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论15
第一节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16
一、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6
二、哲学上的基本派别18
三、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20
第二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23
一、世界是物质的23
二、物质是运动的24
三、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25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26
第三节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28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8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0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31
四、意识是社会意识32
五、意识具有能动作用35
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37
第四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9
一、自然观问题的重新提出39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41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3
第二章 照辩证法办事——辩证法47
第一节 用辩证法看问题48
一、揭示事物最普遍规律的科学48
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50
三、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52
四、事物往往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变化的54
五、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发展的55
第二节 学会矛盾分析方法56
一、矛盾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56
二、具体地分析具体的矛盾57
三、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59
四、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60
五、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61
六、矛盾的共性与个性62
第三节 把握适度原则63
一、既要认识事物的量与质,更要研究事物的度64
二、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促进事物质的飞跃66
三、把握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67
四、要研究质量互变的特殊性69
第四节 新事物终究战胜旧事物70
一、坚持辩证的否定观70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72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3
四、要研究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75
第五节 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76
一、用整体观认识问题77
二、以结构观点观察系统78
三、从层次性出发分析事物80
四、凭开放的眼光看世界81
第六节 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83
一、反对形式主义83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84
三、善于认识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85
四、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88
五、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89
第三章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认识论93
第一节 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94
一、实践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94
二、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97
三、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99
四、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01
第二节 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103
一、人类认识的个别与一般103
二、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105
三、由认识一般再到认识个别107
四、认识个别与认识一般相结合108
第三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10
一、一切真知灼见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110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12
三、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113
四、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化为群众行动114
五、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以获取正确的认识116
第四节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118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简明概括118
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120
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122
第五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24
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125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128
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129
第四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唯物史观133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功绩134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条件134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135
三、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137
第二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40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140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142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44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146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46
二、社会基本矛盾各方面相互作用148
三、人类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必然性151
第四节 阶级斗争直接推动阶级社会发展153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实质及作用153
二、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156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58
第五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160
一、历史活动中的个人和群众16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162
三、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64
第六节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166
一、利益的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167
二、利益矛盾决定并影响社会历史进程168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170
第五章 人的精神家园——价值论175
第一节 价值与评价176
一、价值及其特点176
二、价值评价及其合理性179
第二节 价值活动及其原则183
一、价值活动与代价183
二、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187
第三节 价值观及其意识形态性189
一、价值观及其功能189
二、价值观的根据与意识形态性192
第四节 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言行195
一、立足多样化,弘扬主旋律195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198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3
第六章 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人生观205
第一节 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开关206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206
二、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208
三、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210
四、人生观的主要内容2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215
一、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215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216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美好的人生追求219
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223
第三节 正确看待种种人生问题226
一、马克思主义金钱观227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231
三、马克思主义事业观235
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237
后记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