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909780.jpg)
- 孙正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现代出版社
- ISBN:978751434301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01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世界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1
一、马克思的哲学观1
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9
(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9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11
(三)马克思学说的“哲学性”与“科学性”16
三、解放的旨趣、道路和尺度24
(一)解放的旨趣:理想之维的承诺24
(二)解放的历程:现实道路的探索26
(三)解放的尺度:反观历史的根据28
四、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30
(一)实事求是:变革脱离实际的世界观30
(二)与时俱进:变革禁锢思想的思想前提35
(三)开拓进取:变革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40
第二章 从“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44
一、理性批判与“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44
二、资本批判与“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48
(一)时代精神的变革与哲学使命的跃迁:两个“消解”与两种“归还”48
(二)“消解”人对“物的依赖性”:历史的视野与“归还”的实现53
三、“现实的历史”与《资本论》的存在论60
(一)经济范畴与现实的存在60
(二)商品的二重性与人的存在的二重性64
(三)货币的等价性与人对物的依赖性67
(四)资本的逻辑与现实的历史69
(五)解放的旨趣与解放的道路73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本论》76
(一)《资本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76
(二)《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88
(三)《资本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94
五、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103
(一)现代化与现代化问题103
(二)现代化与现代科技革命104
(三)现代化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106
(四)现代化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107
六、现代性与当代社会思潮109
(一)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109
(二)对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自觉112
(三)对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115
第三章 从“历史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120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120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120
(二)作为“新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123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127
二、历史的解释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131
(一)世界观及其解释原则131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133
(三)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136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139
(一)探析恩格斯的“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140
(二)探析马克思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145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理论内涵149
四、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客观规律157
五、“活化老问题”与“深化新问题”159
(一)用新问题“活化”老问题160
(二)用老问题“深化”新问题163
第四章 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167
一、黑格尔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167
二、马克思的“批判本性”的辩证法182
三、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188
(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189
(二)自发形态的辩证法与自觉形态的辩证法193
(三)辩证法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98
(四)辩证法与自然科学202
四、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210
(一)为什么辩证法是逻辑学?211
(二)为什么辩证法是认识论?218
(三)怎样理解《资本论》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224
(四)以“三者一致”的理论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230
五、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239
(一)实事求是:《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宗旨239
(二)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性质241
(三)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内容244
(四)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渊源246
(五)实践智慧的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的真实意义248
六、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250
七、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257
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课题272
(一)反思当代辩证法理论的生活基础272
(二)把握当代辩证法理论的总体特征276
(三)探索当代辩证法理论的主要内容279
第五章 从“直观反映论”到“能动反映论”283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的实践观283
二、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291
(一)认识内容的二重性292
(二)认识形式的二重性293
三、认识的表象和思想的矛盾297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297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301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309
四、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317
五、真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323
六、实践基础的内在矛盾327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327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331
七、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339
(一)理论的三重内涵及其功能339
(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342
八、“实事求是”的哲学理念344
第六章 从“表达时代精神”到“塑造时代精神”355
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355
(一)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学355
(二)作为概念批判史的形而上学358
(三)形而上学历险中的后形而上学362
二、寻找意义的哲学367
(一)反思现代哲学的自我理解367
(二)“有意义”的“生活世界”369
(三)“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370
(四)寻找“意义”的理论方式373
(五)时代精神的“精华”377
三、表征时代精神的哲学379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379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380
四、人的历史形态与马克思的时代观385
五、塑造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89
六、辩证法的精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辩证法392
(一)“自相矛盾”的精神家园392
(二)“自己构成自己”的精神家园396
(三)“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家园401
七、塑造“文明的活的灵魂”403
(一)增强问题意识和理论自觉403
(二)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思维404
(三)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405
第七章 从“解读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407
一、现代中国的哲学观论争407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416
(一)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417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419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422
三、对作为“范式”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检视与反省425
(一)哲学教科书的“叙述体系”即“显性逻辑”425
(二)哲学教科书的“隐性逻辑”中的“哲学观”问题427
(三)哲学教科书“隐性逻辑”中的“哲学基本问题”428
(四)哲学教科书“隐性逻辑”中的背景、视野与思路431
(五)哲学教科书诠释“世界观”的“知识论立场”434
四、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437
(一)新世界与新哲学437
(二)核心主题与核心命题440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442
(四)重新解读与重新领悟444
五、从“实践的观点”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448
(一)“从实践的观点看”哲学原理教科书448
(二)“从实践的观点看”哲学基本问题455
六、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若干问题458
(一)“贴近”问题459
(二)“讲理”问题460
(三)理论难点问题462
第八章 从“转识成智”到“掌握群众”465
一、作为“学说”、“学术”和“学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465
二、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468
三、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477
(一)哲学观:人类文明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477
(二)世界观: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480
(三)本体:规范和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和标准484
(四)反思:批判和重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和标准489
(五)表征: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492
四、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式496
(一)时代精神主题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聚焦点496
(二)现实存在间距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性497
(三)流行观念陌生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498
(四)基本理念概念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力量500
五、注重“三个积累”和践行“四个真字”501
六、构建“精神家园”与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503
(一)理论的特性与功能503
(二)理论的自觉与自信505
(三)精神家园的理论支撑511
主要参考文献513
后记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