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 全国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534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与学科演进1

二、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的逻辑体系6

三、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0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般特点13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13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13

二、科学的基本特征15

三、科学的分类18

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1

一、技术与技术体系21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24

三、技术的基本分类25

第三节 工程的含义和特征29

一、工程的基本含义29

二、工程的基本特征30

三、工程的基本分类32

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34

一、科学的本质是发现34

二、技术的灵魂是发明35

三、工程的核心是建造36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历史及发展趋势39

第一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39

一、20世纪以前的科学发展39

二、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46

三、现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47

第二节 技术的历史发展49

一、20世纪以前的技术发展50

二、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兴起55

第三节 工程的历史发展59

一、20世纪以前的工程发展59

二、现代工程的产生与发展61

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63

一、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63

二、现代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66

三、现代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67

四、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70

第三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基本理论73

第一节 自然存在观73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73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76

三、自然界的层次结构81

第二节 自然演化观84

一、自然界演化的图景84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88

三、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90

第三节 自然人化观93

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93

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94

三、现代科技工程造就了庞大的人工自然96

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97

第四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02

第一节 自然生态观102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102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104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106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111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11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113

第三节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15

一、绿色技术115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18

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122

第一节 创新概念与创新类型122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122

二、创新的类型125

三、创新活动的特点1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133

一、科学技术、社会需求与创新133

二、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136

三、工程实践与工程创新141

第三节 企业的创新战略与管理144

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144

二、企业的创新战略145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147

第六章 自主创新与中国创新体系建设150

第一节 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150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结构150

二、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55

第二节 中国创新体系的演变及其问题15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创新体系159

二、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创新体系163

三、目前中国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67

第三节 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169

一、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169

二、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171

三、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175

第七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179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179

一、现代科学方法论及其形成179

二、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180

第二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181

一、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181

二、科学问题及其来源183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185

四、科研选题的步骤187

第三节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189

一、科学事实及其性质189

二、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190

三、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193

四、获取科学事实的认识论问题194

第四节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196

一、科学抽象及其基本步骤196

二、比较与分类方法197

三、类比与移植方法198

四、分析与综合方法200

五、归纳与演绎方法201

第五节 科学研究的非逻辑思维方法202

一、非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202

二、直觉与灵感203

三、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203

四、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204

第八章 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207

第一节 工程技术的研究过程207

一、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207

二、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特点与选择原则210

第二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预测评估方法212

一、工程技术研究的预测方法212

二、工程技术研究的评估方法216

第三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发明创造方法220

一、工程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220

二、技术原理构思的常见类型221

三、常用的发明创造技法223

四、利用专利文献的发明创造224

第四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设计试验方法226

一、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226

二、工程技术的试验方法229

第五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系统方法231

一、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231

二、常用的系统科学方法233

三、系统工程及其方法235

第九章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及其社会特征240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含义与社会角色240

一、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含义240

二、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社会角色24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组织结构、体制目标与社会规范249

一、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组织结构249

二、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体制目标与社会规范255

第十章 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与社会责任261

第一节 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及基本原则261

一、伦理规范及其特征261

二、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原则263

第二节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266

一、工程师的社会责任267

二、影响工程师责任行为的原因270

第三节 工程技术共同体的越轨问题271

一、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定义271

二、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表现形式272

三、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原因277

四、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控制279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28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83

一、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284

二、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287

第二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工程的影响289

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290

二、政治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291

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292

四、文化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293

五、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294

第三节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发展295

一、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机制295

二、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转型297

三、科学、技术、工程与中国现代化300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303

第一节 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303

一、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基本倾向303

二、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的主要流派308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体系316

一、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重要性316

二、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318

三、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过程和一般方法321

编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