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免疫学纲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779315.jpg)
- 章崇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692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1
第一节 免疫学绪论1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1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2
第二节 抗原2
一、基本概念3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4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5
四、重要的抗原分类6
五、重要的一类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7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7
一、抗体7
二、补体系统10
三、细胞因子15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15
第五节 免疫细胞15
一、淋巴细胞系15
二、其他细胞20
第六节 免疫应答20
一、基本概念20
二、发生免疫应答的条件21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22
四、免疫应答的分类22
五、免疫调节30
第二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32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及遗传学特点33
一、小鼠MHC(H-2复合体)33
二、人类MHC(HLA复合体)33
三、猪MHC(SLA复合体)37
四、MHC的遗传学特点38
第二节 HLA的分布与结构41
一、HLA的分布41
二、HLA的结构42
第三节 MHC分子的表达与调控43
第四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46
一、MHCⅠ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46
二、MHC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48
第五节 HLA超型和超基序48
一、HLA超型和超基序的概念48
二、常见的HLA超型及其表位肽超基序49
三、HLA超型的意义51
第六节 MHC的生物学意义51
一、参与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52
二、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52
三、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52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53
五、参与对免疫应答的调节54
第七节 HLA与医学54
一、HLA与器官移植54
二、HLA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54
三、HLA和疾病的关联55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56
五、HLA与人类学的研究56
第三章 细胞因子58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58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58
二、细胞因子的共性64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66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6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分类68
二、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用链71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72
四、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74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79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79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81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83
一、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检测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83
二、免疫学检测法——检测细胞因子的抗原特性84
三、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85
四、核酸标记技术检测法85
第四章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86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86
一、DC的基本特征87
二、DC对抗原的捕获及在体内的迁移89
三、DC的成熟90
四、DC的生物学功能92
五、DC在临床中的应用94
第二节 抗原提呈途径96
一、溶酶体途径97
二、胞质溶胶途径101
三、CD1参与的抗原提呈途径106
四、三条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107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重排及多样性110
第一节 Ig基因结构110
一、重链(H)基因库110
二、κ轻链基因库112
三、λ轻链基因库112
第二节 Ig基因重组113
第三节 Ig类别转换115
一、转换重排115
二、RNA水平的不同剪接117
第四节 Ig基因转录的调节119
一、核因子对Ig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119
二、等位基因排斥现象119
第五节 Ig多样性产生的机制120
一、组合的多样性120
二、VDJ连接的多样性120
三、体细胞高频突变122
第六章 T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123
第一节 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膜分子123
一、TCR-CD3复合体123
二、CD4或CD8(T细胞活化共受体)123
三、CD28124
四、CD45125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过程125
一、免疫突触的形成125
二、PTK的募集与活化126
三、胞内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128
四、转录因子活化和转位及基因的转录131
第七章 固有免疫134
第一节 固有免疫概述134
一、固有免疫识别的特点134
二、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关系1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36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36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36
三、获得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137
第三节 固有免疫屏障137
一、物理屏障137
二、生化屏障138
三、局部屏障138
第四节 固有免疫细胞139
一、固有免疫识别的模式139
二、吞噬细胞144
三、NK细胞146
四、树突状细胞151
五、NKT细胞151
六、γδT细胞152
七、B1细胞154
八、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155
第五 节固有免疫分子155
一、补体156
二、抗菌肽159
三、溶菌酶161
四、细胞因子161
五、急性期蛋白161
六、天然抗体163
第八章 免疫调节164
第一节 正常免疫应答的终止164
第二节 免疫分子介导的免疫调节165
一、抗原介导的调节165
二、抗体的反馈调节165
三、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166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168
一、不依赖抑制细胞的自身稳定调节机制168
二、T细胞介导的自身稳定调节机制17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174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174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75
第五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76
第九章 免疫耐受178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179
一、免疫耐受的研究简史179
二、免疫耐受的一般特点180
第二节 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180
一、机体因素180
二、抗原因素181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及终止183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184
一、T细胞免疫耐受186
二、B细胞免疫耐受189
三、其他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192
第四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及临床应用193
一、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93
二、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194
第十章 移植免疫196
第一节 同种异型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197
一、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197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基础198
三、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198
第二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及效应机制20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1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2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04
一、常规防治204
二、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205
三、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206
第四节 异种移植210
一、异种器官移植的意义210
二、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210
三、异种移植排斥的防治211
第五节 细胞移植212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216
第一节 肿瘤抗原及其加工、处理与提呈216
一、肿瘤抗原216
二、肿瘤抗原的加工、处理与提呈220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220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221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226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227
一、肿瘤细胞MHC Ⅰ类分子表达降低227
二、肿瘤抗原缺失或调变228
三、肿瘤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或MHCⅡ类分子表达降低或缺乏228
四、肿瘤细胞产物导致的免疫抑制228
五、肿瘤抗原的掩蔽229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229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229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32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病246
第一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46
一、自身免疫现象246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248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249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50
一、自身抗原方面的因素251
二、免疫细胞方面的因素254
三、免疫调节机制紊乱256
四、生理因素259
五、遗传因素259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62
一、由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病263
二、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自身免疫病264
三、由致敏T细胞引起的炎症性损伤265
第四节 常见自身免疫病265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265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266
三、桥本氏甲状腺炎266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267
一、预防性治疗267
二、抗炎治疗267
三、免疫治疗267
四、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268
五、免疫净化疗法269
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270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270
一、易感染270
二、多系统受累和症状的多样性271
三、伴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271
四、具有遗传倾向性271
五、发病年龄271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271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72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74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74
一、免疫缺陷病的病因274
二、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276
第四节 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78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278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280
三、原发性T和B细胞联合缺陷病281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282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病283
第五节 常见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85
一、艾滋病的病因学286
二、艾滋病的发病机制287
三、HIV的传播方式289
四、艾滋病的发病291
五、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293
第十四章 抗感染免疫296
第一节感染性病原体及感染过程296
一、感染的过程296
二、感染性病原体297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298
一、抗体298
二、T细胞299
第三节 抗菌免疫299
一、抗胞外菌的免疫299
二、抗胞内菌的免疫303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305
一、对病毒的天然免疫305
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308
三、病毒的免疫病理作用310
四、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311
五、病毒的免疫逃逸311
第五节 抗真菌免疫312
一、抗真菌的天然免疫313
二、抗真菌的特异性免疫313
第六节 抗寄生虫免疫313
一、抗寄生虫的天然免疫314
二、抗寄生虫的特异性免疫314
三、寄生虫的免疫逃避315
第十五章 抗体工程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319
一、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背景319
二、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制备原理319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320
四、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321
五、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与研究进展327
六、单克隆抗体的应用330
七、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333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336
一、基因工程抗体产生的时代背景336
二、基因工程抗体的类型和研究进展337
三、基因工程抗体的生产技术348
四、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系统350
五、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应用352
第十六章 免疫学新技术356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356
一、原理和特点356
二、分类357
三、注意事项359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359
一、原理和特点360
二、分类360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363
一、基本结构和原理363
二、基本参数365
三、流式细胞仪的应用365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371
一、形态学检测371
二、DNA片段化分析372
三、流式细胞检测技术374
四、细胞凋亡相关物质的检测374
五、其他检测方法376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377
一、血清学分型377
二、细胞学分型377
三、分子生物学分型378
四、流式细胞术381
第六节 RNA干扰382
一、RNAi的机制382
二、siRNA的制备方法383
三、RNAi的应用385
第七节 生物芯片387
一、原理387
二、分类388
三、应用389